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船舶电站自动控制装置

船舶电站自动控制装置

发布时间:2022-05-11 09:50:31

A. 自动化技术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

1. 机舱自动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舰艇装备武器、观导、通信系统的自动化、电子程控化是衡量舰艇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尺度,而机舱自动化是当代舰船共同研发的课题。然而,由于舰船使用任务的差异,受其战术技术要求或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制约,在船舶自动化设计上也会有不同的定位和取向。
舰艇机舱自动化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和防止船员判断和操作失当,贻误战机,其次为减轻船员大量重复体力消耗,进而提高其战斗力和生命力。民用船舶机舱自动化除安全可靠因素外,尤以追求船舶运行的经济性为目的。
从本世纪50年代机电设备单元(或单机)自动化在舰船上大量采用,1961年日本建成“金华山丸”号,实现机舱集中控制和驾驶室遥控主机,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自动化船。60年代中期发展无人值班机舱,出现了第二代自动化船,如1964年日本为丹麦建造的“赛灵月”号(SELEM DAM)65型油船。该船除了机舱集中控制和驾驶室遥控主机外,还有火灾探测及自动灭火装置。在机舱、驾驶室和船员居住区之间设有通信和报警装置。其后,各国船级社陆续出台了满足不同程度自动化分级的一人或无人值班机舱船舶的技术标准,从而使舰船机舱自动化纳入规范化。
2. 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船舶电站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站自动化是船舶自动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自动化程度对保证船舶安全、经济航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船舶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对船舶电站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船舶电站在近几十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发展的突出标志是自动化。
国外船舶自动化一开始大多是从电气部分着手,从最原始的手动本地操纵进化成手动遥控操纵,再进一步发展成半自动控制,最后发展到目前的最高水平的电站全自动控制的无人值班机舱。早在60年代初期,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就有电站单元自动化装置,如:英国的MMF自并车装置,日本的XET自动并车装置和XPT自动负荷分配装置。到70年代中后期,人们在单元自动化装置的基础上,把它们系统地组合成成套电站自动化设备,系统可在集控室进行集中控制,如:“里言斯顿”号船上的SEPA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日本“星光”号船上电站自动化系统。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在80年代初期国外研制成功了微型计算机单机控制系统,如:用在我国“德大”轮上的日本大发公司配套的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广州远洋公司15000吨上使用的丹麦SEMCO公司的APM电动自动化系统。到80年代中后期,随着微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外众多国家相继开发研制多微机分布式网络型自动化控制系统,如:西门子、AEG等国际著名的大公司近期的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最新技术产品。
我国在船舶电站自动化方面起步较晚,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后于国际水平。因此,在电站自动化技术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前儿年,国内研制生产并投入使用的电站自动化产品,在技术上大都相当于国外六七十年代的产品,是分立元件单元化控制装置,在测量、控制精度及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均不太理想。近几年,也有不少单微机电站自动化系统,但由于其存在着一旦微机出现故障则整个电站自动化功能将全部失效等这一系统性先天不足问题,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广应用也受到限制。随着船舶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对船舶电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个高可靠性、功能齐全的网络型多微机分布式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是未来船舶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 主机遥控系统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舰船机舱主机遥控系统是舰船机舱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几十年里,船舶机舱里只有个别的或局部的机组、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从局部自动到全面自动化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岁月。随着自动化装置的设计、制造和管理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单项和局部的自动化逐渐增多。1961年1月,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机舱集中监视报警和主机遥控装置的8000吨级“金华山丸”货船,只需一人值班,船员人数减少至37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此后,机舱集中监视报警和主机遥控系统得以了迅速发展。70年代中期起,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机随即被用到船上。80年代微机迅猛发展,集成度不断提高,中央处理单元由4位、8位发展到16、32位以上。使微机在机舱集中监视报警和主机遥控系统中的应用得以迅速发展。
我国在70年代后期,紧跟世界轮机自动化发展步伐。1978年,万吨级货船“长顺”轮使用了自行设计制造的主机遥控系统。1990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网络型微机控制主机遥控系统(CY880型)。该系统成功地安装于我海军某综合补给船上。

