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明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方法是:“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升高
实验需要记录加热时间,需要用到秒表;
(1)在实验中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与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等水和食用油的加热相同时间,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2)在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还可以用:“使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变化相同的温度,观察加热时间的长度,来判断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通过所测量是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水吸热的能力更强.
(4)用相同的解热器加热,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该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5)由实验可知,在相同的热源下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由图象可知,B是水.
故答案为:秒表;(1)使水与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高;(2)水;质量相同;(3)水;(4)错误;用相同的解热器加热,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5)B.
⑵ 小明想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对于同一滑轮组,挂同一重物,如果绳子的绕法不同,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1)要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是否有关,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让提升相专同的重属物、都使用一个动滑轮,采用不同的绕法,由此可知,可选用甲、丙两图或乙、丁两图;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W有 |
W总 |
Gh |
Fs |
Gh |
Fnh |
G |
nF |
G |
2F1 |
G |
3F3 |
1 |
2 |
1 |
3 |
G |
2F1 |
G |
G+G0 |
G |
3F3 |
G |
G+G0 |
⑶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
(1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产生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大小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为准确反应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两个烧瓶中所盛煤油的质量应该相等;
(2)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的多,用煤油做实验效果更明显;故选D;
(3)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的目的是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B瓶中的镍铬合金丝的电阻较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快;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4)如果要继续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除图中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一种器材是电流表.探究过程中,应比较相同烧瓶内煤油上升的温度,目的是避免电阻对实验的影响.
故答案为:(1)质量;
(2)D;
(3)大;
(4)电流表;相同;电阻.
⑷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长度、
(1)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三个因素有关,对于多因素问题的探究我们都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这两个烧瓶中必须是初温和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
(2)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将电能转化成热,热量被煤油吸收后,温度就会上升,然后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
(3)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的多,用煤油做实验效果更明显.
(4)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发现A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快.说明A瓶中铜丝产生的热量比B瓶中镍镉合金丝产生的热量少,从而得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多.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初温;(2)温度计示数变化;(3)D;(4)大.
⑸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
(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回增大时,答反射角将随之变大.
(3)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
(1)等于;
(2)变大;
(3)同一平面;不能;
(4)OE;可逆的.
⑹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
(1)把纸板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内光线和法线在同容一平面内;
(2)表格内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实验次数;如下表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2 | ||
3 |
⑺ 小红想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你和她一起来完成探究过程: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
(1)同一高度(2)清晰(3)乙 (4)光屏一侧放大放大镜(每空1分) (5)成实像时:①把蜡烛向左移动,就会发现蜡烛的像向右移动,表明像与物左右相反; ②你可以在调整好像距和物距的时候,吹动火苗,观察光屏上火苗的移动方向,与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⑻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三瓶煤油中都各自浸泡着一段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