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C中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所以能形成喷泉的是AB;
故答案为:AB;
(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锥形瓶中压强增大,使液体喷到圆底烧瓶中,则B可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B;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
故答案为:打开活塞c.
Ⅱ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C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D;
(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则B可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现象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故答案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
Ⅲ 跪求喷泉实验各种装置!
参考资料1:http://ke..com/view/879352.htm;
参考资料版2:http://..com/question/101355621.html?fr=qrl&index=1。权
Ⅳ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C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D; (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则B可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 3 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 3 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现象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故答案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 |
Ⅳ 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瓶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
在烧瓶中充满抄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液体不能充满烧瓶说明气体溶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气体;
A.NH3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A不选;
B.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能形成喷泉,但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液体不能充满烧瓶,故B选;
C.二氧化碳极易与NaOH反应,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C不选;
D.4:1的NO2与O2和水,4NO2+O2+2H2O=4HNO3,能形成喷泉,烧瓶能充满液体,故D不选;
故选B.
Ⅵ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1)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气压变小;
A、HCl易溶于H2O,所以能使烧瓶中的气体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不选;
B、O2不易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S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2)图Ⅱ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
A、CaCO3与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生成二氧化碳比较少,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化不大,不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
B、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B错误;
C、锌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所以能形成喷泉,故C正确;
D、NaCl与稀HNO3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故答案为: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使其小于大气压,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使其大于大气压;
(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图Ⅱ原理相似,故答案为:图Ⅱ.
Ⅶ 大气压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喷泉实验的装置图(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
(1)2NH 4 Cl+Ca(OH) 2
![]() (3)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专,然后打开属止水夹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力减小,与外界形成压力差 (4)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热烧瓶,赶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关闭止水夹;待烧瓶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即可。 Ⅷ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形成压强差.(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中喷泉,A、C、D均可内形成喷泉容,而B中氧气不易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Ⅸ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来气体,而胶头源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 与下图是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梯阀门安装前进行什么实验
浏览:117
五菱荣光前轮胎轴承多少钱
浏览:7
测量仪器仪表费用多少
浏览:302
格力变频一赫兹什么制冷剂
浏览:714
自动装置主要组成
浏览:235
电动工具产品的研究现状
浏览:321
轴承加油后温度为什么降低
浏览:573
热量表和表测阀门怎么套定额
浏览:174
婴儿四驱车充电仪表怎么显示
浏览:669
洗沙绞槽轴承怎么卸
浏览:814
机械毕业设计总结怎么写
浏览:489
油烟机电机用什么轴承
浏览:702
阀门描述中1f6是指什么
浏览:986
一字阀门锁怎么打开
浏览:86
pE管道阀门按装方法
浏览:302
仪表字母Y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368
理正结构工具箱软件破解版下载
浏览:645
充气消防预作用装置怎么安装
浏览:600
带孔天然气阀门
浏览:245
家用暖气片阀门儿哪里买
浏览: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