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德国传动装置

德国传动装置

发布时间:2022-02-16 17:12:03

A. 德国车的变速器也非常好

是的,德国车的变速器真的是非常的好,不管他的普通型车还是高档型的车都不错。

B. 什么是动液传动

液力传动的工作原理
一,液力传动的概述 在传动装置中以液体(矿物油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属传递与控制的称为液体传动装置,简称液体传动. 在液体传递能量时,存在着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能,再由液体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液体能有三种形式:位能,压力能和动能.在液体传动中,液体的相对高度位置变化很小,故位能与压力能,动能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液体传动中液体能量变换的主要形式为压力能和动能.凡是主要以工作液体的压力能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装置称为液压传动装置,简称液压传动.其工作元件称为液压元件.凡是主要以工作液体的动能进行能量传递与控制的装置称为液力传动或动液传动.
二,液力传动的原理 液力传动装置是本世纪初开始研究的,最早用于船舶工业.汽车上采用液力传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30年代,英国,美国将液力传动应用于公共汽车,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军用车辆和专用汽车也开始采用液力传动装置.现代汽车尤其是轿车广泛采用了液力传动装置. 最初的液力传动装置方案是由德国盖尔曼·费丁格尔教授提出的,如图1-1所示.它由离心泵,集水槽,进水管,连接管路,导水机构,水轮机等组成.

C. SD.KFZ.250半履带装甲车使用什么传动装置

德国SD.KFZ.250半履带装甲车传动装置为机械式,所采用的“瓦罗莱科斯”半自动变速箱有7个前进内档和3个倒档容。行动部分的前部是轮式,后部为履带式。

履带部分占车辆全长的3/4,车体每侧有4个负重轮,比D7型运输车的少一个,从而缩短了底盘的长度。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负重轮交错排列。履带是金属的,每条履带由38块带橡胶垫的履带板组成,履带宽240mm。

该车和当时德国其它的半履带式车辆一样,采用一种新的转向方法,即在公路上行驶时,只须操纵方向盘,利用前轮来转向;在需要作小半径转向或在越野行驶时,则用“科莱特拉克”转向机构来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5m。

D. K1主战坦克传动装置是怎样的

K1主战坦克配用德国ZF公司生产的LSG3000型全自动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两个倒档,从0加速到32千米/小时只需要9.4秒。该传动装置除采用机械式刹车外,还具有液压减速装置,可以使坦克在高速行驶情况迅速停下来。

