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热虹吸式跟釜式再沸器特点有什么分别适用于哪里
进行模拟时直接选kettle类型就好,实际设计再沸器的时候,可以根据模拟算出的热负荷,来进行热虹吸式再沸器的设计计算的(使用htri)
1简介编辑
再沸器(也称重沸器)顾名思义是使液体再一次汽化。它的结构与冷凝器差不多,不过一种是用来降温,而再沸器是用来升温汽化。
2用途编辑
再沸器多与分馏塔合用:再沸器是一个能够交换热量,同时有汽化空间的一种特殊换热器。在再沸器中的物料液位和分馏塔液位在同一高度。从塔底线提供液相进入到再沸器中。通常在再沸器中有25-30%的液相被汽化。被汽化的两相流被送回到分馏塔中,返回塔中的气相组分向上通过塔盘,而液相组分掉回到塔底。
物料在重沸器受热膨胀甚至汽化,密度变小,从而离开汽化空间,顺利返回到塔里,返回塔中的气液两相,气相向上通过塔盘,而液相会掉落到塔底。由于静压差的作用,塔底将会不断补充被蒸发掉的那部分液位。
3特点编辑
1、总传热系数是碳钢、不锈钢列管式换热器的2倍以上;
2、耐温耐压高;
3、因自身全圆弧柔性过度结构,对流体实现变截面流动,形成正压差和负压差,自除垢、防垢能力非常强;
4、管壁薄(0.8-1.0mm),自身波纹结构无应力,无温度梯度,流体温度几乎瞬间均一;
5、压降小;
6、应力分布均匀,不出现拉裂变;
7、换热管束可拆卸、抽出、维修和清洗;
8、换热面积是同等条件下碳钢、不锈钢的60%即可充分满足工况条件。
4类型编辑
立式:热虹吸式、强制循环式
卧式:热虹吸式、强制循环式、釜式再沸器、内置式再沸器
立式热虹吸:
▲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
▲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
卧式热虹吸:
▲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占地面积大,传热系数中等,维护、清理方便。
▲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
强制循环式:
▲适于高粘度、热敏性物料,固体悬浮液和长显热段和低蒸发比的高阻力系统。
釜式再沸器:
▲可靠性高,维护、清理方便。
▲传热系数小,壳体容积大,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易结垢。
内置式再沸器:
▲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小,传热效果不理想。
5问题编辑
结垢:
再沸器在化工厂应用非常广泛,再沸器(也称重沸器)能使液体再一次汽化,是一个能够交换热量,同时汽化液体的一种特殊换热器;多与分馏塔合用;物料在重沸器受热膨胀甚至汽化,密度变小,从而离开汽化空间,顺利返回到塔里。长期使用后,换热管中结有物料垢,当垢层越来越厚,生产效率降低,甚至造成停产事故,再沸器除垢可采用清洗剂清洗。
腐蚀: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换热器管板受水分冲刷、气蚀和微量化学介质的腐蚀,管板焊缝处经常出现渗漏,导致水和化工材料出现混合,生产工艺温度难以控制,致使生成其它产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等级。冷凝器管板焊缝渗漏后,企业通常利用传统补焊的方法进行修复,管板内部易产生内应力,且难以消除,致使其它换热器出现渗漏,企业通过打压,检验设备修复情况,反复补焊、实验,2~4人需要几天时间才能修复完成,使用几个月后管板焊缝再次出现腐蚀,给企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过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刷性,通过提前对新换热器的保护,这样不仅有效治理了新换热器存在的焊缝和砂眼问题,更避免了使用后化学物质腐蚀换热器金属表面和焊接点,在以后的定期维修时,也可以涂抹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来保护裸露的金属;即使使用后出现了渗漏现象,也可以通过福世蓝技术及时修复,避免了长时间的堆焊维修影响生产。正是由于此种精细化的管理,才使得换热器渗漏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不仅降低了换热器的设备采购成本,更保证了产品质量、生产时间,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再沸器图册
相关设备
纠错
s
蒸汽压缩机
s
压滤机
s
调节阀
s
塔设备
s
精馏设备
s
反应釜
s
干燥器
s
洗涤塔
s
电加热蒸汽锅炉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30144次
编辑次数:7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1-14
创建者:zqxg
网络消息:
网络文库5周年,豪礼天天送
【公告】词条打标签功能上线啦!
