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机械联锁装置
报警、联锁和停车系统是用于提高工艺生产装置及其辅助设施的安全操作的。安专全操作一般来讲就是属工厂的生产人员、生产设备和工厂周围的社区安全。
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通常可以理解为远离危险或最可能发生可接受的低的伤害与破坏程度,或者是只可能发生可以接受的社会、经济和法律责任的危险。因此对化工生产的工艺生产操作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安全等级的报警、联锁和停车系统。
(1)自动连接机械装置扩展阅读
机械联锁装置的生活应用: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安全联锁装置,最常见的如:洗衣机,在洗衣机甩干的的过程中,为防止高速旋转的转桶造成意外伤害,一旦洗衣机门被打开,甩干就会自动停止;若洗衣机的门未关闭,甩干也无法启动。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联锁装置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安装不同的地方,并非一定要求设备自带。依据更加广泛的概念,限位装置其实也是属于安全联锁装置的一种,如叉车叉齿有一定的安全高度,升到这一高度时,限位装置就会起作用,控制或限制叉车叉齿无法再向上升高。
Ⅱ 机械自动弹出机构什么原理啊
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机械,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现代中文之“机械”一词为机构为英语之(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机械的特征有: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是现代机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机械的现代概念多源自日语之“机械”一词,日本的机械应用品对机械概念做如下定义(即符合下面三个特征称为机械Machine)。
机构,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按组成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机构可分为平面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圆柱齿轮机构等)和空间机构(如空间连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按运动副类别可分为低副机构(如连杆机构等)和高副机构(如凸轮机构等);按结构特征可分为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斜面机构、棘轮机构等;按所转换的运动或力的特征可分为匀速和非匀速转动机构、直线运动机构、换向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按功用可分为安全保险机构、联锁机构、擒纵机构等。
Ⅲ 求个机械自动化装置设计方案 如何通过电脑上的打点信号 自动化执行机械按键操作
这必须采用数控程序控制,无论是杆1还是杆2,都必须有自己的动力装置,而信号2和信号 3,则分别控制着杆1和杆2的动力装置,在程序控制下就可以实现如题的操作!
Ⅳ 有没有能自动伸缩的机械装置类似液压杆的装置,能
多了,螺母-丝杠,电动推杆,电液推杆,油缸,气缸等等,要看行程和推力来选择。
Ⅳ 什么是防火门机械装置带有机械装置、自动装置或智能装置的防火门其机械装置、自动装置.
回答正确,加十分~
Ⅵ 我想要做个自动上升下降的机械装置
液压或者气控吧!
Ⅶ 如何实现自动弹开的装置
很多电热烧水壶,按下按钮烧水,水烧开了,按钮自动弹起。这是利用某种金属弹片在回不同温度下变答形不同来触发机械结构。
漏电开关,现在新装修的屋子基本都用了,就是总闸,平时拉起,家里有电。短路时,总闸自己跳开,断开电路。这个原理是靠电流励磁来吸合机械结构的。
这些东西您应该见过,烧水壶超市有,漏电开关五金店有。
Ⅷ 机械连接包括哪些方法
机械连接包括以下十一种:
一、拉钉连接
二、螺钉联接
三、抽孔铆版接
四、TOX铆接
五、卡权钩连接
六、铰链连接
七、焊接
八、自铆:
九、 胶接
十、 胀接
十一、咬缝联接
Ⅸ 有没有能通电自动上下往复运动的液压杆或者机械装置,频率大概1秒到两秒动一次,或者什么其他机械
行程开关控制电动机正反转,不就可以实现往复运动吗?
Ⅹ 下图是小刚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
解:若开关刚好能被拉开,则拉力T等于6N,配重C的质量等于mC,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B端受水平台面支持力为零。
分别以杠杆AB及配重D、动滑轮、配重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所如图甲、乙、丙所示。
以杠杆AB及配重D为研究对象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杠杆A端受到向下的压力为F1,杠杆B端受到向下的压力F和重力G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F1×OA=(CD+F)×OB ①
GD= mDg=1.5 kg×10 N/kg= 15 N
将GD=15 N,OA:OB =3:1,F=75 N代人①式解得:
F1=30 N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动滑轮受到向上的拉力为2T',受到向下的拉力为T1,受到向下的重为GP.
因为动滑轮受力平衡,所以有:
T1=2T' - Gp ②
Gp=mpg=0.2kg×10N/kg=2N
T'=T=6 N
将T'=6 N,GP=2 N代人②式解得:
T1=10N
以配重C为研究对象时,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配重C受到向下的重力为GC,受到向上的支持力为F1',受到向上的拉力为T1' 。
因为配重C受力平衡,所以有:
GC=T1'+F1' ③
将T1'=T1=10N,F1'=F1=30 N代人③式解得:
GC=40 N
。
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