B.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结构

主动力装置,又称推进装置,是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保证船舶以一定速度巡航的各种机械设备,包括主机及其附属设备,是全船的心脏。主动力装置包括主机、传动设备、轴系、推进器等。当启动主机,即可驱动传动设备和轴系,使推进器工作。当推进器,通常是螺旋桨,在水中旋转时就能使船舶前进或后退。
主动力装置以主机类型命名,主要有蒸汽机、汽轮机、柴油机、燃气轮机和核动力装置等五类。现代运输船舶的主机以柴油机为主,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蒸汽机曾经在船舶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已经几乎全被淘汰。汽轮机在大功率船上长期占有优势,但也日益为柴油机所取代。燃气轮机和核动力装置仅为少数船舶所试用,尚未得到推广。 联合动力
为满足军用舰艇的需要,将蒸汽、柴油、燃气三种动力联合加以采用,作为船舶的推进装置成为联合动力装置。联合动力装置的型式有蒸燃联合、柴燃联合、燃燃联合等。这几种联合动力装置在商船上应用极少。此外还有一种联合动力装置型式-----电力推进装置。这种装置是船舶柴油机驱动发电机将电力产生并提供给船舶电站。
核动力
以反应堆代替普通燃料来产生蒸汽的汽轮机装置。反应堆中核裂变产生的大能量,被不断循环的冷却水吸收,后者又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给第二个回路中的水,使之变为蒸汽后到汽轮机中作功。
核动力装置主要用于大型军舰和潜艇。1959年美国在客货船“萨凡那”号上试用功率20000马力核动力装置成功;1960年苏联在破冰船“列宁”号上采用核动力装置,功率44000马力。此后,联邦德国和日本也分别建造了核动力商船。这些船在试航一段时间后,出于法律和民意上的原因停驶。人们担心放射性物质污染航道、港口和城市环境,因此很多港口拒绝核动力船进港。对核燃料使用后的核废料也还缺乏妥善处理办法。这些民用核动力船都已改装为常规动力装置船。 辅助动力装置是用于提供除推进装置以外的各种能量,供船舶航行、作业和生活需要的装置,包括为全船提供电力、照明和其他动力的装置,如发电机组、副锅炉等。
发电机组是船上最重要的辅助动力装置。蒸汽机船上的发电机组由蒸汽机驱动(有时用小型汽轮机驱动),但容量较小,以供照明电源为主。在汽轮机船上,发电机组由汽轮机驱动,为全船电气设备提供电源。这种汽轮发电机组大部已系列化,容量从500千瓦到2500千瓦不等,可以自由选择。在柴油机船上,有2~3台发电机组,由单独设置的中速或高速柴油机驱动。容量据全船电动机械设备的数量确定,普遍采用400伏三相交流电,频率有50赫兹和60赫兹两种。副锅炉在蒸汽机船和汽轮机船上是供停泊时使用,在柴油机船上供平时取暖和加热用。柴油机船上的副锅炉的燃料可以是燃油,也可以利用柴油机排出的废气所产生的蒸汽。除发电机组和副锅炉外,由于现代船上液压机械设备的驱动需要,还设有液压动力装置,其主要部件为液压油泵,可以用电动机或单独的柴油机驱动。 随着运输船舶性能上的不断完善,船上的辅机和设备也日趋复杂,最基本的有:
船舶甲板机械,有舵机、锚机、起货机等辅助机械。这些机械在蒸汽机船上用蒸汽作为动力,在柴油机船上先是采用电动,现多数已改用液压驱动。
各种管路系统,有为全船供应海水和淡水的供水系统;为调节船舶压载用的压载水系统;为排除舱底积水用的舱底水排出系统;为全船提供压缩空气用的压缩空气系统;为灭火用的消防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如泵和压缩机等绝大部分是电动的,并能自动控制。
机舱自动化设备,用于保证实现动力装置远距离操纵与集中控制,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机舱自动化设备包括有自动控制与调节系统,自动操纵系统,集中监测系统。
全船系统,用于保证船舶生命力和安全,为船员和旅客生活服务的取暖、空调、通风、冷藏等系统。这些系统一般都自动调节和控制。

