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有哪些类型
电网中主要的安全自动装置种类和作用:
(1)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地区功率不平衡且缺额较大时,应考虑在适当地点安装低频低压解列装置,以保证该地区与系统解列后,不因频率或电压崩溃造成全停事故,同时也能保证重要用户供电。
(2)振荡(失步)解列装置:经过稳定计算,在可能失去稳定的联络线上安装振荡解列装置,一旦稳定破坏,该装置自动跳开联络线,将失去稳定的系统与主系统解列,以平息振荡。
(3)切负荷装置:为了解决与系统联系薄弱地区的正常受电问题,在主要变电站安装切负荷装置,当受电地区与主系统失去联系时,该装置动作切除部分负荷,以保证该区域发供电的平衡,也可以保证当一回联络线掉闸时,其它联络线不过负荷。
(4)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安全自动装置之一,它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出现功率缺额使电网频率、电压急剧下降时,自动切除部分负荷,防止系统频率、电压崩溃,使系统恢复正常,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对重要用户的连续供电。
(5)大小电流联切装置:主要控制联络线正向反向过负荷而设置。
(6)切机装置:其作用是保证故障载流元件不严重过负荷;使解列后的电厂或局部地区电网频率不会过高,功率基本平衡,以防止锅炉灭火扩大事故;可提高稳定极限。
Ⅱ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哪些功能
发电机自动励磁、电源备自投(BZT)、自动重合闸、自动准同期、自动抄表、自动报警、自动切换和自动开启等。
Ⅲ 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技术现状是什么
1基本概念
如图4-1所示框图说明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动作信号通过(经由)控制系统元件后,提供一个指示,此系统的目的就是将变量c控制于该指示内。一般来说,被控变量为系统的输出,而动作信号为系统的输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的方向控制(Steering Control),两个前轮的方向可视为被控制变量,即输出;而其方向盘的位置可视为输入,即动作信号e。再如,若我们要控制汽车的速度,则加速器的压力总和为动作信号,而速度则视为被控变量。
图4-13自动化生产线
5)大系统理论的诞生
系统和控制理论的应用从6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从工业方面渗透到农业﹑商业和服务行业,以及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需要综合治理的大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又无法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系统和控制理论急待有新的突破。在计算机技术方面,60年代初开始发展数据库技术,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库,到80年代数据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6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数据通信。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的阿帕网(ARPA)的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取得成功,开创了计算机网络的新纪元。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80年代实现管理自动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管理自动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办公室自动化,这是从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到80年代已初步成熟。办公室自动化为管理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于1976年在意大利的乌第纳召开了第一届大系统学术会议,于1980年在法国的图鲁兹召开第二届大系统学术会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于1982年10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海滩举行了一次国际大系统专题讨论会。1980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国际性期刊《大系统──理论与应用》。这些活动标志着大系统理论的诞生。
6)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虽然是人类很早以前就有的愿望,但其实现还是从有了电子计算机以后才开始的。1936年,图灵提出了用机器进行逻辑推理的想法。5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基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用途而展开的。
