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趁热过滤实验装置图

趁热过滤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2-05-09 21:41:54

⑴ 热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热过滤
热过滤,化学实验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与“趁热过滤”有一定的区别。趁热过滤指将温度较高的固液混合物直接使用常规过滤操作进行过滤;热过滤指使用区别于常规过滤的仪器、保持固液混合物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滤过程。

中文名
热过滤
解释
化学实验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
区别于
趁热过滤
出自
《基础化学实验》
快速
导航
操作
介绍
如果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下降时容易析出大量晶体,而我们又不希望它在过滤过程中留在滤纸上,这时就要进行热过滤。 ——《基础化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操作
热过滤用漏斗(热漏斗)法
将短颈玻璃漏斗放置于铜制的热漏斗内,热漏斗内装有热水以维持溶液的温度。内部的玻璃漏斗的颈部要尽量短些,以免过滤时溶液在漏斗颈内停留过久,散热降温,析出晶体使装置堵塞。
无颈漏斗蒸汽加热法
取无颈漏斗(普通玻璃漏斗除去漏斗颈)置于水浴装置上方用蒸汽加热,然后进行过滤。较热漏斗法简单易行。

⑵ 趁热过滤的操作是怎样的

趁热过滤应在漏斗中进行。趁热过滤,化学实验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与“趁热过滤”有一定的区别。趁热过滤指将温度较高的固液混合物直接使用常规过滤操作进行过滤;热过滤指使用区别于常规过滤的仪器、保持固液混合物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滤过程。

操作:

热过滤用漏斗(热漏斗)法

将短颈玻璃漏斗放置于铜制的热漏斗内,热漏斗内装有热水以维持溶液的温度。内部的玻璃漏斗的颈部要尽量短些,以免过滤时溶液在漏斗颈内停留过久,散热降温,析出晶体使装置堵塞。

无颈漏斗蒸汽加热法

取无颈漏斗(普通玻璃漏斗除去漏斗颈)置于水浴装置上方用蒸汽加热,然后进行过滤。较热漏斗法简单易行。
趁热过滤是保证试剂再温度没有下降的情况下过滤(试剂温度下降时一般会变质,或者无法过滤),热过滤就是在普通过滤器外套上一个热滤漏斗, 某些热的浓溶液,过滤时,由于温度降低,晶体很容易在滤纸上析出,这将使滤出的固体杂质与晶体相混,因此该种溶液就需在保温的情况下进行过滤,即热过滤。

实验装置图呢(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为重要的医药。具有退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
二、基本原理:
乙酰水杨酸是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酰酐,在少量浓硫酸(或干燥的氯化氢,有机强酸等)催化下,脱水而制得的。
主反应:

副反应: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

乙酰水杨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而其副产物聚合物不能溶于碳酸氢钠溶液。利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纯化阿司匹林。
注意:
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增加副产物的生成:

1.为了促使反应向右进行,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浓度, 或连续的移去产物酯和水(通常是借形成共沸混合物来进行)的方式来达到。至于是否醇过量和酸过量,则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及操作上是否方便等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常常是两者兼用来提高产率。
2.由于水杨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反应必须加热到150℃~160℃。不过,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或浓磷酸过氧酸等来破坏氢键,反应温度也可降到60℃~80℃,而且副产物也会有所减少。
3.乙酰水杨酸易受热分解,因此熔点不是很明显。它的熔点为136℃ ,分解温度为128℃ ~135℃ 。在测定熔点时,可先将载热体加热至120℃左右,然后放入样品测定。
三、实验操作:
1.在100ml锥形瓶中放置干燥的水杨酸6.5g及乙酰酐10ml,充分摇动后,滴加10滴浓硫酸(足量)。(注意:如不充分振摇,水杨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将生成付产物水杨酸水杨酯。)
2.水浴上加热,水杨酸立即溶解。如不全溶解,则需补加浓硫酸和乙酰酐。保持锥形瓶内温度在70℃左右。(注意:用水浴温度控制反应温度。水浴温度控制在80℃-85℃即可。)维持反应20分钟。
3.稍微冷却后,在不断搅拌下将其倒入100ml 冷水中。冷却析出结晶(只要瓶内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一致即可,不一定需要15分钟)。抽滤粗品,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其作用是洗去反应生成的乙酸及反应中的硫酸。
4.粗品重结晶纯化,用95%乙醇和水1:1的混合液约25ml左右,加冷凝管加热回流,以免乙醇挥发和着火,固体溶解即可。(重结晶时无须加活性炭,加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有色杂质,因粗产品没有颜色,加热煮沸即可)
5.趁热过滤,冷却,抽滤,干燥,称重。
四、实验产率的计算: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0.045mol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0.045mol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0.045(mol)×180(g/mol)=8.1g

