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实验装置是否适用于放热反应的热效应求测
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也就是说
反映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各反应物*各自系数-生成物乘以各自系数
焓变为负:放热
反之吸热
❷ 化学实验焓变的测定,对所用量热器和温度计有什么要求是否允许有残留的洗液或水在反应器内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外推法可以消除热散失对实验的影响。如果用最高温度作差,会使结果偏小,这种系统误差在实验中是要竭力避免的
❸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实验中问该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一定。焓不能直接测得,但是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能被测定的。这个量就是放热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或吸热反应中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通常也就是指焓变。反应热与焓变一般是相等的。但在某些条件下焓变与反应热的值并不相等,例如,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有部分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时,焓变与反应热就不相等。
❹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的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这个我不知道你测的是哪个反应的焓变,没法具体解释。但是,测焓变实验中,一个物质过量是为了保证另一个用于计算的物质能够完全反应。比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测焓变(也就是测中和热的实验),可以用固定的氢氧化钠量而盐酸过量,以保证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因为最后计算时,反应热与测出的热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与用于计算的物质的用量是相关的。
❺ 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思考题答案
2)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只能代表温度的极值,却不能表示其中间过程。 作图时应注意拐点!
3)可以根据中和热测定的装置测啊,误差分析: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❻ 与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有关的论文要中英文对照的 那个哥哥姐姐知道赏笑的一篇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摘要: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常伴有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热在化工生产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设计了采用热量计,量筒等建议装置测定五水合硫酸铜与锌粉的反应热,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测量反应热直观,实验易于操作,又便于观察的特点。
关键词:焓变;反应热;测定;硫酸铜;锌。
1实验原理
硫酸铜与锌粉反应放热,利用隔热材料隔热减少实验误差,利用温度计测定温度该变量。
Cu2+(aq)+Zn(s)==Zn2+(aq)+Cu(s)
QP=(cm+CP)∙∆T c→溶液比热(J/g/k) m→溶液的质量 CP→热量计的热熔
热水失热=4.184(J/g/k)m(T2-T3)
冷水得热=4.184(J/g/k)m(T3-T1)
热量计得热=CP(T3-T1)
CP=4.184(J/g/k)m(T2+T1-2T3)/(T3-T1)
∆rHm=QP∙1/n
2实验部分
2.1.试剂与仪器
试剂:CuSO4∙5H2O(S) 5.0000g;Zn(S) 3.0000g;蒸馏水;热水;
仪器:精密温度计一支(0~50°C,分度值为0.1°C)
保温杯;烧杯;量筒(50mL);秒表;橡皮圈;吸滤纸;容量瓶(100mL);
大烧杯;小烧杯;电子天平。
2.2.量热计热熔的测定(CP)
先用量筒量取50mL冷蒸馏水,置于量热计中;待温度稳定后用精密温度计测定冷蒸馏水温度,记下读书为T1;再用量筒量取50mL冷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向大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把小烧杯放入大少杯中进行水浴加热,并用精密温度计随时测量小烧杯中蒸馏水温度的变化,直至小烧杯中蒸馏水温升高至T2(T2=T1+20°C),取出小烧杯,迅速将所的热蒸馏水倒入量热计与冷蒸馏水混合,塞紧量热计盖子,同时迅速插入精密温度计(在精密温度与量热计孔隙处套上橡皮圈),最后测得混合温蒸馏水最高温度为T3.
2.2.2两热机热熔的测定结果与测量
表1 数据记录
编号 T1 T2 T3
温度 15.35°C 35.35°C 24.80°C
CP=4.184(J/g/k)m(T2+T1-2T3)/(T3-T1); CH20=4.184(J/K); m=100g;
∴CP=48.7206 (J/K)
2.2.1五水合硫酸铜与锌粉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如下图组装仪器
用电子天平准确量取5.0000g CuSO4∙5H2O(S);量取3.0000g锌粉。置于一只洁净的小烧杯中;洗净并擦干用作热量计的保温杯,取适量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CuSO4∙5H2O(S)充分溶解,将小烧杯中溶液用玻璃棒引流,导入容量瓶(100mL),用蒸馏水重新润洗小烧杯3次(总量不超过100ml),最后定容CuSO4∙5H2O(aq).将CuSO4∙5H2O(aq)倒入保温杯中,盖上盖子,插上精密温度计,温度恒定后测得此时CuSO4∙5H2O(aq)的温度为T4,将锌粉全部倒入保温杯中,盖紧杯盖,精密温度计上加上橡皮圈,同时用手抓住杯把不断轻轻晃动,使杯中溶液混合均匀。
同时另一人手持秒表,每20秒叫停读数,直至温度变的稳定变化很小为止,并记下所得数据。倒尽杯中水于回收水槽中,擦干。
2.3五水合硫酸铜与锌粉反应结果与计算
T4=21.30°C CuSO4溶液原始温度 时间零秒
时间/S 20 40 60 80 100 120
温度/T 25.40°C 25.80°C 26.40°C 27.10°C 28.15°C 28.80°C
时间/S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温度/T 29.30°C 29.65°C 29.90°C 30.00°C 30.05°C 30.10°C
时间/S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温度/T 30.00°C 29.50°C 29.00°C °C °C °C
上表中最高温度: TMAX=30.10°C ; ∆T=8.80°C ;
根据公式 : QP=(cm+CP)∙∆T ; ∆rHm=- QP∙1/n ;n=1/m(m=250 CuSO4∙5H2O) ;
计算结果得 : QP=4110.48 J ; ∆rHm=205524 J (205.524 kJ/mol ) ;
实验误差 : 百分误差=[( ∆rHm实验值 -∆rHm理论值)/∆rHm理论值]∙100% ;
=6.02%
2.4实验误差分析
1.锌粉过量,多余的锌粉会吸收硫酸铜与锌反应的反应热 ;
2. 空气,保温杯中的空气会吸收硫酸铜与锌反应的反应热 ;
3. 保温杯,无法测出保温杯的温度变化,只能近似的取溶液的温度变化 ;
❼ 反应焓变测定实验现象温度为什么会下降
2)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只能代表温度的极值,却不能表示其中间过程. 作图时应注意拐点! 3)可以根据中和热测定的装置测啊,误差分析: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❽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作图怎么用外推法
在计算时 温度变化^T的数值 为什么不采用反应前的平衡温度值与反应后的最高温度值之差 而必须采用-T曲线外推法得到的^T值 外推法是否合理 有无更好的方法计算
采用t-T曲线外推法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 而用反应平衡前后的温度差计算 因为不知道反应平衡的位置 反应后最高温度可能没有达到化学反应平衡 一般情况下 如果没有给出图像可以用反应平衡前后的温度差计算 如果给出图像就用t-T曲线外推法
❾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中该反应的内能变化dru和焓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这个要进行相关实验,才知道是否是相等的
❿ 焓变用什么通过实验直接测量
C
焓变就是一个过程(比如化学反应,相变(水蒸发之类的)等)前后放热吸热的多少,单位J/mol,当然单位不一定,但一定是每摩尔.对于气体,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就会做功的,还要加上pV.所以焓变H=Q+pV
反应热Q就是上面那个Q,只不过特指化学反应里的热变化
燃烧热、中和热都是反应热的一种,前者指物质燃烧放的热,后者指酸碱中和放的热
至于他们的单位,因为只有单位物质的量的反应热能表征,不然东西多自然放热多,所以一般都是每mol.
正负号是要带的,放热为负(自身能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