C. 船舶标准全文库 下载地址

是的易启标准网都有免费下载的,想要什么标准到易启标准网去搜索一下后就可下载了,我找一些您参考一下:
GB-T 13386-1992 海洋营运船舶明火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269KB
GB/T 21482-2008 船舶与海上技术 充气橡胶靠球 (扫描色淡不太清晰)- 959KB
GB/T 21481.1-2008 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舶和海上结构物上生活用水供应 第1部分 规划和设计 (扫描色淡不太清晰)- 1372KB
GB/T 21479.2-2008 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用推进装置 第2部分:可调螺距螺旋桨装置词汇 (扫描色淡不太清晰)- 779KB
GB/T 21478-2008 船舶与海上技术 海上环境保护 溢油处理相关术语 (扫描色淡不太清晰)- 2003KB
GB-T 13711-1992 国际海事卫星A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pdf 1161KB
GB/T 16301-2008 船舶机舱辅机振动烈度的测量和评价 770KB
CBT 3973-2005 船舶与海上技术 磁罗经在船上的定位.pdf 185KB
CBT 3970-2005 船舶航速和操纵性的DGPS测试方法.pdf 1543KB
GBT 4791-2005 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pdf 216KB
JT/T 38-2008 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船舶舱计量交接要求 985KB
GB/T 22194-2008 船舶电气设备 设备 电力和照明变压器 566KB
CB/T 3990-2007 船舶工程AutoCAD制图规则 5375KB
GB/T 6823-2008 船舶压载舱漆 4714KB
CB/T 3971-2005 船舶涂装质量保证及缺陷分级 2280KB
GB/T 17843-2007 船舶和海上技术 挖泥船 术语 1368KB
GB/T 10319-2008 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 通用技术条件 5435KB
GB∕T 9331-2008 船舶电气装置 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彩色扫描) 2466KB
GB/T 21392-2008 船舶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 751KB
NY/T 1547-2007 渔业船舶电焊工 346KB
GB/T 6300-2007 提交船舶产品完工文件的规定 720KB
CBT 3000-2007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 1941KB
SC/T 8003-2007 渔业船舶船型分类编号 78KB
CB/T 3909-1999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根据国家质技监局标函[1989]216号文改名) 1536KB
CB/T 3351-2005 船舶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905KB
CB/T 3035-2005 船舶倾斜试验 2886KB
GB/T 7789-2007 船舶防污漆防污性能动态试验方法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1864KB
GB/T 10250-2007 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印章处较模糊)(单行本完整扫描版) 2418KB
SY/T 6577.2-2003 管线钢管运输 第2部分 内陆及海上船舶运输 412KB
SY/T 10046-2003 船舶靠泊平台作业规范 1387KB
DB33/ 630-2007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1338KB
CB/T 743-2004 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 871KB
CB/T 3958-2004 船舶钢焊缝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 584KB
GB/T 7187.3-2001 运输船舶燃油消耗量 内河船舶计算方法 1920KB
GB/T 4300-2007 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用陀螺罗经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612KB
GB/T 20703-2006 船舶电气装置 取暖和烹调电器 1427KB
GB/T 20637-2006船舶电气装置 船用电力电缆 一般结构和试验要求- 926KB
GB/T 19845-2005 机械振动 船舶设备和机械部件的振动试验要求 217KB
GB/T 18913-2002 船舶和航海技术--航海气象图传真接收机 226KB
GB/T 6994-2006 船舶电气设备一般规定 1031KB
GB/T 19699-2005 船舶与海上技术 货油舱压力真空阀 675KB
GB/T 18366-2001 国际贸易运输船舶名称与代码编制原则 661KB
GB/T 13029.1-2003 船舶电气装置 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安装 725KB
GB 9193-2005 船舶声光报警信号和识别标志 476KB
GB 3033.2-2005 船舶与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 第2部分 不同介质和(或)功能的附加颜色 241KB
GB 3033.2-2005 船舶与海上技术 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 第2部分 不同介质和(或)功能的附加颜色 259KB
GB 3033.1-2005船舶与海上技术 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 第1部分:主颜色和介质 352KB
GB 3033.1-2005 船舶与海上技术 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 第1部分:主颜色和介质 1924KB
GB 18180-2000 液化气体船舶安全作业要求 214KB
GB/T 15309-1994 船舶货舱温湿度仪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15KB
SN/T 1250-2003入出境船舶客舱消毒处理规程 317KB
