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激光枪可以分为几部分
激光枪的样式同普通步枪差不多,其结构分为4大部分:一是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束,相当于普通步枪的弹匣和枪膛;二是激励源,用以驱动激光器产生激光;三是击发器,用以驱动控制开关,其作用相当于普通步枪的扳机;四是枪托。
现在有的自动步枪是利用激光束进行瞄准,在射击时只要用激光束对准目标就能达到百发百中。实验表明,红色激光束一旦对准了目标,便会显现出一个鲜红的瞄准点,这时只要扣动扳机即可击中目标。即使目标在快速移动,也不难做到跟踪瞄准。像美国的AM-180型自动步枪,就是利用激光束进行瞄准的。
激光手枪可以拿在手里,装在兜里,别在腰间。现在有一种红宝石袖珍式激光手枪,其外形及大小与派克钢笔相似,在相隔几米远的地方能烧毁衣物、烧焦皮肉面置人于死地;在相隔十几米能使人眼致盲;在近距离内可以引爆火药。
有一种“三用”激光手枪,在平时可当钢笔用,在紧急情况下可用于自卫,在夜间行路时可用于照明。
⑵ 9mm手枪的击发装置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中国的警用手枪一直采用自动手枪,执行任务时瞎火弹的处理成为公安干警长期必需面临的风险。新型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的面世为公安干警抓捕罪犯提供了又一种武器的选择。
转轮手枪作为警用时,要求命中罪犯后有足够的停止作用,穿透余能要小,尽可能的减少误伤,另外在特殊情况下还能发射防暴弹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从满足警用需求来看,我国新开发的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可谓是出手不凡.
该枪计划装备公安部门的特殊警种,供其在特殊环境中使用,是QSZ92式9毫米手枪的有力补充。全枪尺寸为197毫米x35.6毫米x125毫米,枪管长76.2毫米,瞄准基线长108毫米,全枪重840克。容弹量为6发,使用寿命超过3000发。初速大约为300米/秒,有效射程50米,发射方式有单动和双动两种。
该枪主要由枪管、弹巢(转轮)、枪身、击发装置、握把和瞄准机构等组成,表面抛光并经过特殊表面处理工艺,整体结构性能优良,威力大,射击精度好,容易操作,美观大方,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安全性能良好。
其76.2毫米长(3英寸)的枪管既保证了该枪具备足够的杀伤威力,又使全枪长度适中,兼顾了携带的方便性。
弹巢为可换式6发转轮弹巢,以满足不同环境下对转轮手枪不同的使用要求。所以该枪既可发射DAP92式9毫米手枪弹,也可发射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和国产9毫米低侵彻杀伤手枪弹,还可以发射声响弹,用于报警、向罪犯示警等,以及系列防暴转轮手枪弹药,如低侵彻型、穿障型、驱散型、非致命型等枪弹,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击发装置主要由击针、击针簧、击锤、击锤簧、扳机、扳机齿等组成。各个零件表面抛光,机构动作协调平稳。扳机力大小适中,并可以通过调节击锤簧力大小来调节扳机力。
握把有工程塑料和木制的两种,表面加工细致,外形适合中国人的手形,握持舒适,射击时震动小。
该枪采用固定式的准星,照门采用可调式照门,可以进行高低、左右的调整。另外还紧跟国际的发展趋势,增设了荧光瞄准点,也可按需要增加激光照准器或其它光电照准器,以提高射击精度。
转轮手枪的保险系数较高,其非自动的发射方式保证了高可靠性,走火率几乎为零,即使从高处意外跌落也不会走火伤人。除正常的机构保险外,还可视需要而加装一些特殊的保险装置。
当然对于武器而言,使用效果是最关键的。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经过多次射击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重量上,该枪略显沉甸,但是重心位置靠后,容易控制。外表面无突出物,使得从拔枪到瞄准射击相当迅速。双动击发时扳机力适中,约45~60牛顿,扳机行程较长。射击时后坐力较小,对虎口的震动不大,弹着点密集。
总的来讲,该转轮手枪外形美观大方,结构简单紧凑新颖,机构动作灵活,使用安全可靠,维护也很方便。作为我国设计人员又一次智慧的结晶,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必能在执法舞台上大显身手。
9mm警用转轮手枪使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经综合寿命考核,其故障率低,同国内装备的手枪对比,故障率最低。该枪操作使用安全,设置有强制保险、跌落保险及转轮不到位保险,以保证使用、保存、携行的安全性。照门上涂有荧光粉,便于在弱光下瞄准。
⑶ 自动步枪上激光指示器作用及原理。还有,镭射电光枪在夜间不会暴露目标吗
其实自动步枪上的激光指引器是用来精准射击的高精度武装打击设备!其原理就是大家说看到的三点一线!至于镭射电光枪吗?它不是常规武器!不是适用于常规战争!这就是未来的武器发展趋势!其实它到了夜间是可以改变其镭射光的波段来隐藏的!不会暴露目标的!希望问友你满意!
