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自动测量装置的发展

自动测量装置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24 03:24:08

Ⅰ 电子测量仪器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仪器厂商逐鹿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仪器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专家争鸣:中国应用测试技术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

如今,电子技术发展的速度几乎是让人目不暇给。从SoC到SIP,从DSL到WiMAX,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接受新概念;3G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人们已经开始讨论B3G的部署,围绕4G的各种技术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那么,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测试技术能否跟得上应用的发展?中国的研发人员和测试工程师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技术挑战?

来自Agilent和NI的专家们几乎都一致地认为:中国工程师与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工程师面临着相同的挑战。这些挑战一方面是待测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留给测试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因为产品要以最快的速度上市,从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测试效率方面的压力。工程师面对着各种选择,他们既需要一个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扩展性强,同时又很可靠稳定的自动测试测量平台,这个平台不但可以满足现有的需求,而且能很方便地进行系统升级,以符合今后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需求,此外,还要求这种自动测试平台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建构成本。

然而,国内的专家并非都认可上述观点。来自赛宝计量检测中心的技术专家王勇,就不认同上述观点的绝对性(凭借着他本人的丰富经验,以及对南中国地区众多用户的了解,其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虽然上述的自动测试平台具有效率高等不少优点,但至少这种测试平台相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可靠性、可维性和可操作性差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

实际上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因为在这种复杂的自动测试平台中,可靠性模型全部是串联架构,还要加上配套软件的可靠性损失问题。“在中国,分离设备基于易操作和低成本的优势,在相当时间内还将承担主要角色,”他表示。另外,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存在测试问题的标准是无法发布的。一旦标准发布,就不会存在测试方面的问题。“而中国的工程师真正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选择与应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以及如何使用仪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仪器的延伸性能,从而使设备的效能得到真正发挥,”他指出,而目前的情况是,许多单位购买了大量的高档仪器,而对仪器的应用开发却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与国内的管理水平低有关,但工程师的盲目追高,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关于相同的问题,泰克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经理张权则认为:工程师真正面临的挑战体现在采用多种技术和混合信号的嵌入式设计方面。因为在这类设计中,随着低成本的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的速度不断加快,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体现这些挑战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从遍布混合信号的数字视频转换,到必须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瞬变RF信号的无处不在的无线技术,还有数据传输率不断持续增长的高速数据处理方面的需求,虽然现在的主流为3Gb,他预测,不久的将来6Gb甚至12Gb就会成为主流。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安毅博士则更注重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明工程师面临的挑战。他认为:这些挑战主要是如何顺应新的标准和新的应用来制定最完整和最恰当的测试方案,还有自定义产品和系统的测试等。这就要求工程师紧密跟踪最新技术发展,了解新的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和需求,并挖掘现有测试设备的潜力。

而来自安立公司的观点更直接,那就是在测试领域里,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缺乏具有微波背景和相关经验的工程人才,以及优秀的测试与计量人才。

中国本土测量仪器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测量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重视,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测试仪器行业目前已经越过低谷阶段,重新回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最近几年,中国本土仪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用电子测量设备和汽车电子设备的研发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对国外电子仪器巨头的垄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模块化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加上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以及中国自主应用标准研究的快速进展,都在为该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每年都以超过30%以上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在此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无疑催生出了许多测试行业新创企业,也催生出了一批批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产品。

拥有中国该领域唯一重点实验室的中国电子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凭借着本土测试领域的龙头地位,通过属下的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实现了由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开发出了多款具有很高技术水平的产品。该所研制出的高纯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微波噪声系数分析仪、便携式射频频谱分析仪、2.5Gb/sSDH/PDH数字传输分析仪、高性能的光通讯设备,包括光谱分析仪和高性能微型光时域反射计,还有高速数字示波器等,目前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其中AV1489型高纯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采用全正向设计方法,突破了高纯度微波频率合成等多项关键技术;AV3984型微波噪声分析仪突破了智能微波噪声源等多项关键技术;AV4022型便捷式射频频谱分析仪突破了小型化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还有高性能的AV3600系列的宽带矢量网络分析仪,DT系列数字电视码流实时检测仪等。另外,该所还与海信集团一道,研制出了数字电视全部四个层次上的测试仪器。无疑这对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仪器除了能解决所有通用协议分析外以及物理层的各种指标的测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结合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和特点,保留了很好的可升级性。