⑷ 设计一个大学化学合成实验、要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操作、仪器、药品、装置图、思考题

、(实验 1)安全知识的讲座,玻璃仪器的认领1、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安全知识及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2)了解有机化学实验课的要求(包括实验纪律、实验报告、预习、实验记录、实验重做要求) (3)实验是培养独立工作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2、实验主要内容 ⑴ 实验基本知识的讲解 ⑵ 安全知识的讲解 ⑶ 实验仪器的认领 ⑷ 实验仪器的洗涤 1 (1)按时进入实验室,认真听取指导教师讲解实验、回答问题。疑难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实验仪器和装置装配完毕,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方可接通电源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仪器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精力集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积极思考,发现异常现象应仔细查明原因,或请教指导教师帮助分析处理。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实验记录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因此,必须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仔细地观察和记录,特别对如下内容 : ①加入原料的量、顺序、颜色。②随温度的升高,反应液颜色的变化、有无沉淀及气体出现。③产品的量和颜色、熔点、沸点和折光等数据,要及时并真实的记录。记录时,要与操作一一对应,内容要简明准确,书写清楚。3、课堂讨论选题1、怎样写预习报告4、课外作业选题1、如何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仔细地观察和记录,二、(实验 2)1-溴丁烷的合成(亲核取代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SN1 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可逆反应与平衡移动;3、掌握低沸点易挥发有机物的合成方法。4、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 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1、练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2、蒸馏、回流(带气体吸收装置);3、常温过滤与热过滤技术; 4、液体有机物的洗涤和干燥。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如何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4、课外作业选题1、影响 SN1 反应、和 SN2 反应的因素有哪些?三、(实验 3)乙醚的合成(脱水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蒸馏、沸点和折光度测定的基本方法;2、掌握实验室制备乙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操作。2、实验主要内容1、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定液体有机化合物沸点;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低沸点易燃液体的蒸馏; 24、乙醚的分离。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如何收集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4、课外作业选题1、简单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四、(实验 4)正丁醚的合成(脱水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蒸馏、沸点和折光度测定的基本方法;2、掌握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掌握油水分离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4、掌握易燃液体的蒸馏操作。2、实验主要内容1、用油水分离器回流的方法制备正丁醚2、 正丁醚的干燥、洗涤、蒸馏。3、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油水分离器?4、课外作业选题1、混合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五、(实验 5)甲基橙的合成(重氮化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蒸馏、沸点和旋光度测定的基本原理; 2、通过甲基橙的制备掌握重氮化反应和偶氮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巩固盐析和重结晶的原理和操作。 4、进一步熟悉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2、实验主要内容 1、甲基橙的合成、结晶、洗涤、重结晶 2、甲基橙的脱色 3、固体的干燥 4、甲基橙的纯化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怎样对甲基橙脱色、纯化?4、课外作业选题1、重氮化反应和偶氮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六、(实验 6)乙酸异戊酯的合成(酯化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酸催化下直接酯化制备羧酸酯的原理和方法 3 2、掌握回流方法合成有机化合物、 3、掌握乙酸乙酯液体干燥剂的选择及干燥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 1、在酸催化下用回流的方法合成乙酸异戊酯; 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 3、乙酸异戊酯液的干燥 4、粗产品的分离。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怎样对乙酸异戊酯进行洗涤和分离?4、课外作业选题1、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副反应?七、(实验 7) 环己烯的合成(脱水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 了解消去反应的基本原理;2 、学习以浓磷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原理活动方法,3、掌握分馏和水浴蒸馏的基本操作2、实验主要内容1 、在浓磷酸催化下环己醇脱水生成环己烯; 2、环己烯的洗涤、干燥、蒸馏;3、用折光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分馏柱的使用和水浴蒸馏的基本操作4、课外作业选题1、分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八、(实验 8) 环己酮的合成(氧化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 、学习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2、通过二级醇转变为酮的方法; 3、进一步了解醇与酮的区别。