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尔全自动洗衣机自洁桶时时上显示Ch海尔全自动洗衣机选择桶自洁时显示ch是什么意思
ch意思是自洁功能。而且无法显示小时。
波轮洗衣机程序时间是无法显示小时的,一个小时显示六十分钟(一般是设置了浸泡功能),一百分钟以上2小时以下显示2H(一般是浸泡和洗涤时间设置过长,漂洗设置三次)。
三个小时显示3H(一般是设置了风干功能),这种显示方法最多到9H,超过了就不能以十进制显示了,只能以十六进制显示,有0~9还有A~F。
自洁功能,利用内桶高速旋转产生的风来干燥内外桶,从而保持内外桶的清洁,防止滋生霉菌。
按其额定洗涤容量分为家用和集体用两类。中国规定洗涤容量在6千克以下的属于家用洗衣机:家用洗衣机主要由箱体、洗涤脱水桶(有的洗涤和脱水桶分开)。
传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有的还装有加热装置。洗衣机一般专指使用水作为主要的清洗液体,有别于使用特制清洁溶液,及通常由专人负责的干洗。
㈡ CH-1000型综合传动装置的操纵与控制
CH-1000传动装置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将控制芯片集成于电子控制单元(ECU)中,该单元分别与发动机,各传感器,档位选择手柄,自动换挡器以及数据输出和故障诊断机构相连,实现自动化闭环控制,通过传感器和换挡手柄来控制发动机油门和换挡器,并将数据传输给驾驶员及信息平台。
变速操纵装置采用电液全自动操作,省去了繁琐的换挡操纵,驾驶员可以选择自动变速或手动变速操纵,操纵轻松和方便很多,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体力消耗和精神疲劳。当使用自动挡操纵时,系统会自动从2挡起步,并根据路面状况逐步升级至预选的档位;而在恶劣地形起步时(例如泥地、沼泽、上坡路),可手动从1挡起步,再切换至预选档位;驾驶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选择手动加减挡的操作模式;一旦电控换挡装置损坏,系统还有备用的机械-液压手动应急换挡装置,可以挂前进2挡和倒车挡,尽快离开作战现场,避免了坦克“坐以待毙”的情况。
CH-1000传动装置的转向操作抛弃了我国坦克传统的双杆式操作,而是采用了Y形液压转向手柄,并通过机械连杆机构与转向机构的液压伺服控制阀连接,操纵简单、方便、省力,驾驶员只要稍用力转动手柄即可进行转向。转向手柄设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调节位置。当变速装置挂空挡时,可以实现0半径“中心转向”;当变速装置挂倒档时,具有双流传动特有“反转向”操纵:例如顺时针转动手柄,得到的是车体向左后方转向。这和轮式车辆以及单流传动的履带车辆有所不同,转向手柄控制的不是左右转向,而是车体顺逆时针的转向,驾驶员可能需要通过训练稍加适应。
㈢ 请问这是什么飞机
ch47支奴干,美国的运输直升机。
发展过程
CH-47“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是美国著名的波音直升机公司为美陆军 研制的双旋翼纵列式(可在恶劣的高温、高原气候条件下完成任务)全天候中型运输直升机。该机型于1956年研制,CH-47A型于1963年开始装备美军,后又发展了B、C、D型。目前,仍在进行现代化改装。CH-47型机是美军主要运输直升机,也是唯一的中型运输直升机。目前,装备最多的是C型和D型。其中,CH-47D型是美陆军下世纪初空中运输直升机的主力。中国台湾省也购买了数架CH-47D直升机,用于装备航空旅和海军陆战旅。目前,与美国下一步采购方案也在执行之中。
主要改型
CH-47B型,是CH-47A型机的发展型,装2台2125千瓦的T55-L-7C涡轮轴发动机, 总共为美军方生产108架。
CH-47C型,是CH-47B型的改进型。主要加强了传动系统,更换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将旋翼由原金属桨叶替换成玻璃钢,增加了抗毁油箱,使“支奴干”可在1220米高度、气温35℃条件下,外挂6800公斤载荷起飞,活动半径56公里。
CH-47D型,美国波音公司为达到美陆军新的战术要求,对“支奴干”进行了13项重大改进的最新型直升机。包括更换大功率发动机,传动功率比原来有较大提高,使用了更大强度的旋翼桨叶,驾驶舱与夜视镜兼容,先进的液压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等等。
性能特点
1.适应能力强。具有全天候飞行能力,可在恶劣的高温、高原气候 条件下完成任务。可进行空中加油,具有远程支援能力。部分型号机身上半部分为水密隔舱式,可在水上起降。
2.运输能力强。可运载33~35名武装士兵,或运载1个炮兵排,还可吊运火炮等大型装备。
3.具有一定的抗毁伤能力,其玻璃钢桨叶即使被23毫米穿甲燃烧弹和高爆燃烧弹射中后,仍能安全返回基地。
基本数据
(CH-47D型)
旋翼直径 18.79米
机身长 15.54米
机宽 3.78米(旋翼折叠)
机高 5.68米 空重 10500公斤
内部有效载荷 6512公斤
外部有效载荷 7192公斤
最大吊挂载荷 10627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 280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 6.77米/秒(海平面)
任务半径 65公里
转场航程 2059公里
作战运用
越南战争中,美国大量运用CH-47实施兵力机动、火炮吊运和物资输送任务,对美军广泛实施的机降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海湾战争中,曾被广泛用于建立加油与补充弹药站,支援纵深作战,执行远程救援等任务。在地面作战开始的第一天,就为地面部队运送了595526升的燃料和大量的弹药、食物和水,并为地面部队空运了榴弹炮。该机主要装备美101空中突击师。在海湾战争地面战斗阶段,该师由南向北大规模机动和在伊军前沿阵地后方机降时,使用了大量的“支奴干”运输直升机。CH47D运输直升机缺少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在无明显特征的沙漠环境下,难以实现精确导航。此外,该机的旋翼叶片、发动机和滑油散热器等存在受风沙侵蚀等问题。
