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问答题,能答几个都行
原动部份是电机。
传动部分是齿轮,曲轴连杆机构。
执行部份是滑枕。
控制部分包括工作部,离合手柄,变速控制手柄。
机构应具有较好的传力性能,特别是工作段的压力角应尽可能小;传动角γ大于或等于许用传动角[γ]=40o
上模到达工作段之前,送料机构已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下模上方)
摆动导杆机构它将曲柄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为导杆的往复摆动,他具有急回运动性质,且其传动角始终为90度,其压力角为0,具有最好的传力性能,常用于牛头刨床、插床和送料装置中。
缺点就是自由度略小一些
不知道你的机床的精度是几级的,一般加工母机的精度起码要比你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高一级,比如你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是0.01mm的,那你的数控车床的最小进给量起码是0.001mm.
每转的的长度=0.4*π=1.256M,由此计算满足传输速度1.2M/s的转数:n=60*1.2/1.256=57.32转/分;
转矩T=2300*0.2=460Nm
功率P=T*ω=T*n*2π/60=2761W=2.761KW
我理解你说的功耗,也就是损耗的意思,这样反过来说,效率就是91%.
因此对电机功率的要求为:P1=P/0.91=3.034KW。
考虑一定的过载余量,实际应该选4-5KW的电机。
由于电机的转数实际都是采用标准的,1480转/分(四极电机)或960转/分(六极电机)。
这样还需要一个减速器,减速后满足57.32转/分的要求。
对于1480转的电机,减速比为1480/57.32=25.81,
对于960转的电极,减速比为960/57.32=16.75。
功率=线圈匝数*磁通量*角速度/时间
在一个周期内的,等效驱动力矩所做的功等于等效阻力矩所做的功,所以
Md=(1600×π/2)/2π=400(Nm)
最大盈亏功 [W]= π×Md=400π(J)
根据公式
J=[W]/( δ×ω2)
那么转动惯量为
J=400π/{0.05×[(1500×2π)/60]2}=1.019(kg.㎡)
大概么,收获:学习了新知识,锻炼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体会:实践很重要
经验:学会了查阅资料等等
教训:哪里做的不好了
B.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热镦挤送料机械手
图3.1 机械手的外观
设计二自由度关节式热镦挤送料机械手,由电动机驱动,夹送圆柱形镦料,往40吨镦头机送料。以方案A为例,它的动作顺序是:手指夹料,手臂上摆15º,手臂水平回转120º,手臂下摆15º,手指张开放料。手臂再上摆,水平反转,下摆,同时手指张开,准备夹料。主要要求完成手臂上下摆动以及水平回转的机械运动设计。图3.1为机械手的外观图。技术参数见表3.1。
3.2 功能分解[5]
夹料机构:靠平面连杆机构做间歇的直线往复运动
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由2种动作的组合,一是间歇的回转运动,二是做上下摆动。
夹料机构:通过凸轮对手臂上平面连杆机构的控制来调整手指间的间隙从而达到对物料的夹紧和松开。
送料机构:当料被抓紧后,通过凸轮对连杆一端的位置的改变进行对杆的摆角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拿起和放下的动作。手臂的回转通过回转机构进行实现。
3.3 选用机构
夹料机构与摆动机构:根据动作要求,由表2.1设计实例库A3、A1={a31,a41,a42,a11,a51},由于机构要具有停歇功能,且要进行运动变换,故选择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送料机构2:由表2.1设计实例库A2={a14,a24,a34,a44,a54},由工艺动作可得,该机构选用齿轮机构a14。
3.4 机构组合
为使机构能够顺利工作,采用串联和并联结合的结构组合,其中A1为夹料机构,A2为摆动机构,A3为回转机构。如图3.2所示:
A3
A1
A2
图3.2 机构组合图
3.4.1 机构运动简图
方案一:
图3.3 传动方案一
方案二:
图3.4 传动方案二
3.4.2 方案评价
方案一:该机器依靠两盘状凸轮及连杆机构实现手指的张合与手臂的上下摆动。而圆柱凸轮的旋转带动链轮回转从而实现手臂的回转。这种虽然方案简单易行,但结构较大,链传动是挠性的拉拽,难于定位;而且链条及链轮布置在水平面内,链条不宜过长。定位精度不能保证,故不宜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该方案在手指的动作和手臂的仰俯方面与方案一采取同种设计,在手臂的回转上采用了不同机构,它通过轴上的圆柱形凸轮12来带动齿条13的运动,通过齿条来实现齿轮6和7的运动从而完成手臂的回转。此方案结构简单,各运动部件之间的运动都易于实现,不会出现干涉现象。由于传动链较短,累积误差也不会太大,从而可以满足
3.5 传动设计
3.5.1 传动比计算
已知电动机的转速为1440r/min,送料频率为15次/min即i总=1440/15=96
3.5.2 运动循环设计
机械手的动作顺序:
手指夹料——手臂上摆15°——手臂回转120°——手臂下摆15°——手指松开——手臂上摆15°——手臂反转120°——手臂下摆15°
机械手工作的频率为15次/min,T=4s。轴转一次要完成一个循环,转角分配如表3.3所示:
表3.3 转角分配表
2.5.3凸轮设计[6][7]
1) 手指凸轮设计:由连杆机构(如图3.5所示)可计算出凸轮尺寸。杆AC=200mm,AB=90mm,ED=215mm。此凸轮为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基圆半径r=35mm,摆杆为70mm。
图3.5 手指连杆机构
取基圆半径r=35,由作图法得到凸轮如图3.6所示:
图3.6 手指凸轮