采纳哦
⑷ 激光枪自动射击装置中图像处理问题 和 激光枪装置中电机的技术参数对射击装置的影响
本设计以
TI
公司的超低功耗
MCU MSP430
处理器为核心,设计并制作一个
能检测并显示环数,
自动瞄准打靶的机关枪射击装置。
通过利用
**
摄像头时时拍
摄胸环靶,处理图上的信息,并找出弹着点,把具体位置发送给单片机,让单片
机进行分析与计算,
并利用分析结果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激光笔运转,
准确胸环靶
进行射击。
系统由
430
单片机系统(含按键和液晶显示)
、激光笔控制电路、弹着点检
测电路、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电路、瞄准机构等组成。
摄像头部分用
ARM7
控制,通过摄像头拍摄胸环靶,用
ARM7
分析出图像中
激光点
,
从而发送到单片机上,并显示到液晶屏上。
本课题所采用的电路简单,算法合理。经过实际制作和测试,完全达到了
题目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所有要求,效果很好。
一、系统方案设计论证
1.1
摄像头选用方案
摄像头部分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它对整个系统的工作尤为重要。
方案一:
采用模拟摄像头。
模拟摄像头可以将视频采集设备产生的模拟视频
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进而将其储存在计算机里。
模拟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信号
必须经过特定的视频捕捉卡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模式,
并加以压缩后才可以转
换到计算机上运用。由于单片机控制的都是数字信号,所以用该摄像头不合适。
方案二:
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
然后通过串、
并口或者
USB
接口传
到计算机里。正好有利于单片机的控制,因此选择方案二。
1.2
瞄准机构方案
方案一:直流电机带动激光笔转台
直流电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转动装置,
电动机定子提供磁场,
直
流电源向转子的绕组提供电流,
换向器使转子电流与磁场产生的转矩保持方向不
变。其调速性能好,调速范围宽,可以均匀地实现转速调节。但其换向困难,会
产生火花,寿命短,且其转动角度不能精确控制。
方案二
:
云台机构带动激光笔转台
使用云台机构,利用全方位云台内部的两个电机,分别控制激光笔上下,
左右转动;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控制起来比较方便,
机械性能较好,
但是市场上云
台价格较高,由于云台通过同步电机实现转动,运动惯性比较大,不易控制。
方案三
:
用步进电机带动激光笔转台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不连续的机械运动的机电装置。当施加适
当的电脉冲指令时,
电机转子的出轴或外转子将会以不连续的步进增量旋转。
所
加脉冲的顺序直接决定着电机转轴旋转的方向。
电机转轴旋转的速度取决于所加
脉冲的频率,而旋转的角度或者圈数和所加的脉冲数成正比。
假定选用精度较高的
1.8
度,
64
细分的步进电机,在
300cm
的距离情况下,
电机每转动一个步距,激光笔在光源位置行走的距离约为
1.5mm
,误差小,控制
容易,可达到题目规定的要求。因此,我们根据需要,选择了两个步进电机带动
激光笔转台,分别控制激光笔上下,左右转动。根据实验情况,该方案完全满足
题目要求,故选择方案三。
1.3
电机驱动模块方案
方案一:用分立元件构成驱动电路。由分立元件构成驱动电路,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广泛。但是这种电路工作性能不够稳定。
方案二:采用
ULN2003
作为电机驱动电路。
ULN2003
是高耐压、大电流达林
顿系列,
由
7
个硅
NPN
达林顿管组成。
它工作电压高,
工作电流大。
其结构简单,
价格便宜,具有
7
路输出电流,可达
500
毫安能够驱动步进电机。
