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液氨是有机物吗
不是的,液氨是无机物,下面是其介绍,希望对您有用,望采纳谢谢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目录
简介液氨
在国防工业中,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可用作有机化工产品的氨化原料,还可用作冷冻剂。液氨还可用于纺织品的丝光整理。NH3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倾向于和别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生成各种形式的氨合物。如[Ag(NH3)2]+、[Cu(NH3)4]2+、BF3·NH3等都是以NH3为配位的配合物。液氨是一个很好的溶剂,由于分子的极性和存在氢键,液氨在许多物理性质方面同水非常相似。一些活泼的金属可以从水中置换氢和生成氢氧化物,在液氨中就不那么容易置换氢。但液氨能够溶解金属生成一种蓝色溶液。这种金属液氨溶液能够导电,并缓慢分解放出氢气,有强还原性。例如钠的液氨溶液:金属液氨溶液显蓝色,能导电并有强还原性的原因是因为在溶液中生成“氨合电子”的缘故。例如金属钠溶解在液氨中时失去它的价电子生成正离子:液氨储罐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有关规定。允许重量充装系数为0.52kg/L。装运液氨的钢瓶和槽车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制订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热,严禁烟火。钢瓶必须有安全帽,瓶外用橡皮圈或草绳包扎,防止激烈撞击和震动。液氨钢瓶应存放于库房或有棚的平台上。露天堆放时,应以帐篷遮盖,防止日光直射。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液氨
1.吸入液氨事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液氨报警器
氨的回收有吸收法,把来自液氨整理机排出的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至回收装置的洗涤塔(吸收塔),把混有空气的氨气在此塔内用水吸收成氨水,此时空气被清洗并排出塔外,然后通过蒸馏塔将氨和水分离,氨被蒸馏吸收制成浓氨水,浓氨水经精馏即成浓氨气,再将浓氨气经压缩机加压和冷凝冷却成液氨,最后输入贮存罐。B. 液氨气化吸收能量
A.液氨气化过程中液氨吸收能量变为氨气,故A正确;
B.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浓硫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故C错误;
D.镁条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C. 液氨泄漏如何处理
液氨泄漏事故处置措施。要注意做好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现场情况划分警戒区,处置车辆和人员一般停靠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
二、是处置人员的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处置泄漏或有关设备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氨时,应穿着防寒服装。紧急时也可穿棉衣棉裤,扎紧裤袖管,并用浸湿口罩捂住口鼻。
三、是应迅速清除泄漏区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强通风。如是钢瓶泄漏,处置时应用无火花工具,尽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液化气体大量流淌。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考虑将钢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转移至空旷地带洗消处理。
四、是对泄漏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处置时应尽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五、是如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开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CO2进行扑救,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若有可能,应尽快将可移动的物品转移出火场。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则应立即撤退。
(3)液氨自动吸收装置扩展阅读;
1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D. 工业生产中可不可以将液氨直接通入水中制成氨水,如果不可以怎样解决
要自己生产氨水,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如果要用液氨生产氨水,必须先将液氨转化成气氨;2、应明确生产氨水的产量、、氨水的浓度和用途?才能选择经济、合适的工艺和[wiki]设备[/wiki],不是一个容器罐就行了;3、生产氨水用的液氨有、无压力?采取的生产工艺也不相同;4、还要考虑安全、环保方面的问题,必须达标才能生产。
E. 液氨蒸发器的工作原理
摘要 您好,液氨蒸发器是一个换热设备。它是利用液氨的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以此来冷却流经管内的被冷物料。在生产上,往往要求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稳定,这样就构成了以被冷物料出口温度为被控变量,以液氨流量为操纵变量的控制方案,这一控制方案用的是改变传热面积来调节传热量的方法。因液位高度会影响换热器的浸润传热面积,因此,液位高度即间接反映了传热面积的变化情况。由此可见,液氨蒸发器实质上是一个单输入(液氨流量)两输出(温度和液位)系统。液氨流量既会影响温度,也会影响液位,温度和液位有一种粗略的对应性。通过工艺的合适设计,在正常工况下当温度得到控制后,液位也应该在一定允许区间内。
