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探究铁的原理,装置中的NaOH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NaOH过量时:NaOH+NaHCO3=Na2CO3+H2O
CO2过量时: CO2+Na2CO3+H2O=2NaHCO3
所以NaOH过量时,生成Na2CO3
CO2过量时,生成NaHCO3
⑵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装置
(1)首先将图一、二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版走耗尽,然后将图一权、二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图一装置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二装置中有氢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从图一装置和图二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图二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图二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
故答案为:(1)淀粉;酒精;图二;二氧化碳
(2)黑暗;光合作用
⑶ 在探究有氧条件装置中,为了确认百分之10点NaOH溶液的作用已发挥,如何改装装置
在探究有氧条件装置中,为了确认百分之10点NaOH溶液的作用已发挥,如何改装装置?
化学
⑷ 氢氧化钠的用途
氢氧化钠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化学实验中,除了用做试剂以外,由于它有很强的吸湿性,还可用做碱性干燥剂。烧碱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应用,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烧碱。使用烧碱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另外,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中,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也要使用大量的烧碱。工业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209-2006;工业用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 11199-89;化纤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11212-89;食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5175-85。
在工业上,氢氧化钠通常称为烧碱,或叫火碱、苛性钠。这是因为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会腐蚀表皮,造成烧伤。它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其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与酸烧伤相比,碱烧伤更不容易愈合)。用0.02%溶液滴入兔眼,可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小鼠腹腔内LD50: 40 mg/kg,兔经口LDLo: 500 mg/kg。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绞痛、粘膜糜烂、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由于强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予以注意。
使用及储存的注意事项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2-83)》作了专门规定。
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的合成材料制作。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接触片状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所应有通风装置,室内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中国MAC 0.5毫克/立方米(以NaOH计),美国ACGIH TLVC 2毫克/米3。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处理泄漏物须穿戴防护眼镜与手套,扫起,慢慢倒至大量水中,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碱液触及皮肤,可用5~10%硫酸镁溶液清洗;如溅入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硼酸水溶液清洗;少量误食时立即用食醋、3~5%醋酸或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给饮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医,禁忌催吐和洗胃。
固体氢氧化钠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 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包装容器要完整、密封,应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防潮防雨。如发现包装容器发生锈蚀、破裂、孔洞、溶化淌水等现象时,应立即更换包装或及早发货使用,容器破损可用锡焊修补。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不得与易燃物和酸类共贮混运。失火时,可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但消防人员应注意水中溶入烧碱后的腐蚀性。
⑸ 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A瓶内NaOH的作用是什么
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对探究呼吸作用产物产生干扰。(因为你说不清D中的沉淀是因为空气中有CO2还是C中有氧呼吸产生的)
B瓶是为了检验CO2是否除尽,并不是用来吸收CO2的!
⑹ ①为什么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出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而不是干燥气体 ②为什么如果试管中空气
1,NaOH溶液不能干燥气体,一般用来吸收CO2
2,气体不纯会爆炸
3红色粉末是CuO,CO会使CuO变成黑色的Cu
⑺ 烟气脱硫装置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作用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和二氧化硫反应!
(2)SO2 + 2NaOH == Na2SO3 + H2O
(3)SO2 + Ca(OH)2 == CaSO3 + H2O
⑻ 植物细胞呼吸装置氢氧化钠作用
(1)吸收空气中的CO2 检验CO2是否被完全吸收 检验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蓝 黄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 (3)实验效果与绿色植物相同 (4)线粒体 (5)有氧呼吸方程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6)真核 酒精和二氧化碳
⑼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污染.
在试管里盛放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反应回产生的气体NO2.
Cu+4HNO3
(浓)答=Cu(NO3)2+2NO2↑+2H2O.
NO2气体有毒,这个实验是学生实验室实验,为了学生安全,不能任由有毒气体排放到教室,所以需要加氢氧化钠并且足量。
2NO2+2NaOH=NaNO2+NaNO3+H2O
发生歧化反应,消耗了NO2
⑽ ,此时该装置起的作用是防止NaOH倒流,为什么从短管进,长管出
利用此装置可让氢氧化钠从a管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