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乙二醇再生装置设计

乙二醇再生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2-05-10 19:18:52

1. 煤制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中发生的催化剂吸附问题。

近几天,中金公司披露说“催化剂吸附问题影响产量提升”,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其实只要大家对“煤制乙二醇”的工艺过程有些了解,就对此事很容理解了。首先,澄清中金公司报告中一个概念性的错误,非“催化剂”吸附,而是“吸附剂”。

丹化科技煤制乙二醇是要经历两个步骤,一是褐煤经恩德炉气化制备“一氧化碳”和“氢气”;第二步是分离出的CO进行耦合(过程复杂,就不详说)制成草酸酯等,草酸酯后加氢催化生成乙二醇。

那么,根据其工艺和丹化公司前期披露的一些信息得知,目前吸附问题就出在第一阶段。在褐煤经中压气化后,要经过一系列脱硫脱碳和变压气分的过程,最后分离出较为纯净的CO和H2,目前问题就出在“变压吸附”这一环节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SA(Pressured Swing Adsorption)技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在不同的分压下有不同的吸附容量、吸附速度和吸附力,并且在一定压力下对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有选择吸附的特性,加压吸附除去原料气中的杂质组分,减压脱附这些杂质而使吸附剂获得再生)。而丹化科技采用是“低甲醇洗”对气化混合物先进行脱硫脱碳,然后再在“甲烷洗冷箱装置”进行“气分”(最后要获取CO和H2),而在“气分”过程中就要除去气化混合物中的杂质,那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就是使用“吸附剂”,再利用度的控制,对这些杂质进行清除。如果气化后的混合物中杂质不能有效除去,就会导致“吸附剂”吸附效率低,严重就“吸附剂中毒”(需要更换吸附剂)。依据该工艺过程,目前丹化科技的“吸附问题”,就很可能出在“气化混合物”进行“分压吸附”前的“脱硫脱碳”上(前面提到,采用“低甲醇洗”技术,目前该技术是最好的脱硫脱碳方法,具有低能耗的特点),而这些技术在中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很多化工装置都采用,前期,丹化科技称要更换新的“冷却设备”,估计就是让“低甲醇洗”得到更好的应用。本人认为,上面提到的这些技术和问题,在国内都是很成熟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相信丹化科技的相关技术人员也很了解这方面情况,只要对“气化后混合物”的成分,分阶段进行“化验分析”,找出源头,就很容易解决“吸附问题”。以上是纯技术问题探讨,仅个人之见。