逛贾平凹艺术院,看文学巨匠风姿
更多汽车故事?来汽车历史博物馆
香港双旦购物季,旅游帮您省出机票钱
推广链接
优质再沸器首选无锡瑞司恩..
无锡瑞司恩专业供应再沸器,大品牌质量优,是深受广大客户信赖的..
www.wx-rse.com
再沸器-再沸器报价-再沸器..
南通通球再沸器产品优,规格全,受化学工业非金属材料和设备质量..
www.nttqhg.com
辽宁专业的再沸器
辽宁葫芦岛联宏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封头容器拥有a2容器,a3封..
www.lhhld.com
无锡储信再沸器,价格合理 ..
储信专业生产销售再沸器,所产再沸器工艺先进,检测手段完善,质量..
www.xlmhc.com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网络术语
我有疑问
常见问题我要提问
参加讨论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
秋枫漾伊容
『贰』 卧式壳程冷凝器怎么写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在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食品等行业普遍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换热器的研究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在全世界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在下大力量寻找新的能源及在节约能源上研究新的途径。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可靠性高、适用性广等优点,在各工业领域中得到最为广泛应用。近年来,尽管受到了其他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在换热器向高参数、大型化发展的今天,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其可靠性和可能性已被充分证明,也更显示其独有的长处。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换热器是一个量大而品种繁多的产品,由于国防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换热器操作条件日趋苛刻,迫切需要新的耐磨损、耐腐蚀、高强度材料。近年来国内在节能增效等方面改进换热器性能,提高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降低压降,提高装置热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换热器的大量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使企业成本降低,效益提高。钢铁行业和化工的发展都将为换热器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64%。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
三、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性质及应用,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换热器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及其意义,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确定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类型、操作条件的选择和操作方式选择。对换热器进行热量衡算、物料衡算、传热面积的确定、压力降计算等,确定各结构部件所需参数,并对各结构部件进行合理安排,确定换热器的基本构成。
紧接着进行换热器壳体、管箱短节、封头厚度确定,容器法兰、螺栓、垫片附件的校核计算,管板厚度的计算,开孔补强计算,确定出换热器的最终形式。
最后,绘制出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装配图及各个零件图,并编写说明书。
四、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是在完成各项设计内容的基础上,按上述内容阐述设计的目的、过程、成果及结论。在撰写设计说明书的过程中,理论依据要充分,数据要准确,公式计算要正确,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毕业设计中。另外,要注意设计说明书结构的合理性;总体设计方案要正确合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设计数据的准确性;社会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创新。
另外,撰写设计说明书时要概念清楚,内容正确,结构严谨,文字通畅,用语符合技术专业规范,各种标准资料的运用符合学科、专业国家标准的规定,图表清楚,图面质量符合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12891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S]1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89
(2)钱颂文. 换热器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0-1998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中国标准出版社
(4)压力容器设计手册
(5)过程设备设计教材,第三版
(6)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设计
(7)李世玉. 压力容器工程师设计指南[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叁』 ASPEN设计 填料塔时再沸器与冷凝器的设置问题
不能把冷凝器或者再沸器设为填料塔段,就是说你在pack specification里指定了第一块板或者最后一块板,改成2或者N-1就可以了。
『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 目 乙醇-水溶液连续精馏塔优化设计
目 录
设计任务书………………………………………………………………3
英文摘要前言……………………………………………………………4
前言………………………………………………………………………4
精馏塔优化设计…………………………………………………………5
精馏塔优化设计计算……………………………………………………5
设计计算结果总表………………………………………………………22
参考文献…………………………………………………………………23
课程设计心得……………………………………………………………23
精馏塔优化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乙醇—水溶液连续精馏塔优化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处理量: 15000 (吨/年)
2.料液浓度: 35 (wt%)
3.产品浓度: 93 (wt%)
4.易挥发组分回收率: 99%
5.每年实际生产时间:7200小时/年
6. 操作条件:①间接蒸汽加热;
②塔顶压强:1.03 atm(绝对压强)③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三、设计任务
a) 流程的确定与说明;
b) 塔板和塔径计算;
c) 塔盘结构设计
i. 浮阀塔盘工艺尺寸及布置简图;
ii. 流体力学验算;
iii. 塔板负荷性能图。 d) 其它
i. 加热蒸汽消耗量;
ii. 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及冷却水的消耗量e) 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精馏塔系统工艺流程图和精馏塔装配 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乙醇——水溶液连续精馏塔优化设计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设计一座连续浮阀塔,通过对原料,产品的要求和物性参数的确定及对主要尺寸的计算,工艺设计和附属设备结果选型设计,完成对乙醇-水精馏工艺流程和主题设备设计。
关键词:精馏塔,浮阀塔,精馏塔的附属设备。
(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
Abstract: The design of a continuous distillation valve column, in the material, proct requirements and the main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to determine the size, process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equipment and design results, completion of the ethanol-water distilla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design theme.