在这方面,天津德力公司做得也是有声有色。如该公司推出的DS8821Q数字电视频谱分析仪、DS1191数字电视综合分析仪、DS1883Q数字电视场强仪、DS9000码流分析仪等产品,还有DS768这类的机顶盒专用测试设备。凭借着中国自建标准的优势,湖北众友公司和北京星河亮点通信公司还分别成功开发出了ZY800系列和SP6010 TD-SCDMA终端综合测试仪。

该行业中另一可圈可点的就是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功销往42个国家与地区。并规划在2008年前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测量仪器厂商。该公司走的是从低到高的发展路线图。从最常规的数字万用表,任意波形发生器,到高性能的数字示波器。该公司的DS3000系列任意波形发生器,是一款带有数字逻辑输出功能(16路数据通道和2路时钟通道)的混合信号发生器(MSG)。该设备采样率达到300MSa/s,垂直分辨率为14bits,还有1M采样点存储深度。可以提供十种标准波形,还可以提供用户自定义的任意波形,其中包括各种丰富的调制波形,满足了很多领域的应用;还有DS1000系列混合数字示波器,目前示波器的带宽已经达到500MHz,并具有很丰富的高级触发方式,特别是码形触发和持续时间触发,解决了各种异常波形的触发问题。示波器中还集成了逻辑分析功能,保证了使用上的方便。

其产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业界较全的接口,从GPIB到RS232,从LAN到USB,丰富的接口保证了仪器的适应性,方便了互联测试平台的建立。据了解,公司如今还正在加速虚拟仪器的研究并很快推出这方面的产品,准备向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化的方向快速过渡。

中国本土测量仪器设备发展的主要瓶颈

尽管本土测试测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客观地说中国开发测试测量仪器还普遍比较落后。每当提起中国测试仪器落后的原因,就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诸如精度不高,外观不好,可靠性差等。实际上,这些都还是表面现象,真正影响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瓶颈为:

1.测试在整个产品流程中的地位偏低

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品的制造流程中,研发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而测试则处于从属和辅助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部门配置上即可窥其一斑。这种错误观念上的原因,造成整个社会对测试的重视度不够,从而造成测试仪器方面人才的严重匮乏,造成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比较薄弱,这是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实际上,即便是研发队伍本身,对测试的重视度以及对仪器本身的研究也明显不够。

2.面向应用和现代市场营销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本土仪器设备厂商只是重研发,重视生产,重视狭义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营销体系和面向应用的研发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发挥过很大作用,但无法满足目前整体解方案流行年代的需求。所以,为了快速缩小与国外先进公司之间的差距,国内仪器研发企业应加速实现从面向仿制的研发向面向应用的研发的过渡。特别是随着国内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这一过渡提供了根本动力,应该利用这些动力,跟踪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3.缺乏标准件的材料配套体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仪器配套行业的企业多为良莠不齐的小型企业,标准化的研究也没有跟上需求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仪器的材料配套行业的技术水平较低。虽然目前已有较大的改观,但距离整个产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所以,还应把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研究放到重要的位置。还有,在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的条件下,一味地追求精度或追求高指标,而没有处理好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上述这些都是制约本土仪器发展的因素。

