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如图所示为石蜡裂化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Ⅱ中水的作用是

如图所示为石蜡裂化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Ⅱ中水的作用是

发布时间:2022-05-16 21:54:22

1. 在化学中许多实验都需要水.请你看下列实验装置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实验装置图 测空气中氧气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填: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从而得出氮气的一些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等.故填:不助燃,不溶于水.
3.量筒内水的作用是吸收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故填:吸收产物;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夹取铁丝的仪器室坩埚钳;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

2.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求题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20*2’=40’)
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4、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
A.水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8、纪念馆要浇铸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9、右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所给信息,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
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
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
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
10、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D. 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11、西藏地区海拔高。关于西藏地区的气压与水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压低、水的沸点高 B.气压高、水的沸点高
C.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D.气压高、水的沸点低
12、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 )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密度不同
1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14、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减少加热时间 B.减小火力 C.用高压锅煮 D.打开锅盖煮
15、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16、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1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8、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技术人员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19、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20、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二、填空题(20*1’=20’)
1、为合理利用资源,小明提出如下设想:在夏季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的电能制冰,白天利用冰___________吸热给室内致冷(填物态变化名称);体温计的原理是 。
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 _____ 的缘故.
3、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 ___ 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 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 ___•
4、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 现象.
5、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
6、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7、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下表所示,则温度为300℃的铅呈______态,350℃的水银呈______态,80℃的酒精是_____态。我国北方天气寒冷,应选 做测温液体。
物质 熔点(℃) 沸点(℃)
铅 328 1740
水银 一38.8 357
酒精 一117 78.5
8、通过观察图4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三、实验题
1、诲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填写序号).
分析田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
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3点即可)
① ;
② ;
③ .

3、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

(2)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非常高温,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请说明挥发涂料是怎样起作用的?

4、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20*2’=40’)
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4、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
A.水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8、纪念馆要浇铸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9、右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所给信息,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
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
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
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
10、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D. 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11、西藏地区海拔高。关于西藏地区的气压与水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压低、水的沸点高 B.气压高、水的沸点高
C.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D.气压高、水的沸点低
12、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 )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密度不同
1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14、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减少加热时间 B.减小火力 C.用高压锅煮 D.打开锅盖煮
15、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16、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1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8、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技术人员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19、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20、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二、填空题(20*1’=20’)
1、为合理利用资源,小明提出如下设想:在夏季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的电能制冰,白天利用冰___________吸热给室内致冷(填物态变化名称);体温计的原理是 。
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 _____ 的缘故.
3、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 ___ 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 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 ___•
4、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 现象.
5、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
6、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7、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下表所示,则温度为300℃的铅呈______态,350℃的水银呈______态,80℃的酒精是_____态。我国北方天气寒冷,应选 做测温液体。
物质 熔点(℃) 沸点(℃)
铅 328 1740
水银 一38.8 357
酒精 一117 78.5
8、通过观察图4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三、实验题
1、诲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填写序号).
分析田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
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3点即可)
① ;
② ;
③ .

3、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

(2)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非常高温,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请说明挥发涂料是怎样起作用的?

4、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3.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A中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相同条件下,CO2的密

(1)实验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若倾倒太快,可能只看到高处蜡烛的熄灭;
故答案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倾倒太快;
(2)B装置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烧杯内的白磷和空气隔绝,因此水中白磷不会燃烧,加热升温使铜片上白磷达到着火点,从而燃烧,若铜片上的白磷较多,红磷较少,且两者距离较近,红磷也会达到其着火点而燃烧;
故答案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较多,红磷较少,且两者距离较近;
(3)水能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加快冷却,也能吸收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吸收热量和五氧化二磷.

4. 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1)石蜡油分解实验

(1)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石蜡油分解生内成烯烃,根据容原子守恒知,除了生成烯烃外还生成烷烃,故选③;
(2)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导致烯烃性质较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溴水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溴水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热石蜡油时加入碎瓷片,石蜡油分解较缓慢,加热碎瓷片能加快反应速率,碎瓷片还能吸收热量而积蓄热量从而促进石蜡油分解,故选②③;
(4)18个碳原子烷烃的分子式为C18H38,C18H38分解生成乙烷与乙烯,且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该反应方程式为:C18H38

催化剂

5.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分别用到水.请回答:(1)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1)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空气污染物,为防止生成的SO2气体污染环境,所以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故答案为: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由于气体和体积与温度有关,因此做此实验时,燃烧完全后,需冷却至室温,所以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迅速降温;故答案为:迅速降温;
(3)实验C中热水的作用是:供给铜片上白磷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同时让水中白磷隔绝空气;故答案为:磷隔绝空气;
(4)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水作溶剂(溶解CO2);又由于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作反应物(与CO2发生化学反应),都能让塑料瓶变扁,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故答案为:作溶剂 作反应物.

