1. 甲乙两个同学共同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两位同学用砝码盘(连同砝码)的重力
①匀速直线运动,远小于②0.343 ③A
2. 小华学了有关电磁方面的知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1)为了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小华应选
(1)前者因动而生电,后者因电而生动,故二者的实验装置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直接供电的电源,后者有直接供电的电源; (2)甲图中磁感线方向是从上到下,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会切割磁感线,上下运动也不会切割磁感线,左右运动会切割磁感线; (3)乙图中改变磁场的方法,可以调换磁极,改变电流的方法,可以调换电源正负极;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因电而动,故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 (1)甲; (2)②; (3)调换磁极(或调换电源正负极);机械能.
3. 如右图所示若用甲乙两个装置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装置用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_____以_____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的_____上。 (2)将图示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其中比较正确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图示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用一定的方式将塑料袋内的气体引入到某一试管中,再将点燃的火柴伸进试管,此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 用图中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的气孔将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去的,故一段时间后塑料袋的内壁出现水珠;但要说明塑料袋的内壁出现水珠是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必须排除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的影响,所以相比甲、乙两装置,乙装置更能说明问题;植物在阳光下还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塑料袋内的氧气的含量相对于空气来说有所升高。 解 答 (1)水分 气体 叶片 (2)塑料袋的内壁出现水珠 (3)乙 乙装置只限制植物的蒸腾作用,甲装置除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外,还包括盆中土壤里水分的散失 (4)点燃的火柴燃烧更旺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导致袋中氧气浓度相对于空气来说更高
4.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可测量重力加速度.有两组同学分别利用下面甲、乙两种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其中乙图中的
①A、乙来方案的电源目的使线圈源产生磁性,因此使用的是直流电源,故A错误. B、甲实验中打出的纸带上的点之间的时间不需要秒表测量,故B错误. C、甲实验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乙实验应在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故C正确; D、这两个实验装置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故均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②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故根据△x=gT2得g= = 0.2323?0.1920?0.1920+0.1555 | 0.022 |
m/s 2=9.5m/s 2. ③一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 = =0.5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g t2可得:g===9.6m/s2 故答案为:①CD;②9.5;③9.6.
5.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
乙瓶内白磷来自燃;产生源白烟,冷却后瓶壁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甲瓶中气球自动膨大 白磷受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一旦达到其着火点后,便可自燃,耗掉装置中的氧气,体系压强便低于大气压强,于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甲瓶中的气球便自动膨大 |
6. 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将足量铜和10 mL 18 mol·L -1 浓硫
(1)①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 2 ,防止其污染环境 ②停止加热时,能防止倒吸或平衡压强 ③通过铜丝的上下抽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2)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成稀硫酸,而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②A D (3)从导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 (4)①碱石灰; [18-25m/8]。 ②甲基橙; 0.25v 。 ③甲;被碱石灰吸收的除了SO 2 外还有水蒸气,导致SO 2 的质量偏大,计算出的余酸浓度偏小。
7. 为了测定实验室某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方案甲:称得
【评价交流】由于生锈铁片中除了铁、铁的化合物之外还含有水分等不含铁元素的物质,由于方案甲中根据计算只能得出铁片中金属铁的质量,而无法知道铁的化合物的质量; 【设计实验】①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常用来冶炼金属,当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一氧化碳,主要是因为玻璃管冷却会导致里面的压强减小,从而试管内的水会倒吸到玻璃管内; ②由于铁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实验反思】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必须对该气体进行处理,故酒精灯的作用为在E的导出管口处点燃导出的气体. 【实验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和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即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 设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2 x ρ2v2
= x=28ρ 1v 2则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 故答案为:【评价交流】乙;不能测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 【设计实验】 试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①装置II | 通入CO加热,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室温 | 生锈铁片变成光亮的银白色 | CO具有 还原性,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高温 | .
8. 甲醇有毒,沸点65℃,甲酸甲酯无毒,沸点32℃,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制备甲酸甲酯:(1
(1)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故答案为: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2)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历程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OOH+CH3OH 浓硫酸 |
9. 下面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都是用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请你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容程.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在进行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甲盆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所以森林和草地植被对调节生态系统水循环的平衡很重要. 故答案为:(1)乙装置;甲盆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 (2)蒸腾作用(叶)
10.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图中试管较小,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受热会不均匀,且温度上升较快,不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可以选用乙装置,使冰在空气中吸热自行熔化; 该实验应选用碎冰块来进行实验,这样受热均匀,效果较好; (2)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3)冰在加热后2min到第6min这段时间虽然不断的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加热至第6min时是液态; (4)冰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虽然未给冰加热,但周围温度高于冰的温度,所以冰可以吸收到热量; 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1)a;碎冰块;(2)秒表;(3)4;液态;(4)需要;液化.
与有人做了如下甲乙2个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