Ⅱ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梁森,欧阳三泰,王侃夫.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趋势:
随着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型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传感器出现,检测装置也向小型化、固体化及智能化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宽广。
1、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测量系统有更高的精度。近年来,人们研制出许多高精度的检测仪器以满足各种需求。例如,用直线光栅测量直线位移时,测量范围可达二三十米,而分辨率可达到微米级;人们已经研制出测量低至几个帕的微压力和高达几千兆帕高压的;力传感器;开发了能够测出极微弱磁场的磁敏传感器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对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故障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得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
检测原理大多以各种物理效应为基础,近代物理学的进展如纳米技术、激光、红外、超声波、微波、光纤、放射性同位素等新成就为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如图像识别、激光测距、红外测温、C型超声波无损探伤。放射性测厚。中子探测爆炸物等非接触测量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前,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工业部门,如今,检测领域正扩大到整个社会需要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工程、海洋开发、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和新兴工业领域,而且已涉及生物、医疗、环境污染监测、危险品和毒品的侦查、安全检测等方面,并且已经开始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设施之中。
3、发展集成化、功能化的传感器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硅和砷化镓电子元件的高度集成化大量向传感器领域渗透。人们将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电路制作在同一块硅片上,从而研制体积更小、性能更好、功能更强的传感器。例如,高精度的PN结测温集成电路;又如,将排成阵列的上千万个光敏元件及扫描放大电路制作在一块芯片上,制成彩色CCD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以及可摄像的手机等。今后还将在光、磁、温度、压力等领域开发出新型的集成度很高的传感器。
4、采用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
自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问世以来,人们迅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测量技术领域中来,使检测仪器智能化,从而扩展了功能,提高了精度和可靠性,目前研制的测量系统大多带有微处理器。
5、发展网络化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将十分复杂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集成到单块的芯片中去。传感器的输出不再是模拟量,而是符合某种协议格式(如可即插即用)的数字信号。从而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从而构成网络化的检测系统。还可以远在千里之外,随时随地浏览现场工况,实现远程调试、远程故障诊断。远程数据采集和实时操作。
现状:
在机械制造业中,通过对机床的许多静态、动态参数如工件的加工精度、切削速度、床身振动等进行在线检测,从而控制加工质量。在化工、电力等行业中,如果不随时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自动检测,生产过程就无法控制甚至产生危险。在交通领域,一辆现代汽车的传感器就有十几种之多,分别用以检测车速、方位、负载、振动、油压、油量、温度、燃烧过程等。在国防科研领域,例子更举不胜举,很多尖端的检测技术就是因国防工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例如,研究飞机的强度时,需在机身、机翼贴上上百个应变片并进行动态测量;在导弹。卫星的研制中,必须对每一个部件进行强度和动态特性的检测、运行姿势的测量等。近年来,随着家电市场的兴起,自动检测技术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自动检测并调节房间温度、湿度的空调机;自动检测衣服污度和重量,利用模糊技术的智能洗衣机等。
模糊洗衣机
能自动判断衣服的重量、布料质地、肮脏程度来决定水位的高低、洗涤时间、搅拌与水流方式、脱水时间等,将洗涤控制在最佳状态。见图为模糊洗衣机的模糊推理。
(1)布量和布质的判断 不同的布质()和布量
(2)水位判断 压力传感器
(3)水温判断 半导体
(4)水的浑浊度判断 红外光电对管
作用
金伟等编著,现代检测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趋势:
1、 软测量技术
科技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工艺的日渐复杂,给自动检测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技术来满足生产过程的检测和优化控制的需要。软测量技术(Soft SensingTechniques)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吸引力和卓有成效的新方法。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根据某种最优化原则研究建立软测量数学模型的方法,这是软测量技术的核心。主要方法有机理建模方法和辨识建模方法。辨识建模方法包括动态模型的间接辨识,静态模型的回归分析法辨识,采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以及二者结合的非线性建模。第二,模型实时运算的工程化实施技术,这是软测量技术的关键。包括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软测量模型结构的选择,模型参数的估计等。第三,模型自校正技术,这是提高软测量准确度的有效方法,包括在线自校正和模型的离线更新技术等。
软测量技术为生产的优化控制提供了新的有用信息,今后将在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2、 模糊传感器
模糊逻辑控制(Fuzzy Logic Control,FLC)作为一种新颖的高级控制方式,成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模糊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理论。模糊理论是建立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上,能很好的表达事物的模糊性质。传统的传感器虽然有高精度、无冗余的优点,但也存在提供的信息简单,难于描述涉及人类感觉信息和某些高层逻辑信息的问题。模糊传感器可以说在经典传感器数值测量的基础上具有经过模糊推理和知识集成、以自然语言符号的描述形式输出的传感器,能够对模糊事物进行识别和判断,可以应用在传统传感器无法处理的场合。
贺良华主编,现代检测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2008
趋势:
研究开发仿生传感器
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如,狗的嗅觉是人类的一百多倍,鸟的视觉是人的50到60倍,蝙蝠、海豚的听觉相当灵敏。所有这些动物的感官的、性能,是今后研究仿生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嗅觉传感器等)的努力方向。
现状:
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一些大型设备通常在高温、高压和大功率状态下运行,保证这些设备安全运行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为此经常设置故障监测系统以对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和噪声等多种参数进行长期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状,加强故障防御,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这样做可以避免突发事件,保证人员和机器的安全,提高经济利益。即使设备发生故障,也可以从检测的数据中找出故障原因,缩短检修周期,提高检修质量。

