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得氨水,酚酞遇氨水为红色,故A正确;
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溶于水得稀硝酸溶液,酚酞遇稀硝酸为无色,所以①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分,导致①中硫酸铜溶液过饱和而析出蓝色五水合硫酸铜晶体,故C错误;
D.FeCl3溶液和KSCN溶液都不是易挥发溶液,在各自的烧杯中无法接触反应,所以①无明显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2.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分子之间是否有间隙实验器材:烧杯、筷子、水
冰糖逐渐溶解,是因为糖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缘故;取出筷子后,液面会内低于所作的标志线,是因为分容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但是取出筷子再观察,由于最初作标志线的时候,筷子在水中,占据一定的体积,故取出筷子再观察,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低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有,不取筷子直接观察液面与标志线的位置.
3.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A
4.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__________________,B池为___
(1)原电池(1分)电解池(1分) (2)负极(1分)专 Fe-2e - =Fe 2+ (2分) 正极(1分)Cu 2+ +2e - ="Cu" (2分) 阳极(1分) 2Cl - -2e-=Cl 2 ,(2分)有气属体生成,溶液变红(2分) 增大(1分) (3)减少 0.56(各1分)
5.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A.浓盐酸和浓氨来水都具有源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氨气相遇生成白烟氯化铵,所以装置内出现白烟,故A正确; 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溶于水得稀硝酸溶液,酚酞遇稀硝酸不变红,故B错误; C.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能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①中溶液变蓝,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分,导致硫酸铜溶液过饱和而析出五水硫酸铜晶体,故D正确; 故选B. |
6. 右图所示装置应用广泛,下列利用此装置进行的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
A、氢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从短管进长管出,故A说法正确. B、用排水收集气体从短管进,水从长管被排出,故B说法正确. C、气体将水排出短管进长管出,故C说法不正确. D、检验气体长管进短管出,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
7.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1)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试管a中加入10 mL 6 mol/L的稀HN
(1)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开始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成红棕色 (2)该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一段时间后HNO 3 浓度降低,故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 (3)AB |
8.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A、硝酸具有挥抄发性,挥袭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 2 ,I 2 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 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
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是()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3与AgCl
A.图中装置和试剂不发生沉淀的转化,对AgNO3与AgCl的浊液中,Qc(Ag2S)>Ksp(Ag2S),则生成内Ag2S,可发生容沉淀的生成,则不能比较溶度积,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变黑,然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体现其强氧化性,最后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故B正确; C.盐酸与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SO2与可溶性钡盐不一定生成白色沉淀,如与氯化钡不反应,故C错误; D.浓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浓硝酸易挥发,硝酸、碳酸均可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不能比较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应排除硝酸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B.
与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