JJG 876-1994船舶气象仪 800KB
JJG 702-2005船舶液货计量舱容量 700KB
JJG 702-1990船舶液货计量舱容量(试行). 640KB
GB/T 7788-2007船舶及海洋工程阳极屏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272KB
GB 14681.2-2006 机车船舶用电加温玻璃 第2部分:机车电加温玻璃 348KB
GB 14681.1-2006 机车船舶用电加温玻璃 第1部分:船用矩形窗电加温玻璃 343KB
GB 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26KB
ZB/T U 06 003-89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2161KB
ZB U 06 004-90 船舶焊接与切割安全 706KB
ZB U 06 002-89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 2656KB
ZB U 04 003-89 船舶电路图图形符号 3559KB
SY 6431-1999 浅海石油作业船舶安全基本要求 168KB
SY 6430-1999 浅海石油船舶吊装作业安全规程 155KB
SN/T 1343-2003入出境船舶压舱水消毒规程 238KB
SN/T 1308-2003 出入境船舶检验检疫查验规程 201KB
SN/T 1307-2003 入出境船舶药物除鼠规程 393KB
SN/T 1290-2003 入出境鼠疫染疫船舶卫生处理规程 171KB
SN/T 1287-2003 入出境船舶器械除鼠规程 196KB
SN/T 1285-2003 入出境船舶货舱消毒规程 120KB
SN/T 1284-2003 入出境霍乱染疫船舶卫生处理规程 218KB
SN/T 1263-2003 国际航行船舶硫酰氟熏蒸除鼠规程 162KB
SN/T 1258-2003 入出境船舶卫生监督评定标准 178KB
SN/T 1246-2003 入出境黄热病染疫船舶卫生处理规程 255KB
SN/T 1244-2003 入出境船舶卫生监督规程 212KB
SN/T 1192-2003 入出境船舶卫生检疫查验规程 200KB
SC/T 8126-2006 L250系列渔业船舶柴油机修理技术要求 2155KB
SC/T 8003-1997渔业船舶船型分类编号 91KB
SC/T 8002-2000渔业船舶基本术语 530KB
CBM 97-81 PN6船舶管路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193KB
CBM 1099-81 16、20kgf/cm2船舶管路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162KB
CBM 1098-81 10kgf/cm2船舶管路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182KB
CBM 1097-81 5kgf/cm2船舶管路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248KB
CBM 1095-81 16、20kgf/cm2船舶管路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161KB
CBM 1094-81 10kgf/cm2船舶管路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211KB
CBM 1093-81 5kgf/cm2船舶管路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230KB
CB/Z 240-87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1523KB
CB/Z 235-87 船舶涂装设计技术要求 1238KB
CB/Z 230-86 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技术要求 726KB
CB/T 972-94 海洋船舶液压舵机 569KB
CB/T 860-95 船舶焊缝代号 89KB
CB/T 728-2000 船舶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1470KB
CB/T 3837-1998 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要求 756KB
CB/T 3821-2000 船舶通信、照明用铅酸蓄电池 1126KB
CB/T 3817-1998 船舶干粮库的空气调节与通风 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 636KB
CB/T 3815-1998 船舶尾轴承铁梨木更换技术要求 639KB
CB/T 3813-1998 船舶油漆间增设水雾固定灭火装置技术要求 573KB
CB/T 3801-1998 船舶建造方针编制要求 503KB
CB/T 3799-1997 船舶液压系统修理清洗技术要求 299KB
CB/T 3798-1997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 358KB
CB/T 3795-1996 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 624KB
CB/T 3790-1997 船舶管子加工技术条件 1540KB
CB/T 3777-1996 船舶冷却水系统自动控制装置试验方法 321KB
CB/T 3776-1996 船舶滑油系统自动控制装置试验方法 374KB
CB/T 3775-1996 船舶燃油系统自动控制装置试验方法 410KB
CB/T 3774-1996 船舶驾驶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 350KB
CB/T 3773-1996 船舶机舱集控室的空气调节与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 212KB
CB/T 3772-1996 柴油机船舶机舱通风设计条件和计算基准 649KB
CB/T 3770-1996 船舶焊接接头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351KB
CB/T 3718-1995 船舶涂装膜厚检测要求 438KB
CB/T 3713-95 船舶电气设备文字符号 1494KB
CB/T 3681-95 船舶柴油机齿轮箱修理技术要求 287KB
CB/T 3677-95 船舶进出干船坞技术要求 514KB
CB/T 3676-95 船舶消防属具 467KB
CB/T 3673-95 船舶进出浮船坞技术要求 601KB
CB/T 3667.6-95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电缆敷设支撑件及附件 1186KB