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使用该型机部署维和部队和输送物资,为其快速进驻科索沃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识别特征
1.有两副纵列反向旋转的3片桨叶旋翼,前低后高配置,后旋翼塔较高,径向尺寸较大,起到垂尾作用,其根部,对称配置2台发动机。
2.机身为正方形截面半硬壳式结构。驾驶舱、机舱、后半机身和旋翼塔基本上为金属结构。机身后部有货运跳板和舱门。
3.采用不可收放的4轮式起落架,2个前起落架均为双轮。2个后起落架为单轮。
CH-47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CH-46外形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发动机的形状。前者位于后旋翼塔前部两侧,呈暴露状态,而CH-46为内置式,在相同部位仅有排气孔。
美国陆军“支努干”直升机升级计划
升级CH-47D“支努干”直升机的缘由
CH-47“支努干”直升机一直是美国特种部队和常规陆军部队频繁使用的运输工具,但是,目前的“支努干”直升机已经老化,维护与使用开支不断增加。因此,美国陆军启动了CH-47F改进型直升机升级计划,这可以使老化的“支努干”直升机的寿命再延长20年的时间。
1982年至1994年间,波音公司先后升级了CH-47A型、CH-47B型、CH-47C型,直至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当该直升机达到20年的使用寿命时,其机体、航空电子设备以及其它子系统频繁出现问题。老化的导线和连接器也经常导致故障的发生。
在阿富汗期间,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经常执行“黑鹰”直升机不能执行的运送任务,不过它已经不能满足陆军的运输需求了。CH-47D型能够在30海里范围内运送15000磅重的货物,而陆军目前使用的M198榴弹炮及其炮组和装备的总重约为16000磅,已经大大超过了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的运送能力。升级目标与预期进度
在“沙漠风暴”行动之后,陆军计划对CH-47进行升级,使其拥有四片桨片的螺旋桨、新型发动机以及全部集成的电子设备,但经过论证,该计划的开支巨大,陆军的预算难以承受。而此次的CH-47F升级计划则现实得多,主要工作将是换装全新的配线和连接器,更换传动装置、螺旋桨片和发动机。
虽然升级计划的目标是节省“支努干”直升机的使用与维护费用,但由于该计划开支不菲,五角大楼目前仍在对该计划进行严格的详细审查。不过,升级工作目前仍在继续按计划进行,因为其它替换产品注定要更加昂贵。
据国防部长办公室估计,每架CH-47F“支努干”改进型直升机的成本约为2200万美元,预计至少可以在陆军服役到2033年,距第一架“支努干”直升机投入使用有77年的时间。
升级计划要求将陆军所有的433架CH-47D“支努干”直升机中的300架升级为CH-47F型。第一架低速初始生产的CH-47F“支努干”直升机预计于2004年交付使用。
今年5月,波音公司向美国陆军交付了第一架改制的序号为8002的CH-47F“支努干”直升机,是升级计划中要求的两架原型机之一。这两架直升机均于去年进行了飞行与系统验证测试。
据波音公司估计,该公司设在费城的工厂每个月至少可以升级4架直升机。目前的升级计划要求从2003年的每年改进7架的升级速度增加到2009年的27架。最终至2016年为29架。
陆军估计,此次升级可以将CH-47D“支努干”直升机2526美元/小时的使用费用降至CH-47F型的1895美元/小时。此外,CH-47F型直升机能够在高空运送更多的货物,并且能够与其它平台共享信息。
具体升级内容
CH-47D型“支努干”直升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振动问题。此次升级将对机身进行调整,使其结构更加坚硬,既减少了振动也减轻了振动抑制系统的重量。由于机身的刚性部分大多位于前端上部,因此CH-47F使用了全新的座舱。更低的振动能够减少使用与维护费用,同时提高航空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机身进行破裂与腐蚀性检查,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必要的修理。另外,CH-47F使用的生产线仍是原有的流水线。CH-47F的机尾螺旋桨更易于拆卸和组装,便于快速部署。
最初的升级计划要求CH-47F毫无变化地使用现有的传动装置。不过,后来陆军又同意检查变速箱,虽然CH-47D“支努干”直升机具有7500轴马力的传动能力,能够满足陆 军目前的空运需求,不过,军方还希望直升机能够具有更高的传动功率,以满足未来需求。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将哈内威尔公司生产的3750轴马力的T55-L-712涡轮轴升级为4867轴马力的T55-GA-714A 标准涡轮轴。这就使CH-47F能够运送16000磅重的榴弹炮及其炮组,运送距离可增至100海里,这个距离是陆军需求的3倍还多。虽然CH-47F“支努干”直升机的动力增加了,不过其总重量仍为目前的50000磅,与CH-47D型等重。用于特种行动的“支努干”直升机和目前的出口型直升机约为54000磅。
在前端,CH-47F 引入的玻璃座舱并没有出口型“支努干”或新型UH-60M“黑鹰”直升机座舱那样尖端。波音公司将“支努干”直升机的机组控制台与洛克威尔·柯林斯公司的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个符合MIL-STD 1553B标准的数据总线上。