Keywords: rectification column, valve tower, accessory equipment of the rectification column.
前 言
乙醇在工业、医药、民用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种原料。在很多方面,要求乙醇有不同的纯度,有时要求纯度很高,甚至是无水乙醇,这是很有困难的,因为乙醇极具挥发性,也极具溶解性,所以,想要得到高纯度的乙醇很困难。
要想把低纯度的乙醇水溶液提升到高纯度,要用连续精馏的方法,因为乙醇和水的挥发度相差不大。精馏是多数分离过程,即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因此可使混合液得到几乎完全的分离。化工厂中精馏操作是在直立圆形的精馏塔内进行的,塔内装有若干层塔板或充填一定高度的填料。为实现精馏分离操作,除精馏塔外,还必须从塔底引入上升蒸汽流和从塔顶引入下降液。可知,单有精馏塔还不能完成精馏操作,还必须有塔底再沸器和塔顶冷凝器,有时还要配原料液预热器、回流液泵等附属设备,才能实现整个操作。
浮阀塔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工业上开始推广使用,由于它兼有泡罩塔和筛板塔的优点,已成为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塔型,特别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中使用最普遍。浮阀有很多种形式,但最常用的形式是F1型和V-4型。F1型浮阀的结果简单、制造方便、节省材料、性能良好,广泛应用在化工及炼油生产中,现已列入部颁标准(JB168-68)内,F1型浮阀又分轻阀和重阀两种,但一般情况下都采用重阀,只有处理量大且要求压强降很低的系统中,才用轻阀。浮阀塔具有下列优点:1、生产能力大。2、操作弹性大。3、塔板效率高。4、气体压强降及液面落差较小。5、塔的造价低。浮阀塔不宜处理易结焦或黏度大的系统,但对于黏度稍大及有一般聚合现象的系统,浮阀塔也能正常操作。
精馏塔优化设计计算
在常压连续浮阀精馏塔中精馏乙醇——水溶液,要求料液浓度为35%,产品浓度为93%,易挥发组分回收率99%。年生产能力15000吨/年
操作条件:①间接蒸汽加热
②塔顶压强:1.03atm(绝对压强)
③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一 精馏流程的确定
乙醇——水溶液经预热至泡点后,用泵送入精馏塔。塔顶上升蒸气采用全冷凝后,部分回流,其余作为塔顶产品经冷却器冷却后送至贮槽。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再沸器供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入贮槽。工艺流程图见图
二 塔的物料衡算
查阅文献,整理有关物性数据
⑴水和乙醇的物理性质
名称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20℃
沸 点
101.33kPa
℃
比热容
(20℃)
Kg/(kg.℃)
黏度
(20℃)
mPa.s
导热系数
(20℃)
/(m.℃) 表面
张力
(20℃)
N/m
水 18.02 998 100 4.183 1.005 0.599 72.8
乙醇 46.07 789 78.3 2.39 1.15 0.172 22.8
⑵常压下乙醇和水的气液平衡数据,见表
常压下乙醇—水系统t—x—y数据如表1—6所示。
表1—6 乙醇—水系统t—x—y数据
沸点t/℃ 乙醇摩尔数/% 沸点t/℃ 乙醇摩尔数/%
气相 液相 气相 液相
99.9 0.004 0.053 82 27.3 56.44
99.8 0.04 0.51 81.3 33.24 58.78
99.7 0.05 0.77 80.6 42.09 62.22
99.5 0.12 1.57 80.1 48.92 64.70
99.2 0.23 2.90 79.85 52.68 66.28
99.0 0.31 3.725 79.5 61.02 70.29
98.75 0.39 4.51 79.2 65.64 72.71
97.65 0.79 8.76 78.95 68.92 74.69
95.8 1.61 16.34 78.75 72.36 76.93
91.3 4.16 29.92 78.6 75.99 79.26
87.9 7.41 39.16 78.4 79.82 81.83
