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有机元素定量分析实验装置ppt

有机元素定量分析实验装置ppt

发布时间:2022-02-19 06:19:15

⑴ 科学实验上测定有机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燃烧分析法.即把已知量的样品置于氧气流中

设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Hy,(1)氢元素的质量为64.8g×

2
18
×100%=7.2g,(2)碳元素的质量为132.0g×
12
44
×100%=36g,则12x/y=36/7.2,所以x/y=5/12,则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5H12
答:通过计算确定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5H12

⑵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关于有机化合物中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用CuO作氧化剂(在氧气流中)将有机物氧化

⑴ 排装置中的空气,以利准确测定出F中的氮气体积
⑵ A和D D
⑶ CxHyOzNp + (x + y / 4 — z / 2)O 2 x CO 2 + y / 2 H 2 O + p / 2 N 2
⑷ 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氮气
⑸ ① 量筒内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② 视线与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⑹ A、B、D

⑶ 有机元素分析能分析哪几种元素

有机元素分析最常见的元素分析是:
C,H,N。
即, 同批次样品可以同时分析上述元素。
其它元素如O, 需要设置不同条件,重新进样。

⑷ 有机元素分析仪的仪器种类

1. 美国CE-440型有机碳氢氮氧硫元素分析仪(CHN O S)的分析范围包括化学和药物学产品、精细化工产品、药物、肥料、石油化工产品 ,橡胶、塑料、高分子材料及添加剂、建筑和绝缘材料、煤、固体废弃物等。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制药、农业、环保、能源、材料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分析。
2. PerkinElmer PE 2400II CHNS/O 有机元素分析仪
创立于1937年,是化学分析仪器领域著名的供应商之一。早在1965年该公司就研制推出了2400型元素分析仪,成为当时自积分热导法元素分析仪发展的一派代表,后来由于公司研发领域的扩大和重心的转移,以至于在研发元素分析仪的技术方面无法有更新的突破。2400系列II型CHNS/O型元素分析仪是该公司后来推出的。其设计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混合气体分离技术的改变,现在是采用先进的前沿色谱分离技术。不过目前型号比较老,很久没更新了。
3. Thermo 赛默飞世尔 FLASH 2000 CHNS/O 有机元素分析仪 有机元素分析仪是继Thermo收购CarloErba(意大利 卡拉尔巴)和Fison集团后推出Thermo Flash EA1112大获成功后的又一力作,应用最新的先进设计改进和升级而成的,是目前最为可靠和准确的元素分析仪。
CarloErba作为元素分析仪的先导,从1948年开始商业化其元素分析仪。1968年在全世界首先推出自动进样和垂直加样的燃烧炉,代表型号为 EA1102;1975年首先推出测定CHNO浓度范围从痕量(100ppm)至100%,代表型号为EA 1106;1988年推出可同时测定CHSN的分析仪,代表型号为EA1108。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中国以来,其各个型号在国内高校、研究元素都有着广泛的用户群体。自一九九六年加盟美国热电集团以来,生产的元素分析仪因其卓越性能而成为Thermo Electron的代表性产品。目前在全球拥有三千多台安装量,在客户中有极好的口碑。尤其是其与同位素比质谱仪的联用,在市场上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⑸ 元素分析仪在实验室中有哪些作用 元素分析仪的实验室

A.元素分析仪作为一种实验室常规仪器,可同时对有机的固体、高挥发性和敏感性物质中C、H、O、N、Cl、Br等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定,故A正确; B.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不,同官能团吸收谱图不同,故可根据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故B正确; C.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故C正确; D.614C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故D错误;故选D.