2、实验主要内容1、用强氧化剂氧化环己醇生成环己酮; 2、搅拌装置的使用,产物的分离;3、产品的纯化,产品的红外光谱测定。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搅拌的基本操作及产品的纯化?4、课外作业选题1、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九、(实验 9) 己二酸的合成(氧化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 、了解氧化反应的原理、应用及影响反应的因素;2、 掌握强氧化剂氧化二级醇转变为二元酸的方法; 3、掌握浓缩、过滤、重结晶等操作方法。2、实验主要内容1、用高锰酸钾氧化环己醇生成己二酸; 42、己二酸的重结晶分离; 3、己二酸的干燥、熔点的测定。3、课堂讨论选题1、实验中电磁搅拌的基本操作及产品的纯化?4、课外作业选题1、熔点的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十、(实验 10)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的合成(歧化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歧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2、掌握歧化反应的条件、没有α—H 的醛在强碱催化下的氧化还原反应。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平衡移动; 4、掌握有机酸和醇的合成方法及分离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1、没有α—H 的醛在强碱催化下合成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2、用萃取的方法将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进行分离。 3、液体有机物的洗涤和干燥4、呋喃甲酸的酸化及固体物质的纯化。3、课堂讨论选题1、歧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4、课外作业选题1、发生歧化反应的条件?十一、(实验 11)乙酰苯胺的合成(酰化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蒸馏、沸点和旋光度测定的基本原理;2、掌握芳胺酰化的应用,掌握苯胺乙酰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3、进一步熟悉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2、实验主要内容1、分馏柱的使用、结晶、洗涤、重结晶2、掌握趁热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3、固体的干燥 4、乙酰苯胺的脱色。3、课堂讨论选题1、芳胺酰化的原理和实验方法4、课外作业选题1、趁热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十二、(实验 12)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含量测定1、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光谱测定的基本原理;2、通过乙酰水扬酸的制备掌握酯化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由水杨酸和乙酸酐脂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4、进一步熟悉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2、实验主要内容1、阿司匹林的合成、结晶、洗涤、重结晶; 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用盐析和重结晶的操作方法提纯乙酰水扬酸; 4、阿司匹林的脱色。5、阿司匹林的分析滴定方法 6、阿司匹林的光谱分析方法。 57、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阿司匹林。3、课堂讨论选题1、水杨酸和乙酸酐脂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原理和实验方法4、课外作业选题1、怎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阿司匹林?十三、(实验 13)呋喃丙烯酸的合成方法设计、含量测定及光谱测定。(缩合反应)1、实验目的要求1、查阅有关文献,设计并确定一种可行的半微量或微型实验方案;2、掌握芳香醛和酸酐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芳香醛,3、了解呋喃丙烯酸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反应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实验路线;4、了解还有哪些其它的合成方法,明确实验中需要的化学试剂的毒性和防护处理要点;5、设计路线经教师同意后进行实验的准备;6、巩固盐析和重结晶的原理和操作。7、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呋喃丙烯酸。2、实验主要内容1、呋喃丙烯酸的合成、结晶、洗涤、重结晶 2、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3、固体的脱色洗涤、干燥、重结晶 4、呋喃丙烯酸的分离。5、呋喃丙烯酸的光谱分析。 6、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呋喃丙烯酸。3、课堂讨论选题1、芳香醛和酸酐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4、课外作业选题1、怎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呋喃丙烯酸。 考核内容包括:1、实验方法的设计 2、实验资料的查询 3、实验的基本操作、4、实验的记录 5、产率的计算 6、实验报告、 1、 成绩评定总则 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仪器装置、操作过程、基本操作、实验安全、产品数量与质量、实验报告、科学态度、使 用药品及仪器的情况等进行考察,注意有针对性地及时纠正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每一次的实验结果为依据 (85~90%)和实验报告(10~15%)评定出平时的相对成绩,期末进行平均。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 60%, 期末考试占 40%。2、平时成绩评定主要以每一次的实验结果为依据(85~90%)和实验报告(10~15%)评定出平时的相对成绩,期末进行平均。3、期末考核评定 两次期末考试,可以都安排在合成实验中(其中一次为单人独立操作),亦可以安排一次为笔试,另一次为单人独 立操作合成实验考试。