在中心控制台上,每个飞行员面前都有一个控制显示装置,机组成员能够通过它管理整个系统并实现通信与导航。CH-47F有两个GPS/INS导航器,能够显示数字地图并提供垂直速度信息。
CH-47F还装有一个改进型数据调制解调器,能够接收来自空中或地面平台的命令和形势报告。其通信设备包括:一台装有“Have Quick II”跳频装置的ARC-164 超高频调幅收发机、两部ARC-201D 甚高频调频收发机、一台ARC-186甚高频调幅/调频收发机和 一台用于超水平线通信的ARC-220高频收发机。
CH-47F的电子对抗装置与CH-47D相同,不过,它将装备第2套M130闪光箔条撒播器,其数据总线还允许可以安装综合无线电频率电子对抗套件(SIRFC)和综合红外对抗套件(SIIRCM)。
在振动得以降低的情况下,CH-47F内的数字电子部件能够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并减少使用与维护费用。但是,为了控制费用并降低集成工作的难度,CH-47F仍使用现有的电动机械仪器来显示发动机参数。虽然CH-47F使用了新型数据总线,不过仍未安装前视红外夜视传感器。
根据计划,将有7架第1批次的CH-47F“支努干”直升机被升级为MH-47G直升机,其油箱体积将更大,还要装备空中加油管、多模式雷达以及包括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在内的新型公用航空电子设备。洛克威尔·柯林斯公司的航空电子架构系统将用来对MH-47、MH-60以及A/MH-6航空软件进行标准化。波音公司负责将软件集成到MH-47G直升机的座舱内。
CH-47F的模拟飞行控制计算机仍与CH-47D一致,但在第2批次的CH-47F中,将使用更先进、可支持能力更高的数字计算机。
型号简介
CH-47A
最初生产型。第一架于1962年8月16日交付给美国陆军。早期生产的CH-47A装两台T55-L-5涡轮轴发动机,后改用T55-L-7涡轮轴发动机。总共交付给美国陆军354架CH-47A,交付给泰国皇家空军4架。CH-47A型已停产。根据1978年的美国陆军合同,它的传动系统功率已加大到CH-47C的标准。
CH-47B
CH-47A的发展型。装两台2125千瓦的T55-L-7C涡轮轴发动机。1967年5月10日开始交付,总共生产了108架,1968年2月交付完毕。根据1978年的陆军合同,它的传动系统功率已加大到CH-47C的标准。
CH-47C
CH-47B的改进型。由于加强了传动系统,采用了两台2796千瓦的T55-L- 11A发动机和增加了总燃油量,大大提高了这一型号的性能,从而满足了美国陆军提出的新要求:在大气温度+35℃、1220米高度条件下,外挂6800千克载荷起飞,活动半径56千米。CH-47C于1967年10月14日首次试飞,1968年3月开始交付,1980年夏天交付完毕,共交付给美国陆军270架。1973年该公司研制成功桨叶大梁裂纹检查系统(ISIS)和抗坠毁油箱,油箱容量为3944升。1973年3月以后交付的CH-47C上均装有这两项设备,对以前生产的CH-47C也逐步进行了改装。1978年5月开始在CH-47C上试装玻璃钢桨叶,1979年开始将182架美国陆军的CH-47C改装玻璃钢桨叶,到1986年改装工作全部结束。
CH-147
CH-47C的加拿大部队编号。1973年接到加拿大武装部队订购9架CH-47C的合同,1974年9月开始交付。这种型号基本与CH-47C相同。
BV-234
民用型。1978年夏末,美国波音直升机公司宣布研制波音234,以执行客运、货运及其它专门任务,如近海油田和天然气钻井平台支援、远距资源开发、吊运、伐木和建筑、海上及陆地搜索和救援、空中灭火、港口疏散、救灾、输电线路敷设、管道建设及修理等。
CH-47D
CH-47系列的改型。1976年根据与美国陆军签订的一项合同将3架早期型的CH-47(A、B、C型各1架)改成D型的标准原型机,第1架标准原型机于1979年5月11日首次试飞。1980年10月,美国陆军与波音直升机公司签订第一个CH-47D生产型改进合同。截止1984年改装了88架。1984年2月28日首次装备美101空降师达到初始作战能力。1989年1月13日波音直升机公司又得到一项多年合同,将144架CH-47改装成CH-47D(包括11架MH-47E),前后共改装472架(包括MH-47E),从而将美国陆军“支奴干”机群的使用寿命延长到下一世纪。GCH-47D地勤维修训练机。仅在费吉尼亚有几架。
MH-47E
CH-47D的特种部队型。1987年12月2日,波音直 升机公司收到8180万美 元的合同,即在改进的CH-47D的基础上为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研制一架MH-47E“支奴干”原型机。计划需要51架MH-47E,后削减到25架,原型机在1990年6月1日首飞。首批11架MH-47E已于1992年11月交付给了第160特种作战航空联队第2大队,第二批14架的最后一架于1995年4月交付完毕。
CH-47SD
“超D”(SuperD)最新出口型。采用了一些MH-47E的技术。装T55-L-714A涡轮轴发动机,带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直升机两侧有单点压力加油和放油口,燃油装在两个抗坠毁的弹性油箱中,总容量为7828升,并装有史密斯公司的数字式油量测量系统。
CH-47F
CH-47D的升级型。ICH“改进货运直升机”计划,计划为CH-47D换装T55-GA-714A发动机,命名CH-47F。主要工作将是换装全新的配线和连接器,更换传动装置、螺旋桨片和发动机。
服役情况
美国陆军共购买了5架YCH-47A,349架CH-47A,108架CH-47B,270架C
H-47C,2架美国制造的CH-47D和11架意大利制造的CH-47C,各型共745架。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CH-47运输直升机