2. PET回收后的用途是那些

日本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塑料生产和消费国,塑料年产量超过1400万t,消费量近1000万t,目前废塑料排出量约为900万t/a,废塑料占生活垃圾体积的30%--50%。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日益增多的大量废塑料已不能再用焚烧或掩埋的方法处理,废塑料公害对日本大众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日本资源缺乏,将废塑料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
日本计划2001年废塑料回收重用率达65%(其中热能回收50%、材料回收15%),21世纪初回收重用率达到90%(其中热能回收70%、材料回收20%)。
1.pet瓶
塑料容器包装材料占日本塑料制品的40%,是家庭生活垃圾的主要部分。pet瓶在日本主要用于清凉饮料的包装(约占pet瓶的80%),品种比较单,易于分别收集,其再生料适合重新利用。1996年世界pet瓶的回收率为17.5%,中国达5.1%,日本仅2.9%。而到了1997年,日本pet瓶回收率激增至9%,1998年增至18%,2001年将增至27.7%,平均年增长卑为10%。日本为此制定了pet瓶自主设计准则,其中规定,饮料、酱油和酒类pet瓶不使用底杯、把手、禁止着色,使用可用物理方法剥除的标签,不使用铝盖,只准用塑料盖等。为便于将收集的大量pet瓶运至再生处理工厂,废pet瓶启运前要作减容处理。日本pet瓶再生树脂主要用于制造纤维、片材和非食品包装用瓶,三者的消耗量大致相同;目前纤维用比例逐渐增多,已超过70%。日本pet的以上用途正趋于饱和,随着今后pet瓶回收量的进一步增加,必须为再生pet开发新的用途,如土木建筑材料、食品包装和容器等。目前日本公司已利用聚合物合金改性技术将再生pet加工成性能优于用pet新料制造的粉末涂料。
用化学回收法将pet降解成单体重新合成pet新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此,日本正在开发废pet的乙二醇热解回收法及pet的超临界甲醇分解回收方法。
日本帝人公司最近开发了一种从废pet瓶中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eg(乙二醇)的循环方法,先把废pet瓶压碎并清洗,然后溶解于eg中,在eg的沸点温度和0.1mpa的压力下,把pet进行解聚,生成双一对苯二甲酸羟乙酯(bhet)。再经过滤,除去滤渣和添加剂,使bhet与甲醇起反应,在甲醇的沸点温度和0.1mpa的压力下,经过酯交换反应生成dmt和eg。再经过蒸馏,把dmt和eg进行分离,然后通过重结晶过程,把dmt精制;通过蒸馏把eg进行纯化,甲醇可循环使用。回收的dmt和eg的纯度都达到99.99%,生产成本与通用的dmt和eg法的成本不相上下。dmt可以转化成纯tpa(对苯二甲酸),用于制造瓶级pet树脂。循环装置可以生成10%左右的该公司生产树脂用的原料。
2.其它废塑料
日本废塑料包装容器的排出量极大,年废塑料总排出量为884万t,其中产业废弃物443万t,一般废弃物441.4万t。而pet瓶以外的塑料包装容器323.8万t,占一般生活废塑料的73%以上。这部分废塑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混杂,形态各异,包括pe、pp、pvc、ps、pet薄膜、中空容器、片材等,不能像p盯瓶那样按单一品种收集,很难按种类分拣作为材料回收重用。目前这部分废塑料在日本主要作为热能回收利用,为此,日本正在开发和改进以下多种热能回收技术:(1)直接燃烧,回收能量,包括垃圾发电,用于炼铁高炉取代焦炭作还原剂、用作水泥窑的燃料;(2)燃料化后用于各种发电锅炉,一部分油化燃料可用于汽车,包括固形燃料化、粉体燃料化、固体水浆液燃料化、热分解油化、超临界水油化、煤气化。废塑料油化可以得到价值较高的液体燃料或化工原料,而其它热能回收和燃料化法只能提到煤或煤气的替代品,所以油化是日本政府规定的混杂废塑料的回收方法。虽然处理的产业系统的废pp、pe、ps的小型油化装置已实用化,但含pvc的一般废塑料的大型油化装置尚未实用化。目前,日本开发的油化装置不能用于热固性树脂的油化,对pet、abs、pvc的油化也不适用,只能处理pvc<20%的混杂废塑料。东芝公司研究成功废塑料油化中连续脱氯的技术,试制成含50%pvc的废塑料袖化装置。
与热分解油化相比,超临界水油化可加速塑料分解,所需设备较小,回收的主要是轻油,几乎无副产物。日本东北电力公司建立一座处理能力为0.5t/a的试验装置,1998年1月投入试验运转,用于处理电力公业的废塑料,如废电线包皮等。废塑料粉碎后与水混合、加热、加压至3740c和22.1mpa超临界状态分解成油。
用废塑料替代焦炭,不仅能量利用率高,而且高炉产生的co2生成量比用焦炭少。但在废塑料中需附去pvc。日本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重力分离法除去pvc;将混合废塑料脱氯处理后造粒用于高炉炼铁;从一般废塑料中分离出的pvc经转窑分解脱氯处理后用作高炉还原剂。目前,处理能力已达到3~6万t/a。
既生产pvc又生产水泥的日本德山曹达公司将除去pvc的废塑料粉碎至25mm以下的粒度,不作造粒处理,直接用于水泥窑取代煤粉用用燃料获得成功,处理能力已达到万吨以上。目前该公司又在试验研究含pvc的废塑料分解脱氯后用作水泥烧制燃料的系统,脱氯产生的hci重用于pvc的制造。
废塑料在窑中燃烧后的残渣留在水泥中起填料的作用。热固性树脂细碎也可能作用水泥窑燃料。上述4种热能回收方法是适合大规模处理大量混杂废塑料的方法,是目前研究开发的重点,其它回收法如固形燃料法、粉体燃料法等只适合某些特定的小规模处理场合。
日本是家用电器生产与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家用电器废弃物。其塑料壳休送常温破碎工序,然后分离出金属与玻璃,剩余塑料送金属、树脂混合物燃料化工序,经干馏处理将废塑料变成燃料回收。
