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
一氧化氮 铜和稀硝酸共热
△
3Gu+8HNO3(稀)====3Gu(NO3)2+4H2O+2NO↑
二氧化氮 铜和浓硝酸共热
△
Gu+4HNO3(浓)====Gu(NO3)2+2H2O+2NO2↑
(可以不加热,加热只是影响反映速度)
二氧化硫 亚硫酸盐和强酸共热 一般使用 亚硫酸钠 和 浓硫酸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3.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的制备方法求装置图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
利用铜和硝酸的反应,一氧化氮的话就用排水法,顺便可以除掉二氧化氮的杂质,二氧化氮的话就用长进短出的收集瓶,要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收集装置利用的就是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还有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
4. 一氧化氮的制备方法是什么
用铜和稀硝酸来制备:在实验室中,通常用铜和稀硝酸反应来制备一氧化氮。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这种制备的一氧化氮可能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氮和少量氮气。在硝酸浓度和反应温度较低时,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氮气也较低。如用铜和稀硝酸在其凝固点之上进行反应,以维持溶液不凝固,反应生成的气体几乎为纯的一氧化氮。
5. 一氧化氮的实验室制法
前两条不错抄"3.银与稀硝酸反应袭" 跟铜和稀硝酸反应都属于同类型的,这也算两种方法??干脆再加一个汞和稀硝酸反应得了!而且银的价格要比铜贵的多,不划算。氨气和氧气混合加热并在有催化剂条件下可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此反应要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反应物的用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氨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4:5)4NH3+5O2==4NO=6H2O
6. 一氧化氮实验室制取方法和化学方程式
硝酸与铜反应,用稀硝酸的话要加热,用浓硝酸不用,生成的一氧化氮不要与空气接触!直接用排水法即可,方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给分吧,穷死了。。。
7. 一氧化氮的制备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的一氧化氮气体发生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扩散式混合器,扩散式混回合器分别与液氨处答理单元、空气处理单元和氨氧化炉相连接,液氨处理单元由依次相连接的液氨罐、水浴蒸发器和气体质量计量控制器A组成,空气处理单元由依次相连接的空压机、布袋除尘器、气体质量计量控制器B和电加热器构成,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A和电加热器分别与扩散式混合器相连接。分别经液氨处理单元和空气处理单元得到的氨气和空气,在扩散式混合器内充分混合,于氨氧化炉内发生燃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本发明装置,适用于化工、环保和医药等行业,保证这些行业在进行某些试验时,对一氧化氮气体的需求。
8. 下图为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 &n...
(1)长颈漏斗 (2)2H 2 O 2  2H 2 O+O 2 ↑ CaCO 3 +2HCl = CaCl 2 +H 2 O+CO 2 ↑ 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3)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立即复燃则O 2 已满 (或答“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立即熄灭则CO 2 已满”) (4)H 2 O+CO 2 = H 2 CO 3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5)E
9. 求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的方法及收集,要装置。
原理: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收集:只能用排水法,因为一氧化氮会和氧气反应,2NO+O2==2NO2,而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得到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 装置:制取装置和制氢气一样,收集用排水法。 
(9)一氧化氮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图扩展阅读: 在J型管的橡皮塞上固定一片宽约l厘米、长约3厘米的铜片,J型管中装入稀硝酸至橡皮塞的导管中。收集气体用的针筒通过橡皮管与J型管相连。 连接装置后打开止水夹,另取一支针筒在橡皮管处将管内剩余的空气抽尽。用酒精灯在J型管左侧微热,反应产生的NO无色气体即进入收集用的针筒内。若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反应产生的气体便将酸液压向J型管右侧。铜片与酸液分离,反应即停止。
利用此装置可做如下NO气体的性质实验:用一支针筒收集氧气后慢慢注入收集有NO气体的针筒内,即有红棕色的NO。 气体生成:然后用另一针筒吸取蒸馏水后,慢慢注入。红棕色褪去即有硝酸生成;此时如注入紫色石蕊试剂。溶液显红色。
10. 一氧化氮的制备方法
用铜和稀硝酸来制备:在实验室中,通常用铜和稀硝酸反应来制备一氧化氮。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这种制备的一氧化氮可能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氮和少量氮气。在硝酸浓度和反应温度较低时,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氮气也较低。如用铜和稀硝酸在其凝固点之上进行反应,以维持溶液不凝固,反应生成的气体几乎为纯的一氧化氮。
与一氧化氮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损耗怎么算
发布:2025-09-24 14:21:51
浏览: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