悬挂装置在前面整体结构中已经介绍。K1坦克通过采用液压、扭杆复合型悬挂装置,调整车辆前后高度,K1坦克主要是采取向前倾,最大倾斜角为-10度。

E. 德国的 luk双离合变速器怎么样

舍费勒公司。世界上供应双离合核心组件公司,质量可靠

F. 机车传动装置的分类

利用原动机驱动离心泵,使获得能量的工作液体(机车用油)冲击涡轮从而驱动车轮来实现传递动力的装置。1902年德国的费廷格提出了液力循环元件(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扭器)的方案,即将泵轮和涡轮组合在同一壳体内,工作液体在壳体内循环流动。采用这种元件大大提高了液力传动装置的效率。液力传动首先用于船舶。1932年制成第一台约60千瓦的液力传动柴油动车。
液力耦合器有相对布置的一个泵轮和一个涡轮。泵轮轴和涡轮轴的扭矩相等。涡轮转速略低于泵轮转速,二者转速之比即为液力耦合器的效率。液力耦合器用于机车主传动时,效率约为97%。液力变扭器除泵轮和涡轮外,还有固定的导向轮。涡轮与泵轮的扭矩之比称变扭比,转速比越小则变扭比越大。在同样的泵轮转速下,涡轮转速越低则涡轮扭矩越大。因此机车速度越低则牵引力越大,机车起动时的牵引力最大。液力变扭器的效率只在最佳工况下达到最大值。现代机车用的液力变扭器效率可达90%~91%。但当转速比低于或高于最佳工况时,效率曲线即呈抛物线形状下降。为使机车在常用速度范围内都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机车的液力传动装置一般采用不止一个简单的液力变扭器。机车液力传动装置如梅基特罗型、克虏伯型、苏里型、SRM型、ΓΤК型等,都是将一个液力变扭器与某种机械传动装置结合使用。福伊特型则是采用 2~3个液力变扭器(最佳工况点的转速比一般并不相同)或液力耦合器(图1),利用充油和排油换档,在各种机车速度下都使当时效率最佳的那一液力循环元件充油工作。换档时,前一元件排油和后一元件充油有一段重叠时间,所以换档过程中的机车牵引力只是稍有起伏而不中断。和其他类型相比,福伊特型液力传动装置的重量较大,但有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的优点。到60年代,经验证明:对于1500千瓦以上的液力传动装置,福伊特型较为适用。中国机车所用的液力传动装置都是这一类型的。
大功率增压柴油机车的液力传动装置都不用液力耦合器,但燃气轮机车的液力传动装置则用一个启动变扭器,并在高速时用一个液力耦合器。
液力循环元件传递功率P的能力也像其他液力机械一样,与工作液体重度r的一次方、泵轮转速n的三次方和元件尺寸D的五次方成正比,即P∝rnD。在柴油机车上,为了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柴油机都不直接驱动液力循环元件的泵轮,而是通过一对增速齿轮,在轴承和其他旋转件容许线速度的限制范围内,尽可能提高泵轮转速。燃气轮机车由于转速很高,所以用一级甚至两级减速齿轮来驱动泵轮。同一种传动装置,只要改变这种齿轮的增速比或减速比,即可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应用于不同功率的机车。
液力传动装置通常包括一组使输出轴能改变转向的换向齿轮和离合器机构。输出轴通过适当的机械部件(万向轴和车轴齿轮箱,或曲拐和连杆等)驱动机车车轮。液力传动系统还可包括一组工况机构,使机车具有两种最高速度,在高速档有较高的行车速度,在低速档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起动牵引力和加速能力。因此同一机车既可用于客运,也可用于货运,或者既可用于调车,也可用作小运转机车。而当调车工况的最高速度定得较低时,机车在起动和低速运行时的牵引力可以超过同功率的电力传动柴油调车机车。
1965年出现的液力换向柴油调车机车,传动装置有两组液力变扭器,每个行车方向各用一组,换向动作也用充油排油的方式来完成。当机车正在某一方向行驶时改用另一方向的液力变扭器充油工作,由于变扭器的涡轮转向与泵轮相反,对机车即起制动作用。机车换向不必先停车。只要司机改换行车方向手把的位置,机车即可自动地完成从牵引状态经过制动、停车,又立即改换行车方向的全部过程。
液力传动装置不用铜,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维修量少,并具有隔振、无级调速和恒功率特性好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采用。联邦德国和日本的柴油机车全部采用液力传动。 把机车原动机的动力变换成电能,再变换成机械能以驱动车轮而实现传递动力的装置。电力传动装置按发展的顺序有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交-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四种。它们所用的牵引发电机、变换器(指整流器、逆变器、循环变频器等)和牵引电动机类型各不相同。
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
1906年美国制造的150千瓦汽油动车最先采用了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1965年以前,世界各国单机功率75~2200千瓦的电传动机车都采用这种电力传动装置。这是因为同步牵引发电机无法高效变流,异步牵引电动机难于变频调速,只能采用直流电机。直-直流电力传动原理是基于直流电机是一种电能和机械能的可逆换能器,其原理见图 2。原动机G为柴油机,通过联轴器驱动直流牵引发电机ZF,后者把柴油机轴上的机械能变换成可控的直流电能,通过电线传送给1台或多台串并联或全并联接线的直流牵引电动机ZD,直流牵引电动机将电能变换成转速和转矩都可调节的机械能,经减速齿轮驱动机车动轮,实现牵引。此外设有自控装置。自控装置由既对柴油机调速又对牵引发电机调磁的联合调节器、牵引发电机磁场和牵引电动机磁场控制装置等组成,用来保证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
直流牵引发电机受整流子限制,不能制造出大功率电力传动装置。60年代前期,美国发明大功率硅二极管和可控硅,为制造大功率的电力传动装置准备了条件。1965年法国研制成 1765千瓦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它是世界各国单机功率 700~4400千瓦机车普遍采用的电力传动装置。
交-直流和直-直流电力传动原理相似。由图3可以看出两者差异在于柴油机 G驱动同步牵引发电机TF,经硅二极管整流桥ZL,把增频三相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事实上TF和ZL组成等效无整流子直流电机。其余部分和自控装置主要工作原理与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相同。
交-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
异步牵引电动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可靠,在变频调压电源控制下,能提供优良调速性能。联邦德国于 1971年研制成实用的交-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如图4所示。
交-直-交流电力传动原理如下:柴油机 G驱动同步牵引发电机TF,产生恒频可调压三相交流电(柴油机恒速时),经硅整流桥ZL变换成直流电,再经过可控硅逆变器 N(具有分谐波调制功能)再将直流电逆变成三相变频调压交流电,通过三根电线传输给多台全并联接线的异步牵引电动机AD。AD将交流电能变换成转速和转矩可调的机械能,驱动机车动轴,实现牵引。它的自控装置由联合调节器以及对同步牵引发电机磁场、变换器、异步牵引电动机作脉冲、数模或逻辑控制的装置组成,从而提供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
交-直-交变频调压电能经二次变换,降低了传动装置的效率,而且逆变器用可控硅需要强迫关断,对主电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为提高效率,在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中采用了自然关断可控硅相控循环变频器(图5)。60~70年代,美国在重型汽车上,苏联在电力机车上都采用了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不过美国用的是异步牵引电动机牵引,苏联用的是同步牵引电动机牵引。
交-交流电力传动原理如图5所示。柴油机G驱动同步牵引发电机TF,发出增频可调压交流电,经相控循环变频器FB变换成可变频调压的三相交流电(降频),输给多台全并联接线的异步牵引电动机AD。AD将交流电能变换成转速和转矩可调的机械能,驱动动轮实现牵引。它的自控装置也是由联合调节器、脉冲、数模、逻辑电路等装置构成(但对可控硅导通程序要求严格),同样能保证优良的工作特性。