Ⅲ 自动测温装置的发展现状

自动测温.,/装置

Ⅳ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发展方向如何(希望能够详细)

呵呵 我是生产一线的人、随便说说
个人觉得自动控制肯定是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就算现在提版什么生物智权能也是自动控制的技术
工业生产、高科技设备都是往智能化、自动化、微型化发展的
你所说的检测技术是自动控制能够顺利实现的基础
只有可靠的检测技术才能保证自动控制的准确性
自动化装置包含一次检测元件、还包含其中自动控制所需要的程序、逻辑
就像你做的智能小车,控制和检测是分不开的
关键是看的你的兴趣爱好
如果真的都喜欢就可以先学一项、等有时间了在深造另外一项
不过,技术是以精通为主、博学为辅……
希望对你有用……呵呵

Ⅳ 电压测量装置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晕倒,这个东西已经大量运用了,各种工控设备上都要用的

Ⅵ 测量工具的发展史

首先,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测量仪器是最早发明的一部分经纬仪,水准仪。其实关于测绘的发展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甚至是可以开始说最初的尺规也是属于测绘学仪器的,直到17世纪,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测绘学的发展开始迈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各种根据望远镜发明的光学测绘仪器开始问世,这里我们看到了最初的水准仪,经过初步的观察我们开始分析水准仪的工作原理,在分析水准仪的工作原理之初,我们首先要先分析水准仪的工作目的,一切的仪器都是从自己的所需要的工作目的出发进行设计的,仪器的结构也必须要符合他所要达到的实验目的。

我们通过对水准仪的观察和了解我们知道了水准仪的工作目的是测量地面两点之间高差的仪器。这里我们观察到了最初发明的水准仪,是17世纪制作的。可以说是望远镜带了变革中诞生的伟大的仪器。最初的水准仪是望远镜与水准器的结合。通过对两点之间的高程的观测从而能够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因为望远镜的光路是一条直线,所以通过望远镜能够达到与观测点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这样能够方便的进行观测。由此我们分析最初的水准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这样的:借助于微倾螺旋获得水平视线的一种常用水准仪。作业时先用圆水准器略整平,每次读数前再借助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在竖直面内俯仰,直到符合水准气泡精确居中,使视线水平。微倾的精密水准仪同普通水准仪比较,前者管水准器的分划值小、灵敏度高,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大,明亮度强,仪器结构坚固,特别是望远镜与管水准器之间的联接牢固,装有光学测微器,并配有精密水准标尺,以提高读数精度。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最初的水准仪器是不是很精确的,而影响水准仪器观测的主要仪器的整平,可以说仪器的整平直接影响到了水准仪的观测。我们可以知道望远镜的观测主要是因为光线的直线传播,可是如果没有将水准仪整平,也就是水准仪的望远镜部位就是倾斜的,内么所观测的到的高程也必定是有误差的。所以我们后来发明了自动整平的水准仪。这个从一定的条件上解决了水准仪的精度问题。这个就是水准仪的一场变革,在制出内调焦望远镜和符合水准器的基础上生产出微倾水准仪大体出现在20世纪初,可以说这个是一项将水准仪的精度提升的巨大举措,直到进入50年代之时,出现了自动安平水准仪1。后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明与完善,测绘学在60年代将激光技术引入测绘仪器的制作之中,由此测绘仪器也有光学仪器成功进入了激光仪器的时代,对光学仪器的一系