各型“支奴干”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阿根廷(5架),澳大利亚(12架),加拿大(9架),埃及(4架),希腊(7架),日本(60架),西班牙(19架),韩国(30架),新加坡(6架),中国(6架),中国台湾(3架),泰国(9架)和英国(58架)。
接收意大利阿古斯塔/南方直升机公司按许可证制造的CH-47C的国家有:埃及(15架),希腊(10架),伊朗(68架),意大利(37架),利比亚(20架)、摩洛哥(9架)和美国宾夕法尼亚陆军国民警卫队(11架)。
“支奴干”的总订货量达1134架(包括民用型)。
实战表现
在越南战争中,CH-47A主要用于为陆军部队运送兵员物资,特别是在为炮兵吊送火炮到不便进入的复杂地带,为前线输送油料(一次外吊2个各500加仑容量的软油箱)和回收近降或受伤在外的直升机(一次可吊一架UH-1)方面获得好评。在越南南方,当以200千米/小时的速度全速低空飞行时,基本不需要别的飞机的护航。但涡轮式发动机在高山、高温季节中出力不足,影响了性能的正常发挥。
91年海湾战争时,有163架“支奴干”直升被部署到西南
亚,组成10个中型直升机连。这个数目占美军装备量的47%。CH-47D常常是美军唯一一种能够在宽阔地域上运送重型货物的直升机,其载重量和速度为美军指挥员和后勤官提供了优于其他国家陆军的作战能力。在地面作战中由第18空降师执行的侧面机动就以CH-47D为“基石”的。仅第一天作战中,CH-47D就运送了大量弹药装载货盘和131000加仑燃料,同时在2小时内建立了40个相互独立的燃料弹药补给点,从而为第二天总攻做好准备。 CH-47D在波斯尼亚的维和行动中表现同样非常出色。16架“支努干”在6个月的行动期间通过时数达2222小时的飞行运送了3348名乘客,以及1452吨货物、这个数字相当于运送112个步兵排或者201门M198榴弹炮。其中最为人知晓的任务是在95年11月29日和30日,CH-47D协助第502工程连在发生洪水的萨瓦河上铺设浮桥,以便第一装甲师能够跨河进入波斯尼亚。每当洪水冲走浮桥设备时,CH-47D能迅速的重新供应相应物资。
CH-47“支努干”运输直升机结构数据
美国陆军的CH-47,是美军标准中型运输直升机,它是一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近短形截面的机身头部是驾驶舱,中段是长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舱,可容44名士兵或
27名伞兵或24副担架,地板上设系留点91个,可一次运输一套战术地对地导弹或2辆吉普车。为此,机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货舱门,装卸极为方便。 机组成员3名,机身长15.5米,旋翼直径18米,最大起飞质量22700千克,最高速度26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9千米/时,航程560千米,续航时间2.2小时,武器2门70毫米机关炮,装载质量10800千克,载重22680公斤时爬升率464米/分钟。
其装备了AV/ASH-137多普勒雷达,有具备地形跟踪、地形回避、空对地测距和地形显示功能的AN/APQ-174雷达。导航设备有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参考导航系统和AN/ASH-145航向姿态参考系统。另有激光、雷达、导弹告警系统,脉冲干扰机、干扰物/曳光弹发射器和抗干扰无线电台。此外,还配有前视红外装置和数字式移动图形显示仪等。MH-47E在驾驶舱中增设了一个由4部多功能显示器组成的任务管理系统和一个任务辅助系统。
给个分谢谢
㈣ 喜压CH-4是液压油还是机油
抗磨液压油 液压油 工业齿轮油 CH-4柴油机油 柳工机械专用油 导热油 淬火油
1、发动机润滑油:大型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重负荷直喷式柴油机,动力设备具有工况复杂、功率大、热负荷重,燃料硫含量偏高等特点,因此要求工程机械发动机油最低满足API CF-4以上级别的标准。2010年后对于达到国三减排标准的电喷发动机,要求工程机械发动机油最低满足API CH-4以上级别的标准。
2、工程机械专用抗磨液压油:工程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由液压泵、控制阀、执行机构和辅助设备等元件组成系统具有高压、功率大、油泵负荷重等特点,要求油品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更好的抗泡性和热氧化安定性,同时要求油品具有更高的清洁性,过滤性好。工程机械专用液压油通常使用HM/HV46或更高级别液压润滑油.
3、工程机械齿轮油:主要用于前后驱动桥主减速器、轮边减速器系统,按API车辆齿轮油的质量级别,大型工程机械常用API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但工程机械专用齿轮油的某些常规理化指标超越API GL-5品质要求,以满足工程机械减速系统高速及冲击负荷,高速低扭矩及低速高扭矩情况下的双曲面齿轮润滑。
4、工程机械专用液力传动油:工程机械专用液力传动油须满足于低速高扭矩工况下各种型号装载机械和其他工程机械的齿轮传动装置、液力传动装置、自动变速箱及动力转向装置,是一种多功能车用油性介质,具备传能、控制、润滑和冷却等多种功能。我国液力传动油仅有两种企业规格,按100℃运动粘度分为8号和6号两种。
㈤ 坦克怎么转弯(履带)
单流转向系统的坦克:转向时减慢一侧履带的转速,从而让坦克转向慢的那一边;在速度特别慢的时候则完全可以让一侧的履带不转,这样可以加大转弯半径,让坦克快速转弯。
双流传动的坦克:两侧履带是两个独立的驱动源,比起单流传动来说,双流传动在转向时的制动方式更加复杂,它的转向不是仅仅减慢一侧履带的转速那么简单,因为是两个传动装置,所以在转向时可以更加灵活,在一侧履带减速时另一侧的履带还可以加速,从而让坦克在转向时更具机动性。
双流传动的中心转向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可以通过一个履带向前转动,一个履带向后转动实现坦克在地面自传,也就是中心转向。
