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果电池实验报告的形式
这种水果电池中的反应,学名叫原电池反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以上是网络里的知识,很正确,不得不采纳)
然后来分析一下这段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具体来讲,就是你说的一块铁片,一块铜片。电解质,通俗来讲,就是酸碱盐之类的东西,水果里面的酸和无机盐在这个原电池中充当电解质。然后你把两块金属,也就是两个电极,通过小电珠等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回路:铜片→导线→小电珠→导线→铁片→水果(水果里面的电解质溶液也可以导电的!可以把它也看成一段导线)→铜片。回路(你可以理解成一个首尾相接的电路环)有了,那么回路里只要有一个力推着电子走,就会有电流了。
那么,这个理从哪里来呢?我们不考虑太复杂的情况,假设水果里的各种电解质中只有某种酸参与了反应。我可以先告诉你,酸参加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叫做氢离子(H+)的东西参加了反应。所以我们只考虑氢离子好了。我们知道,当把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比如铁放到酸里时,他会被酸腐蚀。准确的讲,铁与氢离子发生了反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是:
2Fe + 6H+ = 2Fe3+ + 3H2
这个不懂没关系。简单地说,铁原子觉得自己身上的电子一点也不缺,但氢离子却是非常迫切地想要一个电子。于是,铁给了它一个电子,还嫌不够,又给了另外两个氢离子每人一个电子,自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就变成了氢原子,转眼间忘恩负义,变成氢气玩去了....
然后再看看铜,他可是个小气鬼,一点也不愿意给别人电子。于是他就不与酸反应。用专业术语讲,叫金属活动性较低。
当分别单独放入酸中时,铁与酸反应冒氢气泡,铜不反应。可当用导线把他们连起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铁依然失电子,但却变成了默默奉献:他把电子通过小电珠和导线传到了铜那里,然后通过铜传给氢离子,这时的铜接受了铁传来的电子,也假慷慨起来。在我们看起来,铜那边的氢离子得了电子变成了氢气,但实际上,是铁在默默贡献电子。在小电珠所在的电路(外电路)里,电子从铁经过小电珠流到铜,所以如碧落海所言,铜是正极。
那个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理解为付出电子的慷慨程度,排在前面的最慷慨。
为什么用导线一连,电子就一定先跑到铜那边去再与氢离子结合呢?我也不知道,我们老师也没讲。高中阶段不必掌握。记住:电子一定通过导线先流向金属活动性弱的一端,也就是说,活动性强的,一定做负极。
关于方程式,由于水果中有成千上万种有机物,发生的反应很多,但原理都与以酸为例的反应类似。即使是酸,也有好多种,所以只能写离子方程式:
铁片:Fe –3e- = Fe3+ 氧化反应(负极)
铜片附近:2H+ + 2e- = H2↑ 还原反应(正极)
2. 下图是一个电池的示意图,该装置可产生气体和电流.老师告诉同学只要用两种不同的导体做电极,用水果代替
(1)电池的工作原理,实质发生了Mg和稀H2SO4的反应,所以此能量有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由于稀硫酸参与了化学反应,所以稀硫酸中的氢离子的逐渐减少,PH值逐渐增大.锌失去电子,所以质量逐渐减少.
(2)由于Mg和稀H2SO4发生的置换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根据表中给的信息Cu-0.6V;Fe-1.2V;
Zn-1.3V;可以推测,随着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的电压越大,所以Mg产生的电压应越大.
(3)由于灯泡需要的电流为“2.5V0.3A”才能亮,而三个用碳棒和锌片做电极的单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产生的电流才为13.89mA,小于0.3A,所以不亮.