日本每年报废汽车约500万辆,每辆车上的塑料约占车重的7.5%。主要为保险杠、仪表盘、座椅蒙皮、电线包皮等回收树脂材料。
3.热固性塑料的回收
热固性塑料加热不熔融,不可能重新作用材料,也很难用热分解法油化,而每年报废的家用电器、计算计和汽车中大量酚醛树脂和聚氨酯等热固性塑料必须处理回收。同的日本一些研究机构正在研究热固性塑料的回收方法,井已取得很大进展。日本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成功利用氢授溶剂四氢化萘将废酚醛树脂分解成单体的液相分解法。此法还可用于环氧树脂、聚氨酯、frp等的油化回收。大阪工业研究所将废酚醛树脂粉碎以代木粉用作酚醛树脂制品的增强材料,与传统制品相比耐水性提高6倍,电绝缘性提高10倍,耐热性亦佳。该所将废聚酯粉碎后与苯酚混合,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然后与甲醛反应制造酚醛树脂,添加六亚甲基四胺作固化剂,可制成强度、韧性和耐热性良好的酚醛树脂产品。化学回收法一般投资大,成本高,日本目前研究尚少,仅有少数实用化的实例。

3. 乙二醇是什么主要用途

乙二醇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聚酯树脂、吸湿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染料、油墨等的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气体脱水剂,制造树脂、也可用于玻璃纸、纤维、皮革、粘合剂的湿润剂。

可生产合成树脂PET,纤维级PET即涤纶纤维,瓶片级PET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等。还可生产醇酸树脂、乙二醛等,也用作防冻剂。

除用作汽车用防冻剂外,还用于工业冷量的输送,一般称呼为载冷剂,同时,也可以与水一样用作冷凝剂。

(3)乙二醇再生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一、健康危害

国内尚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服。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

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二、行业概况

近10年来,由于聚酯工业需求强劲,国内市场对乙二醇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之态势。1995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只有65.69万吨,2000年达到195.71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4.40%。

进入21世纪以来,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继续大幅增长,2002年突破300万吨大关,达到301.99万吨,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费国。

由于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乙二醇生产能力的增加,近两年,我国有多套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建成投产。随着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增加。

4. 乙二醇生产工艺

1、氯乙醇法,以氯乙醇为原料在碱性介质中水解而得,该反应在100℃下进行。

2、环氧乙烷水合法,环氧乙烷水合法有直接水合法和催化水合法,水合过程在常压下进行也可在加压下进行。

3、目前有气相催化水合法 以氧化银为催化剂,氧化铝为载体,在150~240℃反应,生成乙二醇。

4、乙烯直接水合法 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在乙酸溶液中氧化生成单乙酸酯或二乙酸酯,进一步水解均得乙二醇。

5、环氧乙烷与水在硫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水合反应,反应液经碱中和、蒸发、精馏即得成品。

6、甲醛法。

7、以工业品乙二醇为原料,经减压蒸馏,于1333Pa下,收集中间馏分即可。

8、将乙二醇真空蒸馏,所得主要馏分用无水硫酸钠进行较长时间干燥,然后用一支好的分馏柱重新真空蒸馏。

(4)乙二醇再生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乙二醇的毒理环境: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8.0~15.3g/kg(小鼠经口);5.9~13.4g/kg(大鼠经口);1.4ml/kg(人经口,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3(连续多次)八天后2/15只动物眼角膜混浊、失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现短暂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热至105℃反复吸入14/38人眼球震颤,5/38人淋巴细胞增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5.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怎么样

