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飞船卫星姿态调整问题
1。应该是直接喷出高压空气(这里的高压与地面上说的高压应该不是一回事了哦)。这样更方便,更经济(重量减小),也更可靠(省去点火装置)。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
2。其实姿态调整并不一定使用喷射器。通过加装小马达,带动小圆盘转动的方式也可以实线姿态调整。这里运用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
『贰』 飞行器姿态四元数转换系统设计
我以前的博客中谈过,先从我的博客中复制给你:宇宙的边缘是什么样子?宇宙叫做四元数,复数只是二元数!在四元数之外还有八元数!
如果可以完整
『叁』 航天器姿态稳定与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对卫星的不同工作要求,卫星姿态的控制方法也是不同的。按是否采用专门的控制力矩装置和姿态测量装置,可把卫星的姿态控制分为被动姿态控制和主动姿态控制两类。
一、被动姿态控制
被动姿态控制是利用卫星本身的动力特性和环境力矩来实现姿态稳定的方法。被动姿态控制方式有自旋稳定、重力梯度稳定等。
1、自旋稳定方式
有的卫星要求其一个轴始终指向空间固定方向,通过卫星本体围绕这个轴转动来保持稳定,这种姿态稳定方式就叫自旋稳定。它的原理是利用卫星绕自旋轴旋转所获得的陀螺定轴性,使卫星的自旋轴方向在惯性空间定向。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早期的卫星大多采用这种控制方式。使卫星产生旋转可以用在卫星的表面沿切线方向对称地装上小火箭发动机,需要时就点燃小发动机,产生力矩,使卫星起旋或由末级运载火箭起旋。我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都是采用自旋稳定的方式。
2、重力梯度稳定
重力梯度稳定是利用卫星绕地球飞行时,卫星上离地球距离不同的部位受到的引力不等而产生的力矩(重力梯度力矩)来稳定的。例如,在卫星上装一个伸杆,卫星进入轨道后,让它向上伸出,伸出去后其顶端就比卫星的其它部分离地球远,因而所受的引力较小,而它的另一端离地球近,所受的引力较大,这样所形成的引力之差对卫星的质心形成一个恢复力矩。如果卫星的姿态(伸杆)偏离了当地铅垂线,这个力矩就可使它恢复到原来姿态。该种控制方式简单、实用,但控制精度较低。
二、主动姿态控制(三轴姿态控制)
主动姿态控制,就是根据姿态误差(测量值与标称值之差)形成控制指令,产生控制力矩来实现姿态控制的方式。
许多卫星在飞行时要对其相互垂直的的三个轴都进行控制,不允许任何一个轴产生超出规定值的转动和摆动,这种稳定方式称为卫星的三轴姿态稳定。目前,卫星基本上都采用三轴姿态稳定方式来控制,因为它适用于在各种轨道上运行的、具有各种指向要求的卫星,也可用于卫星的返回、交会、对接及变轨等过程。
实现卫星三轴姿态控制的系统一般由姿态敏感器、姿态控制器和姿态执行三部分组成。姿态敏感器的作用是敏感和测量卫星的姿态变化;姿态控制器的作用是把姿态敏感器送来的卫星姿态角变化值的信号,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处理,产生控制信号输送到姿态执行;姿态执行的作用是根据姿态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产生力矩,使卫星姿态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肆』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与身体尺度有关的设计主要有哪几项
看看人体工程学就知道了,主要有;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肘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它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它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很有用。
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它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
身高: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眼高(站立):是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
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
肩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脖子与肩峰之间的肩中部位置的垂直距离。