6. 求一张化学试卷 第一章的

模范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检测试卷
制卷: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有创造力的中心学科;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相信经过一月的学习,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请充分利用你的思维,积极答题。相信只要你认真回答了问题,一定会得到满意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1分,共1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请你判断下列物质与化学研究的关系不密切的是
①塑料 ②合成纤维 ③电磁波 ④蛋白质 ⑤防腐剂 ⑥胃药 ⑦面粉 ⑧阳光
A.①③ B.②④ C.③⑦ D.③⑧
2、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3、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 D.5mL~6mL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潮湿的衣服变干 C.海水晒盐 D.火药爆炸
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氢气 B. 氯化钠 C. 空气 D. 铜
7、 考试卷用纸的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碎 D、可燃
8、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9、 下列仪器既可以用来加热固体又可以加热液体的是
A.烧杯 B.蒸发皿 C.量筒 D.试管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1、做镁带燃烧实验时,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坩埚钳和石棉网 B.试管夹和烧杯
C.铁架台和试管 D.燃烧匙和铁夹
12、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13、 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B. 燃烧烟花爆竹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 汽车排出的尾气
14、在镁条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镁条变小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生成白色固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15.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二氧化氮(NO2) D、总悬浮颗粒物(TSP)
16.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m kg,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12n B.n/12m C.12n/m D.12m/n
17. 某学生使用天平时,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称量结果为10.6g(1g以下用的是游码)。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应是
A.10g B.11.2g C.9.4g D.10.6g
1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电中性的微粒 B.它们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它们都在不停的运动

19. 原子核
A.是电子和质子构成的 B.是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是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D.是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0. 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C.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D.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21.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属于金属元素
2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23.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变质食品中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B.腐败苹果,切去腐败部分后可放心食用
C.少年儿童不能盲目吃各种营养补品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拒绝烟草,远离毒品
2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25.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D.食用合格“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三、填空题(25分)
27.(4分)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 分解为汞 和氧 ,其中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 ;许多氧 构成氧气。
28.(3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图1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是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29.(5分)在分子、原子、质子、电子、中子、原子核六种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
(2)带正电荷的粒子
(3)带负电荷的粒子
(4)不带电荷的粒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
30.(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硅 (2)氩气 (3)氧化镁
(4)水 (5)镁离子 (6)硫离子
31.(4分)下表列出了几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 没有气体
冥王星 甲烷
火星 二氧化碳 氮气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表内几种行星中,含有稀有气体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
(2)试推测火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填“高”或“低”),
水星表面___________液态水(填“有”或“没有”)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3分) 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1)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Ⅰ 轻度污染Ⅱ 中度污染Ⅰ 中度污染Ⅱ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Ⅲ Ⅳ Ⅳ Ⅴ
2011年9月10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2)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兰州 可吸入颗粒物 115 Ⅲ轻度污染
广东 可吸入颗粒物 75 Ⅱ良
天水 二氧化硫 63 Ⅱ良
大连 / 25
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为 。
请你根据表1和表2中的内容,确定当日大连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2的空内。
(3)对我市污染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24分)
33.(6分)用下列仪器的序号填空:
①量筒 ②试管 ③酒精灯 ④烧杯 ⑤水槽 ⑥胶头滴管 ⑦集气瓶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常用 ;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常用 ;
(3)、给物质加热时,常用 。
(4)、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常用 。
(5)、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6)、用于较多液体加热或配制溶液的仪器是 。
34、(4分)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35.(6分)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 (如右图),约l s~2 s后取出后观察到_________处 (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_______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试管应放在酒精灯的_______焰上。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酒精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36.(8分)请根据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填写下表(内容填在横线上)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
体的多少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
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变的得模糊,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水雾出现

五、计算题(共13分)
37.(6分)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现有标准状况下的空气1000ml,是计算其中含氧气多少g?

38.(7分)已知某原子的质量为5.885×10kg。求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原子名称,指明这种原子含多少数目的核外电子。(已知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kg)

7.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回答:(1)实验A中水作用是______.(2)通

(1)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集气瓶底被熔融物炸裂;
(2)红磷燃烧消耗的是氧气,根据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可以测定氧气的含量,故填:氧气;
(3)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故填:隔绝空气;
(4)在此反应中,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反应物,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水是溶剂,故填:溶剂和反应物.

8. 如图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由图示可知,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又对铜片起到加热的作用;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较高,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

点燃
.

9. 石蜡油(含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按照如图进行(1)石蜡油分解实验产生的气体的主要

(1)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石回蜡油分解生成答烯烃,根据原子守恒知,除了生成烯烃外还生成烷烃,
故答案为:③;
(2)由于裂化产物有碳原子数较大的烃类物质,所以用冷水冷却,可以得到汽油等燃油,所以装置Ⅱ广口瓶中的冷水作用是对部分裂化气冷凝,试管底部有油状物生成,
故答案为:对部分裂化气冷凝;油状物;
(3)由于石蜡油裂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随反应进行,可以观察到装置Ⅲ的试管内溶液紫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紫红色褪去;还原性气体(或不饱和气态烃);
(4)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的气态烃,能够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装置Ⅳ中盛装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红棕色褪去.

与如图所示为石蜡裂化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Ⅱ中水的作用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动射流需要控制装置吗 浏览:497
手表怎么调日历机械 浏览:82
玉环台州振华阀门厂还生产 浏览:820
康佳空调打开机盖怎么调制冷模式 浏览:386
为什么仪表盘灯忽明忽暗 浏览:675
b型超声波怎么诊断的原理 浏览:633
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学什么 浏览:444
吉利选景x3的空调制冷怎么使用 浏览:41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 浏览:674
超声波焊接塑料是什么原理 浏览:716
煤气低压阀门有个小洞是做什么用的 浏览:140
客运人员随身携带的仪器有哪些 浏览:628
电动工具风险点告知卡 浏览:792
流水线喷涂设备怎么样 浏览:783
机械提升装置手动 浏览:831
消防器材有哪些登记 浏览:415
开大灯仪表没显示什么原因 浏览:688
深圳长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57
机械表人如何调时间 浏览:867
房里太热暖气片的阀门可以关吗 浏览:850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