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溶解热测定 实验装置是否可以测定放热反应热效应
溶解热测定 实验装置可以测定放热反应热效应,通过比较溶剂溶解前后的温度差回异,然后根答据Q=CmΔt来求出热量的转化值,不过这样导致散失的热量无法统计,可以定性分析,但不是用于定量分析。
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本实验在定压、不做非体积功的绝热体系中进行时,体系的总焓保持不变,根据热平衡,即可计算过程所涉及的热效应。
物质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
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
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②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中样品粒度的大小和浓度对溶解热的测定有何影响
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响,溶解过程长会有一部分散热。浓度太大也是影响到溶解速度的,时间太长反应热的测定就不准了。
③ 请问: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为什么只能用稀溶液
在浓溶液中溶质因水不够难以完全电离,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因不断电离而吸热,导致中和热测定不准确
④ 溶解热测定实验中,为什么在体系温度高于室温0.5度时加入第一份KNO3
由于KNO_3溶解于水中是吸热反应,当加入KNO_3时系统温度会降低,大约下降1℃。实验设计在体系温度高于0.5℃时加入第一份KNO_3,这样实验过程中高于室温和低于室温的时间大约各占一半,可以认为装置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和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致相等,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⑤ 溶解热为什么是反应热(如图)能举一个例子吗(说浓硫酸溶于水发生水合算作是溶解热,书本上又说错,
您好,溶解热不是反应热。
溶解热指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通常是温度为298K,压力为101kPa的标准状况),一摩尔的溶质溶解在大体积的溶剂时所发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通常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也就是说,反应热通常是指:体系在等温、等压过程中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化学反应热有多种形式,如:生成热、燃烧热、中和热等。
因此,溶解过程不是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热通常包括中和热、燃烧热。
如果不明白可以继续追问,希望采纳~
⑥ 溶解热实验的装置是否可测定放热反应的热效应能否用来测定液体的比热,水化热,生成热及有机物的混合
测定反应热的装置要求很高的隔热效果。
⑦ 中和热和中和反应热的区别 今天上课走神了,谁能帮我补补
一、从概念上进行比较
中和反应反应热:在溶液中,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不确定,单位kJ/mol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为57.3,单位kJ/mol,是确定值。
对中和热的理解:
①“稀溶液”指浓度小于1mol/L的溶液,因为溶液混合时会产生溶解热效应而影响中和热的测定。
②生成的盐为可溶性。
③指生成“1mol H2O”的热效应
④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生成沉淀所产生的热效应”
⑤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H+(aq)+OH- (aq)= H2O(l) △H=-57.3 kJ/mol
如用醋酸代替盐酸或用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偏低;用浓硫酸代替盐酸,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偏高,但中和热不变,仍为57.3kJ/mol。
⑧ 如何测定放热反应的溶解热
简单的原理,就是准确测定各物质的质量,然后量出温度的变化,计算出热量的变化。之后求单位质量的物质放出的热量。具体如下:
http://hxzx.jlu.e.cn/lab/2jiaoxue/xiangmu/chem/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