2) 手臂凸轮设计:由连杆机构(如图3.7所示)可计算出凸轮尺寸。杆AC=684mm,AB=580mm,ED=150mm。此凸轮为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基圆半径r=65mm,摆杆为50mm。
图3.7 手臂连杆机构
取基圆半径r=65mm,由作图法得到手臂凸轮如图3.8所示:
图3.8 手臂凸轮
3)圆柱形凸轮设计:
XD=2*3.14*30=188.4mm;
升程h=56.72mm;
圆柱半径rP=30mm;
由作图法得到圆柱凸轮如图3.9所示:
图3.9 圆柱凸轮
参考: http://xiajuxiong2008.blog.163.com/blog/static/11158719200855105035456/#comment=fks_
C. 震动送料盘结构图
近十几年利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源的新型振动送料装置正在快速发展起来,压电振动送料装置是将压点技术应用于振动输送的一种新型振动送料装置,它利用压电片的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作为驱动源驱动料槽实现物料的输送。
振动盘原理结构图: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对于这种新型的振动送料装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不同于传统的电磁或机械驱动的振动送料装置,因此它具有许多传统振动送料装置所不具备的特点:
(1)结构简单,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2)应用压电片作为驱动源,无需电机、电磁激振器等驱动装置,也无需轴、杆、皮带等机械传动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
(3)改变驱动信号中的幅值、脉宽及频率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调节输送率,控制参数多,可控性好;
(4)无转动惯性,几乎没有加速和减速过程,启动、停止迅速,反应性能快;
(5)不产生干扰电磁振动盘场,也不受电磁干扰信号的影响;
(6)在低频率段或超声段工作,噪音小;
(7)在共振或无共振状态下工作,因此能量消耗少;
(8)驱动力略显不足,无法输送过重之料件,因此这类装置大多应用于物料的微量或精量输送。 压电振动送料装置是振动送料领域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国内外的科技人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按照物料前进的方式可将其分为直进型和螺旋型两种。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压电振动送料装置的研究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型产品很少。
D.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是现代社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即人、资金、能量、材料和机械)之一。任何现代产业和工程领域都需要应用机械,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机械了,如汽车、自行车、钟表、照相机、洗衣机、冰箱、空调机、吸尘器,等等。
机械工程就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各个工程领域的发展都要求机械工程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都需要机械工程提供所必需的机械。某些机械的发明和完善,又会导致新的工程技术和新的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例如大型动力机械的制造成功,促成了电力系统的建立;机车的发明导致了铁路工程和铁路事业的兴起;内燃机、燃气轮机、火箭发动机等的发明和进步,以及飞机和航天器的研制成功导致了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起;高压设备的发展导致了许多新型合成化学工程的成功等等。
机械工程就是在各方面不断提高的需求的压力下获得发展动力,同时又从各个学科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改进和创新的能力。
机械工程的内容
机械工程的服务领域广阔而多面,凡是使用机械、工具,以至能源和材料生产的部门,都需要机械工程的服务。概括说来,现代机械工程有五大服务领域:研制和提供能量转换机械、研制和提供用以生产各种产品的机械、研制和提供从事各种服务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应用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各种机械武器。
不论服务于哪一领域,机械工程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主要有:
建立和发展机械工程的工程理论基础。例如,研究力和运动的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的工程材料学;研究热能的产生、传导和转换的热力学;研究各类有独立功能的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计算的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学;研究金属和非金属的成形和切削加工的金属工艺学和非金属工艺学等等。
研究、设计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不断改进现有机械产品和生产新一代机械产品,以适应当前和将来的需要。
