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种交通工具更快大巴,火车,汽车 为什么
定义
铁路列车,简称铁道机车,俗称
动车组
火车[1],是指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通常由多节车厢所组成。[2]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机械交通工具,早期称为蒸汽机车,有独立的轨道行驶。铁路列车按载荷物,可分为运货的货车和载客的客车,亦有两者一起的客货车。
发展历史
在1781年,火车先驱
内燃机车
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1817年,当斯蒂芬森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任务。但是,保守的铁路拥有者却对蒸汽机车的能力表示怀疑。他们提出,在铁路边上固定的牵引机,用拖缆来牵引火车。斯蒂芬森为了让人们充分相信火车的性能,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这种机车的卓越表现终于让怀疑者改变了态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
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而真正的蒸汽机车即火车是由史蒂芬孙(又译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的。这种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
“火车” ,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还要在运营中耗费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这些都很不经济。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转向研究电力和燃油机车。
动车组
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是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的。 它的火车有四个动力轮,1840年2月22日试车,空车时,时速20公里,载重时,每小时8公里(相当于人快步行走的速度)。 不幸,火车的重量压垮了铁轨。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
燃油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但这种机车烧汽油,耗费太高,不易推广。
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
火车图片[3]
且结构简单、震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普遍采用。
21世纪1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到达300公里;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列车时这也达到300公里以上。人们对这样的高速列车仍不满足。法国、日本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我国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由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机场。这种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最高时速可达500-600公里。
2转弯原理
火车的转向架卡在轨道上沿着轨道行驶,转弯时转向架转动,让火车沿着轨道继续行驶。 转弯时外轨高于内轨。
3动力
最初的列车是由绳索或马匹拉动的。到了十九世纪,多数的列车都改由蒸汽机车牵引。1940年代以后蒸汽机车渐由较清洁及需要较少劳力的柴油机车取代,后来又出现电力机车和动车组。
火车[4]
电气化铁路的最初投资很大,但按每里计算则是运作成本最低的。因此只有高流量的线路才适合电气化。电气化列车可能使用高架电缆或第三轨取电。
以动力的单位千瓦特(KW)除以能够牵引的重量公吨(Ton)来计算动力机车头的效能称为牵引能力比,蒸汽机车效能最低,其次是柴油机车(电力传动比液力传动效益高),电力机车或是电联车相对而言就经济的多。因为不需消耗额外的动能来牵引产生动力的引擎。
牵引动能比由小排到大依序为:(客运飞机、摩托车、一般家庭的汽车、公路上跑的卡车、农用牵引机、全挂拖车、)蒸气机车、柴油液力传动机车、柴油电力传动机车、电力机车、柴油动车租、高铁动车组、电力动车组(客轮、渔船、油轮)。
若考虑单位燃料或是单位动力的成本来营运轨道车辆,是以小编组来做区间运转有最佳能量使用经济效益,也就是4车一编组。每站都停的通勤电联车最具效益。[2]
4铁路来源
轨道车
火车和铁路在今天是一对分不开的“兄弟”。
