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过程
用稀硫酸作为催化剂 水解后先加NaOH来中和硫酸酸性 然后再分出一部分加足量碘酒 若变蓝 则仍含有淀粉 未完全水解 反之则已经完全水解 另一部分加土伦试剂或者菲林试剂 检验葡萄糖 若有银镜生成 或者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则说明含有还原糖 水解已经发生 反之则没有发生水解
Ⅱ 淀粉的水解试验
如何验证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的条件和产物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收唾液所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淀粉能不能水解,水解的条件和产物是什么?怎样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了?
实验用品:淀粉、水、碘溶液、20%的硫酸、10%氢氧化钠、2%的硫酸铜、酒精灯、试管夹、试管等。
实验方法:
1、 在试管1中加入0.5g淀粉和4ml水,在试管2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0%的硫酸溶液。分别加热试管3~4min。
2、 把试管2中的一部分溶液倒入试管3中,留作下一步实验用。
3、 向试管1和试管2中加入几滴碘溶液,观察现象。发现试管1的溶液呈蓝色(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试管2无明显现象。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淀粉在酸性条件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水解反应。
4、 向试管3中滴入10%的碱液,中和溶液中的硫酸,把溶液调呈弱碱性,使溶液的PH值约为9~10。
5、 另取一只试管4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入4滴2%的硫酸铜溶液,立即有蓝色的氢氧红铜沉淀生成。再取试管3中的水解液1ml滴入,振荡混合均匀后,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溶液颜色常有蓝色——黄色——绿色(黄蓝两色混合)——红色等一系列变化。最终有红色沉淀生成。原因是氢氧化铜被还原生成红色难溶于水的氧化亚铜。
实验结论: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淀粉的水解过程:先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淀粉不完全水解的产物),糊精继续水解生成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注意事项: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糊精(有分子量较大的红糊精和分子量较小的白糊精),对碘反应的颜色变化是:紫色—棕色—黄色,若淀粉水解不彻底,也会有不同的颜色出现。
问题思考:
1、试管1为什么变成了蓝色?试管2为什么无明显现象?为什么?(试管1中的淀粉未水解,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试管2中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了,所以无明显现象;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淀粉在酸性条件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水解反应。)
2、如何验证淀粉没有还原性?(提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者不能还原氢氧化铜)
3、实验延伸设计:如何验证唾液酶对淀粉水解的催化作用?(注意事项:用唾液作催化剂水解淀粉时,温度不得超过45摄氏度,因为温度过高,唾液酶易失去活性,最适宜的温度是37—40摄氏度。)
Ⅲ 验证淀粉部分水解的具体实验步骤
[教师准备]:查阅资料,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其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精心备课,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且为实验准备好材料用具酶的专一性探究实验:一课时。 [实验原理]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够水解成麦芽糖。在煮沸的条件下,斐林试剂能使麦芽糖氧化,自身还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进而可以看出唾液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其他糖类(如蔗糖)水解。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方法。 2.理解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材料用具] 新鲜的唾液。 消过毒的脱脂棉,镊子,试管,小烧杯,量简,玻璃棒,酒精灯,火柴。 质量浓度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浓度为3%的蔗糖溶液,新配置的斐林试剂,清水。 [方法步骤] 1.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过毒的脱脂棉。用镊子取出脱脂棉,使其中的唾液收集到小烧杯中。 2.取3mL唾液,注入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匀,制成稀释的唾液备用。 3.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2,按下表加入试剂: 1号试管:3%淀粉溶液 2mL 再加稀释唾液2mL 2号试管:3%蔗糖溶液 2mL 再加稀释唾液2mL 摇匀,37℃保温5 min 4.向两支试管中加新配置的斐林试剂 2mL 摇匀,100℃保温3 min 现象: 1号试管:砖红 2号试管: 蓝色
Ⅳ 蔗糖水解实验淀粉水解实验课本描述
我觉得两者都是啊,因为有两种底物和两种酶...
