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制作风动小装置的实验过程

制作风动小装置的实验过程

发布时间:2022-01-17 04:22:58

A. 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 实验记录

1)实验通知单 2)学生实验报告单 3)教师分组实验报告单 4)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5)仪器出借单 6)借还登记

B. 怎么做风动小鼓(六年级的科学)

准备:纸片一张,10厘米长的铁丝一根,软木塞一个,50厘米长的木棍1根,4厘米长专的细木棍一根,3厘米长的高亮秸属秆1段,三角形铁片2块,图钉1个,皮筋1个,直径为4厘米塑料瓶盖1个,气球皮1块,细线,细铁丝,剪刀,锥子等。
方法步骤如下:
1. 先做一个纸风车,并将它固定在软木塞的中心,再将软木塞的另一端固定在铁丝上。
2. 将长木棍弯折成方框,在方框的上部对应打两个小孔。为了制作方便,可直接用注塑框架,再插上一根木棍做把手。
3. 将三角形的铁片对应固定在秸杆上,再将铁丝穿过小孔和秸秆。
4. 将气球皮绷紧到瓶盖上做个小鼓,用铁丝将小鼓固定在框架上。
5. 用皮筋将鼓槌固定在框架上,调整小鼓、鼓槌的位置,使得风车转动时能够带动鼓槌敲击小鼓。

C. 自制的风动小鼓是怎样工作的风动小鼓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自制风动小鼓是怎样工作的?风动小鼓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答:
风车在风能的作用下转动起来,
风车转动时带动金属片拨动鼓槌敲击小鼓,
使小鼓发出声音。
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D. 制作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氯酸钾(白色晶体)或高锰酸钾(紫黑色晶体)

(3)实验装置:

a.注意事项:①用酒精灯外焰决定试管的高度。

②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便于加热。

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湿存水在反应过程中倒流到管底,使试管破裂。

④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太长,以利于氧气排出,防止药品堵塞导管。

⑤使用高锰酸钾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以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

管。

b.适用范围:此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

(4)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为氧气难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导气管应伸入瓶底,尽量排净空气)

(5)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复燃,则已收满。

(6)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复燃,证明是氧气。

(7)集满放置: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片口向上正放。

(8)操作步骤(主要有七步):

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注意:最后两步不可颠倒,否则水槽中的水会沿着导管流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E. 制作风动小鼓的视频过程