火车头,即蒸汽机车是英国发明家斯蒂芬逊于1825年发明的。有了火车头,才有火车。可是你知道吗,说起铁路的发明,比火车还要早半个多世纪。
早在16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工业兴起,到处都搞采矿。可是,当时矿山的运输还很落后。铁矿石全靠马拉、人背,劳动效率很低。有个公司的老板,为了多运铁矿石,想了一个法子:从山上向坡下平放两股圆木,让中间的距离相同,一根接一根地摆到山下。当装满矿石的斗车,顺着两股圆木下滑的时候,山上的人大声喊叫着:“注意,车下来啦。”山下的人也大声回答道:“车到啦,好!”这就是初期的木头轨道。
木头轨道制作简单,由上向下运送重物也很省力,一时受到欢迎。不过,如果在平地上使用木头轨道效果不大,省力不多。而且,这种木头轨道不耐用,磨损大。
到了1767年,有人试着拿生铁来做轨道,以取代木头轨道。人们便称呼为铁路了。铁轨比木头轨道的体积小许多,它直接放在地面上,斗车的轮子也是铁制的,推起来当当直响,运煤、送货也省劲。但是,斗车内装的东西不能过重。有一回,一辆车子装货多了,把铁轨压到了地面里,结果车翻货出,差点压伤了人。
怎么办?看来,必须解决地面的承受力问题,同时还要考虑铁轨的长度问题。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后来的铁路。
火车很重,有人说如果把这个重量分散到枕木上,再由枕木分散到“道床”上,道床所受的力再均匀地分散到路基上,这个力量就变得小了许多。经过这样的传递过程,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单位面积的压力就相应降低,路基就不会被压坏了。
这个设计的思路是很科学的,可以说,今天的铁路仍然是根据这个道理建成的。
5内燃机车
机车分类
df8b型内燃机车
(1)按用途分:干线内燃机车,包括货运内燃机车和客运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和调车小运转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地方铁路内燃机车。
(2)按传动方式分:电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普通液力传动、液力一机械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后者简称为液力换向内燃机车。
(3)按铁路轨距分:标准轨、宽轨和窄轨内燃机车。标准轨轨距为1435mm;宽轨轨距有4种分别是 1520mm、1600mm、1665mm和1676mm;窄轨轨距在597mm
至1219mm之间,共有19种,典型的轨距有600mm、762mm、900mm、1000mm、和1067mm。后
DF5型内燃机车(调车机)
两种轨距的机车,一般称为米轨机车。
(4)按机车装用主柴油机台数分:单机组内燃机车和双机组内燃机车。
(5)按能否实行重联牵引分:非重联内燃机车和重联内燃机车。
(6)按走行部结构分:车架式内燃机车和转向架式内燃机车。
(7)按机车轴数分:二轴、三轴、四轴、五轴、六轴和八轴内燃机车。
(8)按机车轴式分:A-A、A0-A0、B-B、B0-B0、B-B-B、B0-B0-B0、C-C、C0-C0、D-D、D0-D0、A01A0-A01A0、AAA-B轴式内燃机车。
(9)按司机室数量分:单司机室和双司机室内燃机车,还有无司机室内燃机车。
机车组成
集通蒸汽机车(22张)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机车。注:铁道机车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内燃机车由下列部分组成:柴油机、主传动装置、辅助传动装置、车体(包括司机室)、走行部及各辅助系统。机车辅助系统包括:燃油系统、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预热系统、空气制动系统及其他用风系统、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充电系统、检测系统、诊断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等。
传动装置
1、电传动
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直交(简称交流)电传动。东风、东风2和东风3型机车,为直流电传动机车;东风4型以后研制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均为交直流电传动机车 。1999年以后陆续出现了一些交流传动机车。比较成功的有大连厂的东风4DJ型 和戚墅堰厂的东风8CJ型。国产电传动机车都命名为东风*型进口的则是ND*型。电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是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G型和东风8B型。
2、液力传动
液力传动的火车[5]
一般(机械换向)液力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另有一种为液力一机械传动。北京型和东方红系列机车均为液力传动机车;多数GK系列工矿机车为液力换向机车。国产的液力传动一般是东方红*型和北京*型