⑸ 激光武器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激光武器[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是直接利用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或核能等外部能量来激励物质(如光照加热、放电、化学反应或核反应),使其产生受激辐射,形成强大的方向集中、单色性好的光束辐射能量来摧毁目标、杀伤人员的一种束能武器,因此也有射束武器。激光武器利用其产生的强激光束,在目标表面产生极高的功率密度,使其受热、燃烧、熔融、雾化或汽化,并产生爆震波,以杀伤人员或毁坏目标。
1960年6月,美国科学家西奥多诺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随后,各国尤其是技术发达的国家迅速在激光武器领域内展开了角逐,各种激光器如雨后春笋。现在装备这类武器的国家有英国、美国、俄罗斯等,而且还能在机载、车载、舰载等多种平台上使用。
1997年10月17日,美国陆军空间和导弹防御司令部对离地400千米的在轨气象卫星MSTI-3号(即将报废)进行了激光打卫星试验,用地面“中红外高能化学激光器”对该卫星照射了两次,第一次照射不足1秒,第2次照射10秒,两次均击中,该卫星随即失效,成为太空垃圾。此举一经曝光,立即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1月上旬通过热线电话与克林顿总统通话,抗议美国此类反卫星武器试验。其实,叶利钦多少有些“司马昭之心”,因为俄罗斯激光反导技术不仅起步比美国早,技术也毫不逊色。早在1975年1l月,苏联就用安装在萨雷沙甘的地基激光器“关照”并一时“弄瞎”了美国两颗低轨道通信卫星。美国开始不知所以然,弄清真相以后,“心照不宣”,并未声张,而是加紧了激光武器的研制步伐,并后来居上。
激光武器的特点
反应迅速、瞬发即中,以光速直线攻击目标 激光能以每秒30万千米的高速传输,打击目标无需考虑射击提前量,也无需测定、调整提前量和瞄准角,因而几乎是在发现目标的瞬间,光束“弹药”即发即中。激光武器杀伤目标所需时间为0.1~1秒。作战使用时,激光器本身及武器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反射镜系统处于运动状态,瞄准和跟踪目标。说得形象一点,激光武器是一种远距离“焊枪”,它通过在目标表面的一个点聚焦热能来摧毁目标,就像用“焊枪”熔融金属。它既可杀伤目标群中的某一个目标,也可对来袭目标的某一部位实施“点穴”打击,其杀伤效果根据激光武器的能量特性和作战需求可以是干扰、失效或摧毁。
射击频度高,容易改变方向,能在短时间内袭击多个目标 激光可360°全方位连续射击,实射平射、仰射、俯射,而瞄准时间短,命中率高,几乎可同时拦截多个目标。
不会产生后坐力和放射性污染,抗干扰能力强 激光武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目标传递聚焦能量,它发射的激光束几乎没有质量。没有质量的武器是一种无惯性武器,所以激光器发射“弹丸”不存在常规弹丸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载体结构的要求。由于激光武器用光束毁伤目标,因此对地面、海洋、空中和外层空间不会造成像核武器那样的放射性污染。更值得一提的是,激光传输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它可在电子战环境中作战,被攻击的目标难以用电磁干扰手段避开激光武器的攻击。
使用范围广 既可制成高能激光武器应用于战略范围,摧毁敌方用于通信、指挥、侦察、预警、导航等卫星和来袭的弹道导弹;又可制成低能激光武器应用于战术范围,毁伤敌方武器装备和人员。
作战使用效费比高 激光武器具有一个“大弹仓”,在激光器的能源(例如化学能、电能)耗尽之前(必须补充或重新装载)可以拦截大量目标,而所消耗的“弹药”(即光子)比较便宜,昂贵的激光武器系统本身可以继续使用,因而效费比高。例如百万瓦级的氟化氘激光武器每次发射费用约1000~2000美元(“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每枚2万美元,“爱国者”防空导弹每枚30万~50万美元)。
激光武器的分类型
按功率大小可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按作战用途可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按位置和作战使用方式又可分为天基、地基、机载、车载和舰载激光武器。
