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卡尔文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

卡尔文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2-01-07 08:48:02

Ⅰ (2012虹口区一模)(三)回答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以下流程图显示卡尔文循环的其中一些阶段,据图

(1)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进入循环.3-磷酸甘油酸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
(2)制造三碳化合物B,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的能量和还原剂.
(3)光照强度为零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就为呼吸速率,所以叶片的呼吸速率是4(CO2 mg/100cm2叶?小时).
(4)表格中,植物8千勒克司光照下C02的吸收量为12(CO2mg/100cm2小时),所以10小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为12÷(6×44)×180×10=81.82mg;该植物1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是4÷(6×44)×180×14=38.182mg,81.82mg-38.182mg=43.6mg.所以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43.6毫克转化为淀粉..
(5)叶片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暗),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则有净光合速率×12-呼吸速率×12>0,净光合速率×12-4×12>0,有净光合速率>4.净光合速率=4时光照强度为4.0千勒克司,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4千勒克司.
故答案为:
(1)见图

(2)三碳化合物B会首先减少.因为制造三碳化合物B,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的能量和还原剂.
(3)4
(4)43.6
(5)4

Ⅱ 图1表示绿色植物正常叶片光合色素的纸层析结果;图2表示光合作用中水光解、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的途径.请

(1)图1中色素带3呈蓝绿色,是叶绿素a,色素带中1色素即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因而扩散速度最快.
(2)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18O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因而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3)光合作用过程包括A和B两个阶段,分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
故答案为:
(1)蓝绿色 1
(2)H2O和CO2 CO2 CO2中碳 有机物中碳 卡尔文循环
(3)光反应和暗反应

Ⅲ 下图是验证光合作用某过程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分

可以通过卡尔文循环,二氧化碳中的氧进入糖类而获得。点击看详细反应: CO + HO(光,酶,叶绿体)==(CH 3 O)+ O,点击看详细美国科学家和卡门·鲁宾研究这个问题“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从水中结束,或从二氧化碳的“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是:氧气从水中所有的结论。点击看详细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也被称为还原戊糖磷酸循环(对应于呼吸的氧化戊糖磷酸途径),C 3环(CO 2固定第一产物为三碳化合物),则光合碳减排也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叶绿体基质中反应位点。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羧化,还原和核酮糖二磷酸再生。大多数植物将通过一种叫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的作用的一部分吸收二氧化碳成五碳糖分子核酮糖上的第二个碳原子的1,5-二磷酸(RUBP)。这个过程被称为一个固定二氧化碳。在原来的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然后读出该步骤中的反应,使其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马上被分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分子。后者是在光反应NADPH + H还原生成,这个过程消耗ATP。该产物是3-磷酸丙糖。以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将被使用的碳原子之一为葡萄糖的合成和离开该循环。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其余5个碳原子,并最终产生一个核酮糖-1,5-二磷酸,循环再次开始。循环运行六次,葡萄糖的产生的一部分。

Ⅳ 如何判断在卡尔文实验中得到的放射自显影图谱上各物质的成分

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Ⅳ 1946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进行了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下...

【答案】(1)C3(或答:“三碳化合物”);C3(或答:“三碳化合物”)
(2)[H](或答:“NADPH”);ATP;C3(或答:“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
(3)暗;叶绿体基质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1)在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生成葡萄糖和五碳化合物,故5s后含有14C的光合作用产物是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和葡萄糖;若0.5s后,找到的含有14C的光合作用产物主要是三碳化合物。
(2)由于光反应阶段能为暗反应阶段提供[H]和ATP,若把灯关掉,[H]和ATP的供应停止,导致C3的还原停止,C3浓度急速升高;当光照下突然停止CO2的供应,CO2的固定停止,但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仍能进行,会造成C5的积累。
(3)卡尔文研究的14C转移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Ⅵ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怎么用箭头和符号表示卡尔文循环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怎么用箭头和符号表示卡尔文循环
要看是什么动物了,如果狗吃了绿萝,先喂食狗狗大量活性炭(市售的诺得胶囊即可),以便吸附毒素,并且马上将狗狗送医急救治疗。
绿萝的汁液含低毒,不过只要不食用对身体并无影响。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滴水观音有毒,其实绿萝和滴水观音一样,都属于天南星科,其有毒的部分,主要还是在其汁液方面。
狗是一种肉食动物,有时也会吃素食,但是狗有许多饮食禁忌,例如葡萄干、调味料里的盐都可能损伤狗的肾脏,带来致命伤害。

