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

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

发布时间:2022-05-17 14:36:29

Ⅰ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

由题意知,该渗透装置具有半透膜,但是当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由于Na+和Cl-都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很快消失,因此观察不到渗透现象发生;要想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将漏斗浸入盛有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物质的溶液中,如10%的NaCl溶液换成10%的蔗糖溶液.
故选:D.

Ⅱ (2013江苏模拟)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

A、液面上升的过程中,漏斗两侧浓度差减小,则速率减慢最终维持稳定;故内A错误.
B、水分子的运输方容向是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而且速率逐渐减慢;故B错误.
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处于动态平衡;故C错误.
D、当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故D正确.
故选:D.

Ⅲ 渗透 半透膜面积 蔗糖溶液浓度 高度 公式

(1)由分析可知,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探究的是蔗糖溶液浓度和半透膜面积对渗透装置中漏斗液面上升高度的影响.
(2)实验二的自变量为半透膜的面积,则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则根据实验一中数据可知,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最好是0.5 g/mL.
(3)实验一表格数据显示,蔗糖溶液浓度越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越大,即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因素是蔗糖溶液浓度;而在不同时间点记录液面上升高度,由此确定实验中探究的另一因素影响的是液面上升的速率.
(4)实验二的测量与记录过程存在不足之处,在5min记录的数值有的已达到最大,应缩短记录的间隔时间.
(5)如果不用蔗糖溶液,而改用NaCl溶液做实验,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与上述实验结果会不相同.
故答案为:
(1)蔗糖溶液浓度和半透膜面积
(2)0.5 g/mL
(3)蔗糖溶液浓度速率
(4)缩短记录的间隔时间
(5)结果不会相同,原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Ⅳ 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

A、图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A错误;
B、从烧杯进入漏内斗容中的水分子多于由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所以水分子运输方向是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而且速率逐渐减慢,B错误;
C、长颈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水分子达到相对平衡,C正确;
D、由于半透膜不让蔗糖分子通过,所以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不可能相等,D错误.
故选:C.

Ⅳ 可能出现的是

B。
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后,漏斗内溶液浓度>烧杯内溶液浓度,因为半透膜的关系,烧杯内的水可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而蔗糖不能通过,所以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
后加入蔗糖酶溶液,蔗糖酶将蔗糖分解为单糖,可通过半透膜,漏斗内先因为半透膜两边渗透压关系,液面先上升,后因单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故后液面又下降,所以选B。
蔗糖非单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故C错。
酶为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故D错。

Ⅵ 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渗透装置来探究关于渗透作用的问题.(1)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

Ⅰ(1)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所以该实验的研究课题为探究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②根据如图2所示结果,不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即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的体积有关,成正比例关系.
(2)①由于B溶液浓度大于C溶液,所以于B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大于C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因此B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C中的高.
②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溶液浓度大小的关系仍为B>C.
③同样道理,由于B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大于C溶液与清水的浓度差,所以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Ⅱ(1)试管中的显色反应无需使用显微镜,而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需要使用显微镜,所以BCE实验中都是要观察细胞的变化,需要使用显微镜.
(2)A组实验时对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鉴定,根据原理,鉴定蛋白质一般使用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B组实验中用健那绿进行了染色,健那绿能将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所以观察的细胞结构为线粒体;D组实验为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故挂差的指标为双氧水单位时间内水解生成的氧气气泡数.
故答案为:
Ⅰ.(1)①半透膜面积和溶液体积
②成正比(或成正相关)
(2)①(见图)

②B>C③大于
Ⅱ.(1)BCE
(2)双缩脲试剂(缺“试剂”不给分)紫色蓝绿气泡数

Ⅶ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

(1)分析题图的渗透装置可知,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说明水分从烧杯进入漏斗,因此漏斗内溶液(S1)的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的浓度.
(2)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二者的不同在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半透膜无生物活性.
(3)①由于蔗糖分大,不能穿过半透膜,因此装置X出现液面差;K+和NO3-小,可以穿过半透膜,因此Y装置不会出现液面差.
②由于0.3g/mL的蔗糖溶液和等渗的KNO3溶液都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因此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4)由于原生质层能主动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加,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因此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洋葱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可以作为多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如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洋葱绿色(管状)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或观察叶绿体);白色洋葱--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或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等.
故答案应为:
(1)S1>S2
(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或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X②(发生)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Ⅷ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渗透作用装置

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烧杯中为蒸馏水,漏斗中为蔗糖溶液,因版此最开始时,水分子进权入漏斗的量大于流出的量,当进入漏斗中的水和流出的水一样多时,达到动态平衡时,液面几乎不动,故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维持在一定数值.
故选:B.

Ⅸ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

A、OA段液面不段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少专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属的量,A错误;
B、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B错误;
C、OA段液面不段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多于于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C错误;
D、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D正确.
故选:D

Ⅹ (4014威海一模)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

AB、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导致漏斗液面上升版;加入蔗糖酶权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单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大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A错误,B正确;
C、由于半透膜只允许单糖通过,蔗糖分子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烧杯中不可以检测出蔗糖,C错误;
四、蔗糖水解大产物只有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蛋白质,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因此烧杯中不能检测出蔗糖酶,四错误.
故选:B.

阅读全文

与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动射流需要控制装置吗 浏览:497
手表怎么调日历机械 浏览:82
玉环台州振华阀门厂还生产 浏览:820
康佳空调打开机盖怎么调制冷模式 浏览:386
为什么仪表盘灯忽明忽暗 浏览:675
b型超声波怎么诊断的原理 浏览:633
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学什么 浏览:444
吉利选景x3的空调制冷怎么使用 浏览:41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 浏览:674
超声波焊接塑料是什么原理 浏览:716
煤气低压阀门有个小洞是做什么用的 浏览:140
客运人员随身携带的仪器有哪些 浏览:628
电动工具风险点告知卡 浏览:792
流水线喷涂设备怎么样 浏览:783
机械提升装置手动 浏览:831
消防器材有哪些登记 浏览:415
开大灯仪表没显示什么原因 浏览:688
深圳长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57
机械表人如何调时间 浏览:867
房里太热暖气片的阀门可以关吗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