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流水艺术装置设计

流水艺术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2-05-17 18:30:31

1. 艺术装置设计找谁好

找犬摇建筑,他们和我工作的专门做商场布展策划的团队有长期的合作。

2. 谁知道苏州博物馆流水系统怎么设计的啊

是苏州园林博物馆,没有门票,免费参观。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免费的额。 苏州园林博物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1992年秋天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始建于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

3. 外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建筑师

外国著名的建筑师有很多的,介绍几位: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 *** 。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4. 当代世界著名设计大师都有谁

Ronnie Choong Swee Beng (马来西亚)
亚太空间设计师协会(APSDA) 主席
马来西亚室内设计师协会(MSID) 主席
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
(2007-2009)执行理事成员
RONNIE CHOONG先生是位资深室内设计师,创意空间设计师,1987年创办了S.I. Design Sdn. Bhd.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壮大, 如今已成为马来西亚首屈一指的设计师公司, 拥有40多位专业职员, 占地8600平米, 座落于马来西亚的中心地带---吉隆坡。

Ms. Farida Alaydroes (印尼)
印尼最受尊敬的室内设计师,印度尼西亚室内设计师协会(HDII)会长 (2005-2008) 。
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 Kansas大学, 美术学士,主修室内设计和办公管理;
致力于人居环境,办公商业大楼,主题展示厅,学校,酒店类等国际化工程的设计,拥有超过17年作为专业资深室内设计师的工作经验;

Geoff Fitzpatrick(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设计协会(DIA) 理事长
演讲主题: 澳洲室内设计主流中的现行案例
Geoff Fitzpatrick先生是一个资深的专业家具设计师,担任澳大利亚设计协会(简称DIA)的理事长,他曾是美国著名品牌BTR Nylex的首席设计师,在马来西亚纺织公司管理阶层任职五年,也担任过澳大利亚商业家具公司的营销总监,主导整个亚太地区的市场营销;他曾是CDe集团的总经理,是家具制造行业的专家;在墨尔本的Monash大学发表过家居设计的演讲。

James Harper(澳大利亚)
BrookingHarper 公司总裁
澳大利亚设计协会(DIA)理事 毕业于澳洲Adelaide大学,建筑学士学位,在澳洲和英国的设计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伦敦著名的多方位设计顾问公司工作数年后,James先生作为合作人加入了摩尔本的GEYER设计公司,主要负责专卖展示厅的设计,多年的设计实战工作经历加上他作为CPd公司(一家绘图设计公司)总经理的管理经验。

Maythinee Suwannabunya(泰国)
泰国室内设计师协会(TIDA) 主席.Ms. Maythinee Suwannabunya ,前理事会成员,泰国国家注册建筑师, KING MONGKUL建筑协会第一任副主席, 美术学院校友会前任会长。

龚书章(台湾)
台湾著名建筑师,原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AURA Architects & Associates Partner。 哈佛大学设计硕士、建筑硕士

梁景华(中国香港)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副会长
香港PAL设计公司 总经理
香港十大室内设计师之一
近期代表作品有世界最大型之球会——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所等。过去两年间获得奖项包括:
2005年”透视”设计认可大奖服务业设计酒店金奖、Spa银奖、2005年香港设计师协会 - 室内设计会所及酒店组别优异奖、2005年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商业组金奖、银奖。

来增祥(中国)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人民政府建设中心专家组组长
国务院国家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教学工作以及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工程实践。曾获上海市重点工程个人立功奖章、上海优秀建筑装饰专业设计一等奖、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厅装饰设计荣誉证书、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装饰设计荣誉证书等奖项。

松尾光伸 先生 (日本)
亚洲著名雕塑大师、环境艺术大师,曾任亚洲基础造型学会秘书长。

Marco Denicolo(意大利)
意大利著名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
CASA INLUCE 总经理 。

叶 青(中国)
建筑学硕士,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执行总建筑师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
深圳市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
深圳市节能检测评价中心主任
深圳市建筑节能检测评价中心主任
建设部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
建设部住宅设计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委员