低能激光武器 又称激光干扰和致盲武器,是一种光电对抗设备,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有的已装备部队。当用于反卫星时,能干扰、破坏卫星上的电子器件。目前技术成熟并成功应用的至少有两种:一种是俄罗斯的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二是英国在军舰上装备的舰载激光致盲武器。早在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时,英军就使用激光眩目致盲武器使阿飞行员因眩目而放弃攻击。美国已研制成功但尚未投入使用有两种:一是低能激光步枪,它由电源提供激光能源,有效射程1.6千米,可使人致盲;二是激光榴弹,通过高爆振荡和加热惰性气体产生激光,使敌人轻则晕头转向,重则致盲,并能使坦克、车辆、舰船等武器平台内的光学瞄准镜、激光测距器、目标探测器等装置不能正常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式低能激光武器将会出现在未来战场上。
高能激光武器 一般按用途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前者以地面(水面)为基地,射程一般在20千米以内,对付战术导弹、飞机、坦克k舰艇等目标。战略激光武器是以外层空间(距地面1000千米以上)为基地,射程近则数百千米,远则数千千米,主要任务一是破坏或摧毁敌方卫星,二是反洲际弹道导弹。
天基激光武器 装在卫星、宇宙飞船(如有人飞船)、宇宙空间站上,实施空间防御或进攻,用以摧毁敌方的各种军用卫星、洲际弹道导弹等。20多年来,美国一直十分重视阿尔法化学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它将激光器与跟踪瞄准装置集成到一个太空卫星上,主要用于全球范围内摧毁在大气层飞行的助推段弹道导弹(此时导弹头体未分离,对多弹头导弹而言,“许多鸡蛋还在一个笼子里”,飞行速度低,目标又大,易于被攻击)。美国设想将卫星(激光武器)部署在1300千米高空轨道上运行,其有效射程4000~5000千米,可摧毁9~11千米高空弹道导弹,单颗卫星可覆盖10%的地球表面。第一步部署12颗卫星,可覆盖如中东、东北亚等战区,对付第三世界国家的攻击;第二步再部署6颗,可覆盖敏感和感到威胁的战区(含中国);第三步,在空间部署共24颗卫星提供全球覆盖(含俄罗斯)。由此不难看出,美国一刻也没有忘记全球的战略目标,美国所要对付的不仅是“反恐”、“无赖国家”,还包括中国、俄罗斯这样的“长远威胁”。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不仅在天基激光武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车载、机载激光武器方面也十分“惹眼”。
激光武器的未来
展望激光武器的发展,有如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低能战术激光武器将向小型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阔的需求,低能激光武器,尤其是针对人员的多种激光武器将更加小型、实用、智能。具有令人眩晕、失忆、致盲等功能的单兵激光武器将会像普通兵器一样装备部队,甚至有人预见会装备激光手枪乃至微型钢笔式激光武器。这类干扰与致盲激光武器另一发展重点是跟踪、干扰甚至损毁包括飞机、坦克、火炮的瞄准测距设备、末段制导设备等内部的光电设备。
第二,激光武器将与现有各种武器系统配合使用,组成综合系统,充分发挥综合效能。正如导弹等尖端武器的出现并没有取代飞机、坦克、火炮等武器一样,激光武器也将与现有武器配合使用,弥补现有武器性能上的不完善和火力配置空缺,组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位一体的高效能防御、进攻武器系统。这种分工明确、重叠的多层防空火力网,可使防空、反导总的理论拦截率达到99%。
第三,反激光武器研制和装备方兴未艾。激光武器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反激光武器和防护对抗措施的加速研究和发展。如同为对付雷达,许多国家和军队装备了反辐射导弹一样,不久用于对付激光武器、激光测距仪、激光指示器和其它激光装置的反激光导弹也将问世。反激光武器的方法和装备有许多。当目标被敌激光束击中时,可以用后向反射法将激光束反射回发射处,或目标本身能旋转运动使激光光束能量不能聚焦损毁自标。采用适当类型的烟雾保护目标也能有效衰减激光束能量,例如,可在飞机、装甲车上装备小型、高效激光告警系统,精确探测和确定入射激光束方向,识别敌激光器,然后迅速自动发射烟幕弹(当然,发射烟幕弹也可对付来袭导弹、巡航导弹、飞机等的进攻)。在保护战斗人员方面,可以在人眼前配戴能衰减激光能、阻挡激光束的滤光片、黑色挡眼片等。例如美国部分陆军和海军已装备由聚碳酸塑料滤光片制成的激光护自镜,能保护眼睛免受当今战场上最有可能碰到的低能激光器的伤害。