G. 手自一体变速器由德国发明,它有哪些优点

现在买车时选择手动挡的车型已经很少了,后退其次。很多车主买车时喜欢手一体,重视手一体的手动模式,但很多车主买了后不好用,几乎不能使用。这是鸡排产品吗,为什么制造商还会上市呢。手一体变速器的优点是什么。下面的台词具体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手-整体变速器。为什么有手一体变速器,有什么优点,买车的时候要选择它吗。

下坡必须,继续用空挡滑行会伤到车。不安全。如果继续刹车,刹车会过热,导致磨损。但是如果是手动模式,用1档控制车辆就足够了。没有脚继续刹车也不会磨损刹车。可以从五、二档开始陷入泥地时使用,另外在雪地冰块等行驶时必须使用手动挡,不能超过4档,这个道理和一般的自动挡车一样。

H. 军事达人来给普及下德国二战E50,E75,E100坦克的详细介绍,谢谢。

E-50和E-75是德国人设计的两种标准战车,它们仅仅存在于图纸上。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外形几乎一样(注意只是车体,量产型E-75的炮塔外形类似于虎王坦克),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不同。E-50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它采用和黑豹2型一样的加长型的88炮。 E-50车体每侧6个负重轮。悬挂系统为莱恩博士设计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不占用车内空间。它和E-75一样采用动力系统后置,节约了近一吨的重量,另外取消车体传动轴后,车高也降为2.60米。发动机为HL-234型,最高输出功率为900马力/3200转。因此E-50可以达到60KM的公路时速!!这甚至已经超过了60年代的战后二代坦克的水平了。(这种HL-234发动机的改良型HL234+型,比以前的HL234有大幅度的技术跃进,同时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和涡轮增压技术以及特种冷却液。最大输出功率竟达到与后世挑战者坦克帕金斯发动机相当的1100~1200马力!!这又是当年德国的一项绝活,包括苏联美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坦克发动机到了70年代才达到如此水平,比德国又晚了20多年) E50重型坦克
E-50的火力与虎王同级,这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来看看E-50的装甲防御。 E-50的二战后期,E系列的开发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德国坦克(传动装置前置)的传统布局进行革新,否则很难在坦克总体设计上取得突破,于是,他们将传动装置重新设计并使之紧凑化,再与动力装置结合在一起,统统后置(传动装置可靠性低一直是德国重型坦克的一大顽疾,不过从1945年初的黑豹开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E系列这样做的背后证明德国重型坦克终于成熟了)。驱动轮也跟着“搬家”,发动机也引入了涡轮增压和新式冷却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功率(这又是德国重型坦克成熟的一种表现)。 更重要的是E系列的设计者们还就如何使坦克内部空间分配更趋合理展开了探讨:现代坦克的内部空间分配是, 动力和传动装置占38% 乘员和内部物品(包括燃油)占48% 弹药占6% 火炮的活动空间占8% 令人惊讶而又钦佩的是,60年前的E系列的内部空间分配与上述指标仅仅只是略有差异,十分接近。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雏型!!!(这一点上它们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美苏坦克) 请大家注意的是:机动 火力 防护 这三大性能只是坦克的外表,而合理的内部空间分配却是坦克的内涵,这一点对坦克来说同样不容忽视。一辆真正优秀的坦克应该是表里合一的。 车体是在黑豹G型的基础上加长,其实际大小已与虎王同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E-50的炮塔有点偏小(这只是视觉错误)。 E-50的正面上车体装甲为90毫米/30度(而且上车体装甲没有任何开口,)连机枪都没有,防御力相当不错),下车体装甲为70毫米/40度。车体侧装甲与虎王相同,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与黑豹F相当,不过加厚了侧甲厚度。E-50的炮塔前甲厚130毫米,筒形火炮防盾厚120毫米。炮塔侧甲 后甲均厚70毫米。 平心而论,E-50在火力 机动等方面都超过了苏联战争末期的T-44坦克,其整车装甲防御力除了正面上车体装甲稍弱外(T-4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外,其它也基本与T-44相当(T-44车体侧装甲为75毫米垂直装甲,炮塔前甲厚90毫米),综合战斗能力E-50更优。(E-50还装有体视式测距仪和红外夜视瞄准具,其火炮精度比黑豹还高)
随着战争的发展,战争原料与人力的短缺,陆军研发部门开始发展E系列。全车接近75吨的E75代替虎
2。引擎采用豹和虎王通用的迈巴赫230 的改良型号HL234型,燃油喷射装置可输出900马力,使用增压系统预计输出为1200马力。坦克的燃料位置、散热箱和排风扇与虎王结构类似。E-75为每小时40公里。集合零件通用设计,两种型号坦克可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 使同种零件装配。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E-100 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其实也该用在E-75的身上才称得上真正正确)。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