5. 外国工美史考试题目

独特的阿拉伯纹样是将 植物 纹样为主的装饰艺术提高到崭新的阶段。
古代腓尼基,希腊语意为“紫红之国 ”。
萨珊王朝时期最具特色的银器是八曲长杯 。
“舞蹈的湿婆”动作中以指向下方的手势代表 降凡 。
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 圆筒埴轮 ”和“ 形象埴轮 ”两大型。
“二倍织物”的含义是 双层织物 。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是拉丁语“ 阳光灼热 ”的意思。
15世纪以前伊斯兰金属工艺制品上尤为典型的装饰技法是“ 大马士革波纹 ”。
沙龙 原为法文“客厅”之意,后演化为宫廷盛行的追求风雅情趣的聚会形式之称谓。
“ 奇瓦拉 ” 羚羊面具,是非洲黑人艺术中最为著名的工艺品之一。
在古代波斯所有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翼狮形角杯 。
“塔帕布”用 树皮 做成的纺织品。
“诺克文化”的代表性工艺是 赤陶塑像 。
文艺复兴 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开展的一项革命运动。
印加人 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人”。
被考古学家们认为是原始人类举行咒术仪式时所用的器物是 指挥棒 。
选择题
对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影响非常深刻的宗教为 B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犹太教
欧洲中世纪的木工艺主要表现在 B 的设计制作上。
A、容器 B、家具 C、装饰品 D、殉葬物
B 是在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效果。
A、黑土陶器 B、黑顶陶器 C、彩陶钵 D、彩纹陶器
日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工艺品是 D 。
A、佛像 B、马具 C、铜镜 D、铜铎
一般认为,哈拉帕文化的创始者是 A 。
A、达罗毗荼人 B、雅利安人 C、大月氏人 D、小亚细亚人
以下不属于伊斯兰陶器类型的是 B 。
A、白地多彩釉陶器 B、绳纹式陶器 C、华丽彩陶器 D、锡白釉陶器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世界七大奇观的是 C 。
A、空中花园 B、亚历山大灯塔 C、万里长城 D、罗德港巨人雕像
“舞蹈的湿婆”中以脚踏魔鬼的动作表示 “ C ”。
A、保护 B、创造 C、救世 D、毁灭
A 被称为“新世界的希腊人”。
A、玛雅人 B、印加人 C、阿兹特克人 D、托尔特克人
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石工艺作品是 A 。
A、汉谟拉比法典碑 B、奉献用石板 C、石制圆筒印章 D、纳拉姆•辛石碑
塑像头部和躯体的比例为3:4的比例关系被学者们成为“ B ”。
A、美洲比例 B、非洲比例 C、亚洲比例 D、欧洲比例
“ C ”被誉为玛雅艺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A、染织品 B、木制器皿 C、彩绘陶器 D、象牙饰品
腓尼基称为“ A ”。
A、紫红之国 B、红色之国 C、蓝紫之国 D、紫色之国
欧洲中世纪的陶工艺主要以 D 为代表。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拜占庭
最能代表古代埃及玻璃工艺水准的佳作是 A 。
A、玻璃鱼 B、玻璃杯 C、玻璃神像 D、玻璃灯
古罗马时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是 B 。
A、染织 B、陶器 C、玻璃 D、银器

莳绘
日本漆工艺技法之一。以蒙上纱网的竹管将金粉抖落与漆器纹样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
万花玻璃
将扭卷的各色玻璃合起来经热熔形成棒,再将此棒切断并置于器壁上,于是形成四方连续的纹样,再经深热熔处理,使各色之间相互熔合,产生绮丽而辉煌的梦幻般的效果。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易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所致。
和镜
以铜镜居多,多是薄而小的镜子,背面的纹样可以看出日本独特趣味的内容。花鸟、秋草及流水等生活周围的动人情景和自然风貌,皆栩栩如生的跃然镜背,构成巧妙的装饰纹样。
树皮画
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至今仍流行的独特工艺。这种工艺制品不仅美观而且有新奇的装饰效果,是当地土著民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其具体制作过程大致为:将大片的树皮剥下后设法压平,然后铺展在木棚内壁或棚上,用木炭条画出图形,或将树皮用碳烟熏黑,再用锐尖石刻出浅线。内容十分活跃和充满生活气息,缺点是树皮不易保存。
圣遗物箱:
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是最具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为最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建筑性、人物形、动物形。
什么叫做“米奈型”陶器?
即用“米奈手法”制成的陶制品。首先用钴蓝在白釉底上画草图,经过一度烘烧之后,再加上各种色彩固定,再烧一次。伊斯兰陶器生产最盛期的这种技巧,曾广泛影响到中国和日本。米奈型碗即为此类典型作品。米奈型陶器的色彩包括紫、绿、蓝、灰色,将彩度柔和地降低,显得淡雅调和,虽无釉药的光泽,表面却有光滑美丽的肌理。