还有工矿机车GK系列 进口的则是NY*型。液力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 就属国产的东方红型了。
3、机械传动
国内很少见;只在小功率的地方铁路和工矿机车上少有运用。从1992年6月1日起,北京铁路分局结束了使用蒸汽机车牵引客车的历史,改用内燃机车,以提高列车的速度和正点率。
人们在使用蒸汽机车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机车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它的锅炉既大又重,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前途。在锅炉里,用煤将水加热成蒸汽,再通入汽缸里,从而推动机车前进。有人设想,如果将这种笨重的锅炉去掉,使燃料直接在汽缸内燃烧,用所产生的气体来推动车轮旋转,就可以克服蒸汽机车的主要缺点。于是,一些科学家便开始进行研究试验。
1866年,德国人奥托首先制成了一种燃烧煤气的新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和蒸汽机在汽缸外面的锅炉里燃烧燃料不同,它是在汽缸内点燃煤气的,然后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从而使曲轴旋转。因此,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为火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生机。
后来到了1894年,德国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这种没有大锅炉的新机车,既不烧煤,也不烧煤气,而是用柴油作燃料。它所用的柴油机是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发明的。从此,内燃机车就成了火车家族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车优点
内燃机车虽然出世较晚,但它后来居上,比火车家族中的大哥哥蒸汽机车的本领高强,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突出优点是:
1.速度快:内燃机车起动迅速,加速又快。通常,蒸汽机车的最大时速为110公里,而内燃机车的最大时速可达180公里,使铁路通过能力提高25%以上。
2.马力大:蒸汽机车的功率一般为3000马力左右,而内燃机车可以达到4000~5000马力,因而运载量就多。
3.能较好地利用燃料的热能:蒸汽机车的热效率一般仅为7%左右,而内燃机车可达到28%左右,提高了3倍,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燃料。
4.适合缺水地区使用:蒸汽机车是个用水“大王”,一列火车平均每行驶10公里,就得消耗水3~4吨。通过干旱的缺水地区,火车就需要自带用水。据统计,在缺水地区运行一列火车,如果有10节车厢,其中有3节车厢是用来装水的。而内燃机车用来冷却的水仅需要几百公斤,供循环使用,内燃机车上一次水,可连续行驶1000公里,因而它被人们誉为“铁骆驼”。
5.司机驾驶操作方便:内燃机的司机不需要像蒸汽机车那样加煤加水,而且驾驶室内明亮宽敞,司机操作时视野开阔,既方便又安全。
内燃机车
有的人可能认为内燃机车和汽车都是使用的内燃机,两者的结构原理应是相同的。其实,它们是不完全一样的。汽车是利用内燃机产生的动力直接推动车轮转动,而内燃机车则是先通过内燃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再用电能使电动机旋转,从而驱动机车前进。所以,通常也将内燃机车称做“电传动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出世后,以其明显的优势很快就压倒了蒸汽机车。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内燃机车所用的燃料——石油价格较低,能大量供应,因而有力地促进了内燃机车的发展。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都用继制成了内燃机车,并且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了铁路机车内燃化,使内燃机车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
我国于1958年研制成了第一台内燃机车。到1969年,已制造出4000马力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如“东风型”、“东方红型”和“北京型”内燃机车等。我国在许多铁路线上已有各种类型的内燃机车牵引着长长的列车在驰骋着,一些主要干线的直达客车基本上实现了内燃机车牵引。
内燃机车除了通常使用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外,还有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和适用于寒冷缺水地区的燃气轮机车。