F. 液氨是怎样气化的,需要什么装置,气化时会有少量氨气排放到空气中吗
常温下,液氨自动汽化,会有大量液氨排放到空气中
G. 液氨蒸发器 液氨蒸发槽 氨气化器
液氨蒸发器、液氨蒸发槽、氨气化器是同一种设备。广泛应用在生活、公共建筑、工业、农牧业等方面。生活方面有做饭、烧热水、采暖、空调等;工业有锅炉热处理、陶瓷干燥、玻璃和塑料加工、食品工业的烘烤等。它在各行各业得到普遍的应用。工厂、 厨房等各行业的使用液化石油气过程中往往出现---火力不足、压力不足、钢瓶结水结冰、钢瓶余气用不完的现象,造成燃料费用高等问题,给各工厂、酒楼、餐厅造成损失。
一般用户的在使用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自然气化的钢瓶;二是强制气化的钢瓶。自然气化是指钢瓶中的液态液化石油气依靠自身显热和吸收外界环境热量而气化的过程。强制气化是用人为办法(安装爱特力气化器)对液化石油气进行气化。自然气化容易受外界温度及用量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火力不足、压力不足、钢瓶结水结冰、气体用不完。在实际应用中证明,自然气化的钢瓶剩液量一般达到10—30%,而安装爱特力气化器就可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安装爱特力气化器不仅能解决以上不足问题,而且能解决燃气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因为可以将燃气钢瓶集中摆放供气,让燃气钢瓶远离火和危险区域。
H. 如图是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图,请回答: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②收集氨气用______
(1)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气法
(3)碱石灰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①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即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
②应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③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使氨气中混有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但是不能用氯化钙和无水硫酸铜,因为它们均与氨气反应。
④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可以利用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即用“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可以用氨气遇浓盐酸产生白烟,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瓶口,产生白烟”。
⑤在收集氨气时氨气温度比空气温度高,收集的氨气的浓度小,容易逸出,因此在瓶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一般利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堵住试管口。
(8)液氨自动吸收装置扩展阅读:
氨气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2)跟酸反应,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点燃==2N2+6H2O
(4)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5)与碳的反应,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6)液氨的自偶电离为:,2NH3==(可逆)NH2+ NH4K=1.9×10^-30(223K)
(7)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形式是氨分子中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另一种形式是氨以它的氨基或亚氨基取代其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例如:
COCl2+4NH3==CO(NH2)2+2NH4Cl
HgCl2+2NH3==Hg(NH2)Cl+NH4Cl
这种反应与水解反应相类似,实际上是氨参与的复分解反应,故称为氨解反应。
I. 制造液氨冰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液氨在低压低温下蒸发成氨气是大量吸收热使被冷物料得到冷却,温度降低到室温一下而蒸发的氨气加压至较高压力下,用水冷却冷凝成液氨再供使用。组成一个冷冻循环。
氨气经冰机压缩1.0-1.6MPa经水冷却,将自己的冷凝热传递冷却水,本身冷凝成液氨,液氨再经节流膨胀,在氨冷凝时蒸发吸热,完成冷冻循环。
J. 液氨泄漏报警器的安装方法
液氨氨气报警器的安装位置:
探测器安装在被检测气体易泄漏场所,安装位置根据被内检测气体相对于空气比容重大小决定:
①当被检测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比重时,探测器应安装在距离地面(30-60)cm处,且传感器部位向下。
②当被检测气体比重小于空气比重时,探测器应安装在距离顶棚(30-60)cm处,且传感器部位向下。
为了正确使用探测器及防治探测器故障的发生,请不要安装在以下位置:
①直接接受蒸汽、汽油影响的地方;
②给气口、换气扇、房门等风量流动大的地方
③水气、水滴多的地方(相对湿度≥90%RH)
④温度在-40°或55°以上的地方;
⑤有电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