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尽量采用薄玻璃板,避免出现明显的两个像,简化实验.所以选择2mm玻璃板进行实验.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不能重合.
(4)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玻璃板另一侧没有蜡烛,所以不会烧痛.
故答案为:(1)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2)2;(3)后面的蜡烛跟像不能完全重合;(4)不合理;数据太少,结论带有偶然性;(5)不会;虚.
㈡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
故答案为:确定像的位置回.
(答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为:2mm.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有可能找不到像.
(4)只做两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因此需要再多做几次,使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
(5)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比较物距与像距.
(6)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故答案为:不能.
㈢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便于寻找像的位置。
2.2mm
3.前面的物与后面的像无法重合。
4.不合理。测量次数太少容易出现误差,要测量三次以上。
㈣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㈤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㈥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