本科毕业生 试用期工资待遇在中部地区大概是在1800左右
北京的话我就不清楚了~~~但是转正以后工资肯定不会低的!
不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有这么一次机会给你 你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不去做什麽知道你适合不适合!!先做了在说吧!!那是以后的事情!
公司简介~~~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和中鼎海外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持有建设部颁发的甲级工程设计资格证书。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炼油、钢铁、电力、环保、交通、土建等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等业务。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JDEC) 成立于一九九三年,由台湾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CTCI) 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原北京石化工程公司) 合作组建,主要从事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及工程总承包等技术服务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在上海设有分公司。

京鼎公司的母公司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台湾最大的工程服务集团,中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工程公司之一。京鼎公司引进境外先进项目管理与工程设计技术,并结合中国国内制度、法规及特殊要求,汇集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各类公司提供最完善的工程服务。

京鼎公司长期致力于中国工程的建设服务,服务范围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炼油、天然气加工、化纤、化肥、电力及环保与土木规划等领域,承担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遍布全国各地。京鼎公司持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甲级证书以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资格,并通过 ISO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GB/T1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持有英国UKAS核发的 ISO 国际证书(ISO 9001:2000标准)。

京鼎公司按照国际工程公司的模式进行组织机构设置,建立以项目执行为中心的高效率管理体制。由各专业部室专业人员,以其丰富的工程经验,为客户提供优质工程服务。不论在项目执行程序或工作运行效率,均有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作业模式,并在以往的各项目执行时发挥良好效果,赢得国内外业主广泛赞誉。

京鼎公司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拥有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应用软件和工程数据库,能够按照国际通用模式开展工程设计和管理。目前各部室及专业均已完全实现计算机化,熟练运用多种国际先进工厂设计软件包,如PDMS、PDS、INTOOLS、PKPM等主流设计系统,在国内工程设计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业绩

项目名称 工作范围 完工时间
台塑石化(宁波)有限公司4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 工程设计 执行中
台化(宁波)有限公司45万吨/年二甲苯洐生物装置 工程设计 执行中
中海壳牌一体化石化项目2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 工程设计 执行中
台化(宁波)有限公司热电厂(第一、二、三期) 工程设计 执行中
南通汇羽丰公司1万吨聚偏二氯乙烯工厂 工程设计 执行中
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45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工厂 工程总承包 执行中
三菱丽阳(宁波)有限公司5万吨/年腈纶装置 工程设计 执行中
台化(宁波)有限公司20万吨/年ABS装置(第一、二期) 工程设计 执行中
中海壳牌一体化石化项目南海500吨/年液体焚化炉装置 工程设计 2004
翔鹭石化(厦门)有限公司45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改扩建 工程设计 2004
扬子-巴斯夫一体化石化项目4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装置 工程总承包 2004
赛科石化一体化石化项目硫酸回收处理装置 工程设计 2004
璐彩特(上海)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工厂 工程设计 2004
台塑石化(宁波)有限公司30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 工程设计 2004
杜邦纤维(上海)有限公司莱卡装置 工程设计 2004
翔鹭纺纤(海城)公司20万吨/年长丝工厂 可行性研究 2003
中油公司大林正烷烃工厂 工程设计 2003
中石油西气东输工程南京三江口穿江盾构项目 施工管理 2003
长春石化公司20万吨/年苯酚装置 工程设计 2003
南帝化学公司胶粘剂及系列产品工厂 工程设计 2002
镇江国亨有限公司10万吨/年ABS/SAN II装置(第一、二期) 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管理 2002
伊朗ABS/SAN II工厂 工程设计 2002
广东中山盟通电子材料厂 工程设计 2001
李长荣镇江化学公司2万吨/年三聚甲醛装置 工程设计+施工管理 2001
美国西湖公司离子膜烧碱厂 工程设计 2001
台塑美国氯乙烯厂去瓶颈工程 工程设计 2001
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改扩建工程 工程总承包 2001
翔鹭石化(厦门)有限公司45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工厂 工程总承包 2001
TP核电厂钢结构 工程设计 2001
台湾台达化工10万吨/年GPS/IPS装置 工程设计 2000
南通罗门哈斯代森锰锌农药装置 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管理 2000
台湾台泥化工公司丁二醇工厂 工程设计 2000
台塑石化麦寮电厂 工程设计 2000
台湾官田汽电共生厂 工程设计 1999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烷基化装置 工程设计 1999
台塑石化海丰汽电共生厂 工程设计 1999
台湾中石化开发公司第三已内酰胺厂 工程设计 1999
中美和废水回收工程 工程设计 1999
福建华星低温液化石油气储库 工程总承包 1999
苏州华苏有限公司10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 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管理 1999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常压蒸馏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罐区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公共管廊区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0万吨/年苯酚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重油媒裂区公用工程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甲基叔丁基醚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渣油催化裂化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真空汽油加氢脱硫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液化石油气脱臭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酸性污水/胺再生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台塑石化2100万吨/年炼油厂真空蒸馏装置 工程设计 1998
三福化工茂德气体分离装置 工程设计 1997
三福化工观音二厂气体分离装置 工程设计 1997
雪佛龙(新加坡)制造厂项目 工程设计 1997
台湾油源6万吨/年苯酐装置 工程设计 1997
南亚石化30万吨/年乙二醇厂 工程设计 1997
台湾石化公司离子膜烧碱厂 工程设计 1997
台湾石化公司高密度聚乙烯厂 工程设计 1997
ICI台湾精对苯二甲酸厂外工程 工程设计 1996
AMOCO印尼NO.1精对苯二甲酸工厂 工程设计 1996
国乔石化公司SAN II工厂 工程设计 1995
台化公司ABS/SAN II工厂 工程设计 1995
国乔石化公司乙苯/苯乙烯工厂 工程设计 1995
台电台中电厂 工程设计 1995
泰国HMC聚丙烯II厂 工程设计 1995
山东华威发泡聚苯乙烯工厂 工程设计 1995
中美和第一至第四低压废气压缩/高压废气处理工厂 工程设计 1994
永丰化工抗生素合成工厂 工程设计 1993
泰国TPI东帝士精对苯二甲酸工厂 现场工程师 1993