(5)ch300传动装置扩展阅读:
中国坦克也能中心转向:
北京工业学院负责的600马力以下级综合传动装置,后来被命名为CH400。CH400采用液力传动,具有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手动换挡。
这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种双流传动装置,能够实现液压无级转向,在空挡时可以实现中心转向。
之后,北方车辆研究所研制的大功率综合传动装置CH1000研制成功,该传动装置额定功率1103千瓦,能够实现自动换挡和液压无级转向。
CH1000研制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从此将有优秀的双流传动装置。
CH1000装备于我国99式主战坦克的改进型,相信过不了多久,大家就会看到我国主战坦克的中心转向。
CH400研制成功后,北京工业学院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将CH400系列化。到目前为止,CH400系列已经装备了多种型号履带车辆,包括步兵战车、两栖突击车、自行火炮、导弹发射车等。
CH400系列还派生出了小型化产品CH300,目前已经在履带输送车、指挥车等轻型车辆上成功应用,将来会推向国际市场,为各国的老装备提供升级服务。所有CH系列传动装置都能完成中心转向。
㈥ 99A2主战坦克的传动系统如何。
99A2式坦克采用了先进的全自动的CH-1000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达到了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与勒克莱尔坦克使用的SESM-500大致相当。
该传动装置为双流传动系统,由一对前传动齿轮,带自动闭锁功能的同轴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箱,大功率无级转向机,汇流行星排,液力减速器。此外还有为2个冷却风扇提供动力的风扇液力耦合传动机构和为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动力的辅助液压泵等部件。传动装置与发动机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整体固定在一个三点式框架上,可以实现整体吊装,在战场上可在40分钟内进行拆装,为车辆重新投入战斗赢得了宝贵时间。
CH1000型传动变速装置为6个前进挡和3个倒档行星变速箱,但实际使用时只采用其中5个前进挡和2个倒档,该传动装置使得99A2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最高时速可达70KM,最高越野时速达54KM,(试验时最高时速曾经达到了80KM,最高越野时速达到了60KM)0-32KM/H加速时间仅为7秒,远好于99式的12秒;于战场上快速推进和撤退;操纵装置采用电液全自动手自一体操作,省去了繁琐的换挡操纵,操纵轻松和方便很多,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体力消耗和精神疲劳。当使用自动挡操纵时,系统会自动从2挡起步,并根据路面状况逐步升级至预选的档位;而在恶劣地形起步时可手动从1挡起步,再切换至预选档位;驾驶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选择手动加减挡的操作模式;一旦电控换挡装置损坏,系统还有备用的机械-液压手动应急换挡装置,可以挂前进2挡和倒车1挡,尽快离开作战现场,避免了坦克“坐以待毙”的情况。
CH1000型的转向系统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液压机械无级转向机。它相对广泛使用的纯液压转向机构而言,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且液压件的功率只需要1/3,这样就克服了我国在大功率液压马达上的技术瓶颈。它独立地做成一个箱体集成于综合传动系统中,并具有独立的操纵机构。CH1000的转向操作抛弃了原有99式的双杆式操作,改为和M1坦克类似的液压转向舵操作,简单、方便、省力,驾驶员只要稍用力转动手柄即可进行转向,而不用像以前那样呵哧呵哧地费力拉左右转向杆进行转向了;转向手柄还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调节位置。大功率转向系统可以实现每档最小转向半径至无穷大的无极转向,因此功率损失较小,效率较高;而传统的单流转向装置大部分情况都是非规定半径的滑摩转向,这需要驾驶员多次间歇操纵,费力繁琐,而且大量的能量消耗在摩擦和生热中,效率低下,严重磨损转向部件,从这点而言,该转向装置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转向手柄上安装还有超限转向开关以便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可以自动降挡以适应狭窄转向路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车辆挂空挡时,可以实现0半径“中心转向”,实现了我国坦克在这方面“零的突破”;而在车俩挂倒档时,具有双流传动特有“反转向”操纵,也就是相同操纵时,倒车方向与前进方向正好相反,这和轮式车辆以及单流传动的履带车辆有所不同,转向手柄控制的不是左右转向,而是车体顺逆时针的转向,驾驶员可能需要稍微适应一下。
㈦ CH-1000型综合传动装置的介绍