西方网站上的E-75正式量产型模型图片,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其实E-75正式量产型采用的并不是E-50那样的小炮塔,而是与虎王后期型相类似的大型带尾舱炮塔(这种虎王后期型大家应该没见过,它原预计于1945年夏生产,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西方资料中把这种虎王称为虎王坦克1945年 7月生产型。其实它也就是国内资料《兵器》中提到的那种经过了20多项技术改进的新型虎王,其炮塔和发动机舱细节与标准型虎王有所不同,它是E-75正式入役前的过渡产品)。 其实E-75采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大家看看它那长长的火炮,是不是很奇特,这是德国人为E-75装配的88毫米L100火炮,其身管倍径高达 100!!这种超级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座力也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苏联重型坦克的龟壳状炮塔是前重后轻,这样当它们处于斜坡上时,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火炮自然滑向低处,结果将无法攻击侧面的目标,E-75则没有这种麻烦)。E-75采用了这种大型带尾舱炮塔。
编辑本段E-75的具体战斗性能
火力: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毫米L100 105毫米L68 128毫米L55。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威力不仅远超旧式虎王的88毫米L71,也大大强过了老鼠上的128毫米L55和E- 100上的150毫米L38 。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苏军的T-44/T-54以及美英的M46/百人队长的装甲在这两种炮面前将像纸一样被捅破。而美军的重型坦克M29 M30以及苏军的重型坦克IS系列能否抵挡它们的攻击还是一个???号。)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这是今天主战坦克的标准配备,其实,它们也是二战中的德国最先发明的) 装甲:E-75车体的各种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同,其侧装甲与虎王完全相同。也是80毫米/75度。但明显强化了车体正面装甲。E-75车体前装甲虽与虎王一样也是150毫米,但它将装甲倾角由虎王的40度压低到30度,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口(坦克装甲设计最忌的就是在前装甲上开洞,E- 75这么做提高了前装甲的强度)。经过这两项改进后的E-75正面车体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其实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车体正面装甲为150毫米/45度)。 E-75的炮塔前甲初期为180毫米,与虎王一样,但德国人为它留下了提升空间,E-75的车体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加上行走部分进行了简化(每边都比虎王少了一个负重轮),减轻了1吨多的重量,所以其车体重量与虎王相当或略轻。但的E-75整车重量却比虎王重了10%。除了换装大威力火炮有一定增重外,E-75的炮塔前甲其实可以强化到250毫米(与猎虎一样),而且后期型的E-75将可以换装特种装甲(其实这也就是今天坦克所用的复合装甲的前身,德国人早在二战期间就展开了这种先进装甲的研制,并颇有所获) 应该说,强化后的E-75正面炮塔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同样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炮塔正面装甲为215毫米,因为是弧形,所以实际厚度为240毫米。) 机动力:E-75由于车体增重,其发动机采用的是先进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HL234+型,强大的动力足以使庞大的E-75以50千米/小时的车速在道路上奔驰,结合改良后可靠的传动系统,E-75的机动性与动力不足的虎王不可同日而语。 E-75并不是虎王的简单加强型,它吸收了二战末期德国在坦克开发上苦心研究所得的大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平衡优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 50一道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先驱,其先进的技术和优异的性能,不仅使它们足以帮助德国陆军应付战场上的严酷威胁,同时也照亮了世界坦克技术发展上的未来道路。 附录,E-75相对于基本型虎王的部份技术创新。(括号内为虎王)
编辑本段E-75 性能数据
火炮: 88毫米L100/105毫米L68 ( 88毫米L71) 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 特种装甲(后期)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 :有 (无) 火炮稳定器: 有 (无) 夜战设备 : “食雀鹰”FG1250型 (无) 发动机 : 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 (700马力) 战斗全重(吨):75~80吨
E100找不到

