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进行碳酸钠的性质实验,烧杯A中是澄清石灰水并滴加了酚酞,C中是石灰乳.实验开始前,称
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过滤后滤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钙,但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确定: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反应部分二氧化碳;也可能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是:氢氧化钙;不能;
②检验氢氧化钙的操作是:取样加水溶解并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钙;然后继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碳酸钙;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 所用的试剂或检验方法 | 结 论 |
步骤一 |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 证明 Ca(OH)2存在 |
步骤二 | 继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 证明 CaCO3存在 |
③关闭开关K
2打开K
1时由于B中的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其内压强变大,B中液体将会压入到烧杯A中,若A中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褪去,说明烧杯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Na
2CO
3+Ca(OH)
2=CaCO
3↓+2NaOH,说明B中反应后碳酸钠过量,另外,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所以B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
预测的反应现象 | B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烧杯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中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褪去. | Na2CO3、Na2SO4 |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 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附加问题
解:A、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会使得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内,所以不能用Na2CO3固体代替,故容A错误;
B、氯化氢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故D正确.
故选:A.
4.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进行碳酸钠的性质实验,烧杯A中是澄清石灰水并滴加了酚酞,C中是石灰乳。实验开始前,称
① 0.1mol ;0.1mol ② 玻璃棒、漏斗 ;Ca(OH) 2 ;不能 ③ 取样加水溶解并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Ca(OH) 2 ;继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CaCO 3 ④ Na 2 CO 3 、Na 2 SO 4 ;Na 2 CO 3 +Ca(OH) 2 → CaCO 3 ↓+2NaOH H 2 SO 4 、Na 2 SO 4 ;H 2 SO 4 +Ca(OH) 2 → CaSO 4 +2H 2 O |
5.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①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去是为了______.②浓H2SO4的作用是:a
①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故答案为:防止Na2CO3溶液倒流入反应装置中;
②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③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④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⑤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则混合液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⑥乙酸乙酯中混有碳酸钠和乙醇,用饱和食盐水萃取碳酸钠,用氯化钙除去少量乙醇,用无水硫酸钠除去少量的水,无水硫酸钠吸水形成硫酸钠结晶水合物;不能选择P2O5、碱石灰和NaOH等固体干燥剂,以防乙酸乙酯在酸性(P2O5遇水生成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碳酸钠和乙醇;b.
6. (2013太原)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查阅资料]饱和碳
A、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会使得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所以内不能容用Na2CO3固体代替,故A错误;
B、氯化氢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故D正确.
故选:A.
7. 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和CO2的分离和干燥.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按要求填写下...

根据你源的叙述可知装置应是如上图。
应先关闭b,再打开a,乙中排出气体CO.
若获得另一种气体,丙中盛放的溶为稀盐酸,操作为关闭铁夹a,打开活塞b,此刻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分析: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先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将气体通过浓硫酸可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然后关闭铁夹a,打开活塞b,向甲中滴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得到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分离。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8.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
(1)①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②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铁架台;长颈漏斗.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 .
9.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请回答:(1)加热一段时间后,两试管中石
(1)如果直接加热的物质不分解,而间接加热的物质分解,就能证明物质的稳定性,碳酸氢钠易分解,所以小试管中盛放的是碳酸氢钠,大试管中盛放的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钠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看到的现象是试管2澄清,试管1变浑浊, 故选C; (2)该实验中,直接加热的碳酸钠不分解,但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所以说明二者中热稳定性强的物质是Na2CO3,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 △ | .
10. 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和CO2的分离和干燥.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按要求填写下列
要将CO和CO2分离,可在甲中装有NaOH溶液,用来吸收CO2,先分离出被乙中浓硫酸干燥过的纯净回的CO,所以关闭b,打开答a,混合气体进入甲装置,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分离出 被乙中浓硫酸干燥过的纯净的C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甲中反应生成碳酸钠,要得到CO2,可在丙中盛放稀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b,从丙处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可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又可分离出被乙中浓硫酸干燥过的纯净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 CO;稀盐酸;关闭a,打开b;Na2CO3+2HCl=2NaCl+H2O+CO2↑.
与实验室用如图装置进行碳酸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带孔天然气阀门
发布:2025-10-01 07:53:56
浏览:245
屯溪高压阀门厂
发布:2025-10-01 06:09:13
浏览:409
永磁轴承怎么拆
发布:2025-10-01 05:21:10
浏览:7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