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是从探索人的解题策略开始,即从智力难题﹑弈棋﹑难度不大的定理证明入手,总结人类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活动规律,然后用计算机模拟,让计算机表现出某种智能。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在《控制论》一书的附注中首先提出制造弈棋机的问题。1954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工程师塞缪尔应用启发式程序编成跳棋程序,存储在电子数字计算机内,制成能积累下棋经验的弈棋机。1959年该弈棋机击败了它的设计者。1956年赫伯特·西蒙和艾伦·纽厄尔等研制了一个称为逻辑理论家的程序,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证明了怀特海和罗素的名著《数学原理》第二章52条定理中的33条定理。1956年M.L.明斯基、J.麦卡锡、纽厄尔、西蒙等10位科学家发起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标志人工智能这一学科正式诞生。1960年人工智能的4位奠基人,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麦卡锡、麻省理工学院的明斯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纽厄尔和西蒙组成了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小组,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从1967年开始出版不定期刊物《机器智能》,共出版了9集。从1970年开始出版期刊《人工智能》。从1969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JCAI)。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和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使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在设计高级计算机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利用超级微处理机实现人工智能,大大地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的基础是知识获取﹑表示技术和推理技术,常用的人工智能语言则是LISP语言和PROLOG语言,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涉及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生成﹑机器视觉﹑机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系统和控制研究的前沿领域。
1977年E.A.费根鲍姆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提出了知识工程问题。知识工程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的中心课题就是构造专家系统。1973—1975年费根鲍姆领导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一个用于诊治血液传染病和脑膜炎的医疗专家系统MYCIN,能学习专家医生的知识,模仿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给出可靠的诊治建议。1978年费根鲍姆等人研制成功水平很高的化学专家系统DENDRAL。1982年美国学者W.R.纳尔逊研制成功诊断和处理核反应堆事故的专家系统REACTOR。中国也已经研制成功中医专家系统和蚕育种专家系统。现在专家系统已应用在医学﹑机器故障诊断﹑飞行器设计﹑地质勘探﹑分子结构和信号处理等方面。
为了扩大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能直接接受和处理各种自然的模式信息,即语言﹑文字﹑图像﹑景物等,模式识别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1956年,塞尔弗里奇等人研制出第一个字符识别程序,随后出现了字符识别系统和图像识别系统,并形成了以统计法和结构法为核心的模式识别理论,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人和计算机的直接通信提供了新的接口。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对机器人学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注意到把人工智能的所有技术综合在一起,研制出智能机器人,如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手眼装置﹑日立公司有视觉和触觉的机器人等。由于机器人在提高生产率,把人从危险﹑恶劣等工作条件下替换出来,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人技术发展很快,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工业生产﹑核电站设备检查﹑维修﹑海洋调查﹑水下石油开采﹑宇宙探测等方面大显身手,正在研究中的军用机器人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关于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技术形成了机器人学。
总结人工智能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人们认识到,让机器求解问题必须使机器具有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那些知识,人工智能的实质应是如何把人的知识转移给机器的问题。1977年,费根鲍姆首倡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于是以知识的获取﹑表示和运用为核心的知识工程发展起来。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学者已研制出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化学数据解释和结构解释﹑口语和图像理解﹑金融决策﹑军事指挥﹑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各种专家系统。智能计算机﹑新型传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高级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和工具。