肩宽:是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平距离。
两肘宽:是指两肋屈曲、自然靠近身体、前臂平伸时两肋外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肘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肘部尖端的垂直距离。
大腿厚度:是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膝盖高度:是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点的垂直距离。
膝腘高度: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测量时膝盖与髁骨垂直方向对正,赤裸的大腿底面与膝盖背面(褪弯)接触座椅表面。
臀部-膝腿部长度:是由臀部最后面到小腿背面的水平距离。
臀部-膝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膝盖骨前面的水平距离。
臀部-足尖长度:是从臀部最后面到脚趾尖端的水平距离。
垂直手握高度:是指人站立、手握横杆,然后使横杆上升到不便人感到不舒服或拉得过紧的限度为止,此时从地面到横杆顶部的乖直距离。
侧向手握距离:是指人直立、右手侧向平伸握住横杆·一直伸展到没有感到不舒服或拉得过紧的位置,这时从人体中线到横杆外侧面的水平距离。
向前手握距离:这个距离是指人肩膀靠培直立,手臂向前平伸,食指与拇指尖接触,这时从培到拇指梢的水平距离。
肢体活动范围:肢体的活动空间实际上它也就是人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及的空间范围。因为这一概念也常常被用来解决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的问题。所以也称为"作业域"。
作业域:人们在工作各种作业环境中在某种姿态下肢体所能触及的空间范围。
人体活动空间:现实生活中人们并非总是保持一种姿势不变,人们总是在变换着姿势,并且人体本身也随着活动的需要而移动位置,这种姿势的变换和人体移动所占用的空间构成了人体活动空间。
姿态变换:姿态的变换集中于正立姿态与其它可能姿态之间的变幻,姿态的变换所占用的空间并不一定等于变换前的姿态和变换后的姿态占用空间的重叠。
『伍』 空间站如何调整自身姿态
空间站自身是有动力装置的,可以通过安装在不同舱段上的发动机点火实现自身姿态的调整
『陆』 飞机是怎样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
飞机的机动依靠发动机和各种副翼的位置变化实现的:襟翼是安装在机翼后缘附近的翼面,是后缘的一部分。襟翼可以绕轴向后下方偏转,从而增大机翼的弯度,提高机翼的升力。襟翼的类型有很多,如简单襟翼、开缝襟翼、多缝襟翼、吹气襟翼等等。 副翼副翼是指安装在机翼翼梢后缘的一小块可动的翼面。飞行员操纵左右副翼差动偏转所产生的滚转力矩可以使飞机做横滚机动。 尾翼是安装在飞机后部的起稳定和操纵作用的装置。 小翼装在飞机机翼梢部的一组直立的小翼面,用以减小机翼诱导阻力。
『柒』 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原理
飞行中弹道导弹绕质心运动通常用3个飞行姿态角(滚动、偏航和俯仰)及其变化率来描述。其姿态控制系统一般由3个基本通道组成,分别稳定和控制导弹的滚动、偏航和俯仰姿态。各通道组成基本相同,由敏感装置、变换放大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①敏感装置用于测量导弹的姿态变化并输出信号,通常采用位置陀螺仪、惯性平台和速率陀螺仪等惯性器件。位置陀螺仪是利用二自由度陀螺仪的稳定性提供导弹姿态角测量基准,通过角度传感器输出与导弹姿态角偏差成比例的电信号。惯性平台是为导弹提供测量坐标基准.利用弹体相对于惯性平台框架间的转动来产生姿态角信号。速率陀螺仪是利用单自由度陀螺仪的进动性,来测量导弹的姿态角速率,经换算给出导弹姿态角变化信号。有些导弹还采用加速度计等作为敏感装置,以实现弹体载荷和质心偏移的最小控制。②变换放大装置用于对各姿态信号和制导指令信号按一定控制规律进行运算、校正和放大并输出控制信号。姿态控制系统按传递的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在模拟式姿态控制系统中,所传递的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主要由校正网络和放大器等组成。在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中,所有信号都被转化为数字量,变换放大装置通常由弹上计算机兼顾,其变换放大装置又称为控制计算装置。③执行机构,又称伺服机构。有电动、气动和液压等类型。