CH系列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是我军为适应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追赶世界军内用履带传动装容置的发展潮流 ,改变我军履带装甲车辆传动装置长期以来采用技术含量低、性能表现差、操作强度大的手动机械传动装置的局面,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方车辆研究所等共同开发的新一代传动装置。CH系列传动装置现有4个级别:CH300,CH400,CH700和CH1000,分别对应300KW,400KW,700KW和1000KW4个功率级别。其中CH-1000型综合传动装置主要是为50-55吨级主战坦克而开发的,是三代增强型(也有称99A2型)主战坦克的配套项目,亦可运用于99式主战坦克未来动力系统的升级,以及外贸坦克(如MBT2000)的选配传动装置。
㈧ 电气传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电气传动技术的特点及展望
1 引言
电气传动技术是指用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带动各种类型的生产机械、交通车辆以及生活中需要运动物品的技术;是通过合理使用电动机实现生产过程机械设备电气化及其自动控制的电器设备及系统的技术总称[1]。一个完整的电气传动系统包括三部分:控制部分、功率部分、电动机。
电气传动技术是电力电子与电机及其控制相结合的产物,内容涉及电机、电力电子、控制理论、计算机、微电子、现代检测技术、仿真技术、电力系统、机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是这些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对于位置控制(伺服)系统,也称为运动控制。
电气传动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传动技术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它是研究如何通过电动机控制物体和生产机械按要求运动的学科。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由简单的继电、接触、开环控制,发展为较复杂的闭环控制系统。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全新学科技术一现代电气传动技术。2 电气传动的主体电动机
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二者的结构、工作原理不同,所需的电气传动装置也不同。电气传动可分为两类: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由于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以蓄电池形式供电的直流电动机,所以直流传动也是唯一的电气传动方式。直到1885年意大利都灵大学发明了感应电动机,而后出现了交流电,解决了三相制交流电的输变问题交流电气传动才出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直流电气传动在高性能的电气传动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此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交流电气传动得到了快速发展,静动态性能可以与直流电气传动相媲美。因此交流电气传动在高性能的电气传动领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处于主导地位。
2.1 直流电动机传动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n的表达式为 式中:Ua 电动机电枢两端的电压;Ia 电动机电枢回路电流;R 电动机回路电阻;Ke 电动机电势常数;φ 电动机励磁磁通。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式有三种:一是调压调速,即保持R和φ不变,通过调节Ua来调节n,是一种大范围无级调速方式;二是弱磁升速,即保持R和Ua不变,通过减少φ来升高n,是一种小范围无级调速方式;三是变电阻调速,即保持Ua和φ不变,通过调节R来调节n,是一种大范围有级调速方式。对于要求大范围平滑调速的直流电气传动系统来说,调压调速方式最好。而且现代工业企业的低压供电系统多数采用交流供电,通过可控变流装置即可提供可调的直流电压信号,所以直流调压调速方式应用最广泛。在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用于控制直流电机的主要是由全控器件组成的斩波器或PWM变换器,以及晶闸管相控整流器。
直流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开环控制→单闭环控制→多闭环控制;分立元件电路控制→小规模集成电路控制→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 模拟电路控制→数模电路混合控制→数字电路控制;硬件控制→软件控制。
2.2 交流电动机传动
交流电动机分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两大类。按照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Pm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拖动负载的有效功率P1=(1-s) Pm,另一部分是转差功率Ps=sPm。转差功率是评价调速系统效率高低的一种标志,因此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方式分三类:一是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 即把全部转差功率转化成热能消耗掉。该调速方式结构简单,但效率低,而且转速越低,效率越低;二是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即转差功率的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消耗掉,大部分则通过变流装置回馈电网或转化为机械能予以利用。该调速方式结构复杂,但效率比第一类高;三是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即无论转速高低,消耗的转差功率基本不变。该调速方式结构复杂,但效率最高。在异步电动机的各种调速方式中,效率最高、性能最好、应用最广泛的是变压变频调速方式。它是一种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可以实现大范围平滑调速。