Ⅶ 研究光合作用的卡尔文等人进行了以下实验:

D.
A项中光反应实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且反应是水的光解,放射性物质不会出现
B、C 项CO2参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产生C3化合物同时又有C3化合物的还原产生C5化合物和葡萄糖,所以无论光照强还是弱,在C3化合物、C5化合物、葡萄糖中均有放射性物质
D项由BC项的解释可得出

Ⅷ 八下科学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做过哪些实验最好配图!在线等,急急急!!!

比如卡尔文利用放射同位素示踪和纸层析等方法证明C3途径、hatch和slack发现C4途径等

Ⅸ 说下光合作用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实验…最好有图……

发现进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1627年 ,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 ,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他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了。接着,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但他并没有发现光的重要性。 1779年 ,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 ,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 ,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 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他做了一个试验:把绿色植物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典蒸汽处理发现遮光的部分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的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和作用中产生淀粉。 1880年 ,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他把载有水绵(水绵的叶绿体是条状,螺旋盘绕在细胞内)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1897年, 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20世纪30年代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得到了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的结论。 20世纪40年代 ,美国的卡尔文等科学家用小球藻做实验:用C14标记的二氧化碳(其中碳为C14)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被成为 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Ⅹ 光合作用 光反应与暗反应 最好有图

生物必修1中有的1)根据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内的化学能,而且还将这些物质和能量供给其他生物,没有光合作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无法进行。
(2)在暗反应中,C3化合物转变成C6H12O6,C3是一个得到氢的过程,所以,第二阶段叫“还原”。

1.光反应
(1)部位: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
(2)条件:需光、H2O、色素分子和酶。
(3)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
(4)能量转换:光能→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
教师小结性重述,并联系表中的知识,边讲边板画光反应连环图(教材P·64图21)。
2.暗反应:学生再次读课文P·65,依次回答以下四个知识点。屏幕显示方法同光反应。
(1)部位:叶绿体基质中。
(2)条件:需多种酶和CO2
(4)能量转换: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教师小结性重述,仍密切联系表中有关暗反应的知识,边讲边板画暗反应连环图,强调暗反应的条件需多种酶催化,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同时简要说明C3得到氢叫还原。
此过程又叫卡尔文循环,是卡尔文用十年时间研究发现的,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同学们对待学习要有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

阅读全文

与卡尔文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超声波只破石头不伤器官 浏览:201
固态机械什么意思 浏览:186
深圳市区有五金机电城吗 浏览:786
仪表厂家电话多少 浏览:493
仪表一个圈两个箭头什么 浏览:943
五金件外观检验 浏览:917
电动工具防水管 浏览:498
长安欧诺轴承坏了有什么症状 浏览:358
滑轮组的安装实验装置 浏览:213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毕业生工资多少 浏览:768
煤矿自动隔爆装置 浏览:300
胜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199
中石油终端安全工具箱用途 浏览:902
精密轴承都使用什么材料 浏览:14
滚筒洗衣机轴承损坏滚筒怎么打开 浏览:163
机械制图比例画法是什么 浏览:319
铸造模具拔模斜度怎么确定 浏览:499
大棚里自动浇水装置 浏览:115
角磨机如何换带皮套的轴承 浏览:236
美容院有哪些仪器及价格 浏览: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