激光武器的软肋
如同其它武器系统都有缺点和不足一样,激光武器也不是万能的,激光武器至少有三点不足。
其一,在大气中传输容易衰减,其射程受大气的影响,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一旦遇到雷电雪霾、浓云雨雾等恶劣天气,就难以发挥应有的威力。
其二,跟踪瞄准难度大。摧毁目标首先必须及时准确地跟踪瞄准目标,而在作战中如遇视线有阻挡或高速运动的目标,其跟踪瞄准还未达到理想的精确,是一个尚在解决的课题。
其三,难以击毁装甲目标和旋转运动的目标,尤其是随着射程的增加,光束在目标上形成的光斑也增大,激光的功率密度随之降低,杀伤力减弱。也就是说,落在目标上的这一聚焦光斑,只有达到相当的功率密度才能毁伤目标,而要烧穿装甲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装甲目标(或采取了加厚金属保护层)在不断进行曲线运动,那么激光武器即使击中目标,光斑也不能定点烧融,那么激光武器也只有无可奈何了。俄罗斯“白杨”-M导弹正是采取了最先进的加大保护层和使弹体旋转等措施,以避免在助推阶段受到激光武器的攻击。
⑹ 激光武器的功能是什么
人类把光作为武器的设想,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西方至今还广泛流传着公元前212年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当时他用镜片聚光,结果烧毁了敌方入侵的战舰。
在18世纪,有个法国人设计了一架由168块玻璃组成的反射镜“光炮”。它能将太阳光聚集在一起,使相隔47米处的松木板在几分钟之内燃烧起来。
19世纪以后,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和俄国著名文学作家A·托尔斯泰都著有关于“死光”的小说。美国的卫克·罗查斯的“死光”连环画更是风行一时,使“死光”这个名词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我国的古代剑侠小说中,也屡屡有剑客口吐一道青光或红光将对手杀死的活灵活现的描写。例如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手持一个红葫芦,只见一道白光冲天而上,刹那间妖精白猿的脑袋便落于地。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上述这些都只是幻想而已。自从1960年激光诞生以后,用“光”来作为武器就真正变成了现实。
激光为什么能作为武器呢?这要从它的特性上来找原因。激光的主要特点是方向性好、亮度极高、相干性高、单色性好。激光武器正是利用了激光的方向性好、亮度极高这两个特点。就方向性来说,激光只朝一个方向发射,激光束是一束平行的光。若将一束激光射到相距1千米远处,其光斑直径只有10厘米左右。利用激光的这个特性来对武器进行制导,称为激光制导。
激光的亮度,比太阳表面的亮度要高出400亿倍以上。把这种高亮度的光投射到物体上,物体受照射部分的温度可上升到10000°以上。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在这种特高温度下都会迅速熔化和气化。
激光武器的主要特点是:
1.“零”飞行时间。由于激光是以光速传播的,因此飞行中的飞机、导弹都可视为“静止”目标,在进行射击时无需考虑“提前量”。
2.无惯性。由于激光束的质量接近于“零”,所以激光武器不会像一般的机炮那样产生后坐力。
3.可多次发射。一般武器的发射次数都是很有限的,而激光武器原则上可以无限多次进行发射。
4.命中精度高。使用激光武器时可以精确地选择射击目标,甚至还可以选择目标的薄弱部位来进行攻击,以提高毁伤率。
5.抗干扰。激光不受电磁脉冲和地球磁场的影响,因此即便是处在电子对抗的战场环境中其命中精度也不会受影响。
6.无污染。激光武器无论是对地面还是对空间都不构成放射性污染、灰尘污染或噪声污染。
7.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风、雨、雪、雷暴等恶劣气象条件都是使用激光武器的严重阻碍。但在太空中没有大气及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激光武器在太空中更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率。