CB/T 3667.5-95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灯架及其附件 912KB
CB/T 3667.4-95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电气设备安装件 751KB
CB/T 3667.3-95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接地件 459KB
CB/T 3667.2-95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接线件 1676KB
CB/T 3667.1-95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电缆贯通装置 2591KB
CB/T 3619-94 船舶系统和动力管路安装及密性试验质量要求 251KB
CB/T 3592-95 船舶自动化仪表文字代号及附件图形符号 1057KB
CB/T 3584-94 船舶舱壁、围壁及甲板结构修理技术要求 450KB
CB/T 3583-94 船舶货舱盖修理技术要求 351KB
CB/T 3582-94 船舶货舱口修理技术要求 271KB
CB/T 3581-94 船舶覆板修理技术要求 241KB
CB/T 3578-94 船舶修理期间接岸电技术要求 289KB
CB/T 3577-94 船舶电缆修理技术要求 521KB
CB/T 3575-94 船舶配电箱修理技术要求 364KB
CB/T 3574-94 船舶配电板修理技术要求 557KB
CB/T 3573-94 船舶电磁起动器修理技术要求 510KB
CB/T 3559-94 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 1081KB
CB/T 3558-94 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工艺和质量分级 1319KB
CB/T 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 438KB
CB/T 3505-92 船舶柴油机喷油设备精密偶件修理技术要求 385KB
CB/T 3501-93 船舶柴油机气缸体修理技术要求 488KB
CB/T 3500-93 船舶柴油机机架修理技术要求 446KB
CB/T 349-94 普航仪器及船舶专用电器产品型号编制办法 471KB
CB/T 3495.17-1998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案卷格式和一般要求 880KB
CB/T 3495.16-1997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著录标引细则和主题词表 4247KB
CB/T 3495.15-1997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档案工作程序 385KB
CB/T 3495.14-1998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实物档案管理 454KB
CB/T 3495.13-1997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科研 436KB
CB/T 3495.12-95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档案管理部门职责 274KB
CB/T 3485-93 船舶舱室照度计算与测量方法 1186KB
CB/T 3484-92 民用船舶修正总吨系数 495KB
CB/T 3472-92 船舶总体自由振动计算方法 1805KB
CB/T 3441-92 船舶电站自动准同期装置技术条件 548KB
CB/T 3439-92 船舶电站调频调载装置技术条件 586KB
CB/T 3436-92 船舶液压系统液压油更换技术要求 263KB
CB/T 3429-92 船舶舵系修理验收要求与提交文件 127KB
CB/T 3428-92 船舶舵系修理中心线定位及校中技术要求 148KB
CB/T 3427-92 船舶舵系零部件修理和安装技术要求 460KB
CB/T 3426-92 船舶舵系舵叶修理技术要求 222KB
CB/T 3425-92 船舶舵系舵杆修理技术要求 440KB
CB/T 3424-92 船舶舵系舵承修理安装技术要求 1004KB
CB/T 3421-92 船舶轴系修理验收要求与提交文件 189KB
CB/T 3420-92 船舶轴系修理装配技术要求 1229KB
CB/T 3419-92 船舶轴系密封装置修理技术要求 734KB
CB/T 3418-92 船舶轴系轴承、尾轴管及管路修理技术要求 857KB
CB/T 3417-92 船舶尾轴、中间轴、推力轴及联轴器修理技术要求 1069KB
CB/T 3416-92 船舶轴系修理勘验技术要求 322KB
CB/T 3384-91 船舶修理工程项目编号规定 281KB
CB/T 3246-94 船舶专用低压电器基本技术条件 1100KB
CB/T 3243.6-95 船舶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 第6部分 标准化检查 315KB
CB/T 3243.5-95 船舶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 第5部分 成套性 1094KB
CB/T 3243.4-95 船舶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 第4部分 修改规定 384KB
CB/T 3243.3-95 船舶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 第3部分 基本格式 699KB
CB/T 3243.2-95 船舶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 第2部分 基本要求 633KB
CB/T 3243.1-95 船舶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 第1部分 术语 562KB
CB/T 3195-95 中小型船舶船体建造精度 695KB
CB/T 3177-94 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和超声波检查规则 404KB
CB/T 3164-1998 造船及海上结构物 船舶设备和结构单元编号 475KB
CB/T 3152-92 船舶电站自动控制装置技术条件 833KB
CB/T 3035-1996 船舶倾斜试验 1241KB
CB/T 231-1998 船舶涂装技术要求 882KB
CB/T 14-95 船舶产品专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编号 1838KB
CB/T 145-94 船舶轴系整锻法兰连接型式和基本尺寸 378KB
CB/T 13-95 船舶产品通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编号 1747KB
.........

