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技资料急需
好像没有2008年的,不过都是最新的
生命科技领域:
1.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2.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3.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4.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空间科技领域:
1.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信息科技领域:
1.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科技领域: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分类可能不大准确,但内容应该没问题。
❷ 《梦想改造家》走近阿尔茨海默症,有什么意义
在我个人看来,这期节目聚焦的是山东滕州一个阿尔茨海默症家庭的生活,委托人张瀚峰远在上海工作,为老家的姥姥报名改造。自从姥姥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后,随着病情的恶化,最亲密的家人们却成了老人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哦~
❸ 回忆对阿尔茨海默作用,如何进行
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有趣现象是病人以反向顺序丧失记忆,近期形成的记忆反而比多年前的消失得快。阿尔茨海默症始发于负责将近事转化为记忆的大脑区域——海马体。当海马体被损坏后,近事便没有机会可储存到大脑。而直到病程的后期,大脑储存早期记忆的区域才会受到影响,因此即使在疾病后期,病人仍能留有很多早年的记忆。这种现象导致的很多行为和症状通常是与阿尔茨海默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与病人交流及选择活动时应当将此考虑在内。
回忆疗法
回忆与回忆疗法需要涉及大脑未受损区域中存在的记忆。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唤起回忆,你应当尝试。这些办法让人舒服,甚至是有疗效的。老年病学与老年病学国际学会发表于2007年6月的一项研究表明,回忆项目是增强阿尔茨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症病人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提高病人参与正常社会活动的能力。通过对包括专业期刊中研究和专家访问在内现有数据的总结,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受过某种形式回忆疗法治疗的痴呆症病人,总体情绪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严格意义上来讲,回忆疗法包括:讨论与分享记忆、回顾与评估记忆、重新捕捉这些记忆中不可分割的情绪与感受。这个过程一对一或者集体进行均可。但最好是通过不太正式的形式让痴呆症病人来展开回忆,一对一的方法效果更佳,特别是对于疾病晚期的病人。你可以剔除回顾与评估部分,只关注记忆中的内在情绪。这项活动令人享受 、毫无威胁,甚至都不一定要进行谈话与分享。不要试图强迫病人进行交流,但是可以通过发问来进行引导。小道具与辅助手段也是开始与维持这个过程的好办法。
促进与辅助回忆
音乐(音乐疗法)是刺激回忆的最流行与有效的方法之一。一首歌曲可以唤起四十、五十、甚至六十年前的回忆,可能是重回与日后成为他妻子女孩的约会或中学时代生活和学校舞会。这就是回忆的精华所在。它不仅能锻炼大脑机能,也带来积极的情绪反馈,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etr Janata发现音乐与音乐引发的记忆间有直接的神经性关联。大脑在同一区域处理音乐与回忆。
制作回忆册
简单将回忆与纪念品(照片、故事、家谱、重要文件等)集合起来就可以制成一本回忆册。制作与完善回忆册这项活动是对宝贵生活的回顾,特别是对于任何患有早期进行性认知障碍的病人。回忆册可以不断重复使用以刺激回忆。有几本为此设计的很好的书,就家谱、朋友、婚姻、所有人生组成事件提问,并留出空白以便填写答案和粘贴照片与其他纪念品。
我们在大多数书店都能买到带有装饰封面的空白日记本,可以用它来制作回忆册。或者使用活页夹,便于增加与重新安排书页。英国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的项目专家康妮·卢卡斯写出了《回忆册制作指南》。遵照她的建议,发挥你的创造力与直觉,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专属回忆册,你的整个家庭都会喜欢。
或者可以使用相册来制作带声音的回忆册。相册中可以添加照片,并录下你关于每张照片的回忆。例如,将你年幼时的照片加入,告诉你的父亲或母亲你记得什么,他或她听着你的声音也将进行回忆。如果你们相距较远,将制作好的回忆册寄给你的父母。那将会是很大的惊喜!