激光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烧蚀效应。激光照射到目标上以后,其中一部分能量被目标吸收而化为热能,使目标表面局部出现熔化及气化而穿孔,或产生严重变形,从而达到杀伤或破坏的目的。
2.激波效应。当目标表面由于受到激光的照射而产生熔化、气化并向外喷射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对目标本身产生一个反冲作用,这样在固体材料中就会形成激波,这种激波可以将目标拉断,并产生层裂破坏。
3.辐射效应。目标表面因气化而形成等离子体云。等离子体产生的辐射可造成目标本身的结构及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光学元器件的损伤。
对于激光武器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这里姑且把它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两大类:
1.低能激光武器。
它又叫激光轻武器或单兵激光武器。其特点是激光能量较低,是属于小型激光武器。它主要用于对付单个的敌人,可使对方眼睛失明、丧失战斗力直至死亡;同时也可使对方的激光测距仪及各种夜视仪的光敏元件受损或失灵。目前的低能激光武器主要包括激光枪、激光手枪、激光致盲武器等。
激光枪能在近距离内使人致死或致伤,射穿钢盔,使某些武器装备遭到损坏;在相距1500米处能致瞎人眼,烧焦皮肉,烧着衣服、房屋、树木、花草等,并能使炸药在顷刻之间受剧热而起火爆炸……
激光枪的样式同普通步枪差不多,其结构分为4大部分:一是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束,相当于普通步枪的弹匣和枪膛;二是激励源,用以驱动激光器产生激光;三是击发器,用以驱动控制开关,其作用相当于普通步枪的扳机;四是枪托。
现在有的自动步枪是利用激光束进行瞄准,在射击时只要用激光束对准目标就能达到百发百中。实验表明,红色激光束一旦对准了目标,便会显现出一个鲜红的瞄准点,这时只要扣动扳机即可击中目标。即使目标在快速移动,也不难做到跟踪瞄准。像美国的AM-180型自动步枪,就是利用激光束进行瞄准的。
激光手枪可以拿在手里,装在兜里,别在腰间。现在有一种红宝石袖珍式激光手枪,其外形及大小与派克钢笔相似,在相隔几米远的地方能烧毁衣物、烧焦皮肉面置人于死地;在相隔十几米能使人眼致盲;在近距离内可以引爆火药。
有一种“三用”激光手枪,在平时可当钢笔用,在紧急情况下可用于自卫,在夜间行路时可用于照明。
2.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炮,简称光炮。它的功率输出达到几百至几千千瓦,因此不能使用一般的小功率激光器,而必须使用功率强大的高能激光器。
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中,必须通过反射镜把激光束聚集起来,形成一根很细的光柱,并借助于精密的激光束瞄准系统来对目标进行跟踪。
激光炮的威力大,在现代战场上用途很广。比如:
1.打飞机。还在80年代,美国陆军在试验机载激光炮时,就曾用它击落过两架高空无人驾驶靶机。
2.反导弹。也是在80年代,美国陆军在武器试验中曾用激光炮一举击毁了一枚正在1000米以外高速飞行的反坦克导弹。几年前美国还在白沙导弹试验场用激光炮给正在飞行中的“大力神”导弹穿了一个窟窿眼。此外还用激光炮摧毁了一枚飞行在650千米高空的高空探测火箭。
3.反卫星。试验表明,高能激光束能破坏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各种光敏元件、精密仪器仪表、电子设备和照相装置等。
4.反坦克。主要是用它来破坏坦克的潜望仪器,伤害坦克乘员的眼睛。目前大威力的激光炮已经能够将坦克那厚厚的装甲射穿。
此外还可以用激光炮在敌方的森林、山区及城市中进行大面积纵火。因此激光炮也是一种新型的纵火武器。
目前的激光炮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一是折叠式的。其外形很像火箭炮,它那并排着的管子,正是多只巧妙地折叠起来的大功率气体激光器。由于这种激光炮体积庞大,笨重,附加设备多,因此常把它装在坦克、汽车、舰艇及大型飞机上,可用它来攻击敌方的坦克、飞机。反舰导弹、鱼雷以及贴近海面飞行的巡航导弹等。
二是固定式的。它与普通加农炮有点相像,但炮筒较短小。人们往往把这种激光炮分散隐蔽在树林深处及草丛中,使敌方防不胜防。