85.2 12.64 47.49 78.27 83.87 84.91
83.75 17.41 51.67 78.2 85.97 86.40
82.3 25.75 55.74 78.15 89.41 89.41
乙醇相对分子质量:46;水相对分子质量:18
25℃时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与乙醇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σ——25℃时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N/m;
x——乙醇质量分数,%。
其他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可利用下式求得
式中 σ1——温度为T1时的表面张力;N/m;
σ2——温度为T2时的表面张力;N/m;
TC——混合物的临界温度,TC=∑xiTci ,K;
xi——组分i的摩尔分数;
TCi——组分i的临界温度, K。
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
X==0.174
X==0.838
X==0.0039
平均摩尔质量
M=0.17446.07+(1-0.174)18.02=22.9 kg/kmol
M= 0.83846.07+ (1-0.838) 18.02=41.52kg/kmol
M=0.003946.07+(1-0.0039)18.02=18.12kg/kmol
物料衡算
已知:F==74.83
总物料衡算 F=D+W=74.83
易挥发组分物料衡算 0.838D+0.0039W=74.830.174
联立以上二式得:
D=15.25kg/kmol
W=59.57kg/kmol
三 塔板数的确定
理论塔板数的求取
⑴根据乙醇——水气液平衡表1-6,作图
⑵求最小回流比Rmin和操作回流比
因为乙醇-水物系的曲线是不正常的平衡曲线,当操作线与q线的交点尚未落到平衡线上之前,操作线已经与平衡线相切,如图g点所示. 此时恒浓区出现在g点附近, 对应的回流比为最小的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的求法是由点a(,)向平衡线作切线,再由切线的斜率或截距求
作图可知 b=0.342 b==0.342 Rmin =1.45
由工艺条件决定 R=1.6R
故取操作回流比 R=2.32
⑶求理论板数
塔顶,进料,塔底条件下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
组分 饱和蒸气压/kpa
塔顶 进料 塔底
水 44.2 86.1 101.33
乙醇 101.3 188.5 220.0
①求平均相对挥发度
塔顶 ===2.29
进料 ==2.189
塔底 ==2.17
全塔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2.23
===2.17
②理论板数
由芬斯克方程式可知
N===7.96
且
由吉利兰图查的 即
解得 =14.2 (不包括再沸器)
③进料板
前已经查出 即
解得 N=6.42
故进料板为从塔顶往下的第7层理论板 即=7
总理论板层数 =14.2 (不包括再沸器)
进料板位置 =7
2、全塔效率
因为=0.17-0.616lg
根据塔顶、塔釜液组成,求塔的平均温度为,在该温度下进料液相平均粘计划经济为
=0.1740.41+(1-0.174)0.3206=0.336
=0.17-0.616lg0.336=0.462
3、实际塔板数
精馏段塔板数:
提馏段塔板数:
四、塔的工艺条件及物性数据计算
以精馏段为例:
操作压力为
塔顶压力: =1.04+103.3=104.34
若取每层塔板压强 =0.7
则进料板压力: =104.34+130.7=113.4kpa
精馏段平均操作压力 =kpa
2、温度
根据操作压力,通过泡点方程及安托因方程可得
塔顶 =78.36
进料板=95.5
=
3、平均摩尔质量
⑴ 塔顶==0.838 =0.825
= 0.83846.07+(1-0.838)18.02=41.52 kg/kmol
=0.82546.07+(1-0.825)18.02=41.15 kg/kmol
⑵ 进料板: = 0.445 =0.102
= 0.44546.07+(1-0.445)18.02=30.50 kg/kmol
=0.10246.07+(1-0.102)18.02=20.88 kg/kmol
精馏段的平均摩尔质量
= kg/kmol
= kg/kmol
4、平均密度
⑴液相密度
=