⑸ 200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急急急呀~~~

200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N-14 Fe-56 I-137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木条燃烧 C.活性炭吸收异味 D.冰撑破水缸
2.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 )
A B C D
污染 温室效应 赤潮 酸雨 少尘暴
防治措施 使用无铅汽油 使用含磷洗衣粉 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植树造林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很小
4.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5.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6.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棕叶”多以硫酸铜为添加物,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硫酸铜是一种 ( )
A.有机物 B.盐 C.碱 D.酸
7.去年年底哈尔滨一所化工厂发生爆炸,大量泄漏的硝基苯(化学式为C6H5NO2)造成松花江大面积水体污染。下列关于硝基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硝革苯是氧化物
B.硝基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硝基苯分子由14种元素组成
D.硝基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
8.已知两种分子E和G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分子L和M(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和M是单质 B.L可能是氯化物
C.这是一个复分解反应 D.这是一个是置换反应
9.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
A.化肥的肥效快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
C.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复合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10.下列实验操作能预期目的的是( )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水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C.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碳酸钠粉末
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确配制200mL医用消毒酒精
11.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日常生活经验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C 安全常识 D 化学与生活
煤气泄漏—打110报警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稀醋酸 维生素C—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糖类、蛋白质—必需摄取的营养素
12.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下表是不同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剧烈反应时的温度
氧化物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剧烈反应的温度/℃ 490 540 350 546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A.氧化铁 B.氧化铝 C.氧化铜 D.氧化镁
1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
14.右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种物质直接反应生成丙。下表四组选项中,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BaCl2 CuSO4 Ba(OH)2 HCl
B O2 CO Fe3O4 C
C Fe CuCl2 Mg HCl
C Cu HCl CuO Mg

第二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共20分)
15.(3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一,“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
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
16.(3分)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新课题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下表:
作物 ①水稻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油菜 ⑤马铃薯
pH 6~7 6.3~7.5 6~7 6~7 4.8~5.5
⑴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填编号) 。
⑵若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编号) 试剂来改良土壤。
①工业盐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
⑶该地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17.(4分)化肥的使用使农作物大幅增产,充足的农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请填空:⑴检验一种化肥是铵盐氮肥的方法是

⑵下列物质中,属于人类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人们需要通过食物的微量元素是
(选择编号填空):①氧气、②淀粉、③维生素、④铁。
温度/g 25 50 95
溶解度/℃ 0.17 0.95 6.8
18.(3分)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某同学为的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 。
⑵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⑶将所得滤液 ,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19.(7分)右下图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⑴选择编号填空: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得多,原因是 ;目前
铝在多个领域替代易生锈的钢铁,
其主要原因是 。
①铝的硬度小 ②铝很活泼
③地壳中铝的含量高 ④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保护膜
⑵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右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写出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 ;能证明产物中有铁粉的方法是: 。
⑶在组装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的操作方法
是 。此装置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说出其中一种改进方法: 。
三、(本大题2小题,共15分)
20.(5分)一位同学取了一瓶井水进行实验,请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⑴用烧杯分别取少量井水和蒸馏水,加入适量 ,搅拌。发现蒸馏水中泡沫、井水的泡沫少。结论:井水是硬水。
⑵另取井水加热煮沸,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
⑶过滤,把得到的难溶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现象是 , 并有气体产生;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
结论:难溶物中含有碳酸盐。
21.(10分)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一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溶液。试回答:
⑴用化学式回答: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生成的蓝色沉淀是 。
⑵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编号)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⑶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
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①金属X为 ,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 。
②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和 (填序号字母)。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③第Ⅳ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本大题2小题,共23分)
22.(10分)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
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⑴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后取出,现象如右图A,这证明焰心

⑵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右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
⑶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管上口
.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CO 用表面烧黑的灼热钢丝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 烧黑的钢丝变成红色

假设③: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手入焰心,上端
假设③成立
试用火焰点燃。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⑷若蜡烛的分子式用CxH4y表示,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3分)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他们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⑴照装置A挤压胶头滴管,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甚至红墨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为:

⑵按照装置B,把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中,松开铁夹,此时可看到的现象是:

⑶现有石灰石、稀盐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制取CO2、并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实验装置。请模仿右图的“图例”,在右图虚框中直接补画出完整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试剂a是 ,能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⑷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同学们双设计了如下方案:
取⑶实验后的NaOH溶液, 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实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⑸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 。
五、(本大题2小题,共14分)
加碘盐
质量等级:二级
碘含量:20~50mg/kg
配料: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储存方法:防潮、防热、避光
食用方法:在汤、菜即将煮好时再加入碘盐、确保碘效
保质期:12个月
24.(4分)为了消除碘缺病,我国政府规定某地区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下图为广东盐业总公司生产的加碘盐的部分标签,请根据标签图回答:
⑴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⑵从“食用方法”推测,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