“乳形陶杯”的造型、装饰和功能有何特点?
陶杯直径有12.3cm,是在红色的陶土上用黑色绘出纹样,再以锐气刻画出细节。纹饰错落有致,刻画精练洒脱,不失为希腊制陶工艺繁盛期的经典作品,这种乳房似的无脚杯,一次斟满酒时,若不一饮而尽便无法放置,似能想见古希腊人热情豪放的性格。被子造型精美,两个把手设计尤为别致。一横一竖的安排,侧视好像一个是壶把、一个是壶嘴,竖的把手便于指握,横的把手使器物平稳不会滚动。

现代工艺美术大致可以归纳为哪几类?
第一、传统风格——现代人使用现代化材料,表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和装饰风格,追求怀旧情思和复古意趣。这在任何时代都有所表现。
第二、装饰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功能,忽略材质肌理的展现,但实用功能依然占有相当比重。
第三、现代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肌理本身的美感效果,同时考虑到一定得实用功能,但忽略装饰性的表现。
第四、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工艺家个性的表现,有意改变作品材质肌理的感觉。此类作品已与现代派艺术(雕刻、绘画、装置等)难以区别。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出现了哪些方面的转变?
①、工艺美术的活动中心已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出现了封建君主的宫廷工坊,即由所谓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变成了宫廷性质的工艺美术,这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同事工艺品的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导致了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
②、尽管工艺美术由于受到材料和实用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讲,艺术家创作个性的流露并不明显,但这一时期的工艺品已能更多的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③、中世纪传统的工艺美术种类,如圣书装帧和贵金属工艺等已呈衰落倾向,符合广大市民阶级需要和材料自身价值较低的木质家具、玻璃器皿和陶器等则获得了广阔的发展。
④、与中世纪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似乎更注重造型或色彩等各方面比例协调的感觉,如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就注意和建筑各部分比例的协调和色调的和谐,一般器物的造型也更加考虑到适合和便利的因素。
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
①、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是宗教的产物。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各类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中世纪工艺美术共有的特征。。
②、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特别是与宗教直接发生关系的工艺美术品(如圣物盒、十字架、圣书函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与当时衰落的纯艺术(雕刻、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③、在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在教权的统治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其基调低沉而凝重,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④、中世纪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它不是通过存在于人们具体生活中的实用而达到一种享受或美感,而是通过宗教活动,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以调节和平衡人们的心理活动,感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和发展状况?
①、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是纯粹的宫廷艺术,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②、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③、罗可可风格促进了各种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同事也展示了工艺技巧的精湛和完美,为以后的工艺美术技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④、罗可可风格的工艺美术,以艳丽的色彩、细腻的工艺、丰富多变的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
⑤、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从而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因此,它丧失了工艺美术应有的生命力。很快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为新古典主义工艺美术所代替。

