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法的校正装置是什么
校正的方法有称量法和相对校正法。称量法的原理是,称量一定温度下校正容器中容纳或放出纯水的质量,根据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即可计算出被校正容器的实际容积。
数学思想: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由果索因”,逆向逐步找这个不等式成立需要具备的充分条件。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基本思想是:由未知探需知,逐步推向已知。
主要释义:
1.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地选择出两个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做分析法。
2.用分析法解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一个条件)是未知的时候,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个)的条件,一直到问题都是已知的时候为止。
3.分析法指从要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判定一个显然成立的条件(已知量、定义、公理、定理、性质、法则等)为止,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Ⅱ 常用的电气校正装置
控制工程中用得最广的是电气校正装置,它不但可应用于电的控制系统, 而且通过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还可应用于非电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的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设计适当类型和适当参数值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可 以补偿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由控制对象、执行机构和量测部件组成的部分)在特 性上的缺陷,使校正后的控制系统能满足事先要求的性能指标。常用的性能指标 形式可以是时间域的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见过渡过程), 也可以是频率域的指标,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见相对稳定性)、谐振峰值、 带宽(见频率响应)等。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 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各类 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 表示。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 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 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 -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第一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 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 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 指标。 2)学会使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1.2 课程设计的题目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0 K ( ) ( 1 0 ) ( 6 0 ) G S S S S ,试用频率法 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使(1)输入速度为 1 r ad s 时,稳态误差不大 于 1 126 rad 。(2)相位裕度 0 3 0 ,截止频率为 20 rad s 。(3)放大器的增益不 变。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3-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2.1 课程设计的任务 设计报告中,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 (须写清楚校正过程),使其满足工作要求。然后利用MATLAB 对未校正系统和 校正后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每一问题分析时应写出程序,输出结果图 和结论。最后还应写出心得体会与参考文献等。 2.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首先,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 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 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 等的值。 2)利用MATLAB 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判断其系统是 否稳定,为什么? 3)利用MATLAB 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 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 后的动态性能指标σ%、tr、tp、ts 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其有何变化。 4)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并求其分离点、汇合点及与虚轴 交点的坐标和相应点的增益 K 值,得出系统稳定时增益 K 的变化范围。绘制系 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Nyquist 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5)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Bode 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 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Ⅲ 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各利用校正装置的什么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
超前校正复装置利用控制系统中制的超前校正方法的装置,使用时需要获得校正指标,一般用电阻和电容就可连接而成,即通过对系统引入相位超前校正环节来改变系统的频率特性。
滞后校正装置利用校正装置的滞后相位特性(即相频特性小于零)对系统进行校正。
(3)设计校正装置扩展阅读:
滞后校正对系统的影响:
1、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减小;
2、幅频特性在附近的斜率减小了,即曲线平坦了;
3、改善了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4、减小了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但上升时间等增大;
5、本身对系统的稳态误差没有影响,但由于对中高频段幅值的衰减,所以可以提高低频段的幅值,提高稳态性能。
参考资料:网络——超前校正装置
网络——滞后校正
Ⅳ 试设计一个串联校正装置
这可以参考自控原理中的解答过程啊
Ⅳ 简述校正装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没计包括信号处理及放大电路、校正装置、伺服电动机驱动电路等的详细设计,如果采用计算机数字控制,还应包括接口电路及控制器算法软件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中应注意各环节参数的选择及与机械系统参数的匹配,以使系统具有足够的稳定裕度和快速响应性,并满足精度要求。
Ⅵ 自动控制原理设计矫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的
最快的时间,
最理想的
Ⅶ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按照你的要求做。。来吧。。
Ⅷ 自动控制原理中如何选用校正装置的类型
1、采用串联校正往往同时需要引入附加放大器,以提高增益并起隔离作用。
2、对于并联校正,版信号总是从功率权较高的点传输到功率较低的点,无须引入附加放大器,所需元件数目常比串联校正为少。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哪种校正,常取决于校正要求、信号性质、系统各点功率、可选用的元件和经济性等因素。
Ⅸ 什么是超前校正装和滞后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装置:是一种利用控制系统中的超前校正方法的装置,使用时需要获得校正指标,一般用电阻和电容就可连接而成。
滞后校正装置:具有滞后相位特性的校正装置叫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之为积分校正装置。滞后校正对系统中高频噪音有削弱作用,增强抗干扰能力。
利用滞后校正的这一低通滤波所造成的高频衰减特性,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也称穿越频率),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以减小系统的超调量,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这是滞后校正的作用之一。
为了避免滞后环节的负相位对相位裕度影响,应尽量使网络的最大滞后相位远离系统的截止频率。其目的是保持未校正系统在要求的开环剪切频率附近的相频特性曲线基本不变。由此可知选择滞后校正环节零极点的准则就是,使零极点尽量远小于截止频率,以降低相角滞后所带来的影响。
(9)设计校正装置扩展阅读:
滞后校正对系统的影响和限制
一、影响:
1、改善了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2、减小了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但上升时间等增大;
3、本身对系统的稳态误差没有影响,但由于对中高频段幅值的衰减,所以可以提高低频段的幅值,提高稳态性能。
二、限制:
当系统在低频段相频特性上找不到满足系统相位裕量点时,不能用相位滞后校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超前校正装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滞后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