同步电动机没有转差,当然也没有转差功率,所以同步电动机调速只能是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而同步电动机转子极对数固定,因此只能采用变压变频调速方式。
交流电气传动控制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转速开环的恒压频比控制→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解耦控制→模糊控制;分立元件电路控制→小规模集成电路控制→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模拟电路控制→数字电路控制;硬件控制→软件控制。3 现代电气传动的物质基础一电力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气传动的基石,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现代电气传动的发展。如果把计算机比作现代生产设备的大脑,电力电子器件及功率变换装置则可视为支配手足(电机)的肌肉和神经,因此,电力电子变换器是信息流与物质/能量流之间的重要纽带[2][3]。
1957年世界上第一只晶闸管(SCR)的问世标志着电力电子学的诞生,从此,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一晶闸管(SCR)发明至今,已经历了第二代有自关断能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CTR,GTO,MOSFET,第三代复合场控制器件一IGBT,SIT,MCT等和正蓬勃发展的第四代模块化功率器件一功率集成电路(PIC),如智能化模块IPM和专用功率器件模块ASPM等。这为交流传动实现高性能控制提供了必需的变频装置。电力电子器件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引起功率变换装置和交流传动性能的迅速提高,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向高电压、大电流、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在性能和价格上可以与直流传动相媲美,而且在某些方面实现了直流传动所不能达到的高性能。
交流传动在实现节能和获得高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电网功率因数降低、谐波和电磁干扰等“污染”。另外,随着容量的增加,功率变换器的体积增大。为了解决这些弊端,1964年,A.Schonug率先将通信系统的脉宽调制(PWM)技术应用于交流电气传动,使变频器由传统的相控电流型逆变器、电压型逆变器发展到脉宽调制(PWM)型逆变器,大大缓解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小了变频器的体积,简化了变换装置的控制,为近代交流传动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目前,常用的交流PWM控制技术有:以输出电压接近正弦波为其控制目标的基于正弦波对三角波脉宽调制的SPWM控制和基于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HEPWM控制;以输出正弦波电流为其控制目标的基于电流滞环跟踪的CHPWM控制;以及以被控电机的旋转磁场接近圆形为其控制目标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SVPWM控制)。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功率变换装置在交流传动的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就没有今天高性能的电气传动技术。4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发展总趋势及主要的发展方向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发展总趋势是:交流变频调速逐步取代直流调速、无触点控制取代有接点逻辑控制、全数字控制与数模复合控制并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由用户的需求和相关学科的技术发展所推动的,他直接涉及改善电气传动的性能、价格、尺寸、能源消耗与节约设计,调试等方面。其主要发展方向有:
4.1 实现高水平控制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基于电动机和机械模型的控制策略,有矢量控制、磁场控制、直接转矩控、现代理论的控制策略,有滑模变结构技术、模型参考自适应技术、采用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解鲁棒观测器,在某种指标意义下的最优控制技术和逆奈奎斯特阵列设计方法等;基于智能控制思想的控制策略,有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和各种各样的优化自诊断技术等。以高速微处理器RISC( 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及高速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为基础的数字控制模板处理速度大大提高,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各种控制算法,Windows操作系统的引人可自由设计,图形编程的控制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4.2 开发清洁电能的变流器