机械产品的生产,包括:生产设施的规划和实现;生产计划的制订和生产调度;编制和贯彻制造工艺;设计和制造工具、模具;确定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组织加工、装配、试车和包装发运;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机械一般是由许多各有独特的成形、加工过程的精密零件组装而成的复杂的制品。生产批量有单件和小批,也有中批、大批,直至大量生产。销售对象遍及全部产业和个人、家庭。而且销售量在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下,可能出现很大的波动。因此,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特别复杂,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划和经营等的研究也多是肇始于机械工业。
机械产品的应用。这方面包括选择、订购、验收、安装、调整、操作、维护、修理和改造各产业所使用的机械和成套机械装备,以保证机械产品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研究机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过度耗费方面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这是现代机械工程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而且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机械工程分类
机械的种类繁多,可以按几个不同方面分为各种类别,如:按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粉碎机械等;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流体机械、仿生机械等。
另外,机械在其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用等过程中都要经过几个工作性质不同的阶段。按这些不同阶段,机械工程又可划分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几个分支系统,如机械科研、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运用和维修等。
这些按不同方面分成的多种分支学科系统互相交叉,互相重叠,从而使机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个分支学科。例如,按功能分的动力机械,它与按工作原理分的热力机械、流体机械、透平机械、往复机械、蒸汽动力机械、核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以及与按行业分的中心电站设备、工业动力装置、铁路机车、船舶轮机工程、汽车工程等都有复杂的交叉和重叠关系。船用汽轮机是动力机械,也是热力机械、流体机械和透平机械,它属于船舶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可能也属于核动力装置等等。
分析这种复杂关系,研究机械工程最合理的分支系统,有一定的知识意义,但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
人类成为“现代人”的标志就是制造工具。石器时代的各种石斧、石锤和木质、皮质的简单粗糙的工具是后来出现的机械的先驱。从制造简单工具演进到制造由多个零件、部件组成的现代机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几千年前,人类已创制了用于谷物脱壳和粉碎的臼和磨,用来提水的桔槔和辘轳,装有轮子的车,航行于江河的船及桨、橹、舵等。所用的动力,从人自身的体力,发展到利用畜力、水力和风力。所用材料从天然的石、木、土、皮革,发展到人造材料。最早的人造材料是陶瓷,制造陶瓷器皿的陶车,已是具有动力、传动和工作三个部分的完整机械。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再进而到铁器时代,用以吹旺炉火的鼓风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足够强大的鼓风器,才能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才能从矿石中炼得金属。在中国,公元前1000~前900年就已有了冶铸用的鼓风器,并逐渐从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和水力鼓风。
15~16世纪以前,机械工程发展缓慢。但在以千年计的实践中,在机械发展方面还是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技术知识,成为后来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潜力。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在英、法和西欧诸国出现,商品生产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
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应用从采矿业推广到纺织、面粉、冶金等行业。制作机械的主要材料逐渐从木材改用更为坚韧,但难以用手工加工的金属。机械制造工业开始形成,并在几十年中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机械工程通过不断扩大的实践,从分散性的、主要依赖匠师们个人才智和手艺的一种技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有理论指导的、系统的和独立的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是促成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机械大生产的主要技术因素。
