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风力电机的风叶如何防雷
呵呵,居然有人要你买防雷插座了,这什么跟什么啊。
风叶受雷击损坏是风叶损坏的主要原因,这个风叶的损坏对风电来说可不是小问题,因为维修或者更换风叶和搞个发电机大修一样,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风叶的防雷一直是个困难问题,虽然现在有很多厂商在风叶的设计和制作上采用了许多方法,比如采用新材料,在风叶内置或者背面安置接闪及避雷引下线,有一定作用,但还是无法根本解决这问题(你想啊,接闪就是引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解决这问题,但收效甚微啊。希望我们国家的风电专家们能更快的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
现在比较先进点风场防雷方案就是所谓的区域防雷,在风场雷电前端区域安装避雷针塔,呵呵 雷电防护本身就是个有待我们更深入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风场的防雷光是谈谈也是很难啊。
㈡ 风力发电防雷检测项目有那些
叶片?
深圳艾飞盛专业从事小型风力发电机,新能源路灯(风光互补路灯,太阳能路灯)
㈢ 风力发电机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标准
一般系统防雷接地电阻阻值要小于10Ω,可采用多个接地线并联方式接入大地。每个接地线相距最小值为5米。测量时,用摇表连接其中一根接地线,延展至25米测出电阻,记录。然后将另外一个接地线并连后用相同方法测量接地电阻(测量线垂于接地线连接线)。
㈣ 风力发电一般怎样做防雷的
1、接地装置及等电位连接施工工艺要求:
钢质接地装置宜采用焊接连接,其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铜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或熔接,钢质和铜质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应采用熔接或采用搪锡后螺栓连接,连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接地装置施工完工后,测试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有检查验收合格记录。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保护地线(PE)与接地端子板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处应有防松动或防腐蚀措施。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如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卡箍连接,但应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措施。
2、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源线路的各级电涌保护器(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电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各级电涌保护器(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电涌保护器宜采用线铜鼻子与接线柱连接。电涌保护器SPD应安装牢固,其位置及布线正确。电源电涌保护器(SPD)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3、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线路电涌保护器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电涌保护器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电涌保护器SPD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与设备机房内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线应平直。电涌保护器SPD应安装牢固,其位置及布线正确。信号电涌保护器(SPD)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㈤ 风力发电怎么做好防雷措施
1.接地装置及等电位连接施工工艺要求:
钢质接地装置宜采用焊接连接,其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铜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或熔接,钢质和铜质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应采用熔接或采用搪锡后螺栓连接,连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接地装置施工完工后,测试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有检查验收合格记录。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保护地线(PE)与接地端子板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处应有防松动或防腐蚀措施。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如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卡箍连接,但应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措施。
2.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源线路的各级电涌保护器(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电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各级电涌保护器(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电涌保护器宜采用线铜鼻子与接线柱连接。电涌保护器SPD应安装牢固,其位置及布线正确。电源电涌保护器(SPD)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3.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线路电涌保护器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电涌保护器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电涌保护器SPD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与设备机房内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线应平直。电涌保护器SPD应安装牢固,其位置及布线正确。信号电涌保护器(SPD)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㈥ 谁知道风机如何防雷