⑹ 有机元素分析仪的基本信息

元素分析仪作为一种实验室常规仪器,可同时对有机的固体、高挥发性和敏感性物质中C、H、N、S、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在研究有机材料及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和药物学产品,如精细化工产品、药物、肥料、石油化工产品碳、氢、氧、氮元素含量,从而揭示化合物性质变化,得到有用信息,是科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节能减排:燃料、煤、油品成分分析;
环境监控:混合肥料、废弃物、软泥、淤泥、矿泥、煤泥、沉淀物、肥料、杀虫剂和木料、固液垃圾。
地质材料:海洋和河流沉积物、土壤、岩石和矿物。
农业产品:植物和叶子、木料、食物、乳制品(如牛奶)。
化学和药物产品:精细化工产品、药物产品、爆炸物、催化剂、有机金属化合物、聚合物、合成橡胶、皮革、纤维材料和纺织产品。
石油化工和能源:煤炭、石墨、焦碳、原油、燃料油、石油、汽油添加剂、润滑油、油品添加剂。
物理性质:水泥、陶瓷、玻璃纤维、轮胎、燃料、色素、建筑材料、绝缘材料。 CHN测定模式下,样品在可熔锡囊或铝囊中称量后,进入燃烧管在纯氧氛围下静态燃烧。燃烧的最后阶段再通入定量的动态氧气以保证所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完全燃烧。如使用锡制封囊,燃烧最开始时发生的放热反应可将燃烧温度提高到1800°C,进一步确保燃烧反应完全。
样品燃烧后的产物通过特定的试剂后形成CO2、H2O、N2和氮氧化物,同时试剂将一些干扰物质,如卤族元素、S和P等去除。随后气体进入还原罐,与铜进行反应,去除过量的氧并将氮氧化物还原成N2,最后进入混合室,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均匀的混合。
混合均匀后的气体通过三组高灵敏度的热导检测器,每组检测器包含一对热导池。前两个热导池之间安装有H2O捕获器,热导池间的信号差与H2O的含量成正比,并与原样品中氢含量成函数关系,以此测量出样品中H的含量。接下来的两个热导池间为CO2捕获器,用来测定C,最后以纯He为参照测定N.
测定S和O的方法与CHN基本相同,只需更换一下试剂。硫燃烧后以SO2的形式单独进行测量。氧同样也是单独测量,样品在纯氦氛围下热解后与铂碳反应生成CO,进一步氧化成CO2后通过热导池的检测,最终计算出氧的含量。单独测量可保证O、S的测量效果及最佳试剂用量,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⑺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运用这个科学的燃烧氧化理论,拉瓦锡弄清了碳酸气(CO2)是碳与氧元素的化合物。他根据一般的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碳酸气和水的实验事实,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将一定量的有机物在一定体积的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用苛性钾或苛性钠溶液来吸收产生的碳酸气,再从残留物中计算出生成的水量,由此就可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⑻ 有机中对未知有机物做元素分析的方法有哪几种要详答!