6. 二甘醇 主要用在什么产品生产上呢

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Diglycol)又称乙二醇醚或二乙二醇醚,分子结构式HO-CH2-CH2-O-CH2-CH2-OH,分子量C4H10O3 106.12,其具有无色、无臭、透明、吸湿性的粘稠液体,有着辛辣的甜味,无腐蚀性,低毒。沸点245℃,熔点-6.5℃,凝固点-10.45℃,闪点123.9,折射率1.4472,相对密度1.1184,粘度0.30泊,易溶于水、醇、丙酮、乙醚、乙二醇等其它极性溶剂,化学性质与乙二醇相似。主要可用作各种用途的溶剂、天然气脱水干燥剂、芳烃分离萃取剂、纺织品润滑剂、软化剂、整理剂,以及硝酸纤维素、树脂、油脂和印刷油墨等溶剂,也用作刹车液、压缩机润滑油中的防冻剂组份,还可用于配制清洗剂,并在油墨等其它日用化学品中作分散性溶剂。
二甘醇分子结构中含有醚键和 羟基两种官能团,使它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因此,以二甘醇为原料,可制取醚、酸、酯、胺、等多种化工产品,其主要产品有吗啉及其衍生物,1,4一二恶烷(1,4一二氧环已烯),二甘醇单(双)醚,二甘醇酯类(饱和酯和不饱和酯)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纺织、涂料、粘合剂、制药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
二、二甘醇原料来源
二甘醇主要来自于环氧乙烷(EO)水合生产乙二醇(EG)的副产物,在副产物中二乙二醇(二甘醇)含量约占8~9%、三乙二醇(三甘醇)占~1%、其余为更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而副产物生成量随着环氧乙烷和水的配比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的相继建成投产,目前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已高达104~105万吨/年,那么二甘醇的产量增长就很快,估计约可达10万吨/年左右。随着即将建成投产的南海石化的32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和不久上海石化的3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也将建成,届时全国和上海地区的二甘醇产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因此,开发二甘醇的下游产品,做好二甘醇的综合利用,是极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项目。
三、二甘醇主要下游产品的应用
以二甘醇与相应的醇或卤代烷为原料,可制得二甘醇单(双)甲醚、二甘醇单(双)丁醚,广泛用作油墨、油漆、树脂、涂料及染料等的溶剂,也用作有机合成的溶剂及汽车燃料的防冻添加剂。
二甘醇与氨反应,可合成吗啉,用于制造橡胶硫化助剂、纺织助剂、医药、农药及其他精细化工品。
二甘醇与甲胺反应可生产N-甲基吗啉,用作聚氨酯塑料发泡剂、有机全盛的溶剂,也作某些合成医药的催化剂。
由二甘醇 和脂肪酸可生产脂肪酸二甘醇增塑剂,作为聚氯乙烯增塑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耐寒性,可代替DBS、DOS,在与DOP、DBP等复配时,可改善塑料制品的耐用低温性能。该产品工艺成熟,北京燕山前进化工厂和哈尔滨动力化工厂都分别建有C7-9脂肪酸二甘醇酸酯及C5-9脂肪酸二甘醇生产装置。
由二甘醇与苯甲酸为原料可合成二苯甲酸二甘醇酯,可代替DOP、DBP、DOS作PVC树脂的增塑剂,用于PVC制品、PVC人造革、PVC地板的生产。
二甘醇在质子酸或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作用下可合成1,4一二恶烷。该产品为优良的溶剂、反应介质及萃取溶剂,用于医药、农药的提取、石油产品脱蜡以及纺织、涂料、合成树脂等的生产,也用作低毒含氯溶剂1,1,1一三氯乙烷的稳定剂,以及用于代替聚氨酯合成革历来使用的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价格昂贵的溶剂。
此外,以二甘醇和丙烯醇为原料合成的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可作生产透镜的原料;由二甘醇和甲基丙烯酸合成的二甘醇双甲基丙烯酸酯则广泛用于制造压敏胶粘剂和光固化涂料的交联剂;二甘醇还用来制取聚酯多元醇,用作聚氨酯树脂的生产原料;二甘醇还用于生产不饱和树脂、二甘醇胺、三甘醇等重要产品。
四、二甘醇下游衍生产品项目
1.吗啉或N-甲基吗啉产品
吗啉(1,4-氧氮杂环己烷)是工业用重要环胺之一,由于具有氮氧杂环的特点,吗啉在化工生产上占重要的位置,是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广泛的重要有机原料及化学中间体,可用于橡胶加工工业生产的橡胶助剂(如硫化促进剂NOBS、硫化剂DTDM、防老剂CTOS、抗氧剂等);在纺织工业中用于制织物整理剂、柔软剂、增白剂等染织助剂;医药工业方面用于生产病毒灵、布洛芬、咳必定等多种重要药物。也被用作塑料助剂、防锈剂、表面活性剂、清罐剂、配制缓蚀剂、光学抛光剂、增亮剂、聚氨酸发泡剂、水处理剂、防腐剂等。另外,吗啉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据《中国化工报》报道,目前国外吗啉消费结构为:用于生产橡胶助剂占5%,生产缓蚀剂占20%,生产光学抛光剂助剂占20%,用于生产其他吗啉衍生物及出口占10%。国内当前吗啉消费情况与国外略有不同,用于生产橡胶硫化助剂需2800吨,占70%,用于医药行业需600吨,占15%,用于生产染料、农药需400吨,占10%,其他应用为200吨,占5%。
吗啉的生产,目前主要采取以二甘醇和氨为原料。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同时完成氨解和脱水反应,制得的粗吗啉经精馏制得纯度>99.5%(重量 )的精吗啉。根据操作压力不同,该技术分为高压液相法、低压气相接触法和常压气相法三种合成工艺。自1980年美国空气制品及化学品公司开发成功低压新技术以来,当前已有数家公司拥有万吨级吗啉生产装置。并且日本等国也在竞相发展,但吗啉价格仍居高不下。
八十年代末,我国只有上海、沈阳等地有几套小型吗啉生产装置,且属于以二乙醇胺为原料的强酸脱水法旧工艺路线,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发展较快,90年代以后,国内有多家科研院所开发二甘醇催化氨解环化法,其中:①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在辽宁清源化工厂进行500t/a工业性放大试验,获得成功。②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低压范围内及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二甘醇催化氨解环化合成研究,并将其研制的合成催化剂用到山东平度化工总厂投产。③南京化工二厂利用二甘醇常压催化合成吗啉,是国内首创。④南京金陵石化公司承包漂水化肥厂500吨/年装置,1993年建成投产。⑤辽源电影胶片厂利用吉化公司研究院二甘醇氨化法合成吗啉的500吨/年装置。目前该技术已建成了3套500吨/年装置,吨产品消耗二甘醇量小于1.7吨,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BASF公司标准。以二甘醇为原料的新生产装置在山东、吉林、安徽、江苏等地相继建成投产,但是中小企业较多,规模最大为800吨/年,有的规模仅为100吨/年,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以2002年我国吗啉的总设计产能已经达到8,700吨/年,但因技术因素,有3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因此2002年我国吗啉的实际产量只有5,000多吨,每年吗啉的进口量都在2,000吨以上。