三是轻型的。这种激光炮与普通“八二”式迫击炮有点相似,炮筒也较为短小。这种炮相当轻便,连同炮筒、炮座及驱动电源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十千克。
激光炮可以连续快速发射。目前的脉冲激光炮,可以在1秒钟内连续射出上千发“光弹”。为了充分发挥激光炮命中率高的威力,在使用中必须有目标跟踪雷达和目标导引雷达与之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⑺ 激光有什么用途一小时后就要~~急~~谢
激光(laser)是指受激辐射产生的光放大,是一种高质量的光源。
激光的特点: 1.方向性好 2.单色性好 3.能量集中 4.相干性好
激光的生物组织效应:
1.光热效应 2.光化效应 3.电磁效应 4.压力效应
激光的生物组织作用: 1.高功率激光凝固、灼除、汽化 2.低功率激光照射
3.“光刀”精细分割
激光,是一种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因受激而发出的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性的光。物理学家把产生激光的机理溯源到1917年爱因斯坦解释黑体辐射定律时提出的假说,即光的吸收和发射可经由受激吸收、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三种基本过程。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光源的发光都与其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状态有关。当处于低能级上的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吸收了适当频率外来能量(光)被激发而跃迁到相应的高能级上(受激吸收)后,总是力图跃迁到较低的能级去,同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如果光是在没有外来光子作用下自发地释放出来的(自发辐射),此时被释放的光即为普通的光(如电灯、霓虹灯等),其特点是光的频率大小、方向和步调都很不一致。但如果是在外来光子直接作用下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受激辐射),被释放的光子则与外来的入射光子在频率、位相、传播方向等方面完全一致,这就意味着外来光得到了加强,我们称之为光放大。显然,如果通过受激吸收,使处于高能级的粒子数比处于低能级的越多(粒子数反转),这种光的放大现象就越明显,这时就有可能形成激光了。
激光之所以被誉为神奇的光,是因为它有普通光所完全不具备的四大特性。
1.方向性好 ——普通光源(太阳、白炽灯或荧光灯)向四面八方发光,而激光的发光方向可以限制在小于几个毫弧度立体角内(图8-9),这就使得在照射方向上的照度提高千万倍。激光准直、导向和测距就是利用方向性好这一特性。
2.亮度高 ——激光是当代最亮的光源,只有氢弹爆炸瞬间强烈的闪光才能与它相比拟。太阳光亮度大约是103瓦/(厘米2.球面度),而一台大功率激光器的输出光亮度经太阳光高出7~14个数量级。这样,尽管激光的总能量并不一定很大,但由于能量高度集中,很容易在某一微小点处产生高压和几万摄氏度甚至几百万摄氏度高温。激光打孔、切割、焊接和激光外科手术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3.单色性好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颜色取决于它的波长。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通常包含着各种波长,是各种颜色光的混合。太阳光包含红、登、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可见光及红外光、紫外光等不可见光。而某种激光的波长,只集中在十分窄的光谱波段或频率范围内。如氦氖激光的波长为632.8纳米,其波长变化范围不到万分之一纳米。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为精密度仪器测量和激励某些化学反应等科学实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手段。