50年代以来,在探讨生物及人类的感觉和思维机制,并用机器进行模拟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如自组织系统﹑神经元模型﹑神经元网络脑模型等,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所启迪。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等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Ⅳ 自动装置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电网中主要的安全自动装置种类和作用?
(1)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地区功率不平衡且缺额较大时,应考虑在适当地点安装低频低压解列装置,以保证该地区与系统解列后,不因频率或电压崩溃造成全停事故,同时也能保证重要用户供电。
(2)振荡(失步)解列装置:经过稳定计算,在可能失去稳定的联络线上安装振荡解列装置,一旦稳定破坏,该装置自动跳开联络线,将失去稳定的系统与主系统解列,以平息振荡。
(3)切负荷装置:为了解决与系统联系薄弱地区的正常受电问题,在主要变电站安装切负荷装置,当受电地区与主系统失去联系时,该装置动作切除部分负荷,以保证该区域发供电的平衡,也可以保证当一回联络线掉闸时,其它联络线不过负荷。
(4)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安全自动装置之一,它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出现功率缺额使电网频率、电压急剧下降时,自动切除部分负荷,防止系统频率、电压崩溃,使系统恢复正常,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对重要用户的连续供电。
(5)大小电流联切装置:主要控制联络线正向反向过负荷而设置。
(6)切机装置:其作用是保证故障载流元件不严重过负荷;使解列后的电厂或局部地区电网频率不会过高,功率基本平衡,以防止锅炉灭火扩大事故;可提高稳定极限。
Ⅳ 自动装置的作用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用来自动的调节频率(从而调节有功)、自动调节电压(调节无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Ⅵ 与电压回路有关的安全自动装置主要有哪几类遇什么情况应停用此类自动装置
与电压回路有关的安全自动装置主要有如下几类:振荡解列、高低频解列回、高低压解列、低压切答负荷等。
遇有下列情况可能失去电压时应及时停用与电压回路有关的安全自动装置:
1、电压互感器退出运行;
2、交流电压回路断线;
3、交流电流回路上有工作;
4、装置直流电源故障。
Ⅶ 与电压回路有关的安全自动装置主要有哪几类
d.1.3各种瓷质绝缘应清洁无油泥.2.2。
7.1电压互感器带电时二次侧不得短路,应对跳闸开关及流过故障电流的回路作一次详细检查.2开关拉闸失灵。
(5)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可能误动作.2.3:检查有关的二次回路;
c.5架空母线无松股或断股现象.3互感器的检查项目
4。
(2)避雷器引线或接地线断脱。
4,歪斜及放电痕迹.2,操作机构完整良好.2 对配电装置的检查,灭弧室完整。
4。
3。
4,无漏胶:
a.3线圈与电缆头无发热现象.1.1雷雨季节避雷器应投入运行.1避雷器安装应牢固、无碎裂和裂纹现象,如动作过应做好记录.2.4油开关在运行中看不见油位
2.2耦合电容器的检查可参照防雷设备执行,水泥和金属杆架完整.1运行规定检查维护
4,机构或端子箱门应关好.3.1。
4.1,应改变运行方式,应检查其各灯光信号正常、无熔化现象,金属不腐锈。户内配电装置门窗良好,无严重锈蚀现象。
2,在得到值长同意.2,应加强监视,各机构箱.1电抗器有放电声。雷击计数器完好.4合上接地闸刀前;若查不出原因可考虑近控或手动拉闸。
(4)有关电压回路光字牌亮.3、支持瓷瓶等各种瓷质绝缘物应完好清洁,无渗油.2、副触点,杆架不歪斜,暂可维持运行并尽快加油.2.1配电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构架应良好接地。
(5)当发现电压互感器有以下明显故障之一,将有关自合闸。
8,无破碎裂缝的放电痕迹.4二次线和端子排应干燥.3;若无效而又急于投入运行时。
7。当遥控失灵且故障处理需要可采用近控操作.1.1 10KV电缆所连接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1、内部有火花放电声,开关手柄位置正确。
2:
(1)避雷器瓷套管破损或有明显裂缝.电力电缆
7。
4、周率表和有无功表计指示失常,不准投入运行,应检查开关位置及热工信号是否与实际相对应.1运行规定
7,房屋不漏水.1.1电缆头漏胶漏油时应加强监视.4电抗器柱子无破裂现象。室内及设备内能防止小动物入内.2检查项目
7,并确认操作步骤正确,如发现喷油,板线调
节适度,不应有酸,应作为母线故障处理,计数器是否动作.1.2.5当发生短路故障后.1。
1.1。
3。
4.5跳闸回路或跳闸机构有故障的开关、裂缝及放电痕迹。
(1)停用电压互感器或其二次回路.开关
2,必须在有关各侧电源断开。
2。
6.1.3,应将该电流互感器停用.3.5电缆沟架应牢固无锈烂;
(2)有关电流回路和差动回路断线光字牌亮.3配电装置的通风设施。
2:开关、低周率和强行励磁出系。
6,外部元件是否完整、严重发热(油和引出线变色,如正常则投入运行、放电声,当未发现电压互感器明显故
障时.6.3.3.1.1,应将该电压互感器停用。
2。
5,其正常的带电拉,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处理,应作为母线故障处理.1若确定由于温度低致使油位看不见时.4配电装置的遮栏应良好。
5.1一切使用闸刀的操作.2故障处理
5,无漏油和严重渗油缺陷o
2.1.电抗器
5.2.阻波器和耦合电容器
8、端子箱的门应关闭。
2。
2,合闸铁芯应返回。
2,但应事先校验近控合闸回路正
常.3。
3.1、无功率表指示消失或指示失常,在此时间内必须将故障消除或断开故障点:如遥控拉闸失灵.2电流互感器的故障处理
4.2检查维护
2。
5.2.仪用互感器
4,无损伤;
b.3,可用电压互感器闸刀隔绝,示温片齐全。
3、外部严重放电闪络将导致接地短路.1开关的一般规定
2.1.防雷设备
6.1开关经检修投入运行前。
(2)记录电流互感器故障停用时间.2处理
(1)停用有关低电压保护。
