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______.(2
(1)调整下面的铁圈,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版温度计处于权适当的高度;
(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相同.
(3)由于该题中需要控制质量相同,故需要天平;该题中还需要测量时间和温度,故还需要秒表;
(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食用油每分钟温度升高2.5℃,所以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应该是45℃.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min、10min和食用油在第2min、4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
故答案为:(1)先调石棉网的高度,再调温度计的高度;(2)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3)天平;秒表;(4)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等(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B. 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试回答:(1)图1装置存在着一个不足之处,你的改
(1)可使用酒精灯把从澄清石灰水中排出的尾气进行燃烧处理或用气球类装置进行收集后处理等;
故答案为:在B装置的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用气囊、气球等收集尾气;或将尾气导出,在左侧对装置加热的酒精灯上点燃);
(2)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会使一氧化碳与装置内空气形成混合气体而引起爆炸,因此,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空气后再进行加热;故答案为:先通入一氧化碳;
(3)A处氧化铜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光亮的红色铜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氧化铜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在B处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根据资料知,①Ca(OH)2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②稀硫酸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则: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将二氧化碳除去,分离得到一氧化碳.②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稀硫酸与上一步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分离得到二氧化碳.
(5)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可能为: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
(1)在出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2)先通一氧化碳;(3)黑色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
Ca(OH)2+CO2=CaCO3↓+H2O;(4)①CO;②CO2;(或写名称);(5)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C. 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B中尖嘴导管会形成一段水柱,故选项错误.版
B、生石灰与水反应权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水喷出形成“喷泉”,故选项正确.
C、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温度变化不大,B中尖嘴导管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D.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2)依据
(1)调复整实验器材的步骤:制①调整下面的铁圈,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②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除了要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要使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食用油每分钟温度升高2.5℃,所以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应该是45℃.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min、10min和食用油在第2min、4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
故答案为:(1)①调整下面的铁圈,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②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
(3)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
E. Ⅰ.小明设计了右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
Ⅰ(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空气,所以本题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 (2)一氧化碳属于易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易爆炸,所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②; (3)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本题答案为:CuO+CO
Ⅱ(1)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将二氧化碳除去,分离得到一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一氧化碳; (2)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稀硫酸与上一步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分离得到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二氧化碳; Ⅲ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铜盐溶液,而铜不与硫酸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
|
F.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2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
s |
t |
s |
t |
0.9m |
6s |
s |
t |
G.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存在一处不完善的地方是______
(1)一氧化来碳有毒,应该有尾源气处理装置,而本题无尾气处理装置,所以该实验的问题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因为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把一氧化碳处理掉. 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或在出气口处套一气球,用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 (2)若不先通一氧化碳气体,则该装置中混有空气,最后生成的铜在高温条件下会又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所以在加热之前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② (3)黑色的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被一氧化碳还原为红色的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黑色物质变成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
H.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2)小车运动距离s 1 =60cm=0.6m,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3)前半程:s 2 =0.3m,t 2 =3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v 2 =
后半程s 3 =0.3m,t 3 =t-t 2 =5s-3s=2s, v 3 =
∴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v=
|
I. 小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起水管长度不超过2m),他可以通过直杆P向上提起活塞S,活塞下面原来
开始时活塞S位于缸的底部,活塞S下边空气压强等于大气压,管内与槽内水面内相平.活塞向上提起,S下边空气容体积膨胀,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水管上升.活塞继续上提,在活塞S未达到出水口Q之前,管内气压继续减小,管内水面不断上升.当活塞S稍高于出水口Q时,管中水柱与大气相通,管内气压等于大气压,管中升高的水柱由于重力又流回水槽中.
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