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给直导线(铝棒)通电,观察到直导线运动起来.1实验现象说
(1)
1、处于磁场中的导体不通电时,线圈不运动说明线圈不受力;通电后,线圈运动起来,说明线圈受到力的作用,由此可知,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理论制成的.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因此在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磁场方向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2)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要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可以改变电流方向,也可以改变磁场方向,但不能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2、线圈不转动的原因是此时处于磁场中的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由题意可知:由于转动轴的一端只刮去半周漆皮,只有线圈转动轴带有绝缘漆皮的位置与支架接触,导致了开关闭合,但电路仍然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因此只要转动一下线圈,使转动轴不带绝缘漆皮的位置与支架接触即可构成通路,从而使电动机转动起来.
3、要改变线圈受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和通过线圈的电路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磁场的强度不易随意调节,但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可以很方便地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故设计电路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
(1)1、磁场对电流;电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是否跟磁场方向有关.
(2)1、改变电流的方向;改变磁场的方向;
2、C;
3、滑动变阻器.
⑵ 化学实验课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1)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催化作用;B;过氧化氢
催化剂 |
⑶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两个兴趣实验.(1)检验装置Ⅰ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1和K2,向长颈漏斗中
(1)装来置Ⅰ气密性的检验,就是自向长颈漏斗中注液体至液面高出漏斗的下端管口,静置片刻,若 继续加入液体,液面不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密度最小的气体就是氢气,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 (3)若打开K1、K3,关闭K2,在气体的压力下,装置II内的液面下降,导管中液面升高;盐酸流向装置Ⅲ;若装置Ⅰ中得到的气体不同于(2)中的气体,那就是除了氢气之外的其它气体;装置Ⅳ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那就是酸性气体,可选择O2、CO2;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故答案为:(1)继续加入液体,液面不再下降. (2)锌粒 (3)装置II内的液面下降,导管中液面升高;盐酸流向装置Ⅲ.2H2O2 催化剂 | .
⑷ (2014资阳模拟)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所示).
(l)由分析知弹簧称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都是由重物排出水的多少决定,只是弹簧秤A的示数随着排出水的增加而减小,弹簧秤B的示数随着排出水的增加而增大.而弹簧秤A 增加的和弹簧秤B减少的相等. (2)实验中注意的事项应该从所用器材分析. ①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 ②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尽最避免玻管与塑料袋间有作用力; ④玻管不能浸人塑料袋里的水中; ⑤平台高度的调节只能越来越高,让物体浸入液体的部分越来越大; ⑥溢水杯中加水时,使水面略超过溢水口处.滥出的水用玻璃杯承接.水断流后移走杯; 正确均给分 (3)对比图1、图2的两组实验可知:图2的实验中,把水变为红色是为了增加可见度; 使用可调节的平台,可以形象观察到物体排出液体体积的增大; 使用铁架台是为了固定弹簧秤方便老师讲解. 故为:①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 ②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③两节平台F的高度.可观察到物体受到的浮力随排开液休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④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 ⑤薄塑料袋不计质量,弹簧秤B的示数直接反映物休所受的浮力大小 ⑥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 故答案为:(1)减小;增大;=;(2)①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②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①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 ②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⑸ 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A装置中盛有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
(1)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 (2) (3)溶液先变浑浊,后有部分回变浑浊的液体被答压入C装置中 (4)bc
⑹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中装有体积比约为3:1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B装置中
(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膨胀; (2)由A装置内气压较小,导致B装置内气压也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C装置中的稀盐酸流入B装置中,铁与盐酸反应铁逐渐减少,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酸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B装置,进行反应,所以C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内的压强来提供药品,同时也控制了气体的总量; 故答案为:(1)瘪气球逐渐胀大;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2)2HCl+Fe=FeCl 2 +H 2 ↑C装置中的稀盐酸流入B装置中,B装置中铁逐渐减少,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装置的稀盐酸中有气泡冒出. (3)abc |
⑺ 彭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容器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容器边缘内壁放一个圆
老师将该容器放在磁场中,能使液体会旋转起来,是在安培力作用下导致的,因此要强调溶液能导电,且电流方向确定,并有磁场.与磁铁的磁极是否接反、直流电源正负是否接反,都没有关系.而该同学液体不能旋转是因为使用了交流电源,所以可能是C选项. 故选C. |
⑻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
(1)根据浓盐酸挥具有挥发性,HCl气体极易溶于水,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说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合理; (2)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
⑼ 化学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1实验装置(1)小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ClO3 MnO2 | .
⑽ 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知识时,老师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
(1)右侧水的压强大,所以橡皮膜应向左侧突起; 通过橡皮膜的突起方向反映专了两边压强的大小属,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向左侧水中加盐,根据p=ρ液gh,深度不变,液体的密度变大,所以液体的压强变大,两边的压强差变小,则橡皮膜的凸起程度变小; (3)水对橡皮膜的压强: 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8×10-2m=800Pa 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强: p′=ρ酒精gh酒精=0.8×103kg/m3×10N/kg×10×10-2m=800Pa 橡皮膜受到水和酒精的压强相等,所以不向任何一方凸起. 故答案为:(1)左;转换法;(2)小;橡皮膜两边的压强差变小;(3)橡皮膜不向任何一方凸起.
与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c设备多少钱
发布:2025-09-26 18:40:39
浏览:98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