题目应该不会这样出吧...我觉得有可能是这样:
1.蔗糖+蔗糖水解酶
2.淀粉+蔗糖水解酶
3.蔗糖+淀粉水解酶
4.淀粉+淀粉水解酶
如果1.2对照,那么实验变量是什么...大概吧~
Ⅳ 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及水解是否完全)除淀...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淀粉水解需用④稀硫酸做催化剂,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要用①碘水,检验水解产物前应用③NaOH中和,然后用②银氨溶液检验。
考点:考查淀粉的水解及产物检验等相关知识。
Ⅵ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一、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及沸水浴设备、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等.二、
(1)本题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所以A中加淀粉酶淀粉,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所以加2mL.
(2)试管1和2中底物分别是淀粉和蔗糖,所以实验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
(3)试管1中,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还原糖,所以试管1中呈砖红色;试管3中没有酶,所以颜色为斐林试剂颜色,既浅蓝色;两者结果不同是因为前者有淀粉酶,后者没有淀粉酶.
(4)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不能催化蔗糖分解,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将表中蒸馏水改为蔗糖酶溶液,蔗糖酶能催化蔗糖分解而不能催化淀粉分解.
(5)为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物质,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有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还原性杂质.
故答案为:
(1)加淀粉酶溶液2mL
(2)底物的种类
(3)砖红色 浅蓝色 有无淀粉酶的催化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蔗糖酶溶液
(5)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Ⅶ 淀粉水解实验
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专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属。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Ⅷ 淀粉水解的实验方法
实验所需药品和器具:淀粉、水、碘溶液、20%的硫酸、10%氢氧化钠、2%的硫酸铜、酒精灯、试管夹、试管等。
实验过程:
1、试管1中加入0.5g淀粉和4ml水,试管2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硫酸溶液。加热两试管3~4min。
2、 把试管2中的部分溶液倒入试管3中,留作下一步实验用。
3、 向试管1和试管2中加入几滴碘溶液,观察现象。发现试管1的溶液呈蓝色(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而试管2无明显现象。
4、 向试管3中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9~10。
5、 另取一只试管4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滴2%的硫酸铜溶液,立即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再滴入试管3中的水解液1ml,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溶液颜色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等一系列变化,最终有红色沉淀生成。
是因为氢氧化铜被还原生成红色难溶于水的氧化亚铜。
实验结论: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试管1中的淀粉未水解,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试管2中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了,所以无明显现象;不同现象的原因就是淀粉在酸性条件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水解反应)。
(8)淀粉的水解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实验延伸设计:
通过实验验证唾液酶对淀粉水解的催化作用(用唾液作催化剂水解淀粉时,温度不得超过45℃,因为温度过高,唾液酶易失去活性,最适宜的温度是37—40℃)
1、将装有淀粉培养基的锥形瓶置于沸水浴中融化,然后取出冷却至50℃左右,即倾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制成平板。
2、翻转平板使底皿背面向上,用记号笔在其背面玻璃上划成两半,一半用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作为阳性对照菌,另一半用于接种试验菌大肠杆菌或产气肠杆菌。接种时用接种环取少量菌在平板两边各划“+”字。
3、将接完种的平板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4、观察结果时,可打开皿盖,滴加少量碘液于平板上,轻轻旋转,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如菌体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则说明淀粉已被水解。透明圈的大小,说明该菌水解淀粉能力的强弱。
Ⅸ 化学淀粉水解实验
没有加碱中和
Ⅹ 淀粉水解的实验步骤如下:(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mL淀粉溶液.(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碘水,观察
(2)碘与淀粉作用显蓝色,故答案为:变蓝色;
(3)加入碘水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淀粉完全水解;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有葡萄糖生成,故答案为:淀粉已完全水解;
(4)稀硫酸在淀粉水解过程中作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5)在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淀粉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时需先用碱中和其中的酸,故答案为:淀粉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6)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故答案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