故答案为:(1)化学;变大;锌
(2)Mg+H2SO4=MgSO4+H2↑,都大
(3)电流强度弱,小于0.3A
3. 化学水果电池装置简易图怎么标出电子、电流流向、阴阳离子流向
在直流电池的两个电极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给出电子。通过外电路回到电池的正极。
4. 水果电池(实验)怎么做
一、实验目的:利用各种水果,做成水果电池,并比较水果的pH值与其产生的电压的关系。二、实验要求: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三、实验原理:电池需要利用两种金属,使其成为正极与负极,在他们之间则置有盐酸或碱液等导电性的物质,这些物质一般解质,称为电解质。电解质可以游离出金属离子,一般说来,任何金属接触到电解质,都会放出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水果电池的反应式如下:阳极(正极):Zn(s)→Zn2+(aq)+2e-orNi(s)→Ni2+(aq)+2e-阴极(负极):2H+(aq)+2e-→H2(g)四、实验器材设备:测量设备: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夹子、pH试纸电池组件:橘子、柠檬、苹果极板:铜片、锌片五、实验步骤:(1)分别取2个重量相似(误差小于2克)的不同水果,切成两半,测出每一个水果的pH值,同种水果取平均值得出每种水果的pH值;(2)分别在这几种水果的两端插入锌片和铜片,将四瓣水果串联起来,与发光二极管连接;(3)分别测量这些水果串联后的电压及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七、实验结论:不同水果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pH值越低,产生的电压越高。
5. 物理题(水果电池探究实验)
1.(1)同一种水果,电极插入深度越深,电压越高。(2)不同种类的水果,插入深度相同,电压不同。
2.苹果 2cm 0.12V ;苹果 3cm 0.18V;苹果 4cm 0.28V (选择其它和理数据也可)证明的是结论(1)
3.将水果电池连接电压表,若示数为正,则电压表正接线柱接的为正极,负接线柱接的为负极;若示数为负,则相反。
希望能帮助您!
6. 水果电池正负极实验
用电压表就OK了,不用灵敏,电压表可以直接测量电池两端电压,你把他1个连个正的,1个连着负的,再看V表指针,如果正常偏转就是连接正确了,那么正的那个就是正的.如果往左偏转,那么就是错误的,正的那个是负的.
用灵敏可以,因为水果电池的电流很弱,不会烧坏A表,他能感应很弱的电流,但电压表不行.如果你连正确的则偏右转,反之就左
7. 制作水果电池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利用各种水果,做成水果电池,并比较水果的pH值与其产生的电压的关系。二、实验要求: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三、实验原理:电池需要利用两种金属,使其成为正极与负极,在他们之间则置有盐酸或碱液等导电性的物质,这些物质一般解质,称为电解质。电解质可以游离出金属离子,一般说来,任何金属接触到电解质,都会放出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水果电池的反应式如下:
阳极(正极): Zn(s)→Zn2+(aq)+ 2e- or Ni(s) → Ni2+(aq) + 2e-
阴极(负极): 2H+(aq) + 2e- →H2(g)四、实验器材设备:测量设备: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夹子、pH试纸电池组件:橘子、柠檬、苹果极板:铜片、锌片五、实验步骤:(1)分别取2个重量相似(误差小于2克)的不同水果,切成两半,测出每一个水果的pH值,同种水果取平均值得出每种水果的pH值; (2)分别在这几种水果的两端插入锌片和铜片,将四瓣水果串联起来,与发光二极管连接; (3)分别测量这些水果串联后的电压及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七、实验结论:不同水果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pH值越低,产生的电压越高。
8. 水果电池实验步骤 详细点
水果电池实验探究
【实验猜想】在一定电压下,苹果的形状、甜度和通过的电流的关系如何?
【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导线、电极、开关、甜度不同的苹果、水果刀
【实验步骤】
(1)选择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若干个;
(2)将苹果分组,分成“一般甜”、“较甜”、“很甜”三组;每一类苹果三个;
(3)将同一组的苹果处理,分成三类:完整的苹果、削皮苹果、切掉一部分的苹果;
(4)将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线串联,并将两个端点上接上电极;
(5)按照下表顺序,分别进行实验。将两个电极插入实验苹果中,(注意:两个电极的距离、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要基本控制一致)闭合开关,待灵敏电流计基本稳定后,读出电流值,填入下面表格中;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表】
苹果1一般甜 苹果2较甜 苹果3很甜
完整苹果 100μA 200μA 300μA
削皮苹果 100μA 200μA 300μA
切掉一部分 100μA 200μA 300μA
【实验结论】
结论一:在一定电压下,同种苹果的导电性能不随苹果的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结论二:在一定电压下,无论什么形状的苹果,随着苹果甜度的增加,电流增大。
【实验反思】
苹果的导电性能还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
回答:苹果的导电性能与苹果所含的游离的阴阳离子的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