所谓清洁电能变流器是指变流器的功率因数接近1,网侧和负载侧有尽可能低的谐波分量,以减少对电网的公害和电动机的转矩脉动。对中小容量变流器,提高开关频率的PWM控制是有效的;对大容量交流器,在常规的开关频率下,可改变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实现清洁电能的变换。
4.3 系统化
电气传动自动化的发展与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将电网、整流器、逆变器、电动机、生产机械和控制系统为一个整体。从系统上进行考虑。例如要求和上位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串行通信连接,一般都带有串行通讯标准功能(RS-232、RS-485),此外还通过专用的开放总线方式运行。
4.4 CAD技术
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电动机模拟器、负载模拟器以及各种CAD软件引人对变频器的设计和测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5 缩小装置尺寸
紧凑型变流器要求功率和控制元件具有高的集成度,其中包括智能化的功率模块、紧凑型的光耦合器、高频率的开关电源,以及采用新型电工材料制造的小体积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功率器件冷却方式的改变(如水冷、蒸发冷却和热管)对缩小装置的尺寸也很有效。现在主回路中占发热量50%-70%的IGBT的损耗已大幅度减少,集电极一发射极的饱和电压(Vcesat)大为降低,现已开发出了第4代IGBT:目前,国外已研制成功高密度Building Block(系统集成)。
㈨ CH-1000型综合传动装置的结构与性能
CH-1000型传动装置为双流传动系统(所谓双流传动,是指该传动装置的变速和转向功能,分别由2条功率流进行独立传递的,再经汇流装置汇合后输出),净重约1900KG。传动装置的主体结构,是由箱体、一对前传动锥齿轮,带自动闭锁功能并与主动轴同轴的液力变矩器,1个三自由度行星变速箱,大功率液压机械无级转向机,汇流行星排,液力减速器等主要部件组成的;此外还有为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动力的辅助液压泵,以及置于传动装置顶部的2个液压冷却风扇等部件。
同轴行星侧传动和停车机械制动器为传动装置的外围部件,两者集成于一个壳体内,通过弹性联轴节与传动装置的主体连接。
传动装置与发动机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整体固定在一个三点式支承框架上,可以实现整体吊装,在战场上可在40分钟内进行拆装,为车辆重新投入战斗赢得了宝贵时间。
CH-1000型传动装置的变速机构为一个串联式的三自由度行星变速机构,由有2个简单行星排、1个复合行星排和6个控制件组成。其中2个简单行星排和3个控制件构成一组,操纵其中一个控制件可以得到“高”“低”“倒”3个档位;1个复合行星排和3个控制件构成另一组,操纵其中一个控制件可以得到“1-2-3”3个档位;2组以串联的形式结合。因此,结合2组内的各一个操纵件则可以得到6个前进挡、3个倒档共9个挡。由于系统采用了可自动闭锁的液力变矩器,因此可以动力换挡,并且在速度逐渐降到零的过程中保证动力不间断输出;而在4档以上时,液力变矩器的离合器自动闭锁,可以实现较高的传动效率。CH-1000型传动用于配套坦克时,最高试验速度可达80KM,最高公路运用速度和越野速度分别可达70KM和54KM,最高倒车速度可达34KM,0-32KM/H的加速时间为6-7秒。这为坦克带来了良好的机动性,特别是较高的倒车速度便于坦克快速撤退,大大提高了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
CH1000型的转向系统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液压机械无级转向机,实际上是一个简易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由连体式液压泵-马达,正反转行星排(含3个控制件)、功率合成机构和输入-输出机构组成。在大半径转向时,行星排机构由制动件锁定,功率全部由液压马达输出,此时为纯液压转向工况;在小半径转向时,结合正反转行星排上2个控制件的其中一个,就可以得到行星机构正、反方向的转向,此时功率由液压马达和机械行星机构共同输出,为液压-机械转向工况。它相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纯液压转向机构而言,具有更高的输出效率,而且液压件的功率只需要1/3,这样就克服了我国在高压、大排量、大功率液压马达上的软肋造成的技术瓶颈。它独立地做成一个箱体模块集成于综合传动系统中,并具有独立的操纵机构。该转向系统可以实现最小转向半径至无穷大的无级转向,转向时内侧履带的制动功率可以回流到外侧履带,因此功率损失较小,效率较高;而传统的单流转向装置大部分工况都是非规定半径的滑摩转向,这需要驾驶员多次间歇操纵,费力繁琐,而且大量的能量消耗在摩擦和元件发热中,效率低下,磨损严重。当车辆挂空挡时,可以实现0半径“中心转向”,最小理论周转时间为8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