I. 德国豹1式主战坦克有哪些传动装置

德国豹1式主战坦克传动装置:德国豹1式主战坦克采用联邦德国ZF公司的4HP250型液力机械式、带回有双流双半径差速转向装置的答综合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每档有大小两个规定转向半径,由于规定转向半径较多,转向功率损失较少。

J. 求解,根据德国人的E系列装甲车计划,现实中的E50, E75和E50M三种坦克的传动装置到底是前置

二战后期,德国为了应付盟军和苏军的强大的坦克攻势,德国第6兵工厂总工程师海因里希·克尼坎普于1942年5月正式提出“通用坦克计划”。即运用已有坦克和装甲车辆技术,结合未来作战需求,开发具有高通用性零件的一个坦克研制计划。该计划在1943年4月开始,并被命名为E(德语Entwicklung,简称“发展”)。这些车的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其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也相当富有前瞻性。可惜的是,随着柏林城燃起的熊熊烈火,E系列战车也和第三帝国一起埋没于历史之中。作为德军新一代的主力战车,E系列主要共有E-10、E-25、E-50、E-75、E-100这几个代表型号。E系列的开发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德国坦克传动装置前置的传统布局进行革新,否则很难在坦克总体设计上取得突破(传动装置可靠性低一直是德国重型坦克的一大顽疾,不过从1945年初的黑豹开始,这个问题开始得到解决,但战争也已经接近尾声)。于是他们将传动装置重新设计,使之紧凑化并与动力装置一体化,改放到车体后部,驱动轮也跟着“搬家”。同时,发动机引入了涡轮增压和新式冷却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功率。

阅读全文

与德国传动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烟台华盛金属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57
地暖分水器的放气阀门在哪 浏览:344
如何给机械水表调字 浏览:78
煤气罐上低压阀门怎么调 浏览:318
新昌五金建材市场 浏览:322
机械手常用坐标系有哪些 浏览:355
取95ml水需要用什么仪器 浏览:191
圆带传动用于什么机械 浏览:860
化工管道阀门可以地埋吗 浏览:654
实验仪器的正确选择和实验装置 浏览:462
臀部按摩疏通有什么好的仪器 浏览:182
辐射4机械大师怎么离开 浏览:605
车子仪表台被晒得发白了如何解决 浏览:597
五征仪表盘不亮什么原因 浏览:907
一字带磁暖气阀门开关 浏览:334
cad机械制图怎么填充 浏览:692
上海悦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地址 浏览:468
板墙自动提升装置 浏览:30
暖气上12345数字的阀门 浏览:567
麦德龙有电动工具买吗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