动力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17世纪后期,随着各种机械的改进和发展,随着煤和金属矿石的需要量的逐年增加,人们感到依靠人力和畜力不能将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英国,纺织、磨粉等产业越来越多地将工场设在河边,利用水轮来驱动工作机械。但当时的煤矿、锡矿、铜矿等矿井中的地下水,仍只能用大量畜力来提升和排除。在这样的生产需要下,18世纪初出现了纽科门的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矿井排水泵。但是这种蒸汽机的燃料消耗率很高,基本上只应用于煤矿。
1765年,瓦特发明了有分开的冷凝器的蒸汽机,降低了燃料消耗率。1781年瓦特又创制出提供回转动力的蒸汽机,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蒸汽机的发明和发展,使矿业和工业生产、铁路和航运都得以机械动力化。蒸汽机几乎是19世纪唯一的动力源,但蒸汽机及其锅炉、凝汽器、冷却水系统等体积庞大、笨重,应用很不方便。
19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20世纪初,电动机已在工业生产中取代了蒸汽机,成为驱动各种工作机械的基本动力。生产的机械化已离不开电气化,而电气化则通过机械化才对生产发挥作用。
发电站初期应用蒸汽机为原动力。20世纪初期,出现了高效率、高转速、大功率的汽轮机,也出现了适应各种水利资源的水轮机,促进了电力供应系统的蓬勃发展。
19世纪后期发明的内燃机经过逐年改进,成为轻而小、效率高、易于操纵、并可随时启动的原动机。它先被用以驱动没有电力供应的陆上工作机械,以后又用于汽车、移动机械和轮船,到20世纪中期开始用于铁路机车。蒸汽机在汽轮机和内燃机的排挤下,已不再是重要的动力机械。内燃机和以后发明的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发展,是飞机、航天器等成功发展的基础技术因素之一。
工业革命以前,机械大都是木结构的,由木工用手工制成。金属(主要是铜、铁)仅用以制造仪器、锁、钟表、泵和木结构机械上的小型零件。金属加工主要靠机匠的精工细作,以达到需要的精度。蒸汽机动力装置的推广,以及随之出现的矿山、冶金、轮船、机车等大型机械的发展,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属零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要求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应用的金属材料从铜、铁发展到以钢为主。
机械加工包括锻造、锻压、钣金工、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及其装备,以及切削加工技术和机床、刀具、量具等,得到迅速发展,保证了各产业发展生产所需的机械装备的供应。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机械产品的需求猛增。生产批量的增大和精密加工技术的进展,促进了大量生产方法的形成,如零件互换性生产、专业分工和协作、流水加工线和流水装配线等。
简单的互换性零件和专业分工协作生产,在古代就已出现。在机械工程中,互换性最早体现在莫茨利于1797年利用其创制的螺纹车床所生产的螺栓和螺帽。同时期,美国工程师惠特尼用互换性生产方法生产火枪,显示了互换性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这种生产方法在美国逐渐推广,形成了所谓“美国生产方法”。
20世纪初期,福特在汽车制造上又创造了流水装配线。大量生产技术加上泰勒在19世纪末创立的科学管理方法,使汽车和其他大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的生产效率很快达到了过去无法想象的高度。
20世纪中、后期,机械加工的主要特点是:不断提高机床的加工速度和精度,减少对手工技艺的依赖;提高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装配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成组技术等,发展柔性加工系统,使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生产效率提高到近于大量生产的水平;研究和改进难加工的新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技术。
E. 送料机都有些什么特点主要运用在那些方面呢谁能告诉我
送料机分类东莞佑亿精密分析:NC(数控)滚轮送料机、三合一送料机、空气自动送料机、齿轮更换式送料机…… NC伺服滚轮送料机特点:
送料机高精度的送料:针对高科技产业来临,以电脑闭路式回授控制,使精度确保在±0.02mm以内。
阶段式送料机:可输入20组不同的送料长度,每组提供999次冲压次数,满足特殊制品的加工生产(选配)。
送料机人性化的手动模式:可输入适合的3段手动速度,让使用者更容易操作,精确地使材料送进模具而定位。
送料机高效率的放松装置:配合冲床之凸轮讯号以及简单之料厚调整,即可快速的设定放松角度。
送料长度的设定:在控制面板上,直接输入送料长度,即可达到所需的送距。
送料机构:滚轮采用中空式,重量轻,回转惯性小,表面硬度HRC60°镀硬铬,耐磨损,寿命长。http://www.dgyouyi.com.cn
F. 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喂料搅拌机的设计图及计算过程·说明书,
这玩意网络文库有现成的,只要输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喂料搅拌机”就行了。连数据都一样,上个月我刚做过!