据2002年底我国市场统计,橡胶助剂:防焦剂、硫化剂和促进剂,迟效促进剂,需求量达到3,500吨/年以上;医药合成:合成吗啉胍(病毒灵)、布洛芬、奈普生等,需求量达1,500吨/年以上;防腐添加剂:用于铁、钢、铜、锌、铅等金属的有效腐蚀抑制剂,需求量达500吨/年;其它方面:用作溶剂、合成表面活性剂、萤光增白剂、纺织助剂、催化系列,需求量达500~800吨/年;石油方面约500吨;新型农药方面300~500吨。2002年我国吗啉总需求量达7,000吨以上。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吗啉的新用途不断出现,如新型农药和医药品种已得到不断的开发和生产,烷基吗啉用作化纤行业用溶剂正处在研究开发阶段。
N-甲基吗啉国内生产极少,且工艺落后,成本高。国外主要以二甘醇和甲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的新工艺方法生产。国内目前也已研究开发成功。N-甲基吗啉是聚氨酯塑料的发泡催化剂,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溶剂、乳化剂、腐蚀抑制剂,还是合成医药氨基苄氰毒素必不可少吗啉,可用作"溶剂法制造人造纤维新工艺"的溶剂。
N-甲基氧化吗啉(NMMO)是由吗啉与甲醛反应,再与过氧化氢反应制得的粗品经分离,重结晶精制制得产品。它是制造Lyocell纤维(以木浆粕为原料,经纺丝而成的一种人造纤维)的十分理想的溶剂,也可用于玻璃纸,食用肠衣的生产。而烯酰吗啉是以吗啉,邻苯二酚,硫酸二甲酯等为原料,经三步反应而得。烯酰吗啉可用作杀菌剂及蒸汽锅炉的缓蚀剂和防垢剂。此外,还有N-氨丙基吗啉,N-苯基吗啉等吗啉系列产品。
吗啉在医药工业主要用于生产传统药物,市场需求不可能成长太快,预计2005年对吗啉的需求量约为1,700吨。
吗啉可作为金属腐蚀抑制剂,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预计今后将有较好的发展。吗啉在橡胶方面主要用于合成橡胶硫化促进剂(NOBS、DS、OTOS、26)等。若2005年以前我国禁止使用促进剂NOBS,将会影响吗啉在橡胶助剂领域的需求量,目前许多国家已禁用有毒促进剂,吗啉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现象,不会从我国进口。因此预计该领域对吗啉的需求量不会有太大成长。综合预计2005年我国对吗啉的需求量为9,000吨。
2.二甘醇醚类产品
二甘醇醚类产品,包括二甘醇的单醚和双醚。其中重要品种有二甘醇单甲醚,由于它的毒性小,沸点高。因此,特别适用于作印刷油墨、染料、合成树脂、硝化纤维、圆珠笔油、纺织印花、涂料、高固体油漆等的高沸点溶剂;它也用作有机合成溶剂和工业清洗剂;由于它热稳定性好、冰点低、粘度小,还可用作合成刹车油,液压控制系统用的液压油组分;也可用作汽车、飞机燃料的防水添加剂。而二甘醇双甲醚除了可用作高沸点溶剂外,还用于阴离子类物质的溶剂及多种气体的吸收剂。
由二甘醇合成二甘醇单甲醚主要采用威廉逊(Williamson.A.W.)醚合成法,即将二甘醇制成单醇钠后与氯甲烷反应或将二甘醇一个 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后与甲醇钠反应,再由甲醇和二甘醇在催化剂作用下脱水也可制得二甘醇单甲醚。
3. 二苯甲酸二甘醇酯产品 二甘醇酯类产品包括二甘醇饱和酯和二甘醇不饱和酯。其主要品种有二甘醇二丙酸酯,二甘醇二硝酸酯,二甘醇二乙酸酯等饱和酯,以及二苯甲酸二甘醇酯及二甘醇双碳酸烯丙酯等不饱和酯。二苯甲酸二甘醇酯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树脂溶剂化迅速,可以缩短加工时间,混炼时挥发性低,稳定性高,与树脂的相容性好,使用配方中可加入更多的无机填料以增强制品的抗张强度和降低成本。制品耐溶剂性、耐油类抽出性优良,可代替DOP、DBP用作聚氯乙烯人造革、地板胶、聚氨酯弹性体、聚醋酸乙烯、酚醛树脂等聚全物的增塑剂。其性能优于苯酐类增塑剂且价格低廉。此外它还可用作醋酸纤维素的添加剂、粘合剂的添加剂,醋酸纤维的拨染剂及丙烯酸乳胶的增塑剂等。其可替代DOP,PBP,DOS作为PVC树脂的增塑剂,用于PVC制品,PVC人造革,PVC地板的生产。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二甘醇和苯甲酸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而得,或者由二甘醇与苯甲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而得。 酯类产品的生产装置通常比较简单,投资小,而且设备的通用性好,市场适应性强。
4.二甘醇合成二甘酸及开发不饱和聚酯树脂新产品
二甘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用途很广。用二甘酸为原料合成的二甘酸二酯类化合物是聚氯乙烯的优良增塑剂、二甘酸的钠盐则是优良 的洗涤剂组份。由二甘酸、二甘醇、苯酐、苯乙烯等合成的不同牌号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分别用于制作玻璃钢制品、电绝缘品、胶粘带和原子灰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使用效果。由二甘酸还可用作植物助长剂等。 二甘酸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由二醇生产二甘酸有两种合成路线,即以20浓度的硝酸作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或以铂/活性碳为催化剂,用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将二甘醇氧化成二甘酸,水溶液经浓缩结晶,得二甘酸产品。
二甘酸的合成及应用,国外研究较多,美国、德国已建有生产装置。国内方面正处开发阶段,1991年燕山石化公司及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已成功合成二甘酸及系列不饱和聚酯树产品,该项目很有开发前景。5.1,4-二 恶烷产品1,4-二 恶烷(1,4二氧六环)具有醚类的一般特性,主要用作医药和有机合成中的萃取剂,油漆的剥离剂,染料溶剂和分散剂,以及在聚氨脂合成革中代替四氢呋喃等。
制备1,4-二恶烷可用环氧乙烷、乙二醇、二甘醇等做原料,在质子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从经济效益分析,以二甘醇做原料是最适宜的,因为二甘醇是生产乙二醇的联产物,价格便宜。从操作过程来看,用二甘醇作原料操作简单安全。合成1,4-二恶烷可用多种类型质子酸催化剂,80年代前主要用H2SO4作催化剂进行液相反应,该工艺路线对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开发新工艺是采用抗水高硅ZSM-5沸石分子筛做催化剂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工艺特点是催化剂转化率高,选择性好,寿命长,工艺简单,操作环境污染和三废少,居世界先进水平。 二甘醇在质子酸作用下进行分子内脱水环化生成二恶烷。该技术包括两部分,即反应和分离。反应物和载气在250~300℃下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载气循环,产物二恶烷与水分离采用共沸精镏,产物与少量副产物和未反应原料的分离采用减压精镏催化剂采用空气烧焦的方法,再生后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7. 环氧乙烷是怎样的来的