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是将内燃机产生的动力,通过液力变速箱、万向轴、车轴齿轮箱等设备,使车轮转动,从而带动车辆前进。早期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采用类似于蒸汽机车的连杆驱动。
燃气轮机车是现代化内燃机车的一种。这种机车的内燃机与喷气式飞机的原理相同。它比一般内燃机车的马力大,振动小,结构简单,行驶安全可靠,而且容易制造。世界上第一台燃气轮机车是1941年在瑞士制成的。由于它特别适用于高寒、缺水地区使用,所以发展很快。法国已研制成并投人使用第二代和第三代燃气轮机车,其中第二代燃气轮机车的最高时速就已达到260公里。燃气轮机车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现代化机车的一个得力的方面军。
机车简介
1879年出世的世界第一台电力机车,是利用两条铁轨之间的第三
SS4改电力机车
条轨将电力引进机车里的。这种供电方式适合于电压和功率都比较低的情况。
随着电力机车的发展,要使它跑得快,运载量大,就得提高电力机车供电系统的电压和功率,因而需要使用高压输电线和变电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使用设在地面上的第三条轨供电的方式了,因为这既不安全,又给使用带来不便。
1881年,德国试验成功一种适合以高压输电线供电的电力机车新的供电系统,叫做“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也就是将电力机车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实际上,这种供电系统和城市中的有轨电车相似,在车顶上装着一条“长辫子”。它与以前使用蓄电池的电动机车的主要不同在于,它自身不带电源,由电厂供电,所以机车的结构比较简单,但需要一套供电设备。
这种装有“长辫子”的火车,依靠装在车顶上的受电弓子把电力从架在空中的电线上引到机车里。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是高达110千伏的三相交流电,必须经过牵引变电所变成25千伏的单相交流电,方能供机车使用。因此,在电力机车行驶的铁道沿线上,每隔50公里左右设一个牵引变电所。变电所的电又被送到邻近的沿线接触网上,通过机车上的受电弓将交流电引到机车的整流器上,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使直流电动机旋转,再经过一套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机车就会跑动起来。
电力机车虽然问世较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大量普遍地使用起来,已成为铁路机车家族中的佼佼者。
机车优点
人们将电力机车称为神通广大的“火车头”,就是因为它比蒸汽机车有着以下独特的优点:
一是它的马力大,拉得多、跑得快、爬坡的劲头足。例如,我国在 50年代末期修筑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就充分发挥了电力机车的优越性。从宝鸡到成都,第一道关口就是要翻越气势雄伟的秦岭。过去用3台蒸汽机车拉一列950吨货车上秦岭时,像老牛拉车每小时才行走18公里。蒸汽机车下坡时是靠闸瓦制动的,而闸瓦因摩擦就会变热,如果不及时冷却就难以将机车制动住。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蒸汽机车的下坡速度比爬还慢,有时甚至走走停停,以便使受热的闸瓦有足够的时间冷却。后来用3台电力机车取代同样数量的蒸汽机车,就能拉着2400吨的货物,以时速50公里快速上坡,比蒸汽机车在运货量和速度上都提高了近两倍。电力机车下坡时,采用电阻制动,使列车能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下坡,既快速又安全。
二是电力机车用的是“干净”的电能,它不冒黑烟、扬灰渣,因而不会污染环境。即便是通过几公里长的隧道,旅客也不必担心浓烟和废气熏人,也不会被讨厌的煤灰渣迷住眼睛或弄脏衣服。机车驾驶人员也能在宽敞明亮的司机室进行操作。
三是电力机车操作简便,出车前的准备时间短,不像蒸汽机车那样,既要装煤,又要加水,也不像内燃机车需要加油。无论是在缺水的沙漠地带,或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区,只要有电力供应,电力机车就能牵引列车昼夜行驶。
四是电力机车使用的是电能,既可由煤炭、石油来发电,也可由水力、核能、天然气、地热、太阳能等发电,能量来源比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丰富,而且效率高。蒸汽机车的热效率只有
7%;内燃机车的热效率较高,也仅为28%;而采用火力发电的电力机车,其效率可达30%,若以水力发电时,热效率高达60%~70%。
