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原理齿轮系中,行星变速器传动比计算,跪求下图答案,急急急
传动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 传动比=主动轮转速除以从动轮转速的值=它们分度圆直径比值的倒数。
2. 如图是小强的自行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请思考并回答:(1)假设脚踏板每2s转1圈,在这种情况下,要计算自
答:
(1)还需要测量三个轮子的半径:大齿轮半径R1、小齿轮半径R2、后轮半径R3.推导自行车速度的表达式:设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的转动周期分别为T1、T2和T3.
可得:大齿轮边缘的速度:v1=
2πR1 |
T1 |
2πR2 |
T2 |
2πR3 |
T3 |
2πR1R3 |
R2T1 |
v3 |
2πR0 |
15 |
3.6×2×3.14×0.01 |
2πR1R3 |
R2T1 |
2×3.14×0.08×0.33 |
0.034×2 |
3. 求解大神图中传动装置的总效率怎么算。。。联轴器、轴承和齿轮都是两个,所以都是平方,这样对吗
您的理解对头。有几个都要计算在内,不能漏掉。
4. 机械设计的问题 高手来下哦,关于功率 传动计算的~
从你这个文体要求来看,是经典的选择电动机的问题.
1.首先确定系统各部分效率.
比如说齿轮齿条效率为f1=90%, 减速器效率f2=90%
2.从负载开始计算,逆推电机功率
2.1假设系统已经达到稳态(速度恒定, 没有加速度)
你需要知道负载的稳态移动速度在重力方向上的分量Vg, 那么单位时间内提升重物M(负载)的功率应该是
P=M*g*Vg
那么平稳状态下所需的电动机功率为:
Pm=P/f1/f2
2.2 考虑电机启动和停止时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 需要考虑电机的过载.
比如说速度从0加速到稳态速度Vg所需时间为t, 那么加速度为
a=Vg/t
于是由于启动加速时造成的瞬时最大过载功率为
Pa=M*a*Vg
那么相应的电机功率为
Pam=Pa/f1/f2
3. 比较Pm与Pam大小, 选择大者, 再乘以安全系数, 比如120%, 那么就是所需电机功率
4. 根据功率与Vg选择电机, 对比电机扭矩转速图, 校核电机是否满足要求
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示运动机构简图,传动装置总效率怎么计算
电机效率*第一级V带传动的效率*减速箱的效率*减速箱输出联轴器的效率*滚筒轴承的效率*滚筒与胶带间摩擦传动的效率
6. 下图为某机床的传动系统图,已知各齿轮数如图所示,已知轴XI的转速n=450r/min 求1 写
功率(kW)P = 7.5
小轮转速(转/分)RPM1 = 970.0
大轮转速(转/分)RPM2 = 264.545
实际比u = 3.6667
中心距(mm)A = 109.345
正常模块(MM)的Mn = 2.5
螺旋角(°)β= 13.0
正常轮廓角(度)αN= 20.0
- -------------------------------------------------- ---------
齿轮小齿轮Z = 18 66
总有效齿宽(mm)B = 45.0 40.0
修正系数情况Xn = 0.41599 0.24901 BR />齿顶高系数哈* = 1.0 1.0
顶空系数C * = 0.25 0.25
------------------齿轮几何 - ------------------------
小齿轮节圆直径(mm)直径= 46.184 169.340
>节圆直径(毫米)的Dp = 46.862 171.828
基圆直径(毫米)DB = 43.264 158.634
尖端直径(毫米)大= 53.105 175.427
根直径(毫米)DF = 42.014 164.335
增编厚度(mm)SA = 1.382 1.974
滑移率η= 1.235 1.121
分度圆线速度(米/秒)V = 2.346
齿轮精度等级(GB 10095 - 1988)IQ = 7
端面重合度εα= 1.434
轴向重合度εβ= 1.146
宽度与直径之比系数万桶/天= 0.866
齿宽系数(齿宽/中心距)B / A = 0.366
------------------材料及热处理参数----------- -----------
变速箱类型:减速驱动
齿轮类型:外齿轮
螺旋角类型:螺旋
方式:牙齿下坡或装配调整好
齿面点蚀控制:不允许齿面点蚀
渡轮材料及热处理类型:渗碳钢20CrNi2MoA
渡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控制级别:需要br材料及热处理型MQ-大中轮:渗碳钢20CrNi2MoA当25920小时
40度:
大转盘热处理质量控制级别:MQ-适度的要求
设计寿命:3.0年25时/每日总设计寿命
润滑油粘度(CST)= 220.0
齿面硬度HB / HRC = 58 58
弹性(弹性模量兆帕)E = 206000 206000
齿轮疲劳计算基本负荷(牛顿米)Tn1相邻接= 73.832
切向力(N)英尺= 3197.34
径向力(N)FR = 1194.348
之轴向力(N)Fx的= 738.164
触点负载系数(兆帕)K = 2.203
临界速度比N = 0.037