电磁起动机。 电磁起重机 电磁起重机,其他的只是用到了磁场,但不是电磁

F. 如何制作小型风力发电机(是小实验)

目前商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一般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它由风轮、增速齿轮箱、发电机、偏航装置、控制系统、塔架等部件所组成。风轮的作用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它由气动性能优异的叶片(目前商业机组一般为2—3个叶片)装在轮毂上所组成,低速转动的风轮通过传动系统由增速齿轮箱增速,将动力传递给发电机。上述这些部件都安装在机舱平面上,整个机舱由高大的搭架举起,由于风向经常变化,为了有效地利用风能,必须要有迎风装置,它根据风向传感器测得的风向信号,由控制器控制偏航电机,驱动与塔架上大齿轮咬合的小齿轮转动,使机舱始终对风 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及部件组成 :大部分风力发电机具有恒定转速,转子叶片末的转速为64米/秒,在轴心部分转速为零。距轴心四分之一叶片长度处的转速为16米/秒。图中的黄色带子比红色带子,被吹得更加指向风力发电机的背部。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叶片末端的转速是撞击风力发电机前部的风速的八倍。 为什么转子叶片呈螺旋状? 大型风力发电机的转子叶片通常呈螺旋状。从转子叶片看过去,并向叶片的根部移动,直至到转子中心,你会发现风从很陡的角度进入(比地面的通常风向陡得多)。如果叶片从特别陡的角度受到撞击,转子叶片将停止运转。因此,转子叶片需要被设计成螺旋状,以保证叶片后面的刀口,沿地面上的风向被推离 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G. 科学小实验过程要详细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是没有注意罢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哪里也离不开科学,至于生产,劳动,体育,卫生,军事,更是需要科学.”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它们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于是,我们机械地认为这些生活常识理所当然的是正确的和有益的,往往不假思索地照做.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也让你的生活麻烦不断,因为这些所谓的”经验”、”常识”恰恰是与生活常理相违背的,而要相信科学,只有尊重科学,才有可能规避禁忌,少受其麻烦困扰.冬天,天气寒冷,玻璃瓶盖往往拧不开,怎么用力也不能奏效,有经验的人只要把瓶盖放在火上烤烤.就能轻而易举的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天气寒冷时,瓶盖收缩,紧紧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拧开,烤火受热膨胀后,瓶盖就松了,于是不费多大的力就能打开了.当老人家穿针费力时,她就把针放在头发上擦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其实是在润滑减少摩擦呢.人的头发里含有油脂,针在擦头发时就等于加了润滑油,因此就能减少摩擦,就能很容易的穿针了.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这就利用了微生物生存的条件中的空气.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60℃~85℃),持续15到3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Lsaac Newton)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了定律;瓦特(James Watt)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H. 冀教版科学六上《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四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材料、说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活中的能量和植物与能量、动物与能量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到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运动与变化,维持着各种物体之间的平衡。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促进了人类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技术的进步又为人类更好地控制、转化能量提高了条件。《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围绕能量转化设计了两个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本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电灯泡、摩托车入手,说明能量装置的作用,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活动1通过分析电吹风机等能量转化装置工作时所输入和输出的能量,认识几天的能量转化装置是怎样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通过分析电能的产生和利用,描述能量在物体之间的转化过程。活动2通过引领学生设计制作风动装置,从实践层面上体验感受将风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
结合教材的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教学难点:分析怎样改进风车转的快。
二、 学生的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能量的多种形式,学生第一次学习,但是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不仅应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使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或对科学这门课失去信心的同学在课堂上也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说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认识能量的转化方式和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技术设计和技术制作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还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
四、说材料
我利用了多媒体,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风动材料完成本课的教学。
五、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导入
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如通过开灯、放课件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教师通过和学生谈话“电灯泡、摩托车都是一些常见的转化装置。你知道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化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自学: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首先我安排学生自己思考并试着完成49页能量的转化,通过自学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在大脑之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安排了50页观察下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从学生较熟悉生活入手学习,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2.合作探究
科学课强调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看问题和想问题,定量分析能使他们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因此我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梳理图上的复杂而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这是书上的一幅彩图,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流水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让学生体会到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一种能量的消失,必然伴随着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产生,并且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过程中,其总量都是守恒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也是整个自然界遵守的普遍规律。这样就浅入深出将一个抽象的科学知识体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科学的概念和思维。
在制作风动小装置的活动时,我设计让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车。通过学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让学生亲历合作研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合作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
3.展示交流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高效课堂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展示是学习成果的“发表、暴露、提升”。展示是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是课堂教学中呈现的高效。
我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能量转化的个人展示,和风车的成果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敢于展示,会展示”。让他们在展示中学生体会到能量的转化过程,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幸福,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
4.课堂检测:
在讲解完新的内容后,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设计了填空题,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让学生再次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
三、总结生疑
板书设计: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电能→电吹风机→风能、热能、声能
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I.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风的形成,写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模拟实验:风的形成

实验目的:理解风的成因,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准备的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蜡烛、剪刀、油性笔、橡皮泥、蚊香片、火柴、镊子。

实验过程:

1、取一个大塑料瓶横放在桌面,用刀把它的底部去掉,并利用剪刀把瓶底修理平整。

2、取一个小塑料瓶,把它的瓶口与大塑料瓶中间外壁相接触,用油性笔在大塑料瓶身上按小塑料瓶瓶口的大小做个记号。

3、用剪刀沿油性笔的记号在大塑料瓶中间外壁开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比小塑料瓶口略大一点。

4、把小塑料瓶瓶口卡进大塑料瓶外壁的洞里,周围用橡皮泥封紧。这样一个空气流动装置就做好了。

5、选择一支与大塑料瓶中间洞口高度差不多的蜡烛,点燃蜡烛放在平整的桌面,观察蜡烛的火焰没有飘动,说明现在没有风。

6、把刚才做好的空气流动装置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焰对着小塑料瓶口。这时发现蜡烛的火焰向另外一个方向飘动,说明现在形成了风。

原因分析: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变轻上升,从瓶口流出,瓶内空气因此稀薄,压力减小。而同时,瓶外温度没有升高,空气没有变化,压力较大。由于瓶外压力大于瓶内压力,瓶外的冷空气就顺着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内流动,瓶内的空气受热不断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流进瓶内。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内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阅读全文

与制作风动小装置的实验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充气消防预作用装置怎么安装 浏览:600
带孔天然气阀门 浏览:245
家用暖气片阀门儿哪里买 浏览:925
生活水箱进水管上都安什么阀门 浏览:760
win7电脑维修软件工具箱 浏览:24
用频率特性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步骤 浏览:86
机械键盘防尘轴和普通轴什么区别 浏览:545
数控机床加工中撞刀了怎么调制 浏览:10
汽车放机油用阀门怎么样 浏览:65
消防预作用装置气泵接法 浏览:375
abb激活机械装置单元 浏览:876
轧辊平衡装置的作用 浏览:231
炮仗仪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162
高压计量装置设计论文 浏览:875
屯溪高压阀门厂 浏览:409
推土机最终传动装置 浏览:351
贱人工具箱打印机 浏览:868
美国工具箱反倾销 浏览:320
带动道岔的主要设备是什么 浏览:62
永磁轴承怎么拆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