塔顶: = =796.7
进料板上 由进料板液相组成 =0.102
=
=
=924.2
故精馏段平均液相密度=
⑵气相密度
=
5、液体表面张力
=
=0.83817.8+(1-0.838)0.63=15.0
=0.10216.0+(1-0.102)0.62=2.20
=
6、液体粘度
=
=0.8380.55+(1-0.838)0.37=0.521
=0.1020.34+(1-0.102)0.29=0.295
=
以提馏段为例
平均摩尔质量
塔釜 = 0.050 =0.0039
=0.05046.07+(1-0.050)18.02=19.42 kg/kmol
=0.003946.07+(1-0.0039)18.02=18.12 kg/kmol
提馏段的平均摩尔质量
= kg/kmol
= kg/kmol
平均密度
塔釜,由塔釜液相组成 =0.0039
=0.01
=
∴ =961.5
故提馏段平均液相密度
=
⑵气相密度
==
五 精馏段气液负荷计算
V=(R+1)D=(2.32+1)15.25=50.63
== m
L=RD=2.3215.25=35.38
= m
六 提馏段气液负荷计算
V’=V=50.63
=0.382 m
L’=L+F=35.38+74.83=110.2
=0.0006 m
七 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1塔径
首先考虑精馏段:
参考有关资料,初选板音距=0.45m
取板上液层高度=0.07m
故 -=0.45-0.07=0.38m
==0.0239
查图可得 =0.075
校核至物系表面张力为9.0mN/m时的C,即
C==0.075=0.064
=C=0.064=1.64 m/s
可取安全系数0.70,则
u=0.70=0.71.64=1.148 m/s
故 D==0.645 m
按标准,塔径圆整为0.7m,则空塔气速为0.975 m/s
2 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
精馏段有效高度为
=(13-1)0.45=5.4m
提馏段有效高度为
=(20-1)0.45=8.55m
在进料孔上方在设一人孔,高为0.6m
故精馏塔有效高度为:5.4+8.55+0.6=14.55m
3 溢流装置
采用单溢流、弓形降液管
⑴ 堰长
取堰长 =0.75D
=0.750.7=0.525m
⑵ 出口堰高
=
选用平直堰,堰上液层高度由下式计算
=
近似取E=1.03,则
=0.017
故 =0.07-0.017=0.053m
⑶ 降液管的宽度与降液管的面积
由查《化工设计手册》
得 =0.17,=0.08
故 =0.17D=0.12 =0.08=0.031
停留时间 =39.9s (>5s符合要求)
⑷ 降液管底隙高度
=-0.006=0.053-0.006=0.047m
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击者及排列
取阀孔动能因子 =9
孔速 ===8.07m
浮阀数 n===39(个)
取无效区宽度 =0.06m
安定区宽度 =0.07m
开孔区面积
R==0.29m
x==0.16m
故 ==0.175m
浮阀排列方式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
取同一磺排的孔心距 a=75mm=0.075m
估算排间距h
h===0.06m
八 塔板流体力学校核
1、气相通过浮塔板的压力降,由下式
⑴ 干板阻力 ==0.027
⑵ 液层阻力 取充气系数数 =0.5,有
==0.50.07=0.035
⑶ 液体表面张力所造成阻力此项可以忽略不计。
故气体流经一层浮阀塔塔板的压力降的液柱高度为:
=0.027+0.035=0.062m
常板压降
=0.062860.59.81=523.4(<0.7K,符合设计要求)。
淹塔
为了防止淹塔现象了生,要求控制降液管中清液层高度符合,其中
由前计算知 =0.061m,按下式计算
=0.153=0.153=0.00002m
板上液层高度 =0.07m,得:
=0.062+0.07+0.00002=0.132m
取=0.5,板间距今为0.45m,=0.053m,有
=0.5(0.45+0.053)=0.252m
由此可见:<,符合要求。
雾沫夹带
由下式可知 <0.1kg液/kg气
===0.069
浮阀塔也可以考虑泛点率,参考化学工程手册。
泛点率=100%
=D-2=0.7-20.12=0.46
=-2=0.3875-20.031=0.325
式中——板上液体流经长度,m;
——板上液流面积,;
——泛点负荷系数,取0.126;
K——特性系数,取1.0.
