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三化学实验题 图中反应装置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长颈漏斗中的"稀硫酸"流到U型试管中,,与隔板上的“锌粒”反应生成“回氢气”。也可以用于稀盐酸答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有孔隔板可以将块状反应物与液体隔离。
关闭弹簧夹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使管内右侧气压增加,将酸液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2. 初三化学实验具体步骤
1
熄灭酒精灯
从水中拿出导管
2控制反应速率
1检查试验装置。
4整理试验器材
二氧化锰纯度对实验的影响
4温度,二氧化锰纯度
双氧水浓度
3. 化学实验要用的化学仪器有哪些
加热仪器:酒精灯。
称量体积仪器:量筒
称量质量仪器:托盘天平
小反应器:试管
大反应器:锥形瓶、烧瓶。
存放固体:广口瓶
存放液体:细口瓶
存放气体:集气瓶
加液仪器:胶头滴管、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过滤仪器:漏斗
蒸发仪器:蒸发皿
固定仪器:铁架台
http://xueke.maboshi.net/hx/hxsy/czsy/zkhxsy/92614.html
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个。关于中考化学实验仪器的。
4. 初三化学实验室装置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看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如你说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中,反应物为锌和稀硫酸就是典型的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叫热就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给你个图
要是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还是看看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要用下列装置
5. 初中化学实验题一些常见装置及药品的所有用途
我也要中考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1)试管 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 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6)胶头滴管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瓶口是磨毛的)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7)酒精灯 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8)玻璃棒 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的测定等。
(19)燃烧匙
(20)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1)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药品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Al(OH)3+HCl
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⒁ 检验Cl-:AgNO3、HNO3溶液 检验SO42-:BaCl2、HNO3溶液
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NaCl
6. 求初三化学试验中涉及到的所有装置检查气密性方法
有三种方法。
一.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若过一会儿,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这时要一段一段的仔细用上述方法检验。
二.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三.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导管的另一端插在组装仪器上,连成的仪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应瓶时,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则气密性不好.
总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而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了压强的缘故,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从这两方面因素考虑.
7. 中考必考的化学实验有哪些
中考必考的化学实验
一、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除杂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组合题一般以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或迁移应用其原理和性质的实验为主线,将许多仪器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再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1.气体制取的仪器组合顺序 制备纯净干燥气体的步骤是: 实验仪器组装公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 除杂质的试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实验室制取的气体常常有酸雾或水份。
酸雾可用水、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饱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水份可用干燥剂如: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等除去 (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2)碱性干燥剂(NaOH)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 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质量,不引进新的杂质。 2、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3、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初中化学气体和常见物质的检验
1、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三.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白色固体:氧化镁MgO、五氧化二磷P5O2、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无水硫酸铜CuSO4等。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Fe
F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3、溶液的颜色
A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氯化铜CuCl2等
B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4、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等大多数气体。
8. 中考化学实验考查其中的一个内容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收集CO2并检验,下列仪器组装成发生装置应选
Ⅰ实验室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B;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H2O2
| ||
9. 中考24个化学实验有哪些
我找到20个,第一个化学试题1 氮肥的简易鉴别上面已经有了
化学试题2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一、实验目的:初步了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用品:烧杯(100 mL)、量筒(50 mL)、玻璃棒、胶头滴管、氯化钠固体5 g(备好,并用纸包装)、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滴管的烧杯(200 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
操作要求
1. 检查仪器、药品。
2. 将准备好的5 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3.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蒸馏水并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氯化钠溶解。
4.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试题3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一、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的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滴管、制备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蒸馏水(盛于烧杯中,贴标签)、石蕊试液、稀盐酸、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操作要求
1. 检查仪器、药品。
2. 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再分别滴加2-3滴石蕊试液,振荡。
3. 向一只试管加入1~2 mL稀盐酸,另一只试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4. 将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
5.观察现象,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6.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试题4 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一、实验目的:正确组装一套过滤装置,并利用它过滤粗食盐水。
二、实验用品:漏斗、圆形滤纸、剪刀、玻璃棒、烧杯(100mL)、铁架台(带铁圈)、粗食盐水(约15mL,盛于一烧杯中)、滴管、蒸馏水(盛于烧杯中)、放玻璃棒和滴管用的烧杯、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
操作要求
1. 检查仪器、药品。
2. 制作过滤器。
3. 安装过滤装置。
4. 过滤粗食盐水(约15mL)。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试题5 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
一、实验目的: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形成溶液。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 mm×200 mm)1支、试管架、滴管1支,高锰酸钾溶液,乙醇,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
操作要求
1. 检查仪器、药品。
2. 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约5 mL。
3.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
4.不要振荡,观察现象。
5.然后振荡,观察现象,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10. 化学实验中 怎样判断实验的发生装置或实验装置应选哪一套装置(初三化学,请说的简略点,通俗易懂点)
发生装置:(初中的两种类型)
1、如果题目是: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2、如果目是: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初中就两种爱考
收集装置:(只给出气体)
1、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3、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略小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5、如果题目是:该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总结:综合回答,记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不懂的可以继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