抄自 ke.com/wiki/有机元素定量分析 。
碳、氢分析 基本原理为让有机物在氧气流中燃烧,碳、氢分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用无水高氯酸镁吸收水,用烧碱石棉吸收二氧化碳。由各吸收剂增加的重量分别计算碳和氢的含量。在最初的经典方法中,燃烧反应和样品分解缓慢,分析时间较长。其后不少学者研究了提高氧化能力和燃烧速度的措施,例如加大氧气流速、提高燃烧温度、使用各种氧化剂等;也研究了多种元素共存时的分析方法、去除其他元素干扰的方法、不用氧化剂的空管燃烧法等,确立了较佳的实用条件,为仪器化自动化打下了基础。现在虽然自动化仪器已普遍应用,但经典法仍为核对样品分析的基本方法。
碳、氢分析基本装置为一个密闭系统,氧气自氧气瓶中流入燃烧管,管内填充有氧化剂并保持在高温,样品放在瓷或铂制的小舟内,置于燃烧管的前端,逐渐加温燃烧,氧化产物随氧气通过管内填充剂使氧化完全,最后进入串联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吸收管。分析完毕后取下吸收管称量,计算出碳、氢含量。
在样品燃烧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燃烧管内填充的氧化催化剂及燃烧温度。催化剂有氧化铜、四氧化三钴、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氧化铬等,也有使用混合氧化剂的,或在样品舟内在样品表面覆盖一层氧化剂(如氧化钨等)以帮助样品的氧化。燃烧管保持在高温,其温度根据使用的氧化剂而不同,一般为 600~1000°C。温度高对完全氧化有利,但会缩短石英燃烧管的寿命。一般来说,四氧化三钴的使用温度较低,因此用得较多。氧化铜要求的温度最高,但用作经典法的柱填充剂,效果很好,也一直沿用。燃烧管内常填充有银丝,以去除卤素和硫的燃烧产物而避免干扰。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本身既可做氧化剂,又可有效地吸收卤素和硫,因此常用。氮的氧化物则另用一个吸收管,内装二氧化锰作吸收剂,也可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吸收。
氮的分析 杜马法 1831年由杜马建立,后由普雷格尔改为微量分析方法。此法适用于大多数有机含氮化合物。其测定原理为在高温下将样品氧化,碳、氢分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则生成氧化物,另以二氧化碳气为载气,将燃烧气体带入装有金属铜丝的还原管,此管保持在500~600°C,铜即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这些气体均通入氮量计内,氮量计中装满浓氢氧化钾溶液。除氮气外,其他气体均被氢氧化钾溶液吸收,因此可读取氮量计内氮气的体积,并校正至标准状态,由此求得氮含量。所用的仪器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它与燃烧管连接,管前端放置装有样品的小舟,管内填装氧化剂,保持在高温。其填充量和使用温度与碳、氢测定中相同。燃烧后的气体再通入填有铜丝的还原管,最后进入有刻度的氮量计内进行读数。
克达尔法 1883年由克达尔首创,其后改为微量分析方法,适用于蛋白质,氨基酸,硝基、氨基等含氮化合物的测定。其测定原理为将样品用浓酸(如硫酸)消化,并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如汞、乙酸汞、硫酸钾、硫酸铜等),氮被还原为氨,并以铵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然后将消化液碱化,进行水蒸气蒸馏,氨即随水蒸气蒸出,蒸馏液通入弱酸溶液(如硼酸)中。氨全部蒸出后即可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见酸碱滴定法),求出氨的量,再换算成氮。吸收液也可用稀碱标准溶液,以标准酸溶液滴定过剩的碱。此法无需特殊装置,较简便易行,多年来一直是常用的方法。
氧的分析 氧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因此其含量测定一直受到重视。但过去因为缺乏简便的测定方法,所以在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分析中,多不进行氧的测定,而只是按差值计算氧含量,即从100%中减去其他所有元素的百分含量的总和,其差值即作为氧的含量。这样做显然误差较大,影响结果的推算。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较实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使有机化合物在高纯惰性气流(常用氮气)中高温热解,热解产物通过铂碳催化剂,含氧物质均转化成一氧化碳,再用五氧化二碘或无水碘酸将一氧化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同时释出碘,可用重量分析测定二氧化碳或碘,也可用碘量法滴定,测量释放出的碘,再折算成氧,求出含量。在分析前应进行空白试验,以确保整个分析系统中没有氧气存在。惰性气体也应先纯化,常用的方法为:使氮气通过保持在500~600°C、装有金属铜的还原管以除去氧气,并经过无水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管以除去二氧化碳和水分。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元素(如氮、硫、卤素等)时,在最后测定前均须将它们的燃烧产物除去以免干扰,通常使经过铂、碳还原后的气体通过烧碱石棉管即可。
卤素的分析 最初使用的方法为将样品在密封系统(如玻璃封管或金属弹筒)内与氧化剂混合加热分解,使卤素(见卤族元素)转化为卤化物,然后加水溶解,以银量法(见沉淀滴定法)或汞量法进行滴定。也有使用燃烧管的方法,使卤化物转化为卤素,吸收后滴定,这些方法较费时费事。20世纪50年代末期W.舍尼格尔发明了氧瓶法破坏样品,简便易行,许多元素的测定均采用了这个方法。将瓶内放好吸收液,充满氧气,称好的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在瓶塞下面固定的铂丝圈内,用火点燃滤纸后立即放入瓶内塞好,使其燃烧分解。吸收液多用稀碱溶液,氯化物被吸收后即可用硝酸银或硝酸汞标准液滴定。溴和碘在吸收后尚须用还原剂处理,将氧化至高价的溴和碘还原成溴和碘的负离子后再用银量法或汞量法滴定。氟化物可用比色法测定,或用硝酸钍溶液滴定,或加入过量铈(Ⅲ),与氟生成络合物(见配位化合物),过量铈用乙二胺四乙酸滴定。近年也有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测量的。
硫的分析 用氧瓶法分解样品,使硫转化为硫酸根后用氯化钡或硝酸铅等滴定,求出含量。
磷的分析 氧瓶法分解样品时使磷转化为磷酸根,用磷钼酸比色法或使生成磷酸镁铵沉淀后,用乙二胺四乙酸滴定过量的镁而求含量。
金属的分析 多用灰化法,将样品灼烧,由残渣求出金属含量。贵金属如金、银、铂等以元素形式称量,其他大多数金属可在灼烧前加入硫酸或硝酸,最后以硫酸盐或氧化物形式称量。前者有钾、钠、钙、镁、钡、锂、镉、锰、锶、铈、锌、铷、铅等;后者有铝、铬、铜、铁、汞、钼、锡、硅等。汞也可用燃烧管法,最后用金吸附汞,称重,求出含量。镍、钴样品可在氢气流中燃烧,最后以金属形式称量。
其他元素的分析 砷可按类似磷的方法测定,在氧瓶中燃烧后用砷钼酸比色法或砷酸镁铵沉淀法测定。硼化合物用氧瓶法分解,加入甘露醇使硼酸与之结合,即有足够酸性,可用标准碱溶液滴定。硒用氧瓶法分解,或用比色法测定,或使它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元素硒后称量进行定量测定。硅与过氧化钠熔融后生成硅酸盐,用比色法或重量分析进行定量测定。