6. 装置艺术运动风格特征

装置艺术运动风格特征装置艺术运动风格到非常阳光富有活力。

7. 2005 爱知世界博览会主要内容

一、世 博 概 况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由某一国家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追求进步的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寻求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性大型展示盛会。
本届日本爱知世博会为期185天,将于2005年3月25日至9月25日在日本的中部地区爱知县举办,会场分别设在爱知县濑户市,长久手町和丰田市,世博会占地面积约为173公顷,分为海上区域和青年公园两部分。
爱知世博会的主题:“自然的智慧。”
它还包括三个次主题:
(1)自然的起源:展示包括最新的空间技术,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2)生活的艺术:展示包括尊崇自然的感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艺术成果等。
(3)循环型社会:展示包括全球环境的现状和前景预测,气候变化对生命和环境的影响,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和保护。
根据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并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本届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确定为:“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二、创 意 构 思
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是“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如何用视觉、用符号、用氛围、用手段来表达这一主题呢,这是从一开始接触这个命题就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在古代,中国文化对亚洲邻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的中国文化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正如中国传统道家思想阐发的那样,“大道载物,生生不息”。由“道”所衍生出的世间万物,亦包括万物之灵的人,无不源于自然。在长期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似乎渐渐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
人类文明从古猿人的茹毛饮血到氏族群居、部落、村落、直至城市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人们聚集、居住、交易、实现政权政治的场所并由此源生出城市选址、规划、城市的政治、防御、交通功能,以及城市的宗教、艺术、建筑、商贸和所有这些活动的主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古时战火虽无数次地毁掉田园、村庄,但每次战乱后,统治都总会在凋弊的城池原址或另择风水宝地筑城建都,以求稳固的统治和社稷的发展。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判断;城市,在促进和延续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文化始终以恬静、和谐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人们憧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奉为终级追求,也就是我们所谓“生活的艺术”。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事物的对方统一,认为“祸兮,神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看到了对立的两方面的动态转化,并提出了著名的阴阳说,不但认识矛盾的存在,而且注重化解对立,追求平和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庸”思想在人们处理现代城市发展与维护自然原有的平衡关系时仍具有借鉴意义。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日新月异,现代城市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尽情享受城市化带来的舒适,便捷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环境、居住、交通、健康以及各种压力等新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病”。究其根源,人们对城市化的盲目乐观和过分依赖造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短视,错误行为,破坏了原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城市病”正是自然对我们的一种警示。
面对日益威胁城市的沙漠化、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等诸多问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开始冷静下来,重新思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城市在人与自然之间所应扮演的角色等问题“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这些古老而朴实的哲学思想,再度成为我们的生活信条,引导我们走出困境。
此次中国馆展出应当自始至终渗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借助各种简洁,现代的手段进行展示,带领观众从自然—城市—和谐这一主题切入,去探索真正符合人们生存、发展的生活的艺术。这是我们思索中国馆创意定位时得出的结论。
在以上创意设计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设计的突破点,那就是此次世博会中国馆要以全新的概念去诠释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要借助当代的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段去实现中国馆的境界,所以:从中国馆的展示空间和视觉穿透力上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展览。概念和样式,也不采用说教式的被动型展示,而是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的感悟,是一个观众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和感受中国精神和文化的大型装置艺术品,也可以说是空间艺术场。
因此次爱知世博会的所有国家馆均由日本政府按统一模块建造并免费提供,所以中国馆的创意设计和空间受到限制,许多创意之初大胆的设想和概念无法实现,特别是中国馆的外观造型受影响最大,重点的创作任务落到了中国馆内部展示上,当然外观的创意仍然是中国馆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所以,中国馆的里外以及整体均是彻悟中国馆主题意念:“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的载体。
理所当然,阳光、空气、水和中国符号成为我们设计的主要元素。
孔子曰: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老子也言:上善若水。水在中国文化中成为永恒的艺术符号,成为自由自在的生命欢愉的象征。
世博会中国馆的整体设计灵感正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和一、回归自然、尊重自然”的意境。设计师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设计上运用科学的双曲螺线原理构成了一个运动、立体、开放的空间,仿佛荷叶上的一滴露珠在阳光的反射下滴落到静止的湖面,刹那间形成的涟漪被静止、凝固在展馆中,美轮美奂,意味深长,体现无极而太极,生生不息的传统人文哲学。
当观众穿行于展馆中,会感到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一种由衷的欢喜,一种对自然与空间的感悟!恍如没入天地间的一滴水中,物我两忘。云在青天,随风舒卷;水在天地间,清澄如镜;云动水动,一任自然!心静澄明,心明见性!
整个展馆彻悟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科技于一体,侧重空间的整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蓄,和谐统一,赋予空间以生命,给予它更深刻的精神意义乃至有关宇宙、自然、社会人文、人生的哲学思考。正如古代哲人庄子所言: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共生!
就像翻开用蓝天、阳光、空气、水、绿色生态植物编织而成的一本精美画册,主展馆的设计我们采用了中国意味的设计理念,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努力营造出一种万物欣欣向荣的、人与自然和谐交织的环境。
在整体空间架构上,设计师利用仿生学,巧妙的在螺旋状的楼梯中制造出叶片的造型,形成开放的流通空间,观众在静谧中享受空间带来的神秘感。当进入主体造型后,一个动感十足、现代的生命树植物造型豁然映入眼帘。
顶层圆形的艺术造型使阳光倾泻而下,中间流动的空气,地下是潺潺的流水,水幕造型里流动的水墙配合大自然的风声、林声、涛声共同围合起一个“疏影横斜、小桥流水、暗香浮动、万物竞相”的壮观景象,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亲切的交流与对话的氛围,观众步入其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安详。
我们拟通过对灯光的处理来体现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象,周围展示的内容通过衣、食、住、行表现传统的中国人的生活情趣和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艺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智慧。
在展线的处理上打破常规,不再是静止的二维展线,而用一种活动的三维展线,通过高低起伏的过道,错落有致的坡面,人在其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个展示对象,既表达了中国园林空间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形散神聚的美学观点,又具有充分的功能特点。
整个中国馆被一幅巨型环绕形壁画所包围,壁画的主题为时空文明之旅,力图通过多种材质和声、光、电手段的综合运用,横向表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同时纵向上又体现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水准,真正让天人合一,和谐协调的理念融合在中国社会发展当中,这其中,城市主题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整个方案我们还巧妙的利用中国馆的功能需要设计了既能实际使用又有艺术冲击力的功能区间:紫檀书屋(VIP厅)、水晶影厅(电影厅)加上中国馆外观的十二生肖的艺术化处理,使剪纸、皮影和现代造型手段溶为一体,极具中国特色和现代感。
总之,中国馆设计用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体现古代中国古老文化的内在本质。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的运用支撑起一个宏大的文化殿堂。
中国馆方案是我们设计创作激情的燃烧!在中国馆方案里,看到的是中国文化影响的不可抗拒!看到的是人们在追求极致的完满中体验生命的欢愉!我们真诚的面对自然,自然也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我们正像荷叶上的一滴露珠,在空中坠落,在平静的湖面中,任我们纵横挥洒!