泛点率=
=36.2% (<80%,符合要求)
九 塔板负荷性能图
1、雾沫夹带线
按泛点率=80%计
100%=80%
将上式整理得
0.039+0.626=0.0328
与分别取值获得一条直线,数据如下表。
0.00035 0.00085
0.835 0.827
2、泛液线
通过式以及式得
=
由此确定液泛线方程。
=
简化上式得关系如下
计算数据如下表。
0.00035 0.00055 0.00065 0.00085
0.8215 0.8139 0.8105 0.8040
3、液相负荷上限线
求出上限液体流量值(常数)
以降液管内停留时间=5s
则
4、漏夜线
对于型重阀,由,计算得
则
5、液相负荷下限线
去堰上液层高度=0.006m
根据计算式求的下限值
取E=1.03
经过以上流体力学性能的校核可以将精馏段塔板负荷性能图划出。如图
由塔板负荷性能图可以看出:
① 在任务规定的气液负荷下的操作点
P(0.00083,0.630)(设计点),处在适宜的操作区内。
② 塔板的气相负荷上限完全有雾沫夹带控制,操作下限由漏液控制。
③ 按固定的液气比,即气相上限=0.630 ,气相下限=0.209 ,求出操作弹性K,即
K==3.01
十 精馏塔的主要附属设备
1 冷凝器
(1)冷凝器的选择:强制循环式冷凝器
冷凝器置于塔下部适当位置,用泵向塔顶送回流冷凝水,在冷凝器和泵之间需设回流罐,这样可以减少台架,且便于维修、安装,造价不高。
(2)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和冷却水的消耗量
热流体为78.36℃的93%的乙醇蒸汽,冷流体为20℃的水
Q=qm1r1 Q=qm2r2
Q—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J/s或W;
qm1, qm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r1 ,r2—热,冷流体的汽化潜热,J/kg
r1=600 kJ/㎏ r2=775 kJ/㎏ qm1=0.153kg/s
Q=qm1r1=0.153×600000=91800J/s
Q=qm2r2=775000 qm2=91800
∴ qm2=0.12 kg/s
传热面积:
A=
==21.2
K取700W·m-2/℃
∴ A=
2 再沸器
(1)再沸器的选择:釜式再沸器
对直径较大的塔,一般将再沸器置于踏外。其管束可抽出,为保证管束浸于沸腾器液中,管束末端设溢流堰,堰外空间为出料液的缓冲区。其液面以上空间为气液分离空间。釜式再沸器的优点是气化率高,可大80%以上。
(2)加热蒸汽消耗量
Q=qm1r1 Q=qm2r2
Q—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J/s或W;
qm1, qm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r1 ,r2—热,冷流体的汽化潜热,J/kg
∵ r1=2257 kJ/㎏ r2=1333 kJ/㎏ qm2=0.43kg/s
∴ Q=qm2r1=0.43×1333=573.2 kJ/s=2257 qm1
∴ 蒸汽消耗量qm1为0.254 kg/s
表 浮阀塔板工艺设计计算结果
序号 项目 数值
1 平均温度tm,℃ 86.93
2 平均压力Pm,kPa 108.89
3 液相流量LS,m3/s 0.00035
4 气相流量VS,m3/s 0.375
5 实际塔板数 33
6 塔径,m 0.70
7 板间距,m 0.45
8 溢流形式 单溢流
9 堰长,m 0.525
10 堰高,m 0.053
11 板上液层高度,m 0.07
12 堰上液层高度,m 0.047
13 安定区宽度,m 0.07
14 无效区宽度,m 0.06
15 开孔区面积,m2 0.175
16 阀孔直径,m 0.039
17 浮阀数 39
18 孔中心距,m 0.075
19 开孔率 0.147
20 空塔气速,m/s 0.8
21 阀孔气速,m/s 8.07
22 每层塔板压降,Pa 700
23 液沫夹带,(kg液/kg气) 0.069
24 气相负荷上限,m3/s 0.00356
25 液相负荷上限,m3/s 0.00028
26 操作弹性 3.01
参考文献
[1]陈英男、刘玉兰.常用华工单元设备的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
[2]刘雪暖、汤景凝.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5
[3]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8
[4]路秀林、王者相.塔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5]王明辉.化工单元过程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6]夏清、陈常贵.化工原理(上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
[7]夏清、陈常贵.化工原理(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
[8]《化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学工程手册—气液传质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7