关爱惟士公司的服务,他们是英国政府采购的老人服务专业机构,所以服务和人员素质都很不错,在北京也是独一无二的居家服务外企。在老年痴呆症方面,关爱惟士提供非药物认知干预,痴呆病人在使用药物的同时也提倡加入非药物的理疗。
❹ 目前生物科技有哪些先进技术
目前生物科技有什么最新发展成果
1.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2.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3.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4.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 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5.美国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
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统利用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 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❺ 有阿尔兹海默病的老年人住家里好还是住养老院好
一人得老年痴呆全家人崩溃!照顾老年痴呆症有什么技巧?我国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是5%,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增加5%,也就是说,85岁的人群中每2-3个就有一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让数百万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没有一个保姆能忍受这种病记住家里的新人、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做饭总是忘了关煤气,刚吃了饭又说自己肚子饿,还时常怀疑家人要害自己,怀疑老伴出轨、家人偷走了自己的银行卡,半夜吵闹不睡觉、上厕所不解裤子......这便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日常。家住北京西三旗的宋阿姨,老伴在2013年诊断得了老年痴呆症。从那年开始,老伴脾气越来越差,甚至对她出口就骂、抬手就打。随后,老伴大小便失禁,甚至有时候突然就会大哭大笑……在最难熬的时候,宋阿姨也曾经将老伴儿送去住院。但那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年将近10万块钱的住院医疗费已让自己和孩子都很有压力。在“老年痴呆吧”里,很多患者家属面临的问题和宋阿姨如出一辙。网友霹雳说:“老年痴呆这个病需要非常有耐心,我上班只能请保姆,保姆也是干三四个月就得换,因为没有一个保姆能受得了长时间的这种‘折磨’,母亲患病4年,到现在尿裤子和拉屎拉裤子都属于非常正常的了,晚上不吃药就一夜不睡,一会儿就哭哭啼啼的,一会儿就哈哈大笑的……说实话这种病折磨的是家人的身心,我谈的女朋友往往跟我接触一段时间就会分手,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接受母亲的这种病!” 2040年痴呆患者将超过2200万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占世界同类人群的1/4。更令人担心的是,痴呆还有了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已由原来公认的65岁逐步提前到了55岁,整整早了10年。据相关机构预测,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量将在2040年达成2200万。老年痴呆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4位的老年人因,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随着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痴呆症将给社会及家庭医疗带来沉重负担。老年痴呆症早期持续1~3年,中期大约持续2年,大部分病人进入晚期后在1~2年内于各种并发症。患者确诊老年性痴呆后至亡的病程大约为3~7年。但是,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还有个诊断时间的问题,由于受目前老年性痴呆诊断手段及患者及家属疾病意识的限制,许多患者确诊老年性痴呆时,已经进入了疾病中期,甚至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3.3年。照顾老年痴呆症有什么技巧? 1、沟通技巧首先要确定患者视觉、听觉是否正常,例如眼镜度数是否合适,助听器的功能是否正常。交流时要面对面交谈,直接称呼患者的名字。讲话要慢、吐字要清,语言要简短达意,给患者一些反应时间,不要打断患者讲话。询问痴呆患者问题时,应该是一些以“是”或“否”作为回答的问题而避免思考性的问题,如“你想出去走走吗”而不是“你想做些什么”注意体会患者所表述的词语及肢体语言。保持耐心及和蔼的态度。 2、日常生活照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将家中的环境作适当改变,室内光线要充足,防止摔倒。痴呆患者外出要有人陪伴,在其身上携带联系卡,写上姓名、地址、电话、病情和联系人等。尽可能避免搬家。把患者要穿着的衣服按顺序排列。避免有太多钮扣的衣服,以拉链取代钮扣,以弹性裤腰带取代皮带。不要选择系带的鞋子。在季节转换时,要及时为其增减衣物。刀、剪等锐利的东西及药品、杀虫剂等要妥善保存,以免患者误拿。火炉或电热器的开关旋钮要加装保护装置。 3、适度活动诸如阅读之类的智力活动对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社会性活动和体力活动。 4、进食与服药饮食均衡,定时进食,进食时要有人陪伴,督促其细嚼慢咽。痴呆老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安排其按时服药,以免遗忘或错服。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患者,家人一定要把药品妥善存放好。 5、心理疏导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疏导目标应着眼于帮助患者适应目前的生活,并使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照料者需关注老人的情绪与个性变化,帮助老人多回忆一些以往有趣的事及有助于他们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活动。对情绪悲观的患者,应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6、营养调理与改善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老年痴呆,提高大脑的活性,例如西伯利亚冷杉精华。西伯利亚冷杉精华这种生物制剂由聚戊烯醇、铁–麦芽酚、氨基醋酸、磷脂酰丝氨酸、酚酸、 维生素E乙酸盐等有效成分组成。研究证实,西伯利亚冷杉聚戊烯醇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脑症状程度和酶活性的影响,对于脑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❻ 日本开卖首款血液检测阿尔茨海默症的装置,你认为未来这种病可能被治愈吗