单齿刚度CP = 14.217
啮合刚度CG = 18.844
------------------接触强度计算系数-------------------- ----
使用系数KA = 1.500
动载系数Kv值= 1.036
齿载荷分布系数KHβ= 1.413
牙齿载荷分布系数KHα= 1.173 BR />节点区域ZH =弹性泽2.313
系数= 189.812
巧合系数Zε= 0.835
螺旋角系数Zβ= 0.987
小齿轮寿命系数ZNT = 0.871 0.938
润滑系数ZL = 1.020 1.020
速度的因素ZV = 0.967 0.967
粗糙度系数的Zr = 0.916硬化系数Zw的0.916
工作= 1.000 1.000
大小的因素ZX = 1.000 1.000
单齿啮合系数ZBD = 1.000 1.000
-----------------弯曲强度计算系数----- ---------------
动载系数Kv值= 1.036
齿载荷分布系数KFβ= 1.348
牙齿载荷分布系数KFα= 1.173
巧合系数Yε= 0.750
螺旋角系数Yβ= 0.892
小齿轮齿因素YF = 1.354 1.425
应力修正系数YS = 2.445 2.483
>寿命系数YNT = 0.864 0.906
尺寸因素YX = 1.000 1.000
相对灵敏度系数圆角Yδrelt= 1.008 1.012 <br牙根表面系数YRrelt的= 1.002 1.002
边/>相对位置YBM系数= 1.000 1.000
齿根圆角半径系数ρF= 0.319 0.296
******接触强度计算* ***********************
小齿轮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兆帕)σHlim= 1350.00 1350.00 BR />计算齿轮接触极限应力(兆帕)σHG= 1061.58 1143.04
许用接触应力(兆帕)σHP= 849.26 914.43
计算接触应力(兆帕)σH= 862.13 862.13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接触SH = 1.231 1.326
最小的接触强度安全系数SHmin = 1.250 1.250
*************** *****弯曲强度计算************************
小齿轮
试验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兆帕)σFlim= 350.00 350.00
计算齿轮的弯曲极限应力(兆帕)σFG= 610.06 642.99
允许齿根强度(MPa)σFP= 406.71 428.66
计算齿根压力(兆帕)σF= 231.88 247.86
计算弯曲强度安全系数SF = 2.631 2.594
最小弯曲强度安全系数SFmin = 1.500 1.500
------- -------------------------------------------------- -----
7. 急急急!求转动比的题目 在图示传动装置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18,Z2=36,Z2’=20,
n4=6.25
i总为2*2*40=160
n4=1000/160=6.25
8.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计算
总效率抄η=运输机传送带效率η袭1×运输机轴承效率η2×运输机与减速器间联轴器效率η3×减速器内3对滚动轴承效率η4×2对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效率η5×电动机与减速器间联轴器效率η6;
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形式是随发动机的类型、安装位置,以及汽车用途的不同而变化的。例如,越野车多采用四轮驱动,则在它的传动系中就增加了分动器等总成。而对于前置前驱的车辆,它的传动系中就没有传动轴等装置。
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与汽车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为此,汽车传动系都具备以下的功能:
减速和变速
我们知道,只有当作用在驱动轮上的牵引力足以克服外界对汽车的阻力时,汽车才能起步和正常行驶。由实验得知,即使汽车在平直得沥青路面上以低速匀速行驶,也需要克服数值约相当于1.5%汽车总重力得滚动阻力。
减速作用
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使传动系具有减速增距作用(简称减速作用),亦即使驱动轮的转速降低为发动机转速的若干分之一,相应地驱动轮所得到的扭距则增大到发动机扭距的若干倍。
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示运动机构简图,传动装置总效率怎么计算
传动装置总效率=电动机效率×V带传动效率×齿轮传动效率×滚动轴承效率的三次方×输送带传动效率
10. 三、计算题
1. A制动时,i1H = -20/ 7;B制动时,i1H = 20/ 7;C制动时,i1H = 47/ 27
2. i1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