一、氯醇法制备环氧乙烷:

分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将乙烯和氯气通入水中,生成2-氯乙醇。第二步是用碱(通常为石灰乳)与2-氯乙醇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乙烯经次氯酸化生成氯乙醇,然后与氢氧化钙皂化生成环氧乙烷粗产品,再经分馏,制得环氧乙烷。

二、氧化法制备环氧乙烷:

可分为空气法和氧气法两种。前者以空气为氧化剂,后者用浓度大于95%(体积)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此外也有用富氧空气为氧化剂的。氧化法的工业生产流程分为反应、环氧乙烷回收及环氧乙烷精制三个部分。

世界上EO工业化生产装置几乎全部采用以银为催化剂的乙烯直接氧化法。全球EO生产技术主要被Shell公司(英荷合资)、美国SD(科学设计公司)、美国UCC三家公司所垄断。此外拥有EO生产技术的还有日本触媒公司、美国DOW化学公司、德国赫斯公司等。

(7)乙二醇再生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危险事项:

健康危害: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刺激剂和原浆毒物。

急性中毒:患者有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流泪、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重者全身肌肉颤动、言语障碍、共济失调、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还可见心肌损害和肝功能异常。

抢救恢复后可有短暂精神失常,迟发性功能性失音或中枢性偏瘫。皮肤接触迅速发生红肿,数小时后起泡,反复接触可致敏。液体溅入眼内,可致角膜灼伤。慢性影响: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有毒,为致癌物,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8. 油气回收的油气回收的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四种:活性炭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冷凝法; 储运过程产生的含烃气体通过活性炭吸附剂床层,其中的烃类被吸附剂吸附,吸附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吸附剂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进行抽真空减压再生,再生过程中脱附出的油气再用油品进行吸收,吸收后的贫气再返回到吸附过程进行吸附。主要工艺单元包括:油气收集、吸附过程、再生过程、压缩过程、吸收过程、换热和密封。吸附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通过改变吸附和再生运行的工作条件来控制出口气体中油气的浓度。缺点是,工艺复杂、吸附床层易产生高温热点(实验室试验已证明)。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失活活性炭的处理问题。国内尚未有国产的工业装置运行,有四套进口的装置在石油库运行,装置购置费用高。
工艺流程:在装车地点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鹤管进入油气回收装置。在油气进入装置之前,先通过一个排水罐以保证不含汽油的油气微粒进入碳床。另外,油气母管上还设有PVV(真空/压力阀)紧急出口,可以确保装置在停工状态下将油气母管内的油气释放。PVV紧急出口或其他紧急出口应该配有相应的阻燃阻火栓。回收装置由2个碳床组成,一个通过阀门连接在油气进入管上,处于“吸附”状态,另一个则通过真空泵进行“再生”。两个炭床同时工作,保证对源源不断进入装置的油气及时进行回收处理。即:一个炭床用于吸附油气中的烃,另一个炭床则将吸附的烃通过真空泵排出;当第一个炭床的吸附烃达到饱和后,立即转入“再生”操作(即脱附阶段),而在此之前已排空的第二个碳床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吸附”状态。活性炭的再生需要通过两个阶段完成。首先,活性炭容器内被抽真空,所吸附的烃从炭床中分离出来,使大部分烃被脱附。然后,为了保证炭床中的烃被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干净,有必要引入少量空气对碳床上可能残留的烃进行吹扫。本装置采用的真空泵是液环泵。需要一个液气分离罐和一个换热器。真空泵的封液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物。换热器的标准选配媒介是汽油或其他种类的冷凝液。在分离罐中,高浓度的烃气进入吸收喷淋塔。从汽油储罐中抽出来汽油自塔的顶部喷淋下来,与自下而上纯烃气混合,由此实现烃在汽油中的吸收。全套装置具有自动节能功能:如果装车停止,所有装置都处于待命操作状态。处于待命状态的装置可以随时启动。真空泵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动启动一次,以保持碳床的干净和活性炭的活性。当下次装车开始时,全套装置自动启动。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是欧美现在流行的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改变装置运行条件,可控制出口气体中烃的浓度,达到不同的排放标准要求。每回收1升汽油消耗0.15~0.2度电。平均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6万元人民币。根据实验室的吸附剂筛选研究,活性炭是专门制造的,非一般的活性炭。市面上销售的活性炭均达不到其吸附和脱附的性能。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的放热过程,在对高浓度的油气进行吸附,炭层的温升很快,温度也很高,实验室进行的吸附剂筛选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L×D为250×40mm的吸附柱在室温下进行吸附,仅几分钟,炭层的温度达到80~90℃。所以,日本政府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严禁使用可燃性的活性炭做为油气回收的吸附剂。此外,采用抽真空解吸的方法再生活性炭,三苯的脱附是有问题的,三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将最终导致活性炭的失活。采用吸附的方法回收油气,不能直观地看到回收物。而对失活的活性炭怎样处理也是将面临的问题。由于炭层高度对油气通过炭层有压力损失,对鹤管的密闭提出更高的要求。《东京都条例》规定油气浓度≥1vol%,禁止使用可燃性活性炭吸附剂。日本的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初期使用单一硅胶吸附剂,然后又改为床层内充填不同硅胶吸附剂,目前改为吸附塔内分层充填硅胶和活性炭吸附剂。 油气冷凝工艺技术原理是利用冷冻工程方法,将油气热量置换出来,使油气各种组分温度低于凝点从气态变为液态,实现回收利用。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制冷至-73℃,典型的油气回收率在90~95%。冷凝至-95℃,出口气体的非甲烷总烃浓度≤35g/m3。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优点是工艺简单,安全性能好,回收物直接为油品。单压缩机自复叠制冷技术开发的纯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可将油气温度降至-100℃~-120℃。装置正常工作状态耗电量仅为0.2(Kw·h)/m3油气,用电与活性炭吸附法持平。冷凝式油气回收处理设备关键技术成熟、造价相对低廉、占地面积小、维护容易、安全性好、运行费用小,仅耗电和冷却水(也可用空冷方式),回收效益远大于能耗支出。纯冷凝式油气回收设备处理能力5~500m3/h,。工艺流程油气经三级冷却,温度降低至-100℃以下,从而冷凝出干净的碳氢化合物液体。油气首先降温至3~5℃,冷凝出碳氢化合物重组份和空气中携带的水,降低在以后阶段的结霜可能性。在第二级制冷,油气进一步冷却到-50~-65℃,然后通过第三级制冷冷却到-100~-110℃。从三级制冷冷凝后的干净冷空气被加热至10℃或者更高,热源来自于制冷系统中回收热。除霜:进入装置空气中携带的水蒸汽,在第一阶段就冷凝成液体,剩余的水蒸气会在第二阶段阶段结霜。。国外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设计除霜液由循环运行的制冷系统的废热进行预热。当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时,需要两台油气冷凝器,其中一台除霜,另一态继续运行,系统自动进行除霜和切换。纯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设计了快速除霜系统,3~5min内完成除霜。性能及指标安全性――所有组件均Ex防爆组件;油气通道无机械或者电力组件。排放浓度--汽油和石脑油,尾气出口浓度达到12g/m3(国家标准GB20952-2007规定:油气排放达≤25g/m3)。负荷―超过设计流量的150%~180%情况下运行,超负荷运转时回收率略有下降,超过设计流量150%时汽油回收率为90%。
综述:纯冷凝法防爆油气回收装置利用了单压缩机自复叠制冷新技术,油气的回收率在99%以上,达到排放浓度在12g/m3以下,冷凝温度应达到-100℃~-120℃。机组充分利用系统回热,耗电为0.2(Kw·h)/m3油气,和活性炭吸附法持平。装置运行能耗很高,费用非常高。

9. 中石化的扬子石化应用膜分离技术回收乙烯,有人知道详细情况吗求指导

11月7日,随着膜回收单元进气阀的开启,扬子石化乙二醇装置的排放气源源不断进入膜回收单元,标志着该装置膜回收乙烯技术改造项目成功投用。截至目前,装置运行数据显示:该装置每小时尾气回收量约300标立方米,回收率达到85%~90%,该技术工艺先进,实现了节能减排,变废为宝,据估算,每年可增效约500万元。

在乙二醇生产工艺中,氩气随着氧气原料气进入装置循环气系统,当氩气累积到一定浓度,会对乙二醇装置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因此通过在系统循环气压缩机上游排放一部分循环气进入加热炉焚烧,来控制氩气和氧气的总浓度。然而,由于循环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乙烯原料,因此在排放的过程中造成了乙烯资源的浪费。目前,在扬子石化乙二醇装置生产工艺中,1号、2号装置每小时排放气总量约为400标准立方米,其中,乙烯浓度约为27%。