[9]刘光启、马连湘.化学化工物性参数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0]贺匡国.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课程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特别是对精馏原理及其操作各方面的了解和设计,对实际单元操作设计中所涉及的个方面要注意问题都有所了解。通过这次对精馏塔的设计,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对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提升充实。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的按要求完成了设计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伍』 热虹吸重沸器操作原理是什么
依靠重沸器安装位置低于塔底标高而形成的一定位差,使塔底液体自动流出,并由重沸器底部流入重沸器,在重沸器内部分液体被加热汽化,形成气液混合物,密度显著变小,从而在重沸器的入口和出口产生静压差,工艺流体不用泵就可以自然循环回塔,完成操作过程。
『陆』 化工设备换热器的封头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几种方法,各位大侠给我点详细的资料
带整体支承裙座的厚壁封头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从拉深成形前的板坯入手,预先在此板坯上锻造出用于成形封头支承裙座的环状凸起,再根据封头支承座形状尺寸对板坯进行切削机械加工,最后对加工后的板坯进行热态拉深成形,从而得到带支承座的整体封头锻件。
制作一由多个柱面管节组焊成的环管状封闭壳体,并在该壳体内部充以压力介质进行胀形使其外环部分的非平角焊接接头变形成为平角或近似平角的焊接接头
『柒』 环氧乙烷工业设计
估计是要写论文的,建议你对照下面的格式去书写,正文部分有鱼不要没有意义,借鉴一下就好了啊
如果要办厂,请这个懂理论、有实践的师傅再检查下
内容摘要
本设计对年产5.0万吨环氧乙烷合成工段进行了工艺设计。并对环氧乙烷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流程路线及主要设备等进行了论述和计算。
环氧乙烷是乙烯的重要衍生物,主要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和原料,用于制造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增塑剂以及树脂等。我国环氧乙烷生产能力有限,每年都要大量进口环氧乙烷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环氧乙烷是乙烯衍生物中的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它主要用来生产乙二醇,因此环氧乙烷(EO)/乙二醇(EG)工艺是石油化工中的重要工艺之一。我国目前拥有大小不等的EO/EG生产装置11套,但相比于国外的同类装置,这些装置的工艺落后,能耗和水耗都较高,因此研究EO/EG工艺优化以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环氧乙烷(EO)是衍生物中仅次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重要石化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汽车用防冻剂的原料乙二醇。还可以衍生出几十种重要的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洗染、电子、医药、农药、纺织、造纸、汽车、石油开采与炼制等众多领域。本设计的工艺流程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反应系统、环氧乙烷吸收解吸系统、二氧化碳吸收解吸系统和环氧乙烷精制系统。并以这四个系统为主线,对工艺流程进行了叙述。
本设计的专题任务为环氧乙烷脱轻组分塔和环氧乙烷精制塔塔底再沸器,针对专题任务做了热量衡算和设备计算,对设备参数进行了校核,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换热器,即环氧乙烷精制塔底再沸器进行了设备选型。
关键词:环氧乙烷; 精制塔; 脱轻组分塔; 塔底再沸器
Abstract
The design of an annual output of 50,000 tons of ethylene oxide synthesis of a Section of the design. And ethylene oxide proction methods, proction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major routes were discussed, such as equipment and computing.
Ethylene oxide is a major ethylene derivatives, mainly used for organic synthesis of intermediates and raw material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ethylene glycol, surfactants, detergents, plasticizers and resin. China's ethylene oxide proction capacity is limited, every year importing large quantities of ethylene oxide procts to meet domestic market demands. .