风电的防雷规范现在还没国标,一般我们参照德国或者芬兰、丹麦等国家的标准执行。
风能发电机组一般安装在高山风场,极易受到雷击,雷击损失其实是造成风机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有善的解决。
风机防雷主要分几部分,一是叶片和尾翼,一般来说现在的厂商生产的叶片都安置得有防雷接闪及引下线部分,但雷击依然是造成叶片损坏的主要原因,二是发电机部分,雷击常造成发电机部分发生火灾等事故(具体防雷装置是安装在定子还是转子上我就搞不清楚了,本人对风电机组不了解,偶尔看见过国内有厂商好象有相差防雷产品)。当然还有什么充电器、数字逆变器及送、变电装置都需要满足其防雷要求。
一般来说,要并网发电,主要遵照电力系统的行业规范要求。
据说一些气象部门的防雷检测站对风场的防雷检测主要是按照建筑物防雷规范来检测。
㈦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接地试验规范有哪些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接地试验规范:
风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洁净能源。风能发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是在自然环境下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吸收更多能量,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随着增高,相对的也增加了被雷击的风险,雷击成了自然界中对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雷电释放的巨大能量会造成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损坏、发电机绝缘击穿、控制元器件烧毁等。我国沿海地区地形复杂,雷暴日较多,应充分重视雷击给风力风电机组和运行人员带来的巨大威胁。例如,红海湾风电场建成投产至今发生了多次雷击事件,据统计,叶片被击中率达4%,其他通讯电器元件被击中率更高达20%。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充分了解它,并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风机的防雷是一个综合性的防雷工程,防雷设计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风机在雷雨天气时能否正常工作,并且确保风机内的各种设备不受损害等。 一、 直击雷防护 该风机主体高度约80米,叶片长度约40米,即风机最高点高度约为120米,且大多数风力发电机位于空旷地带,较孤立。风机的高度加上所处特殊的环境,造成风力发电机在雷雨天气时极易遭受直击雷。
国际电工委员会对防雷过电压保护的防护区域划分为:LPZ0 区(LPZ0A、 LPZ0B),LPZ1 区,LPZ2 区。 在金属塔架接地良好的情况下,叶片、机舱的外部(包括机舱)、塔架外部(包括塔架)、箱式变压器应属于LPZ0区,这些部位是遭受直击雷(绕雷)或不遭受直击雷但电磁场没有衰减的部位。机舱内、塔架内的设备应属于 LPZ1区,这其中包括电缆、发电机、齿轮箱等。塔架内电气柜中的设备,特别是屏蔽较好的弱电部分应属于 LPZ2。 对与现有风力发电机的 LPZ0区防雷过电压保护装置进行分析后,在 LPZ0区内,直击雷的防护在没有技术突破的前提下仍然沿用传统的富兰克林避雷方法: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吸引,以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以达到保护避雷的目。这就要求风机的叶片的制作及其材料提出很高的要求,即叶片必须能够承受足够大的电流,并且在叶片上添加导电性能良好、自身重量轻的类似于碳纤维的材料,用单独的线缆将叶片与塔身连接在一起,为雷电流泄放提供一个良好的通道。
机舱主机架除了与叶片相连,还连接机舱顶上避雷棒(笔者在给天津海事局灯塔做防雷工程时,在烟台北长山岛上近距观察风力发电机看到的),与叶片位于相反的方向,估计该避雷棒用作为保护风速计和风标免受雷击。 根据风力发电机的使用性质及其重要性,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2000版)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可以将风力发电机划分为二类防雷建筑。二类防雷建筑对应的滚球半径为45米,根据电气—几何模型,hr=10·I0.65,hr——雷闪的最后闪络距离(击距),即滚球半径,I——与hr对应的得到保护的最小雷电流幅值(KA),即比该电流小的雷电流可能击到被保护的空间。 当hr=45米时,I=10.1KA,即在选用滚球半径为45米时,当雷电流大于10.1KA时,雷电闪击就会击在接闪器上;当雷电流小于10.1KA时,会发生绕机,即雷电可能击在被保护物上,而不是接闪器上;如果被保护物自身的高度超过45米时,还会发生侧击,即发生雷电时,闪击可能击在塔身上(塔身高约80米)。根据莫斯科灯塔观测到的雷击,有多次时击在灯塔下方的,即发生了侧击。同时,较大的高度使得上行雷的概率增大。由于风力发电机塔身较高,使得积雨云下端与叶片的距离接近,大气电场强度突增,导致发生局部的空气击穿而产生向上发展的流光,终至出现上行先导。
关于风力发电机的雷击概率,可以参照《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手册》提供的一个估算的经验公式。它是根据美国、波兰、日本、瑞典对特高层建筑的观察记录,得出的经验公式:N=3×10-5H2 H的单位为m,适用于1KL=10.由此可以估算出,在1KL=30 的地区(上海接近此数),100m高的建筑,每年大约遭受1次雷击。从这个公式中可以揭示出一个规律,即高层建筑雷击概率与其高度的平方成正比。 以上直击雷的防护是建立在一个有良好接地体的基础上的,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及《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2011-93 相关条款,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电阻不能小于5Ω。
㈧ 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接地检测点应该设几个
别费劲了 又不是只有你一家 既然打着执法检查的名义就有让你停业的权利 交吧 反正是公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