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化学实验中装置设计的作用

化学实验中装置设计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19 21:20:31

① 化学实验装置如图 求解各个瓶装的都是什么 什么作用

A装置是气体发生装置 浓盐酸和MnO2
I装置是储气装置,里面放饱和食盐水
B到F都是版气体性质装置,G中固体可能是权铜或者铁,H中为NaOH溶液可吸收尾气。
II和III都和I一样用来储气,装的也是饱和食盐水

②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Ⅰ.这些装置都有其优点,其中发生装置的图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Ⅰ、可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如:发生装置操作是否简单,能否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等;
(1)图2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图3中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容器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漏斗,反应停止;
(3)图4的优点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且可以节约药品,操作方便;
(4)图5的优点是可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5)图6的优点是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U型管内压强增大,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边的下降,与固体分离,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尾气处理处置可从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进行分析;
(6)图7中气体通入液体,可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7)图8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图9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9)图10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故答案为:Ⅰ、(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通过控制液滴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容器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4)操作简单,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U型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6)使气体充分吸收;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
(7)防止液体倒吸;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压强减小,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9)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③ 化学实验中的“发生装置”指什么

化学反应装置.

进行化学反应的装置,如圆底烧杯+冷凝管+能惰性气体,这三个是常规的反应装置拉.
又例如反应釜,这个就不详说了.

④ 实验装置中插一根导管的作用

实验装置中插一根导管的作用是同时使得试管和大气连通,不成为密闭体系。

当洗气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瓶内气压将液体压入中间的导管,产生一段液柱,液柱产生的液压同大气压和瓶内气压平衡,起平衡气压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警示作用,提醒操作人员瓶内气压过大,可能会有危险产生。

实验注意事项:

剧毒其易制毒其易制爆等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管理和处理并定期核对,做到账物相符。消防器材放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位置,不得随意移动或损坏室内消防器材且实验室周围的过道其应急出口等处不得堆放物品,必须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⑤ 化学实验设计的设计原则

在规划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具体有:
第一,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所设计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理论相一致。例如,验证氯酸钾(KClO3)中的存在氯元素,不应该采用将其溶于水再加AgNO3溶液的方法,因为KClO3中不存在Cl-。而应该先让固体与MnO2混合,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将固体溶于水,取上面的清夜滴入少量的AgNO3,看到白色现象,再加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溶解溶解,这样才能够证明存在氯元素。
第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例如,鉴别NaCl和Na2SO4,选用硝酸银溶液就不可行,因为尽管溶解性表标明AgCl难溶而Ag2SO4微溶,但事实上无法将它们区分。这是因为Ag2SO4容易分解为难溶的氧化银。再如,除去CO气体中的少量CO2气体,有学生选择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的方法,目的是想利用炭的还原性将CO2还原为CO气体。此方案原理上当然可以,但由于木炭还原CO2是吸热反应,需要很高的温度,中学实验条件下不易实现。因此,严格地说该方案不可行。简便易行、效果好的设计思路应该是: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或碱石灰。
第三,简约性原则。是指化学实验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的装置或方法,用较少的步骤及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实验的原则。例如,除去铜表面的氧化铜杂质,初学者很容易想到用还原剂(H2、C或CO)还原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需要加热甚至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因而对装置及操作的要求就比较高,在实验设计中不宜采用。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作试剂,在常温下清洗铜片。
第四,安全性原则。这是指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上例中涉及到的CO有毒,不宜采用。再如,鉴别稀溴水和稀碘水(均呈浅黄色溶液)时,就不能采取加热蒸发、通过观察蒸气颜色的方法来区分,因为溴、碘的蒸气均有剧毒,这样操作是很危险的,为不安全操作。而应采取加有机溶剂(如CCl4)萃取的方法。或者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很快便可区分清楚。由此看来,能构成环境污染的,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思路及操作均是不安全的,因而在实验设计中是不可取的。
根据上述四个实验设计原则和实验操作实际,可以明确地知道,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优选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理恰当;(2)效果明显;(3)装置简单;(4)操作安全;(5)节约药品;(6)实验步骤简单;(7)误差较小,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要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注:“绿色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使化学反应以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减量、循环、重复使用;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产品应是对环境友好的;满足价廉物美的传统标准)。以上几个方面不仅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同时这些标准也是实验设计优劣评价的相关要素。

⑥ 高中所有重要化学实验及装置作用,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这些都是基础的,也比较常考,装置太麻烦了,不好意思啊,我搞不出来。现象比较简单,我就不罗嗦了。

⑦ 求这道高一化学的实验题分析,主要是详解一下每一个装置的作用,还有下面几道问题的答案,下午老师让我来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除去CO2、SO2 )
(4)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

⑧ 初中化学实验装置及作用详细与区别

常见有漏斗(分离),烧杯(加热),玻璃棒(搅拌),蒸馏烧瓶(蒸馏操作),铁架台(固定),坩埚(蒸发固体),蒸发皿(蒸发液体)。

⑨ 化学中的微型实验装置有何好处

减少开支,适合普及。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量少的试样或试剂获取尽可能多的版化学信息,实验权试剂用量较常规实验试剂用量降低1~3个数量级,这就大大降低了实验试剂用量,节约了经费。微型化学实验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相应缩短,再加上微型实验仪器在设计时力求简单,装拆清洗比常规仪器省时,所以微型化学实验耗时相对少。

(9)化学实验中装置设计的作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便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

⑩ 关于化学实验的装置

棉花上滴氢氧化钠是为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有毒气体外溢

阅读全文

与化学实验中装置设计的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使用CD画实验装置图 浏览:286
机械手刹车装置 浏览:526
超声波应用结尾怎么写 浏览:820
设计题目皮带运输机传动装置 浏览:554
对生产车间设备进行日常维修计入什么费用 浏览:716
阀门压力怎么选 浏览:852
重力工具箱50汉化 浏览:207
自动扶梯涨紧装置的作用是 浏览:756
阀门厂需要哪些员工 浏览:533
江苏长江阀门厂 浏览:99
实验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浏览:597
超声波流量计as是什么意思 浏览:702
室外给水管用什么阀门 浏览:76
加阀门对车有什么影响吗 浏览:424
暖气的阀门一定要放水么 浏览:637
nup206轴承是什么类型轴承 浏览:437
国外屋顶自动除雪装置 浏览:7
怎么区分轴承座是轻型还是重型 浏览:213
挖机旋转轴承润滑脂怎么换 浏览:213
机床怎么设置泊车位的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