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所设计的传动装置,各级传动比是如何分配的这样分配有什么特点
分配各级传动比,取V带传动的传动比为2.5,则两级减速器的传动比为ij=i/i1=23.978/2.5=9.5912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齿轮传动比为i2,低速级齿轮传动比为i3,i2=√1.3i3=4.1i3=ij/i2=2.3393。
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
主要优势:
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度较小;采用油浴润滑时,使各级齿轮副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相差较小。
和强度相比,各级大齿轮浸油深度相近是较次要分配的原则,即使高速级大齿轮浸不到油,由结构设计也可设法使其得到充分的润滑。
『贰』 我现在做一个传动装置的设计。其中,减速器那里,带传动的传动比一定要小于减速器内的齿轮传动比吗如图
这样的设计,不太合理。
1.二级减速,传动比仅2.7,一级减速就可以实现了,何必回用二级。
2.如果,答“规定”用二级减速,皮带传动比3,不合理。皮带减速后,扭矩增大,齿轮机构模数就大,尺寸、重量就大。建议此时,皮带传动1:1,只是起到远距离传动、过载保护作用。总传动比有二级减速“实现”。
3.注意细节,同轴输入齿轮,不能固定在轴上,是“空套”在轴上的。图示是固定的,是不对的。
供参考。
『叁』 带轮传动比一般取值
任何一本《机械设计手册》都可以查到。
传动比 i=n1/n2=dp2/dp1
若计入滑动率
i=n1/n2=dp2/(1-e)dp1
其中n1……小带轮转速 r/min
n2……大带轮转速 r/min
dp1……小带轮的节圆直径 mm
dp2……大带轮的节圆直径 mm
e……弹性滑动率 通常e=0.01-0.02
如果估算传动比,可以计算大带轮的直径与小带轮的直径的比
『肆』 机械设计带传动设计计算取值
这个取d1=110,是不可以的。
1:取d1=110,已经超出你给的范围80~100mm ;
2:普通V带轮的基准直径系列不存在110,有106和112。
所以你只能在80~100mm内取值,那只能取85、90、95mm。
『伍』 带传动比和传动效率范围
带传动比和传动效率范围的话,这个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一个传动带的一个工作原理
『陆』 各种机构的传动比范围
圆柱齿轮传动 传动类型与效率:7 级精度(稀油润滑 0.98)8 级精度(稀油润滑 0.97)9级精度(稀油润滑 0.96)
开式齿轮(脂润滑 0.94~0.96) 单级传动比:7 级精度(稀油润滑 最大10,常用3~5)8 级精度(稀油润滑最大10,常用3~5)9 级精度(稀油润滑最大10,常用3~5)
开式齿轮(脂润滑 最大15,常用4~6)
圆锥齿轮传动 传动类型与效率:7 级精度(稀油润滑 0.97)8 级精度(稀油润滑 0.94~0.97)
开式齿轮(脂润滑 0.92~0.95) 单级传动比:7 级精度(稀油润滑 最大6,常用2~3)8 级精度(稀油润滑最大6,常用2~3)
开式齿轮(脂润滑最大6,常用≤4) 带传动 传动类型与效率:平带传动(0.95)V 带传动(0.94) 单级传动比:平带传动(最大6,常用2~4)V 带传动(最大7,常用2~4) 链传动 传动类型与效率:开式(0.90~0.93)闭式(0.95~0.97) 单级传动比:开式(最大7,常用2~4)闭式(最大7,常用2~4)
蜗杆传动 传动类型与效率:自锁蜗杆(0.40~0.45)单头蜗杆(0.70~0.75)双头蜗杆(0.75~0.82)四头蜗杆(0.82~0.92) 单级传动比:开式(最大100,常用15~60)闭式(最大80,常用10~40)
滚动轴承 传动类型与效率:
球轴承(稀油润滑 0.99 一对)
滚子轴承(稀油润滑 0.98 一对)
滑动轴承 传动类型与效率:润滑不良(一对0.94)
正常润滑(一对0.97)液体摩擦(一对0.99)
联轴器 传动类型与效率:
浮动式、十字沟槽式等(0.97~0.99)
齿式联轴器(0.99)
弹性联轴器(0.99~0.995)
带式输送机 传动类型与效率:输送机滚筒(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