为了变废为宝,膜分离回收乙烯技术近几年在国内乙二醇行业广泛运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了特殊的高分子膜对乙烯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乙烯、氩气、氮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选择性透过膜,使混合气中的乙烯优先透过膜得以富集回收,而氮气、氩气等则被选择性地截留,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为了充分回收排放气中的乙烯产品,进一步降低装置物耗,扬子石化学习借鉴国内乙二醇同行的成功经验,并采用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膜法有机蒸汽回收技术,该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具有耐有机溶剂、耐高压、分离性能高等优点,并且操作安全、可靠、灵活、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在工业应用中,已经被证明具有乙烯回收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在回收乙烯同时回收部分甲烷,具有卓越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扬子石化与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深入交流合作,结合扬子装置特点,量身定做了膜分离回收乙烯单元,该单元主要分为原料气预处理部分和膜分离部分,共设计了9台并联的膜分离器,可以根据回收原料气量的大小决定投用数目,设计最大回收气量为每小时820标立方米。该项目于今年9月份动工,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扬子石化会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设备制造厂家,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加速推进项目进程,加大力度,加快施工步伐,两个月建成了膜回收单元。

10. 你好,你知道乙二醇和二乙二醇,丙二醇的生产工艺吗

http://wenku..com/view/ebcc347202768e9951e738c7.html
http://wenku..com/view/1613d4dba58da0116c174938.html
1.乙二醇的业化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外乙二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虽然它工艺成熟,但水比大,能耗高,生产成本较高,为此人们又相继开发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以及由合成气合成乙二醇等各种新的生产方法,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2.乙二醇工业化生产方法的研究进展
⑴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主要方法,该工艺是将环氧乙烷(E0)和水按1∶20-22(摩尔比)配成混合水溶液,在管式反应器中于190-220℃、1.0-2.5MPa下反应,环氧乙烷全部转化为混合醇,生成的乙二醇水溶液含量大约在10%(质量分数)左右,然后经过多效蒸发器脱水提浓和减压精馏分离得到乙二醇及副产物二乙二醇(DEG)和三乙二醇(TEG)等。混合醇中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的摩尔比约为100∶10∶1,产品总收率为88%。不足之处是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能耗高,直接影响乙二醇的生产成本。

目前,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的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壳牌、美国 Halcon-SD以及美国联碳三家公司所垄断。它们的工艺技术和工艺流程基本上相似,即采用乙烯、氧气为原料,在银催化剂、甲烷或氮气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进一步与水以一定物质的量比在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溶液经蒸发提浓、脱水、分馏得到乙二醇及其它副产品。此外,整个工艺还设置了与其生产能力配套的空分装置、碳酸盐的处理以及废气废液处理等系统。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区别体现在催化剂、反应和吸收工艺以及一些技术细节上。
⑵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针对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生产乙二醇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选择性,降低用水量,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世界上许多公司进行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主要有壳牌公司、联碳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其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生产,生产方法可分为均相催化水合法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两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生产方法是壳牌公司的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和UCC公司的均相催化水合法。
⑶碳酸乙烯酯法
碳酸乙烯酯法合成乙二醇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烯酯再经水解制得乙二醇。该方法又可分为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DMC)联产法和碳酸乙烯酯水解法两种生产方法。
①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
该方法的主要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是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酸乙烯酯,第二步是碳酸乙烯酯和甲醇(MA)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两步反应都属于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
②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法
美国Halcon-SD、联碳、日本触媒等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后相继开发出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乙二醇的工艺技术。Halcon-SD公司工艺首先由乙烯、氧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经第一吸收塔和汽提塔后,在第二吸收塔内用含碳酸乙烯酯、乙二醇和碳酸化催化剂的溶液洗涤环氧乙烷蒸气,形成碳酸乙烯酯反应富液,然后进入碳酸化反应器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90℃和6.18MPa 压力下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酯从反应液中汽提后分层,上层回到第二吸收塔作为洗涤液,在下层的碳酸乙烯酯中加入水,在同一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乙二醇。Halcon-SD工艺的特点是开发了既适用于碳酸化又适用于水解反应的新型催化剂,乙二醇收率高达99%。另外,Halcon-SD公司在研究中发现,即使环氧乙烷中含有少量水分,仍能保证碳酸乙烯酯的高效中心,这就使环氧乙烷的纯化操作条件不至于过分苛刻,而且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可用同一种催化剂,避免了均相反应中催化剂回收难的难题。但由于碳酸乙烯酯水解制乙二醇需要大型的高压反应槽,且生产成本仍然较高,所以至今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

二乙二醇
二乙二醇即二甘醇,是由环氧乙烷与乙二醇作用而制造。 二甘醇主要来自于环氧乙烷(EO)水合生产乙二醇(EG)的副产物,在副产物中二乙二醇(二甘醇)含量约占8~9%、三乙二醇(三甘醇)占~1%、其余为更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而副产物生成量随着环氧乙烷和水的配比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的相继建成投产,目前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已高达104~105万吨/年,那么二甘醇的产量增长就很快,估计约可达10万吨/年左右。随着即将建成投产的南海石化的32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和不久上海石化的3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也将建成,届时全国和上海地区的二甘醇产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因此,开发二甘醇的下游产品,做好二甘醇的综合利用,是极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项目。

阅读全文

与乙二醇再生装置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轨道牵引传动装置 浏览:186
机械伤害的后果是什么意思 浏览:663
热水器的塑料阀门怎么卸掉 浏览:608
暖气智能阀门有水珠 浏览:668
管道阀门有哪些品牌 浏览:29
忍3工具箱最新版 浏览:418
地热管道充水时阀门开关 浏览:59
什么牌子安检设备好 浏览:522
暖气上下阀门方向 浏览:899
打开空调阀门漏气怎么回事 浏览:857
常见的局域网硬件设备有哪些 浏览:472
仪器设备购置说明怎么写 浏览:465
北京超滤水处理设备哪里有 浏览:63
阀门里面的铜接管什么材质 浏览:956
机械损耗怎么算 浏览:679
笔记本如何输出声音设备 浏览:351
实验室冷却结晶的装置图 浏览:474
2516是什么轴承 浏览:992
仪器制造课程设计微动装置 浏览:635
修复仪器测量怎么用 浏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