用于将电信号转变成机械动作,其工作过程是:根据控制信号驱动舵面或摆动发动机,产生使弹体绕质心运动的控制力矩,以稳定或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产生控制力矩的方式有舵面气动控制和推力向量控制两类。舵面气动控制方式是由伺服机构(或舵机)驱动空气舵产生气动控制力矩,它能有效地稳定和控制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推力向量控制方式是由伺服机构改变推力向量产生控制力矩,它有燃气舵、液体(或气体)二次喷射、摆动发动机、摆动喷管或姿态控制发动机等控制方式。推力向量控制方式在大气层外也能使用,但必须在发动机工作情况下进行。导弹姿态控制系统中的敏感装置、变换放大装置和执行机构等与弹体(控制对象)一起构成导弹姿态控制闭环回路。大型导弹(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多采用姿态角、姿态角速度和线加速度的多回路闭环控制。当制导指令信号为零时,如果导弹在干扰力矩作用下使弹体姿态角发生变动,则敏感装置敏感其信号,经过回路负反馈产生控制力矩与干扰力短相平衡;当干扰力矩消除后,控制力矩自动消失,从而使导弹的姿态角保持稳定。当制导指令信号不为零时,信号经过闭环回路产生控制力矩,控制导弹的姿态角,以实现导弹的控制。
『捌』 多功能沙发有什么特点
1、姿态调整功能
功能沙发姿态的变化,主要依靠精心设计的金属框架来实现,手动或电动均可。铁片铆合的金属框架结构取代了传统沙发的固定式框架结构,这种金属框架一般又俗称为铁架。铁架可以按照设计的角度和位移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沙发整体姿态从坐姿到躺姿的变换。铁架上留有多种孔位,用来固定沙发木框。
2、摇摆转动功能
通过在铁架底部添加悬挂支撑整个铁架支起,可以使沙发整体前后摇摆,从而蜕变成一把摇椅,不使用摇摆功能时可以用手柄将铁架卡住。这样的摇椅有个特点,即它只在坐姿的时候可以通过蹬地摇动。调整到躺姿状态下,则可通过人体自身的重量达到重力均衡。转动装置是通过将沙发整体安装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实现的。底盘上的转轴支撑起整个沙发,可以作任意角度旋转。
3、节省空间
多功能沙发床具有节约空间的特性。据行业内的可靠统计,大多数多功能沙发床,能有效节省至少60%的空间,在具有双重使用功效的情况下却能节约60%的空间,还具有极高的美观度。
4、适应多种空间
多功能沙了也不只是用于居家生活,在现在的室、会客厅、休息室里,多功能沙发床也都有用武之地。在劳累之时、交班间隔、加班之后的工薪一族来说,放开多功能沙发床小憩一下。对于环境选用的多功能沙发床,因为还要装门面,建议选用皮质面料的,这样就可以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带给使用者和访客郑重、干练、端庄的感觉,因此更适合于商务会谈、日常洽谈等商务活动。
『玖』 什么是导弹姿态控制系统
导弹上自动控制导弹绕质心运动,保证导弹按预定弹道稳定飞行的整套装置。由敏感装置、变换放大器和执行机构等组成。主要功能是:稳定导弹姿态,保证导弹飞行姿态角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按给定的制导指令,控制导弹姿态角,调整导弹飞行方向,修正飞行路线,使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拾』 人脸识别中的姿态问题,大家一般是怎么解决的啊
姿态问题涉及头部在三维垂直坐标系中绕三个轴的旋转造成的面部变化,其中垂直于图像平面的两个方向的深度旋转会造成面部信息的部分缺失。使得姿态问题成为人脸识别的一个技术难题。解决姿态问题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学习并记忆多种姿态特征,这对于多姿态人脸数据可以容易获取的情况比较实用,其优点是算法与正面人脸识别统一,不需要额外的技术支持,其缺点是存储需求大,姿态泛化能力不能确定,不能用于基于单张照片的人脸识别算法中等。
第二种思路是基于单张视图生成多角度视图,可以在只能获取用户单张照片的情况下合成该用户的多个学习样本,可以解决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下的多姿态人脸识别问题,从而改善识别性能。
第三种思路是基于姿态不变特征的方法,即寻求那些不随姿态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我们的思路是采用基于统计的视觉模型,将输入姿态图像校正为正面图像,从而可以在统一的姿态空间内作特征的提取和匹配。
因此,基于单姿态视图的多姿态视图生成算法将是我们要研究的核心算法,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姿态的2D变化模式,并将一般人脸的3D模型作为先验知识,补偿2D姿态变换中不可见的部分,并将其应用到新的输入图像上去。
更多技术解答,Ph一下颜鉴,更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