应该是这些吧!!!!!!!!

8. 如何在混凝土的世界建造一座森林花园

城市人居奖竞赛自2014年启动,旨在奖励对城市发展有杰出贡献的高层建筑。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TBUH 近日公布了2015年度城市人居奖的最终获得者——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下面,我们就来亲鉴一下这座酒店如何在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荣膺桂冠!
森林的世界里,商品混凝土怎么美?
酒店楼高16层,12层高的塔楼坐落在5层高裙楼楼顶上,塔楼每隔三层悬挑一座空中花园。裙楼被波状预制商品混凝土包围,称为地形建筑、会呼吸的建筑。
打造几何层次感山岩,一改商品混凝土冰冷原貌

抽象山岩概貌,营造建筑轻巧秀丽之姿。

取山岩自然层次之美,构建筑细节之巧功。

VS

VS

建筑边缘空间,仿造山崖之形,营造山崖滴水,树木生于崖迹的山林之境。

整个空间中,大量采用传递森林信息的装置艺术,如森林意向的艺术装置、鹅卵石,唤醒人们脑海中的森林意象。

VS

采用低辐射玻璃幕墙,节能的同时与自然环境完美相接。

山岩、丛林、鸟叫,简单的鸟笼意象有没有为你唤来一丝鸟叫?