⑶为确保碘盐中碘的最低含量,1kg碘盐中至少应加入
碘酸钾 mg(精确到0.1)。
25.(10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02的体积分数,设计如下实验:(1)收集5 L某同学呼出的气体样品,(2)在气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充分反应.(3)把反应后的溶液转移到烧杯中,慢慢滴入浓度为5%的盐酸,到不产生气泡为止。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5.0 g盐酸前并没有气泡产生,原因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
(2)加入盐酸产生C02的总质量是多少(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3)该气体样品中C02的体积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已知:常温下C02的密度为1.96 g/L。)

⑹ 趁热过滤应在什么仪器中进行

趁热过滤,化学实验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与“趁热过滤”有一定的区别。趁热过滤指将温度较高的固液混合物直接使用常规过滤操作进行过滤;热过滤指使用区别于常规过滤的仪器、保持固液混合物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滤过程。

操作:

热过滤用漏斗(热漏斗)法
将短颈玻璃漏斗放置于铜制的热漏斗内,热漏斗内装有热水以维持溶液的温度。内部的玻璃漏斗的颈部要尽量短些,以免过滤时溶液在漏斗颈内停留过久,散热降温,析出晶体使装置堵塞。

⑺ 趁热过滤的方法有哪些写出器材、装置、方法.

在一般的漏斗上套上一个保温漏斗(即保温装置)

⑻ 实验室“趁热过滤”操作步骤

那不是趁热过滤,你所指的就时抽滤而已
所谓趁热过热
从字面意思就可理解
趁热
目的防止因温度降低引起的晶体析出
一般实验室因为不具备相关设备,只能进行简单的趁热过滤
先说正规的
就时在过滤漏斗外加一个用木头或隔热材料做成的保温层将漏斗包住再进行过滤实验
实验室的操作如下:
1、将漏斗烧杯等实验装置水浴加热至所需温度
2、用玻璃棒引流,到入少许所要过滤溶液
3、将装置放回水浴加热(目的使装置保持一定温度)
再重复2、3步骤直到过滤完成
祝新年愉快!

⑼ 急!高中化学趁热过滤在哪种情况下用请举出详细的例子。在线等

比如除杂
苯酚中含不可溶杂质,为苯酚除杂。
苯酚常温下溶解度很小,但是65度以上时溶解度变大,要用热水溶解,然后趁热过滤
(如果不趁热的话,当温度降低时,苯酚和不可溶的杂质都变成固体就达不到目的了)
还有溶解度因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固体,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固体的分离(温度高时,后者溶解度非常大,而前者溶解度非常小,因此可以用于此两类物质的分离)
比如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分离,氢氧化钙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在热水中为固体,而氢氧化钠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大,所以趁热过滤能够将两者分开

⑽ 趁热过滤这个步骤一般出现在什么什么实验中 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KNO3中的NaCl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大的明显,而氯化钠不明显,于是我们先加热浓缩两个混合溶液,然后乘热过滤,如果不趁热的话,那么温度降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了,必然会有少量的硝酸钾析出

阅读全文

与趁热过滤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污染处理装置 浏览:250
新能源加压供水设备哪里有 浏览:1
仪表盘零下4度图片什么意思 浏览:439
微信登录为什么提示用新的设备登录 浏览:982
机械设计师手册口令是什么 浏览:828
信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336
计量仪器设备有哪些 浏览:359
实验室氨气制造的吸收装置 浏览:717
机械表表芯如何拆 浏览:760
燃气灶前阀门叫是怎么回事 浏览:660
后驱轮芯轴承怎么换 浏览:812
油田自动收球装置 浏览:6
凯越更换仪表台大概多少钱 浏览:407
燃气自动熄火装置在哪里 浏览:588
机械碎石套什么定额 浏览:647
滚筒截割部传动装置 浏览:48
水龙头底下阀门开关怎么开 浏览:17
汽车上两个大仪表是什么意思 浏览:470
轨道牵引传动装置 浏览:186
机械伤害的后果是什么意思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