⑼ 有机物的元素定量分析最早是由德国人李比希提出的.他设计的元素定量分析装置如图所示:(1)氧化铜的作

(1)氧化铜的作用是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回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故答答案为:确保碳元素均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2)因为CaCl2或浓硫酸都可以作干燥剂吸收水分,故答案为:只吸收水,不吸收二氧化碳;
(3)由题意知,氧气的作用主要是把样品氧化,然后在后面的吸收装置中被吸收,故答案为:氧化样品;将产物全部排入吸收装置;
(4)由装置图知,后面应增加一个U干燥管,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这样减少实验误差,故答案为:末端再连接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

⑽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关于有机物中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用CuO作氧化剂(在氧气流中)将有机物氧化,再

实验利用氨基酸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 、H 2 O、N 2 ,通过测定生成的CO 2 、H 2 O、N 2 的量确定实验式,H 2 O的质量根据B装置的增重得到,CO 2 的质量根据C装置的增重得到,N 2 的体积通过F测量.D装置除去为反应的氧气.
(1)装置内有空气,影响氮气体积的测定,实验开始时,先要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装置中的空气,以利准确测定出F中的氮气体积.
故答案为:排装置中的空气,以利准确测定出F中的氮气体积.
(2)氨基酸燃烧需要加热,用铜网除去未反应的氧气需要加热,即装置A、D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A、D.
(3)为保证氨基酸完全燃烧需要通入过量的氧气,过量的氧气影响氮气体积的测定,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生成氧化铜,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氮气.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氮气.
(4)读取N 2 的体积时,应冷却至室温,量筒内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视线与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故答案为:量筒内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5)实验中测得N 2 的体积,还需要H 2 O、CO 2 的质量可以计算该氨基酸的实验式,通过实验式及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
故选:ABD.

与有机元素定量分析实验装置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阀门一开水表就转为什么意思 浏览:16
如何用实验装置模拟气举过程 浏览:989
联动燃气阀门 浏览:842
怎么用轴承做起钉器 浏览:273
女孩有多少能接受电动工具的 浏览:693
女机械换装需要多少钱 浏览:667
机械电子研究生应该怎么过 浏览:501
手机支付宝怎么看电脑的登录设备 浏览:646
蠕动探测装置的作用 浏览:47
xposed框架魅工具箱 浏览:272
暖气竖井阀门 浏览:319
什么时候使用阀门定位器 浏览:503
尼尔机械纪元怎么刷99级 浏览:872
埃马克机床质量怎么样 浏览:165
频率自动调节装置属于 浏览:150
设计并制作一套简易的电池装置视频 浏览:761
杭州五金市场机电 浏览:234
自动励磁装置英文缩写 浏览:898
如何提高学科专用设备的使用率 浏览:453
揭阳市固鹏五金制品厂 浏览:565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