4.相干性好 ——干涉是波动现象的一种属性。基于激光具有高方向性和高单色性的特性,它必然相干性极好。激光的这一特性使全息照相成为现实。 ——所谓激光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各种产生激光的方法以及探索应用激光的这些特性为人类造福的技术的总称。自1960年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我国也于1961年研制成功国产首台红宝石激光器以来,激光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继量子物理学、无线电技术、原子能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之后的又一重大科学技术新成就。30多年来,激光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研制了各个特色的多种多样的激光器,而且激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并形成了激光唱盘唱机、激光医疗、激光加工、激光全息照相、激光照排印刷、激光打印以及激光武器等一系列新兴产业。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带头技术”之一。
⑻ 学生军训用的轻武器激光打靶射击装备有哪些
根据《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训练要求,轻武器射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和训练内容,但是考虑到安全和条件因素,目前开展的大部分是轻武器模拟射击,也就是激光打靶。
激光打靶的装备包括:95式激光训练枪、固定靶和报靶器。
实际训练场景中会有多个靶道,每个靶道配备1把激光训练枪、一个固定靶及一个报靶器。靶面接收激光训练枪发出的激光信号,报靶器实时语音播报自动报靶。
目前激光打靶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等各类院校的军训打靶、公安等单位的激光打靶训练、民兵/预备役连队的射击科目训练、国防教育/红色研学基地等打靶体验。
⑼ 轻武器激光射击的原理
和你说说现在都是咋演习的。
目前,在军事演习中投入的都是现役装备,步兵轻武器一般配发空爆弹(也称空包弹,就是没弹头的子弹),只需在枪口加装一个装置,空爆弹可以形象地模拟出武器发射的光、声、烟尘,但只要人没站在枪口5米以内距离,空爆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在实际演习中,由于对弹着点和攻击一方的进攻路线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进攻一方绝对不会误入弹着区,故对垒双方不可能在5米内互相射击。进行火炮攻击、火力覆盖和打击机场的实弹演练时更是如此,全部人员都会在规定时间内撤离目标区。
但问题是单纯使用空爆弹,往往无法确定目标是否被击中,只能靠“举报”和“自觉”。演习结果更多是靠导调部依据火力发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更精确判知参演官兵“伤亡”情况,激光模拟器便应运而生了。
激光模拟器是现在演习中争相选用的先进仪器,即在实用武器上安装激光发生器,用没有杀伤力的低能量激光来代替子弹、炮弹。同时在训练服的各个部位装上接收器及音响、烟火装置。手枪、步枪、机枪、火炮的激光器都略有区别,用计算机可加以分辨。
实战演习中,攻方与守方都像身临战场一样互相攻击。如被对方激光束射中,计算机就会分析“中弹”的部位及“子弹”类型,较轻的就发出“受伤”指令,同时限制受伤者武器的威力,如减少子弹反射频率;如击中要害,就会触发被击中者身上的激光接收装置,发出“死亡”指令,模拟器就会放出代表“死亡”的烟火,武器系统就被关闭,此人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资格。
在单兵激光对抗装置基础上,我军又研制开发了“激光模拟对抗训练控制系统”,并开始批量生产。这套系统具有仿真火力交战、自动控制态势、实时发送信息、授权干预控制等功能,导演部能通过通信网络,接收每个激光模拟对抗机发来的卫星定位数据、弹药存量、战斗状态等信息,使自动监控演习态势、裁决演习行动和评估演习质量有了充分依据。
这套系统现在主要在坦克、装甲车、步战车上使用。安装该系统的坦克被激光弹命中损伤后,会被自动切断油路和电路,失去战斗力;如想再开动坦克,需经导调人员重新解码,才可使这辆坦克再次投入战斗。
尽管“对抗演习不能打实弹,输赢胜负导调说了算”的演习方式已成为历史,但鉴于后勤保障、通讯联络、电子对抗等演习科目都不需要使用实弹,故演习的裁判方法必须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