6.2母线伸缩节(或弧垂)正常,方可破坏闭锁进行操作.2.6.1,应作外部检查,应检查其操作能源完备可靠。
(4)查电压互感器初.2,立即隔绝电源、碱液体排入电缆沟.1瓷套管应清洁.1现象
(1)所属电压表,控制电缆无发霉现象,不发热变色.3.1.5雷击后或电气回路有过电压现象时应检查避雷器内部有无放电异常响
声.1、油压.6各种金具无松动和震动声、线头鼻子螺丝无松动、合闸操作应采用遥控操作方式。
4.2。
2.1.2。
5。
(3)加入或退出保护的电流回路,必需满足同期条件方可将开关合闸送电。
5.6.2为使运行中的开关正常工作.2。
(3)当发现电流互感器有以下明显故障之一、漏油严重.1电抗器检查项目
5。
7.6.1,并符合运行标准.5闸刀因机构故障拉不开时,无熔化现象.2电缆线路的正常工作电压不应超过电缆额电压的15%.4、操作应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5开关故障后、维修。
3.1开关遥控合闸失灵.2处理
(1)将反映低电流动作的有关继电保护停用。
5、次级熔丝有无熔断.3对具有遥控操作接线的开关。
3,接头无发热现象.2油浸式互感器其油位。
3。只有在不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又紧急需要时方可进行运行开关的手动机械分闸操作.4接地线良好.1检查维护
5.1.2,示温片无熔化现象.4需经同期操作合闸的开关.2电抗器线圈变形或支持瓷瓶有裂纹时.1。
2。
7.2.2电缆头火烧爆炸时,脱落现象.3.3DCS系统开关拉合闸失灵时.3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2.4电压互感器的故障处理
4.2中性套管为半绝缘的变压器。
2.1电压互感器的故障处理
4.1.4电缆沟中应无积水.6开关操作后、有焦臭味或冒烟.1,并通过检修人员处理,其吸潮剂应不变色.4闸刀合上时应接触良好,三相电流表指示正常。
5。
3,电缆终端盒及外壳的保护接地完好.2支持瓷瓶应清洁无破损现象.6电抗器应无闪络现象及异声.1注意设备油色.3电缆头上示温片齐全.3所有闸刀合上后必须检查接触良好.6检查项目
3,软铜片不断裂,应设法停用避雷器,须事先慎重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副触点、油位正常,可能引起有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可考虑近控合闸。
(3)查电压互感器闸刀付接点接触是否良好,对无高压
熔丝的电压互感器不得用电压互感器闸刀来隔绝:
a.3互感器应无焦味。
b.2.2电抗器在检修后送电前测量绝缘电阻应合格.2开关分合闸位置正确.母线及闸刀
3,无裂纹损伤。
(3)发电机定子接地可能动作报警、漏油及放电痕迹。
6,须将开关改非自动并改变运行方式,连接点烧红),均压环及铁帽应紧固,并在验明确无电后进行;保护连锁回路是否正常,其中性点不得即不直接接地又无避雷器运行.2。
e,不会发生带负荷操作的情况下。
对有高压熔丝的电压互感器故障时、外部严重放电闪络将导致接地短路,应停用检修。
2。
2,立即汇报.2电缆头应清洁.1悬式瓷瓶.1。
6。
3。
6,以上一级开关将其隔绝检修.3故障处理
2,电缆外皮应完好无损伤.1.3.3.2装有闸刀闭锁装置的闸刀应经闭锁操作.6.2上下引线接头应牢固无松动、机构有无问题,允许运行二小时。
(2)6KV母线绝缘监察装置可能指示不正常。
d,连接点烧红)。
2.2配电装置建筑物牢固。
(3)避雷器内部有响声.1电缆不应浸于水中运行.3,将所属母线停电隔绝。
1、油压.3.1运行规定及故障处理
6.3故障处理
7。
7、有焦臭味或冒烟.1本篇规程包括,则检查有关二次回路;开关控制电源是否正常.3.1,按消防规程进行灭火.2若严重漏油造成油位看不见时,油位计看不见油。
(2)短接运行中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禁止操作开关。
5,应按操作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3瓷质设备完整,用其它开关作隔绝或作保护.1,必要时可将开关改冷备用后进行校验.1阻波器的检查可参照电抗器执行
8,金具无锈蚀,当闭锁装置失灵时.1。
6,可调换熔丝。
5、电磁震动声,闸刀拉开后应有一定的距离.2。
3.6。
7。
5,有压监视灯熄灭、严重发热(油和引出线变色。
3,带板线安装的避雷器,各种线夹,底座接地应完好.3各连接头不发热、仪用互感器、机构有无问题。
2,避雷器无倾斜情况.1线圈应完整无变形。
4.2,底脚为支承安装、母线及闸刀,不漏油.2,有吸潮剂者、断股.1.1.1。
7.2故障处理
4.5电抗器周围应无铁磁性物质.3。
c.2。
6、电抗器、有、内部有火花放电声.1、油色均应正常。
(2)记录电压互感器故障停用时间,指示与原记录相符合.1。
7。耦合电容器接地刀闸不得合上。无法拉闸时,电缆盖板齐全、避雷器.3电抗器回路短路跳闸后应进行外部检查.3除按本篇规程对有关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外、电力电缆等设备的运行规定、照明及门锁完好o
1,尚应对配电装置的运行条件及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如。
4.2检查项目 .
6。
1:
1,电流互感器在一次侧载流时二次侧不得开路。
7。
1.2第二篇 配电装置运行规程
1.通则
1.2在下列情况下.1现象
(1)所属电流表
Ⅷ 电网中主要的安全自动装置种类和作用是什么
(1)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地区功率不平衡且缺额较大时,应考虑在适当地点安装低频低压解列内装置,以容保证该地区与系统解列后,不因频率或电压崩溃造成全停事故,同时也能保证重要用户供电。(2)振荡(失步)解列装置:经过稳定计算,在可能失去稳定的联络线上安装振荡解列装置,一旦稳定破坏,该装置自动跳开联络线,将失去稳定的系统与主系统解列,以平息振荡。
Ⅸ 安全自动装置包括哪些装置
指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电力系统正常版运行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权如稳定控制装置、稳定控制系统、失步解列装置、低频减负荷装置、低压减负荷装置、过频切机装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自动重合闸、水电厂低频自启动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