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论文《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一篇。知道的直接发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谢谢
谁有《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这篇论文 有的话发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2. 有关制冷技术的书籍要全面的!!!多谢!!!
《制冷技术及其应用——中国制冷学会制冷专业工程师继续教育系列丛书》
作 者:彦启森 主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6月
《制冷技术及其应用》是“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继续教育系列丛书”的基础,内容包括热工基础、制冷技术、冷冻冷藏、空调与热泵四个部分,基本涵盖了普冷技术的各个方面。本书以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为主,适当介绍了吸收式制冷装置,突出制冷装置的“原理、构造、特性”,重视产品的“实验”、“规范、标准”的讲解,以适应制冷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需求。
本书适用于从事制冷机械设备、冷藏冷冻、冷藏运输以及空调热泵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参考与自学使用。
《制冷工艺》
作 者:李少华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06月
本书阐述了冷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制冷系统的方案确定、冷负荷计算、机器设备选型及布置设计、管道设计等内容;较详细地介绍了冷库建筑的平面设计、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隔汽防潮设计、冷间设计和冷库的节能、制冰和空调系统冷冻站设计等内容。重点突出工程应用内容,适当介绍了新技术、新设备。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专业作为“制冷工艺设计”课程的专业教材,还可作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及从事制冷空调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的参考书。
《制冷与空调装置》
作 者: 袁秀玲 编著
出 版 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3-1
本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各种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冷库、生活及商业用冷藏装置、运动用冷藏装置、空调用制冷装置、运输用空调装置、冷水机组、干燥装置、实验用制冷装置、制冰和制干冰装置等。对于国内外制冷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型制冷装置,在本书中也进行了有关介绍。为了适合不同层次专业人员阅读,本书花了不量篇幅介绍了制冷方法、热力学基本原理、制冷循环及简单理论热力计算及CFCs工质替代技术等。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制冷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课教材,在学习过“制冷原理与设备”和“制冷压缩机”专业课程后使用,也可供从事制冷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自学和参考。
3. 制冷装置自动化控制调节过程中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压力,温度,湿度,流量,液位等。
作为制冷设计技术的一种应用,制冷装置主要是研究和选用性能匹配的主机与辅机,并有不同的管道连接组成不同特性的制冷系统,它是用于与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机械传送、电力电照以及自动控制等多个工种密切组合的一种装置,是多学科研究的结晶。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制冷装置在工业、农业、商业、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食品冷藏和空气调节,直接关系到很多部门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4. 制冷循环的制冷效率对系统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可以根据制冷系统实时效率来确定所选用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风机电机等关键部件是否合适。
5. 申江的出版书籍
书名:制冷装置设计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号:31679
ISBN:9787111316794
内容简介: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大中型氨、氟利昂制冷装置及小型专用制冷装置的设计理论。其内容包括制冷系统及其方案设计,制冷负荷计算,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管道设计,机房和库房设计,制冰与冰库,冷藏陈列柜,预冷、快速冻结与冷藏运输装置。书中详细阐明了制冷装置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案比较、装置的结构特点、机器设备选型的依据,以及机房和库房设计、布置的方法等。本书内容详尽并注重实际应用,附有大量的图表,力图使读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制冷装置设计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技术方向专业课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制冷机械设备、冷藏冷冻、冷藏运输以及空调热泵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
绪论
第1章制冷系统及其方案设计
第2章制冷负荷计算
第3章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
计算
第4章管道设计
第5章机房和库房设计
第6章制冰与冰库
第7章冷藏陈列柜
第8章预冷、快速冻结与冷藏运输装置
参考文献
出版书籍书名:低温物流技术概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92156 / 7111392159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用为立足点,重点介绍了食品整个低温物流工程中制冷技术的应用。主要内容有食品低温物流基础,食品流通中的热力学基础,检验分选处理,冷却、冷冻与解冻,食品包装,冷库储藏技术,冷藏运输,销售,低温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冷链中食品品质的控制,还介绍了常用设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安全操作方法以及运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措施等内容。
6. 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是怎样控制在设计工况的。
冷凝压力、蒸发压力的控制是在系统设计时确定的;室外温度-冷凝器散热面积-冷凝温度-;根据所需低温-蒸发温度-蒸发压力-蒸发器面积-节流阀大小-
7. 我参加了一个制冷比赛,设计比较有创意的制冷设备,就是生活中用的,谁有好的想法分享一下,谢谢!
你可以用锡纸试试,应该不错
8. 申江的主要业绩
先后讲授“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热动力学”、“压缩机节能及优化设计”等课程。
先后发表《逆串联TC式三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几种蔬菜真空预冷的对比实验研究》、《串联式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分析计算》等50篇论文,其中SCI、EI、ISTP收录7篇。
曾主编、参编教材《商业用制冷装置》、《制冷技术及应用》2部。
主持并完成《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研究》、《低温风幕柜风幕的优化设计及节能》、《蔬菜产地预冷关键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科研课题《传热传质分离的蒸汽——溴化锂水液吸收机理研究》1项。
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
1997年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回国人员
1993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
9. 请教大家个问题:等温压缩或者等温膨胀,等温是如何保障的 加了吸热或者冷却装置,就不会存在设计偏差么
1、实际设计与理想装置肯定有差距,误差一定存在,只是大小问题。你说的这个问题,如果只是从题目出发,那就是把它当作理想的状态,整个过程中温度完全恒定。
2、实际的恒温系统有很多设计方案,也有产品问世,正如一楼所说,工程技术上的所谓恒温是有范围的,也就是允许在某个范围内波动,这个范围可以是1度,也可以是0.1度或者更小,根据数学中极限的概念,只要误差小于某个范围,就可以认为是恒定的。正如数学中,0.99(后面无数个9)与1是同一个值,但在我们直观看来,这两个数确实有差别。
另外还有一个恒温的速度问题,也就是假设设定值与实际值有偏差,多少时间内可以达到恒定。差别在于波动范围越小,恒温速度越快,设计难度越大,设备成本越高,每小一个等级,成本可能要上升10倍都不止。
3、这个装置设计的理论基础除了物理基础之外,更多的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内容,进行控制的不是机械,而是电子电气技术。完全由微控制器或者CPU控制,温度信号从温度传感器中过来,然后对它进行放大,再进行模数转换,所得数据交控制器分析处理,然后在极短时间(微秒级或者更短)得到处理方案,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或者数模转换,得到一个处理信号,推动加热或制冷设备,从而达到恒温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检测、处理、执行的过程在不断进行,而且间隔很短,因而恒温是做得到的。当然你说的设计偏差是一定存在的,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进温度控制算法,改进电路,选用更好的控制器,传感器来实现,理论上可以无限缩小这个偏差范围。 从我上面的描述中,你可能看出来,其实这种恒温更接近一种动态平衡。二楼说的隔热装置肯定有,但任何隔热转置实际上还在向外辐射或者传导热量,也可能从外部吸热,如果要恒温,需要有外部加热或者制冷装置来补偿这个热量。那么如何控制这个加热或者制冷装置,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我上面说的就是设计的思路。
PS:你是中学生吧?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已经很不错了,说明你在不断地思考。最后一段你可能看不懂,大概是大学电子或者电气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水平。
恒温装置我亲手做过,用最普通的电子元器件和加热设备,当时做到0.1度的水平,这里还没有加复杂的控制算法。
10. 制冷系统设计
制冷与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第2版)/李佐周
这个基本上比较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