2021年6月28日,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岛津制作所研制出了全球首款血液检测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质的装置。
阿尔兹海默病一般发生于老年前期和老年,是一种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区域需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机最为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属于老年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占老年期痴呆的50%~70%。根据我国学者贾建平教授团队研究报道,女性患病概率高于男性。
阿尔兹海默病是由于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是由特定的基因变化引起的。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确切病因未阐明。而如果一级亲属患有阿尔兹海默症,那么患有此病的风险会增高,而唐氏综合征,轻微认知障碍,有过头部外伤,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低水平和较少的社交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缺乏锻炼,经常接触二手烟或吸烟,睡眠不足,高值饮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我认为既然目前日本已经有可以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器,那么有可能可以实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只是这种技术可能需要等到后面的医学家们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创造科技,努力去解决所遇到的困难,那么终将有一天,我们是可以治疗好这种疾病。
❼ 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有一个更简单易懂的称呼,老年痴呆。
这些患者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我们应该努力地为他们的生活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笔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大家有其他观点,欢迎再评论下方留言。
❽ 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有什么缓解方法吗
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和缓解的,这方面可以参考借鉴泰康之家养老社区的失智照护:
1.多吃水果、蔬菜、豆类、谷类食品;吃少量的肉类和鸡鸭鱼。
2.鼓励老人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比如数独游戏和拼图、画画、阅读、唱歌、跳舞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增强大脑的活跃度,帮助老人缓解阿尔茨海默症。
3.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经常健忘,所以马桶盖要选择亮眼的红色,方便老人识别,而且旁边也安装扶手,方便老人蹲下和起身,还有随处可见的扶手设计,拉绳报警等设置。
4.当然了,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老人来说,24小时的照护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多倾听老人的诉说,耐心的帮助老人吃饭、散步,以及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时常翻身,以免老人得上痔疮。
❾ 什么是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都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脑细胞的功能退化出现的疾病,一般人们习惯统称为“老年痴呆症”,但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疾病。
三、从病程上
帕金森病起病年龄要早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50-60岁,而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在65岁以后起病,年龄越大,发病人数越多。
帕金森病如果控制得当,通常可以保持10几-20几年生活状态基本可以自理,如果没有跌倒等并发症,通常不影响寿命;而阿尔茨海默病从确诊到死亡通常只有10-15年左右。
四、从治疗药物上
帕金森病主要是促进脑内的多巴胺释放或补充脑内的多巴胺。主要有左旋多巴制剂、多巴受体激动剂、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位酶抑制剂等;
阿尔茨海默病则主要是补充脑内的乙酰胆碱水平,主要治疗药物为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
总之,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是两个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不过它们都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