Ethylene oxide derivatives of ethylene is an important basic chemical raw materials, mainly used in the proction of ethylene glycol, ethylene oxide (EO) / ethylene glycol (EG) process is the petrochemical instry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cess . China now has the size EO / EG plant 11 sets, but when compared to similar foreign devices,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se devices, energy and water consumption are higher, the study EO / EG process optimization to rece the cost of proction , Has ver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Ethylene oxide (EO) derivatives is second only to polyethylene and polyvinyl chloride in a major petrochemical procts, mainly used in the proction of polyester fiber, polyester resins and the raw materials for vehicles glycol antifreeze. Can also led to dozens of important fine petrochemical intermediates, widely used in Xiran, electronics, pharmaceuticals, agricultural chemicals, textiles, paper, automobiles, oil exploration and refining, and other fields.
The desig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our systems, are: response system, ethylene oxide absorption desorption system, absorbing carbon dioxide and ethylene oxide desorption system refining system. And the four systems to the main line,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The design of the thematic mandates removal of light component tower for ethylene oxide and ethylene oxide tower at the end of refining Tata reboiler, for thematic mandate to do the heat balance and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parameters of the check,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at is, ethylene oxide refining Tata reboiler at the end of a selection of equipment.
Keywords: EO(ethylene oxide); removal of light component tower; Refining tower; Bottom reboiler
目 录
1 文献综述..........................................................................1
1.1 环氧乙烷的用途性质及生产原理....................................................1
1.1.1 环氧乙烷的用途................................................................1
1.1.2 环氧乙烷的性质................................................................1
1.1.3 环氧乙烷的生产原理 ...........................................................1
1.2 工艺流程叙述 ...................................................................2
1.3 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方法..........................................................3
1.3.1 氯醇法 .......................................................................3
1.3.2 乙烯直接氧化法................................................................3
2 物料衡算..........................................................................5
2.1 物料衡算流程简图................................................................5
2.2 物料衡算 .......................................................................5
2.3 物料衡算表 .....................................................................6
2.3.1 进料气体 .....................................................................6
2.3.2 进料/产品换热器...............................................................7
2.3.3 反应器........................................................................8
2.3.4 产品第一冷却器 ...............................................................8
2.3.5 产品第二冷却器................................................................8
2.3.6 EO吸收塔......................................................................9
2.3.7 CO2吸收塔.....................................................................11
2.3.8 E-207、208换热器..............................................................11
2.3.9 EO解吸塔 .....................................................................12
2.3.10 EO解吸塔塔顶冷却器E301、E302A ...............................................13
2.3.11 轻组分脱除塔 ................................................................14
2.3.12 EO精制塔.................................................................... 16
3 热量及设备计算 ...................................................................19
3.1 反应器的热量及设备计算 .........................................................19
3.2 EO精馏塔的设计计算..............................................................22
3.2.1 塔板工艺尺寸计算..............................................................22
3.3 EO精制塔塔底再沸器的设计计算 ...................................................30
3.3.1 初算换热面积..................................................................30
3.3.2 核算传热系数 .................................................................31
4 附录 .............................................................................34
4.1 英文文献原文....................................................................34
4.2 英文文献原文翻译................................................................38
4.3 计算机程序 .....................................................................43
『捌』 如何确定再沸器的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
这个功能是模拟cpu和其他零件在高占用率下的温度变化,类似于玩游戏时,或看高清时各个零件的温度情况!在进行温度压力测试时,CPU温度会直线上升,就是这个原因。
『玖』 请教:卧式再沸器与釜式再沸器是同一种再沸器吗
当釜式再沸器还有釜式蒸发器的传热面积较大时,夹套是不够的,举2个例子,如丙烯腈装置的氨蒸发器,苯乙烯装置的乙苯蒸发器,夹套面积是不够的。
『拾』 立式再沸器和卧式再沸器的区别是
一般立式再沸器用在加热量比较小的场合,结构上采用管板式的多。卧式再沸器用在加热量比较大的场合,结构上采用浮头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