Ⅶ 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

,用于驱动 ADS 高级设计仿真软件进行部件及系统级仿真;并且,ADS 高

级设计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可送入 Agilent 公司的 ESG/PSG 矢量信号源产生出

信号通过 VSA 矢量信号分析仪的捕获和分析,反过来可进行产品设计与真实

产品之间的数据验证,即实现设计、仿真、测量和验证的有机结合。以

AgilentADS 高级设计仿真软件为代表的 EDA 软件,通过与 Agilent 公司测试仪

器(包括: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信号源,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的动态链

接,从而实现了测量域与仿真域的有机结合,在设计、仿真和验证之间架起了

桥梁,从而加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完善系统及部件的半实物仿真手段,达

到迅速拓展满足需要的测量解决方案的目的。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

和现状 随着测量仪器功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与其相关的自动测试系统

(特别是军用 ATS 测试系统)的组建与发展也经历了从台式仪器 ATS 系统到卡

式仪器 ATS 系统,从卡式仪器 ATS 系统到卡式仪器与台式仪器混合的 ATS 系

统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VXI 结构的仪器(主要对于大通道数的数字信号测

量)与 GPIB 标准的台式仪器(主要对于性能要求严格的射频/微波信号测量)相结

合组建 ATS 测试系统已成为军用 ATS 测试系统普遍遵从的主流原则和典范。

这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军工用户在 90 年代提倡的采用 COTS(CommercialOff-the-

Shelf)流行商用仪器来构建军用 ATS 测试系统有很大关系,它可以极大地降低

整个测试系统的组建、开发、维护、替换和升级的成本。 但是,由于军

工行业系统研制周期和认证周期相对较长,系统维护和需要支持的周期通常在

10 年至 20 年,而民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流行商用仪器的更新速度越来越

快,一些 COTS 产品在军工行业被大规模全面使用之前就已废型和停产,对于

已定型的测试系统的维护和支持成为军工客户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那些

Ⅷ 现代测量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电子测量仪器随着芯片技术和 DSP 技术的发展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性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仪器的进一步融合 , 仪器的易操作性 ,易升级性 ,测量能力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与此同时 ,软件无线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 仿真技术将为用户的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更加强大和方便的工具 。自动测试系统经历了从GPIB 系统到 VXI 系统 ,从 VXI 系统到VXI 与 GPIB 混合系统的发展历程 , 越来越多的军工用户希望拥有一种长寿命且高性能的系统标准体系来承担日益复杂的测试压力和维护成本的压力 ,面对未来的挑战 ,LXI 仪器将在继承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之上 ,为下一代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 ,特别是ATS 测试系统的革新带来新的希望 。

Ⅸ 自动检测装置的介绍

自动检测装置是自动装置的一类。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压力、流量、温度、物质的成分等)连续进行检查和测量,并将数值指示或记录下来。

阅读全文

与自动测量装置的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清洗家用电器设备多少钱一台 浏览:840
江阴恒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573
史密斯电热水器的清洗内胆阀门怎么打开 浏览:20
宝鸡五金机电一条街 浏览:433
自动送料装置plc 浏览:897
光电效应设计实验装置 浏览:450
东莞市耀利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405
河北晶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30
线路保护装置有什么作用 浏览:637
手持电动工具开关箱 浏览:784
铣齿轮用什么机床 浏览:236
包头土产五金批发市场 浏览:897
实验中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浏览:809
卫生间暖气小背篓阀门预留高度 浏览:435
海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浏览:499
国家机械部是什么牌子 浏览:534
电动工具广告牌 浏览:438
颗粒机械多少钱一台 浏览:934
接法兰盘的阀门叫什么 浏览:879
接入自动低频减速装置最大负荷功率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