D. 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

动力定位系统首先在海洋钻井船、平台支持船、潜水器支持船、管道和电缆敷设船、科学考察船、深海救生船等方面得到应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对采集来的环境参数(风、浪、流),根据位置参照系统提供的位置,自动地进行计算,控制各推力器的推力大小,使船舶保持艏向和船位的“纹丝不动”。
动力定位系统简介
船舶的动力定位系统从7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在海洋工程、科学考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随着船舶电力推进的成熟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动力定位系统的性能也不断提高。动力定位系统的组成动力定位系统包括3 个分系统:动力系统、推力器系统和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一般来说是给整个动力定位系统提供电力的。一般的船舶电站可兼作动力系统,但应满足一些特殊要求。输入(船位、控制器、推力器)输出(船位、推力器系统)推力器系统作为动力定位系统执行部分,常用电动机或柴油机驱动的推进器。主推进装置(包括其舵系统)可兼作动力定位系统的推力器,在船舶进入动力定位运作模式时,由动力定位系统的控制器进行控制。为提高定位能力,主推进装置可设计为全回转推进器,例如Z 型推进、SSP 推进等。一般各推力器的工作组合应产生横向、纵向推力及回转力矩。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测量系统。控制器指的是动力定位系统总的控制部分,一般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方法。测量系统包括位置参照系统、电罗经、风向风速仪、倾角仪等,测量船舶的船位、艏向、纵倾横倾角等船舶状态,以及风向、风力、流速等环境条件,通过接口输入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人工输入的船位和艏向,对测量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给出推力器的控制指令。动力定位控制系统执行的功能可总结如下:(1) 给出推力器的控制指令。(2) 测量船舶的船位、艏向等船舶状态。(3) 测量风向、风力等环境条件。(4) 接收各种操纵指令的人工输入。(5) 动力定位系统的故障检测及报警。(6) 动力定位系统工作状态的显示。动力定位系统的系泊试验动力定位系统在进行系泊试验之前,应确认已取得本社颁发的产品证书,并确认布置和安装已严格按本社审批的图纸进行,采用的工艺满足本社有关规定。动力系统系泊试验动力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如发电机、发电机原动机、主配电板等,应满足船舶建造检验的一般要求。另外还应进行下列检验:发电机组一台发电机组不投入运行,并联运行其他发电机组,逐个启动几台功率较大的推力器电动机。启动期间引起的电压降不超过15%。动力管理系统(1) 进行发电机的自动并联及自动解列试验。动力管理系统(通常是船舶电站的自动管理系统)应能在运行的发电机负荷较重时,自动启动备用发电机投入电网,即自动并联。并在运行的发电机负荷较轻时,自动切断一台发电机的供电并停止其原动机的运转,即自动解列。建议自动并联可设置在单台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的大约85%时进行。自动解列可设置在单台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低于额定功率的大约30%时进行。(2) 进行重负载询问试验。动力定位系统的重负载通常是推力器的电动机。在其启动前应向动力管理系统发出询问信号,动力管理系统根据运行发电机的功率裕量发出允许启动指令。否则启动备用发电机再发指令。或当整个动力系统的功率裕量都不足以启动负载时,禁止其启动,这就是所谓重负载询问,或称为大功率询问、重载询问。系统的各个重负载均应进行试验。(3) 试验高电力负载报警功能当总的电力负载超过运转中发电机总容量的预定百分比时,应发出报警。报警的设定值应在运转容量50%至100%之间可调,并应按运行发电机的数量和任一台发电机失灵的影响加以确定。该报警的设定值可设于自动并联时的功率百分比之上。(4) 发电机超负荷时,推力器负载自动调整功能的试验。运行发电机负荷超过100%时,推力器应降低功率运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试验,如可降低超负荷的功率设定值。在发电机输出功率超过设定值时,验证推力器进行自动降速。(5) 注意动力定位系统控制器与动力管理系统的协调。配电板(1) 检查主配电板汇流排的分段及其连接,对于DP-3 附加标志,每一汇流排要以A-60 进行分隔,在每个分隔内均应设有断路器连接。(2) 在DP 控制中心,应设置连续显示器,显示发电机的在线功率储备,即在线发电机的容量与输出功率的差。对于分段式汇流排,每一分段要设置这种指示器。如果推力器的操作不会引起电站的过载,可不要求设储备功率指示器。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系泊试验计算机(1) 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或未准备好就进行控制,应发出报警。(2) 当检测出一套计算机系统有故障时,应能自动转至冗余计算机系统控制。当控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向另一个计算机系统切换时,应保持平稳动力定位操作,其变化应保持在可接受的操作范围内。应试验予以确认。(3) 每一个动力定位计算机系统必须提供不间断电源(UPS),以确保任何动力故障不会影响一台以上的计算机。不间断电源电池的容量需支持至少30 分钟的操作。推力器手柄控(1) 在动力定位控制站设有各个推力器的手动控制器,逐一试验启动、停车、方位和螺距/转速控制的操纵控制。对于高压电动机可不包括启动停止的操纵。(2) 动力定位手动控制台上连续显示的各推力器运行/停车、螺距/转速和方位应精确。(3) 推力器的手动控制应在任何时候都能起作用,包括自动控制和操纵杆控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4) 在DP控制站逐一试验推进器的应急停止装置。推力器的联合操纵杆控推力器的联合操纵杆控制一般是由设于动力定位控制站的一个操纵杆同时控制多个推力器的运转,实现纵向推力、横向推力、回转力矩及这些分量的组合。通常用于轨迹控制。在码头系泊试验时,应确认操纵杆可同时操纵各推力器。推力器的自动控制推力器的自动控制是人工将给定的船位、艏向输入到控制器中,由推力器根据指令自动地将船舶调整到期望的船位及艏向,并加以保持。(1) 对于DP-1 附加标志,模拟计算机的严重故障,计算机系统执行自检程序时,应停止工作,并通过自动方法或手动方法将转速/螺距设置到零。(2) 对于DP-2 附加标志,计算机系统应执行探测故障的自检程序。如果在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探出故障,应自动转换至备用计算机系统。