本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得到大量开采,价格低廉,所以世界各国郡在研制和使用内燃机车,而把电力机车放在次要地位。但是,在石油生产国提高石油价格,发生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又把注意力转向了电力机车,从而促进了电力机车的迅速发展。
当时欧洲各国的电力机车的发展较快,如瑞士、荷兰等国研制的电力机车和供城市交通使用的有轨电车。日本制成了一种交直流两用电力机车,使用更为方便。
我国对电力机车使用很重视,除了建成宝成路电气化线路外,又修建了多条电气化线路,大大提高了机车的运载量。与此同时,我国还研制成了“韶山”型电力机车,也投入使用。
电力机车除了在铁路和城市地面交通(即有轨电车)使用外,还多用于城市中地铁,如意大利米兰市地铁、我国北京地铁用的电力机车等。北京地铁电力机车上的“长辫子”已经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是将“长辫子”从车顶上移到铁轨旁边的路基上。这样,架设和检修都很方便,但路轨附近有触电的危险,所以严禁乘客跳下站台,以保证人身安全。
有的国家已制成了具有万匹马力的电力机车,使火车的速度超过了每小时200公里。还有的在研制14000马力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将会使火车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看来,电力机车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机车原理
电力机车是从接触网获取电能,再利用牵引电机驱动的机车,是非自带能源式的机车。
机车种类
1、直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在国内应用最广,城市电车、地铁、铁道运输等方面都有应用,但受接触网电压的影响,机车功率受到一定限制。
2、单相低频交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采用单相整流子牵引电机(也有用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主要问题是整流要求采用较低的供电频率比如16又三分之二赫兹或者25赫兹这种机车在欧美有应用,需要设立专门的发电厂和变频装置。
3、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整流器式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是国内普遍采用的,像韶山1型、韶山3型等。4、其他
(1)、采用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机车 像韶山2型
(2)、采用交流无换向器牵引电机的机车交-直-交制 交-交制的机车已经在这种系统中应用,像德国的ICE型高速电动车组株洲厂的DJ2型等等,电力机车由机械、电气、空气管路三大系统组成,下面简要说一下
整流器式和交直交电力机车原理:接触网供单相交流电-机车内牵引变压器降压-整流后变成直流电-供给直流牵引电机-牵引电机旋转带动机车运行。
交直流电传动机车动作原理
机车蓄电池供96V启动,80KW启动发电机。启动发电机发动机车柴
韶山8型电力机车模型
油机,柴油机运转带动同步主发电机运行,45KW的感应子励磁机通过整流输出直流电给同步主发电机转子励磁,主发电机正常发电,(当柴油机运转后
启动发电机转成他励发电机运行发出110V恒定直流电,供给空压机以及一些机车辅助设备,另外再给机车蓄电池充电),同步主发电机发出三相交流电,经过主整流柜,供给六台直流牵引电机,最后,机车启动。
6高速列车
发展简史
日本、法国、德国是当今世
法国高速火车
界高速火车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
高速火车的实际应用发源于日本。1959年,日本国铁开始建造东京至大阪的高速铁路,并在1964年开通,全长515公里,火车时刻表时速210公里,称为东海新干线。随后向西延伸,于1975年开通至冈山,1975年开通至终点站博多,大阪至博多称为山阳新干线,全长1069公里。
1982年,大宫至盛冈间465公里的东北新干线开通,同年11月,大宫至新潟间的上越新干线也开通运营。1970年,日本制定“全国新干线火车网建设法”,1972年日运输省又规划了五条新干线:北陆新干线(东京-大阪-富山)、东北新干线延长线(盛冈-青森)、九州新干线(博多-鹿儿岛)、长崎新干线(博多-长崎)、北海道新干线(青森-札幌)。
法国高速火车称TGV( Train à Grande Vitesse 法文高速列车之意
)。法国国铁(SNCF)从1950年开展高速火车技术研究,1955年研制的样车试车,就创造了当时的世界最高记录-火车时刻表时速331公里,使人们看到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
中国动车
法国高速火车实际运营开始于1967年,稍晚于日本。但法国国铁不断改进,使TGV的速度不断创新,1981年,一列由七节车厢组成的TGV列车创下了火车时刻表时速380公里的新记录。1990年,第二代TGV列车又以515.3公里的火车时刻表时速刷新了世界记录,冲破了被称为极限的375公里火车时刻表时速,使TGV成为法国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72年法国完成了编号为TGV001的原型列车,最高火车时刻表时速318公里。1981年第一代TGV-PSE创造了火车时刻表时速380公里的记录。1990年,一列由两辆动车、三辆车厢组成的第二代TGV
