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装设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不装抄设无功补偿装置,那么功率袭因数就会很低,现场的设备损耗加大,噪声、震动,输电线路也会因为要输送无功电流而加大负荷而减少了对有功电流的输送;其次就是谐波的问题,谐波对设备的干扰危害非常大;
所以装设无功补偿设备的目的就是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采用就地补偿而提高线路的利用率,有效的治理谐波对设备的危害。
『贰』 无功补偿装置为什么要装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无功补偿装置的作来用是自为了提高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COSφ
),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
对于大多数用电企业而言,用电负荷为感性负载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功率因数是实时变化的,此时,就需要用自动补偿控制器对即时无功功率进行检测并控制电容投切。
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相当于无功补偿装置的大脑,控制无功补偿装置的动作。
在电力系统中提高功率因数(COSφ
)主要有以下作用:
1、
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在供电设备视在功率S一定的情况下,功率因数越高,该供电设备可以带更多的有功负载(P=S*COSφ
)。
2、
提高输电效率。当有功负载(P)一定时,因为(P=UI*COSφ
)
,U不变化,COSφ
越大,则I
越小,I
在线路中的损耗就越小。
3、
改善供电质量。I
越小,线路中电压损耗就越小,线路末端电压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
4、
提高输电安全性。I
小,线路发热降低,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叁』 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自动还是手动的啊
老一点的变电抄站都是靠手动袭干预的,只是靠着调度系统上送的信息和系统电压决定投退电容器,近几年出的一些设备有自动调节的功能了不过还是少数。尤其是电厂方面,是可以根据线路的出口处的功率因数调整电抗器的电流大小来做到使电网上的无功功率平衡。
『肆』 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器
无功补偿控制器的选择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集成电路、CPU、DSP等技术构成的、各具特色的无功补偿控制器。随着无功补偿产品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生产无功补偿控制器的厂家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也千差万别。因此,在控制器的选择上要特别慎重,应严格按照DL/T-597《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JB/T-9663《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等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要求,依据具体的补偿需求和负荷特性,选择专业化厂家生产的合格控制器。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控制器进行选择:
1、 对于电网负荷波动不大,且三相负荷基本平衡,仅以提高功率因数为目标的情况,为了降低设备成本,可选用功能单一、操作简便的简易型无功补偿控制器。其控制物理量可不做严格要求,可采用无功功率、无功电流或功率因数作为控制物理量,也可采用复合型控制物理量。投切方式可采用较简单的循环投切模式。这样即能达到较好的无功补偿效果,又能降低设备的生产制造成本,同时设备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比如:深圳奥特电器公司生产的GZK871系列。
2、 对于电网负荷波动频繁、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间的差距较大,但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的情况,宜选用性能较好的控制器。例如选用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作为控制物理量,且投入门限和切除门限应能够分别设定,以防止出现投切震荡,同时还应具有过压和欠流等保护功能。投切方式最好采用可进行程序控制的“编码+循环”投切方式,以确保控制器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无功功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跟踪补偿。比如:深圳奥特电器公司生产的GZK872K、GZK900、GZK930等等系列。
3、 当电网负荷波动频繁,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差距较大,同时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时,对控制器的选择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具有“分相+平衡”复合投切功能。其控制物理量应为复合型(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伍』 无功补偿装置几种常见类型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装置:
一. 静态补偿:
电容补偿柜的控制器测出电路的功率因数并决定要补偿的电容器,并投入电容器补偿,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某个或几个电容器从电路中切除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放电,才可以再次投入。有的负载变化快,这时电容器的切除、投入的速度跟不上负载的变化,所以称为静态补偿。静态补偿的优点:价格低,初期的投资成本少,无漏电流。缺点:涌流大,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应用时要采取限流措施(如采用限流接触器)。
二.动态补偿:
采用晶闸管控制电容器的接入和切除,选择电路上电压和电容器上电压相等时投入、切除,此时流过晶闸管和电容器的电流为零。解决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问题。动态补偿的优点:涌流小、无触点、使用寿命长、投切速度快(小于20ms)。缺点:价格高、发热严重、耗能、有漏电流。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方式按照电容器安装地点的不同又可分为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
1.分组补偿方式:将电容器组安装在功率因数较低的终端配电所高压或低压母线上,也称作分散补偿。这种方式与集中补偿方式有相同的优点,仅无功补偿的容量较小,但是分组补偿效果明显,使用比较普遍。
2.集中补偿方式:将电容器组直接安装在变电所的6~10KV母线上,用来提高整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使变电所在供电范围内无功功率基本平衡。可以减少高压线路的无功损耗,而且能够提高供电电压质量。
3.就地补偿方式:将电容器组安装在异步电机或者电感性用电设备附近,就地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这种补偿方式既能够提高用电设备供电回路的功率因数,又能改善用电设备的电压质量,对中小型设备十分适用。
『陆』 SVG、SVC、FC这三种无功补偿装置的区别是什么
1、SVG静止无功发生器:采用电能变换技术实现无功补偿,该装置产生的无功和滤除谐波是靠其回内部电子开关频繁答动作来产生无功电流和与谐波电流相反的电流。
2、 SVC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采用的是无源器件进行无功补偿,该装置产生的无功和滤除谐波是靠电容和电抗本身的性质产生的。
3、 FC无源滤波补偿装置:采用的是滤波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在特征次谐波频率下形成LC串联谐振,对该次谐波相当于一个低阻抗通道,使谐波电流大部分流入滤波回路。
『柒』 无功补偿装置自动投切范围指的是什么
无功补偿控制器中,“投切门限”是两个名词,即投入门限和切除门限。
1 投入门限指的是在无功补偿控制器中,设定的投入电容的门限值,比如0.95,当实际功率因数小于0.95这个数值时,控制器就要投入一组电容,还不足0.95时还要再次投入电容,直至达到或大于0.95,所以这个0.95就叫投入门限。
2 切除门限就是当实际功率因数大于这个设定的数值时,如1.0,控制器就切除电容,直至小于设定值。1.0这个数值就是切除门限的设定值。
『捌』 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
感抗和容抗都是消耗无功功率,其阻抗值为虚数jb,
与电阻一起构成的阻抗为Z=a+jb形式的复数。
此复数的模长为负载的实际耗电功率。
而功率因数则等于该向量与X轴夹角的余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