在显示装置上应显示正在实施控制的控制系统的标志。(3) 对于DP-3 系统应设有一个自动备用系统,该备用系统的位置与主系统之间采用A-60级分隔隔离。至少应有一个位置参照系统和一台罗经与备用系统相连接,并独立于主控制系统。备用系统应由操作者在主动力定位控制站或备用控制站启动,这种转换应确保任何单个故障不会使主控制系统和备用系统都不能工作。推力器控制方式的选择(1) 在动力定位控制站,进行不同推力器控制方式的转换。(2) 控制方式的选择应布置成当动力定位控制方式出现故障后,总是能够选择手柄控制。传感器系统(1) 应设置传感器故障(过热失电)报警及传感器与动力定位系统通讯故障(短路、低阻、开路)报警。(2)传感器间自动转换出现故障时,应在控制站发出听觉和视觉报警。(3)对于DP-3 附加标志,每类传感器的一个必须和备用控制系统连接,并通过A-60 级分隔和其他传感器分离。显示和报警(1) 动力定位控制站应显示从动力系统、推力器系统和动力定位控制系统传来的信息,以确保这些系统在正常运行。安全操作动力定位系统所必需的信息应在任何时候均可得到。对设置的报警和显示逐一进行试验。(2) 对于具有DP-2 和DP-3 附加标志的船舶,操作员控制装置应设计成操作屏的任何误操作都不会导 致极限状况。(3) 当动力定位系统及其控制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发出听觉和视觉报警。对这些故障的发生及状态应进行永久的记录。通信系统(1) 试验下列双向通信设施的有效性:a.动力定位控制中心与驾驶室的双向通信b.动力定位控制中心与主机控制室的双向通信c.动力定位控制中心与有关操作控制站的双向通信(2) 确认通信系统独立于船舶主电源。推力器系统系泊试验推力器也可以在非动力定位状态使用,其各部分应满足一般的建造检验要求。如果操作次序的错误会导致危险状态或设备损坏时,则应联锁。对设置的联锁功能进行试验。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控制器和指示器应有充分的照明,并可调光。对DP-2 附加标志,对动力定位系统至关重要的燃油、滑油、液压油、冷却水和气动管路,以及电缆的布置应充分考虑火灾和机械损坏。对于DP-2 附加标志,冗余管系(燃油、滑油、液压油、冷却水和气动管路)不得与主系统一起穿越同一舱室。当不可避免时,管路必须安装在A-60 级管道内。冗余设备或系统的电缆不得与主系统一起穿越同一舱室,当不可避免时,电缆必须安装A-60 级电缆通道内,电缆的接线箱不允许设置在这类电缆通道内。动力定位系统的航行试验动力定位系统的航行试验大纲应根据船舶的实际情况与设计部门及船厂商定。联合操纵杆模式的试验动力定位系统的联合操纵杆模式可进行航迹控制,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试验其有效性及控制精度。保持艏第一项试验:(1) 系统准备,系统各部分投入工作,各部分之间通讯正常。(2) 在DP 控制台上,设定艏向并记录船位。(3) 启动操纵杆。(4) 操纵船向正前方移动20 米。(5) 操纵船向正后方移动40 米。(6) 操纵船向正前方移动20 米。(7) 记录船位与艏向并与初始船位及设定的艏向对照,误差应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第二项试验:(1) 系统准备,系统各部分投入工作,各部分之间通讯正常。(2) 在DP 控制台上,设定艏向并记录船位。(3) 启动操纵杆。(4) 操纵船向正左方移动20 米。(5) 操纵船向正右方移动40 米。(6) 操纵船向正左方移动20 米。(7) 记录船位与艏向并与初始船位及设定的艏向对照,误差应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保持船位的旋转试验第一项试验:(1) 系统准备,系统各部分投入工作,各部分之间通讯正常。(2) 在DP 操纵台上,输入自动保持的船位并设定船旋转的圆心。(3) 在系统稳定后,启动操纵杆。(4) 操纵船顺时针旋转360 度。(5) 记录船位并与初始船位相对照,误差应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第二项试验:(1) 系统准备,系统各部分投入工作,各部分之间通讯正常。(2) 在DP 操纵台上,输入自动保持的船位并设定船旋转的圆心。(3) 在系统稳定后,启动操纵杆。(4) 操纵船逆时针旋转360 度。(5) 记录船位并与初始船位相对照,误差应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自动模式的试验动力定位系统的自动模式是根据人工输入的船位和艏向自动定位并加以保持。可采用下列方式进行试验:(1) 系统准备,系统各部分投入工作,各部分之间通讯正常。(2) 在DP 操纵台上输入给定的船位和艏向。(3) 启动自动控制模式,保持6 至8 小时。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其船位及艏向或由系统自动记录。(4) 考察船位及艏向的误差,应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注意:在整个系统进行操作时,至少有连续2 小时的气候条件达到一定水平,即使推力器上的平均载荷达到50%或更高。当环境条件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时,可推迟到在适当场合下作为一个特殊的试验来进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试验DP 定位系统应进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编制FMEA 报告或作为替向的位移试验代,可对每一种故障模式下的系统冗余度进行试验。试验的结果应能满足其附加标志所要求的冗余度。详细的冗余度试验程序应提交审查。DP-2 附加标志进行FMEA 试验时,应尽可能详细地包括动力系统定位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主要部件,如发电机、推力器、配电板、GPS、电罗经等,但可不包括具有适当保护的电缆和管系。在出现单一故障时(不包括一个舱室或几个舱室的损失),在固定的作业范围内,在规定的作业环境条件下,自动保持船舶的位置和艏向。DP-3 附加标志的船舶,FMEA 试验同上条,但需要进行由于失火或进水造成一个舱室完全损失的模拟试验。同时不论有无保护均要考虑电缆和管系故障的情况。对于DP-2 和DP-3 附加标志,进行“结果分析”试验。这是一项软件功能,可以连续验证在出现最严重的故障时,船舶也可保持其位置。该分析可以证明当最严重的故障发生后,后续工作推力器可产生与故障前所要求的相同的合力和力矩。当最严重的故障会导致位置偏移(由于在当时的环境条件推力不足)时,“结果分析”应发出报警。对于需长时间才能安全终止的操作,“结果分析”应包括一项在人工输入气候趋势的基础上模拟当最严重故障发生后剩余推力及动力的能力。最严重的单个故障应包括一台推力器不能工作、一台发电机组不能工作、一个汇流排分段不能工作。应以实际的操作进行验证。具体试验的实施应按已审查的试验程序进行。主要的试验方法是模拟某一设备故障,考察其对系统的影响。实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备用设备投入工作,对系统无影响;另外一种是导致系统能力下降,如一台推力器故障不工作,导致系统剩余能力减少,这时需要确认是否可以在规定环境条件下,仍然能够定位。

