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别是什么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别是定位不同,任务不同,管理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一是定位不同
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和重要载体,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集中国家科研优势力量进行协同攻关的综合集成科研平台。国家实验室在本学科领域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实验仪器设备先进,科研方向广,基本包括本学科领域所有研究方向。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依托单位申请,国家相关部门遴选评定,评上后以后可以从国家主管部门得到相应资助,全国有数百个,而且研究方向比较单一。
二是任务不同
科技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中则将国家实验室定位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性、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
国家实验室要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适应我国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使命任务,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某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在科学前沿探索研究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
或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相关重要基础原理的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或集成;或积累基本科学数据,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供支撑,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管理不同
国家实验室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的科研实体。国家实验室运行与研究经费以国家投入为主。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以围绕重大科技问题组成的若干科学研究单元和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基本组织结构。
实行国际接轨的学术管理制度,以竞争和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制度。实行岗位聘任制和任期制。国家实验室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体现引领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建设标准,在筹建授牌方面相当谨慎。目前运行和筹建的国家实验室总数不超过20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中央财政设立了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专项经费,用于补助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
『贰』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别
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很多,国家实验室很少
性质:承担国家交办的重要研究任务--国家实验室
申请承担国家的研究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
规模:国家实验室更强更大,是国家重要研究的平台,国家每年均有非常可观的研究经费投入。
『叁』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什么区别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别有:
1、建设历程不一样: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25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凝聚态物理等5个国家实验室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要早于国家实验室的。
2、定义不一样: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3、建设情况不一样:截止到2016年底,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外,其余14个试点的国家实验室仍处于筹建状态。自1984年至1997年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步阶段,相继建成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肆』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区别是什么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别有:
1、建设历程不一样: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25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凝聚态物理等5个国家实验室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要早于国家实验室的。
2、定义不一样: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3、建设情况不一样:截止到2016年底,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外,其余14个试点的国家实验室仍处于筹建状态。自1984年至1997年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步阶段,相继建成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伍』 什么是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
家实验室级别高 、 目前已经建家实验室共4别: 1 同步辐射家实验室 科技术 (合肥) 2 负电撞机家实验室 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3 重离加速器家实验室 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 4 材料科家实验室 金属研究所(沈阳) 二、 已经批复兴建家实验室5别: 1北京凝聚态物理家实验室 科院物理研究所 2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家实验室 科技 3武汉光电家实验室 华科技等单位 4清华信息科与技术家实验室 清华 5北京科家实验室 北京、科院化研究所 家实验室由家直接投资数亿建立(建华科校内武汉光电家实验室投资4.8亿)全目前家实验室总共9(包括北京负离撞基、华科光电家实验室内)家实验室代表家高水平按际流标准建立规模非基本包括本科领域所研究向且员配备要求面向内外招聘优秀研究员直接参与际竞争往往科交叉创新平台;家重点实验室由家评评每家拿些钱全几百且研究向比较窄家实验室家重点实验室两完全同概念重量级五家重点实验室比家实验室
『陆』 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多少个啊和国家实验室有什么区别
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很多,国家实验室很少
性质:承担国家交办的重要研究任务--国家实验室
申请承担国家的研究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
规模:国家实验室更强更大,是国家重要研究的平台,国家每年均有非常可观的研究经费投入。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半导体研究所
2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物理研究所
3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因为字数太多,,列不出来了,看这里http://www.bp.cas.cn/unitweb/3/312311/detailnews.asp?infoNo=116975
『柒』 名牌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PK中国科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谁的科研成果更先进
大学和中科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上,是不能笼而统之进行比较的,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科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设备和基础设施上应该更为先进,科研实力更强一些;但科学院的实验室在学术氛围上是不如大学的。大学因为学科齐全,交叉学科容易出成果,这一点,科学院的实验室是比不了的。要读研,最好去有名的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捌』 实验室和试验室的区别是什么
意义不同。实验室是创新性类课题论证与研究的地方,按学科分类: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类的实验室、心理实验室。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包含科研机构实验室、检测机构实验室、国家质量监督实验室等。
试验室是对某类具体实验的论证方法,试验室作为检测机构,一般通过有规定的检测方法和程序,来得出物质或方案的某项或几项具体指标或参数。
分类不同。实验室按学科分类: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类的实验室、心理实验室。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有的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试验室按学科分类分为:化学试验、物理试验、生物和人文科学。
含义不同。“实验”一般是为了尝试确定某一系统的假设是否合理而做的事情,真有尝试新的和未知的东西的含义。“试验”一般是为了确定某一具体的问题所做的事情,属于比较常规的活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实验室;网络-试验室
『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什么区别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什么区别在于:
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实验机构。可以接收各种硕士,博士研究生。
2、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是个科学实验机构,不能招收学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定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2005年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广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先进经验,扩大受益面,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组织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1,2)文集。
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义:
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