Atlantique以515.3公里火车时刻表时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法国高速列车于2007年4月3日在行驶试验中达到574.8公里的时速,打破了1990年由法国高速列车创下的时速515.3公里的有轨铁路行驶世界纪录。法国TGV线路分为四部分:巴黎东南线(TGV
PSE),由巴黎至里昂运行3小时50分,火车时刻表时速260公里。大西洋线(TGV Atlantique),由巴黎通往大西洋岸,火车时刻表时速300公里。北方线(TGV
Nord)从巴黎出发,穿越英伦海峡进入英国。另有支线到布鲁塞尔,并延伸至阿姆斯特丹、科伦、法兰克福。东线(TGV Strasbourg) ,由巴黎到斯特拉斯堡。
德国ICE
德国高速火车称为ICE(Inter City
Express)。1979年试制成第一辆ICE机车。1982年德国高速火车计划开始实施。1985年ICE的前身InterCityExperimiental首次试车,以317火车时刻表时速公里打破德国火车150年来的记录,1988年创造了火车时刻表时速406.9公里的记录。1990年一台机车加13辆车厢的ICE列车开始在Wurzburg-Fulda高速火车试运行,火车时刻表时速为310公里。1992年德国火车以29亿马克购买了60列ICE列车,其中41列运行于第六号高速火车,分别连接汉堡、法兰克福、斯图加特,运行火车时刻表时速200公里。德国已建成高速火车1000多公里,到2000年,德国计划建成11条高速火车。中国的京津城际铁路已经开通,使用的是CRH3型动车组。
❷ 火车有几种类型
根据历史的发展,火车可以分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铁路列车。
一、内燃机车分为:
1、干线内燃机车,包括货运内燃机车和客运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和调车小运转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地方铁路内燃机车。
2、按传动方式分:电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内燃机车。
3、按机车装用主柴油机台数分:单机组内燃机车和双机组内燃机车。
4、按能否实行重联牵引分:非重联内燃机车和重联内燃机车。
5、按走行部结构分:车架式内燃机车和转向架式内燃机车。
6、按机车轴数分:四轴、六轴和八轴内燃机车。
7、按机车轴式分:A-A、A0-A0、B-B、B0-B0、B-B-B、B0-B0-B0、C-C、C0-C0、D-D、D0-D0、A01A0-A01A0、AAA-B轴式内燃机车。
8、按司机室数量分:单司机室和双司机室内燃机车,还有无司机室内燃机车。
二、电力机车分为:
1、直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在国内应用最广,城市电车、地铁、铁道运输等方面都有应用,但受接触网电压的影响,机车功率受到一定限制。
2、单相低频交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采用单相整流子牵引电机(也有用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主要问题是整流要求采用较低的供电频率比如16又三分之二赫兹或者25赫兹这种机车在欧美有应用,需要设立专门的发电厂和变频装置。
3、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整流器式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是国内普遍采用的,像韶山1型、韶山3型等。
三、高速铁列火车不同种类以不同字母开头来区分:
G——高速动车组
C——城际动车组
D——动车组列车
Z——直达特快
T——特知列车
K——快速列车
L——临时旅客列车
Y——旅游列车
中国高速铁路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具有特别的交通文化体系。
“CRH”是“中国铁路高速”英文(China High-speed Railway)的缩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注册的商标,涂装于中国与外国联合生产的动力分散式电力动车组车身外部 。“CR”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英文”缩写,涂装于中国自主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身外部 。
CRH系列动车组取名“和谐号”,部分CRH系列动车组结合当地旅游或商业文化更名 ;其中,CRH2G列车外观造型为“白骏马” 。CR系列动车组取名“复兴号”,CR400列车外观造型有“红神龙”“金凤凰” 。
❸ 为什么内燃机车要使用传动装置
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传动装置?