E. 船舶电站并联运行功率分配问题

有功功率的调节主要是原动机的转速调节。自动控制条件下,自动调频调载装置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1、频率变换器,也叫测频器。用来测量电网的频率,并把实际频率与额定频率之差变成一个直流电压信号。2、有功功率变换器,又叫测功器。用它测量船舶主电站中每台发电机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值,测功器的数量与发电机的数量相等。它输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与功率值成比例的直流电压信号。3、调整器。用来接受频差和功率分配差信号,然后发出相应的调整信号去实现发电机原动机调速器的二次调整。它能根据频率和功差的综合信号之极性和大小,发出相应频率的加速和减速信号。你的问题比较大,简单分析一下。先把并联机均转为手动,看手动调速是否好用,来判断伺服马达是否正常。然后并联运行一段时间,看功率差是否比以前明显加大,如果明显加大说明是调速器有问题,而电子部分还可以工作。电子板上有可调电位计,可适当调整。如果是纯电子调速器那就比较麻烦了,只能厂修。

F. 船上船舶电站和集控室的功能作用是什么

电站主要是发电和配电,船舶冷舱启动的时候,需要先启动一个照明发电机,然后人们进入电站,启动主发电机。主发电机可以在船舶主机启动之前提供必要的动力,甚至完成锚链系统、通讯系统等关键系统的动力,还能把中心风压机和中心液压泵打开。空调也能启动起来。船舶主机启动以后,主要电力就改成搭在主轴上的发电机供电。电站是控制这些基础配电的部分。
集控室在船舶中有很多个,其中以轮机总控为最主要的。但是,锅炉、主机、液压系统、压风系统、压舱系统、燃料系统等都会有自己独立的集控单元。目前船舶DCS已经基本普及的情况下,集控系统的安装已经非常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计算机工作站。

G. 船舶电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电站的安全运行

比如:西门子S7-1200型号PLC作为核心控制器,采用模块化理念开发设计了船舶电站PMS发电管理模块控制器,并对发电机组的自动启动、自动准同步并车、自动解列停机及并联运行时调频调载等功能的硬件设计及软件流程作详细阐述,进而实现了PMS发电管理模块控制器的主要功能。该控制器通过检测船舶电站的实时运行参数,并加以分析、判断,在合适的条件下自动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船舶电站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确保船舶电站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H. 苏尔寿片梭织机PMS板作用

摘要 片梭织机以投梭时间(110°)作为其它运动的标准参考时间。

I. 船舶电站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包括哪些

船舶电站自动化基本功能包括: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
船舶电站自动化是实现机舱自动化、 进而实现无人值班机舱的必要条件。
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也称作船舶电力自动管理系统。

阅读全文

与船舶电站自动控制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暖气智能阀门有水珠 浏览:668
管道阀门有哪些品牌 浏览:29
忍3工具箱最新版 浏览:418
地热管道充水时阀门开关 浏览:59
什么牌子安检设备好 浏览:522
暖气上下阀门方向 浏览:899
打开空调阀门漏气怎么回事 浏览:857
常见的局域网硬件设备有哪些 浏览:472
仪器设备购置说明怎么写 浏览:465
北京超滤水处理设备哪里有 浏览:63
阀门里面的铜接管什么材质 浏览:956
机械损耗怎么算 浏览:679
笔记本如何输出声音设备 浏览:351
实验室冷却结晶的装置图 浏览:474
2516是什么轴承 浏览:992
仪器制造课程设计微动装置 浏览:635
修复仪器测量怎么用 浏览:553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取消 浏览:76
为何新暖气不要先开阀门 浏览:237
深圳电动工具保护板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