在商品混凝土山岩,种一片森林!
新加坡的建筑事务所WOHA一直是绿色城市的倡导者,将绿色从自然引入城市。PARKROYALon Pickering被设计成为一个率容量倍增的花园酒店,美丽的热带花木与棕榈树点缀着空中花园。如此繁荣茂盛的绿色与周边临近公园连成一气,形成连续的绿色景观,处处绿荫,漫漫流水,潺潺响。
平台的底部借鉴了侵蚀岩石的横纹肌里,横向纹理缝隙间恰当的栽植了树木和藤木。

室内蕨类绿墙,营造热带雨林之境。

植物与水的结合,藤本植物与山岩屋顶的结合,营造森林山谷之境。

VS

设计攀援绿墙,仿植物攀附山石形态。

VS

低辐射玻璃,满足人们亲水、亲植物的心理舒适感。

使用自然元素与几何形式,实现室内外空间、自然与人工的对接。

9. 水景设计的艺术原理

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但直接关系到人的衣食住行,同时也影响着人的思维与情感,在环境景观的营造中,水景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而喷泉作为水景艺术中的重要内容已经越来越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无论是从城市到乡镇、从公园到市政、从宾馆到学校、还是从单位到家庭我们都能看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喷泉艺术。

1.近现代喷泉发展

在17至18世纪,喷泉在欧洲盛极一时,在亚洲正在兴起。特别是法国的太阳神喷泉,德国的大瀑布喷泉,都是这个时代喷泉发展的著名缩影。欧洲对于喷泉的喜爱,伴随着文化影响而存在,其城市管理者认为喷泉具有一定的寓意,能够表达对时代、对著名人物景观的有效烘托。在20世纪,喷泉得到了大型化发展,日内瓦的大喷泉用1360马力的水泵,将水喷到145米的高空,通过探照灯照射,呈现出了壮丽的喷泉景观。中国在17世纪,形成了三大喷泉构造,分别是大水法、海晏堂、谐奇趣,其在具有代表性的圆明园、颐和园中都有建设布局。

2.现代喷泉发展

经过现代文化的发展,喷泉已经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生态环境、优化景观的重要设施,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喷泉也表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特点。喷泉已经可以融合建筑、雕塑、水渠、水池、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等多样化的环境布局,配备计算机、霓虹灯、水下灯、喷头、水泵、下水循环系统等,为喷泉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喷泉造型和喷泉表现形式,以音乐喷泉、雕塑喷泉、自然喷泉为特点的各类喷泉不断在城市、景观中兴起,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观赏景点。中国上海外滩喷泉、柳州水上喷泉等等,都结合各自景观特点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喷泉景观。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格里芬湖喷泉、迪拜水上喷泉、西雅图公园喷泉等,配合《蓝色狂想曲》《交响曲》等形成了极具感染力的喷泉景观

看的开心请点个赞! 谢谢您!

10. 流水别墅的设计者是谁

赖特
流水别墅

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赖特的流水别墅:具体介绍及分析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花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连辣潜其间,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岩石陈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从北侧及山崖是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然而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

流水别墅的空间陈设的选择、家具样式设计与布置都独具匠心。同时卡夫曼家人对这幢无价产业付出了爱和关切。他们以伟大的艺术品、家具、勤快的维护工作以及他们私人的物品来陪衬它。建筑永远是建筑师的作品,但却无法供给有关私人的物品。显然而卡夫曼却能够办到,并能够珍惜赖特的一切努力。

阅读全文

与流水艺术装置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乡创丰机械有限公司招聘电话是多少 浏览:977
北京南区有哪些建材五金市场 浏览:894
常熟通润工具箱招聘 浏览:888
四川五金机电气配城 浏览:232
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带传动是什么 浏览:910
液化气储气罐自动喷淋装置 浏览:454
内径8外径31厚7的是什么轴承 浏览:757
新福克斯仪表怎么设置 浏览:512
收设备款销项是多少 浏览:177
机械二尖瓣故障怎么办 浏览:223
轮胎胎面自动抬取装置 浏览:324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实验装置 浏览:546
冷库制冷机一天多少度电 浏览:48
obu设备是什么怎么供电 浏览:222
电脑里没有便携设备怎么办 浏览:874
常见能量装置控制的实验 浏览:562
无机结合料室仪器有哪些 浏览:174
暖气阀门的关闭 浏览:452
铸铁管道阀门井 浏览:667
管道阀门井图集设计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