现在的内燃机车都使用电传动,电传动又分为交-直传动和交流电传动。东风型号的内燃机车多为交-直传动,少部分是交流电传动(如DF11G)。上个世纪,我国曾出现过液压传动的内燃机车,但由于液压传动维护成本高,所以就逐渐淘汰了。
❹ 内燃机车的传动装置
为使柴油机的功率传到动轴上能符合机车牵引要求而在两者之间设置的媒介装置。柴油机扭矩—转速特性和机车牵引力—速度特性完全不同,不能用柴油机来直接驱动机车动轮:柴油机有一个最低转速,低于这个转速就不能工作,柴油机因此无法启动机车;柴油机功率基本上与转速成正比,只有在最高转速下才能达到最大功率值,而机车运行的速度经常变化,使柴油机功率得不到充分利用;柴油机不能逆转,机车也就无法换向。所以,内燃机车必须加装传动装置来满足机车牵引要求。
常用的传动方式有机械传动、液力传动和电力传动。
液力传动箱、车轴齿轮箱、万向轴等组成。液力变扭器(又称变矩器)是液力传动机车最重要的传动元件,由泵轮、涡轮、导向轮组成。泵轮和柴油机曲轴相连,泵轮叶片带动工作液体使其获得能量,并在涡轮叶片流道内流动中将能量传给涡轮叶片,由涡轮轴输出机械能做功,通过万向轴、车轴齿轮箱将柴油机功率传给机车动轮;工作液体从涡轮叶片流出后,经导向轮叶片的引导,又重新返回泵轮。液力传动机车(图2)操纵简单、可靠,特别适用于多风沙和多雨的地带。
电力传动分为三种:(a)直流电力传动装置。牵引发电机和电动机均为直流电机,发动机带动直流牵引发电机,将直流电直接供各牵引直流电动机驱动机车动轮。(b)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发动机带动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经过大功率半导体整流装置变为直流电,供给直流牵引电动机驱动机车动轮。(c)变—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发动机带动三相同步交流牵引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器到达直流中间回路,中间回路中恒定的直流电压通过逆变器调节其振幅和频率,再将直流电逆变成三相变频调压交流电压,并供给三相异步牵引电动机驱动机车动轮。电力传动机车的应用最为广泛。
❺ 铁路调研报告(关于内燃机车司机)
蒸汽机车 就不说了 蒸气机原理中学学过物理的都知道
1988年大同机车厂生产了最后一台 前进型机车7207号后
国内正规企业应该没有再新制过干线内燃机车
2004年底 铁道部已经强制将内燃机车退出干线运营了
内燃机车
国内内燃机车是按传动装置来命名的
传动装置有三种
1、电传动
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直交(简称交流)电传动。东风、东风2和东风3型机车,为直流电传动机车;东风4型以后研制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均为交直流电传动机车
1999年以后 陆续出现了一些交流传动机车
比较成功的有大连厂的东风4DJ型 和戚墅堰厂的东风8CJ型
国产电传动机车都命名为东风*型 进口的则是ND*型
电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是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G型和东风8B型
2、液力传动
一般(机械换向)液力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另有一种为液力一机械传动。北京型和东方红系列机车均为液力传动机车;多数GK系列工矿机车为液力换向机车。
国产的液力传动一般是东方红*型和北京*型 还有工矿机车GK系列 进口的则是NY*型
液力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 就属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的ND5型了
3、机械传动
这个国内应该很少见
只在小功率的地方铁路和工矿机车上少有运用
我国干线内燃机车以电传动东风型为主
液力传动的现在比较少了 不过以前的首长专列都是用联邦德国汉寿尔工厂NY6、NY7牵引的
电传动内燃机车 只有一台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Z型 用来牵引专列
顺便说一下内燃机车传动装置的作用