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好像是机械原理。有点以前看过只是有模糊的记忆了。你试试看吧
H. 如何设计一个自动分拣物料装置系统
你这个可就困难了.单纯的混杂金属还好办-设置个电磁装置.非金属包括纸张、玻璃、塑料、甚至是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考虑重力离心分离)。你的问题真够笼统的。我只能给出这样的回答了。
I. 送料机的相关案例
自动送料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装载和转载物料是最重要、最复杂的运输作业之一。研究证明,在广泛应用的中距离输送机上(长度在260m以内),输送带的使用期限主要取决于给料装置的结构是否合理。为了减轻输送带的磨损,对给料装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物料给到输送带上的速度快慢和方向应与带速近似一致,对准输送带中心给料,保证物料均匀的给到输送带上;在装料点不允许有物料堆积和撒料现象,应在给料装置内部而不是在输送带上形成物流;在装料设施后面尽量避免设置紧接输送带的拦板,尽量减少物料的落差,特别是要防止大块物料从很高处直接下落到输送带上。当被输送物料的物理机械性质变化或使用条件改变时,要有可能调节物料的速度,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特别是当输送强黏性物料时保证不堵塞,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耐磨性好,等等。运输夹杂大块的物料时,给料装置要有可能先将细块和粉料卸到输送带上形成垫层,然后再装块矿石,防止大块矿石直接冲击输送带。当输送磨损性强、棱角锐利的大块物料时,输送机的受料段最好布置成水平的。当输送机在倾斜段装料时,物料在达到带速之前容易产生紊流,为了防止撒料,必须设置高而长的拦板。 给料漏斗的宽度应不大于输送带宽度的23。另一方面,为防止漏斗堵塞,其宽度应采取如下值:当输送筛分过的物料时应不小于最大块度的2.5~3倍,当运输未经筛分时可取最大块度的2倍。对装料段栏板的布置为:当物料在离开给料漏斗达到带速之前,必须用拦板使其保持在输送带上。实际上,挡板就是给料漏斗的侧板沿输送机方向的延长段.为了防止块状物料堵塞在拦板之间,通常将两块拦板不是相互平行布置,而是向前扩张布置。后拦板的下缘做成弧形,而不是直线。布置中间装料点的拦板时,必须考虑前面装料点给到输送带上的物料能顺利通过。当各中间装料点的距离较近时,为了避免撒料,最好布置连续的拦板。为了防止物料从拦板下缘与运动输送带的缝隙滑出,需在拦板外侧镶一条厚8mm~16mm的密封用硬橡胶面,将托辊组托辊的倾角增大到45°,有时达60°。这时仅用金属拦板导流就能形成稳定的物流。拦板的长度随物料各到输送带上的速度和带速之差的增大而增大。拦板之间的最大间距通常取槽形输送带宽度的2/3。当输送流动性好的物料时,最好将拦板的间距减少到槽形输送带宽度的1/2。装料点的缓冲。带式输送机装卸物料时,输送带受很大的冲击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输送带面层可能被击穿,引起输送带早期报废。理论分析证明,输送带受冲击载荷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即装载点的高度、物料的质量及其棱角的形状、托辊的质量、输送带的横向弹性模量以及托辊衬垫的弹性模量,等等。在装料点采用缓冲悬挂托辊组,能大大减轻输送带的动载荷,减少输送带损坏的几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设计、运输大块物料的输送带输送机装料点时参考⑴输送带所受的动载荷随着相互冲击物体质量的减小而减小。在物料质量给定的情况下,只要减轻参与冲击作用的托辊组的质量,就可使动载荷减小。借助缓冲装置使托辊组与输送机机架隔离,亦即采用悬挂托辊组,是减轻动载荷的一种有效方法。将悬挂托辊组各托辊之间做成弹性连接,可进一步减轻输送带的动载荷。⑵当采用动托辊组时,借增多托辊数量和改变几何形状以减少托辊组的折算质量,以及降低给料高度,同样能减轻输送带的动载荷。⑶给缓冲托辊加衬,是减轻输送带动载荷的及其有效的方法。同时托辊衬垫的弹性模量应大大低于输送带的弹性模量,而且衬垫应具有足够大的厚度3cm~5cm。⑷在不显著增大托辊组重量的条件下,应尽量增大托辊的直径,运输大块坚硬物料的输送带应比普通输送带具有更厚的上、下覆盖胶。⑸装料点的托辊组间距应在0.4m~0.6m范围内。给料漏斗的安装位置必须保证物料块落到两组托辊之间,而不是落在某一托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