每循环供油量一定时,柴油机的扭矩随转速的变化不大;柴油机的功率与转速近似正比变化,只有在标定转速下才可能达到标定功率。为了使柴油机的功率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实现机车牵引特性的要求,内燃机车必须设传动装置,作为柴油机曲轴和机车动轴的中间环节,将柴油机的扭矩、功率——转速特性转换为内燃机车的牵引特性:即机车起动和低速牵引时有较大的牵引力;列车起动后,当机车主控制器手柄处于给定位置,柴油机转速、功率一定,列车运行阻力小于机车牵引力时(加速力为正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提高(牵引力随之减小);当列车阻力大于机车牵引力时 (加速力为负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下降(牵引力随之增大);同时,通过传动装置实现机车换向、动力制动等工况转换功能,满足列车牵引的要求。
内燃机车的分类
(1)按用途分:干线内燃机车,包括货运内燃机车和客运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和调车小运转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地方铁路内燃机车。
(2)按传动方式分:电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普通液力传动、液力一机械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后者简称为液力换向内燃机车。
(3)按铁路轨距分:标准轨、宽轨和窄轨内燃机车。标准轨轨距为1435mm;宽轨轨距有 1520mmn、1600mmm、1665mm和1676mm、4种;窄轨轨距在597mm 至1219mm之间,共有19种,典型的轨距有600mm、762mm、900mn、lOOOmm、和1067mm。后两种轨距的机车,一般称为米轨机车。
(4)按机车装用主柴油机台数分:单机组内燃机车和双机组内燃机车。
(5)按能否实行重联牵引分:非重联内燃机车和重联内燃机车。
(6)按走行部结构分:车架式内燃机车和转向架式内燃机车。
(7)按机车轴数分:二轴、三轴、四轴、五轴、六轴和八轴内燃机车。
(8)按机车轴式分:A-A、A0-A0、B-B、B0-B0、B-B-B、B0-B0-B0、C-C、C0-C0、D-D、D0-D0、A01A0-A01A0、AAA-B轴式内燃机车。
(9)按司机室数量分:单司机室和双司机室内燃机车,还有无司机室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的组成
内燃机车,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机车。注:铁道机车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
内燃机车由下列部分组成:柴油机、主传动装置、辅助传动装置、车体(包括司机室)、走行部及各辅助系统。
机车辅助系统包括:燃油系统、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预热系统、空气制
❻ 机车传动装置的分类
利用原动机驱动离心泵,使获得能量的工作液体(机车用油)冲击涡轮从而驱动车轮来实现传递动力的装置。1902年德国的费廷格提出了液力循环元件(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扭器)的方案,即将泵轮和涡轮组合在同一壳体内,工作液体在壳体内循环流动。采用这种元件大大提高了液力传动装置的效率。液力传动首先用于船舶。1932年制成第一台约60千瓦的液力传动柴油动车。
液力耦合器有相对布置的一个泵轮和一个涡轮。泵轮轴和涡轮轴的扭矩相等。涡轮转速略低于泵轮转速,二者转速之比即为液力耦合器的效率。液力耦合器用于机车主传动时,效率约为97%。液力变扭器除泵轮和涡轮外,还有固定的导向轮。涡轮与泵轮的扭矩之比称变扭比,转速比越小则变扭比越大。在同样的泵轮转速下,涡轮转速越低则涡轮扭矩越大。因此机车速度越低则牵引力越大,机车起动时的牵引力最大。液力变扭器的效率只在最佳工况下达到最大值。现代机车用的液力变扭器效率可达90%~91%。但当转速比低于或高于最佳工况时,效率曲线即呈抛物线形状下降。为使机车在常用速度范围内都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机车的液力传动装置一般采用不止一个简单的液力变扭器。机车液力传动装置如梅基特罗型、克虏伯型、苏里型、SRM型、ΓΤК型等,都是将一个液力变扭器与某种机械传动装置结合使用。福伊特型则是采用 2~3个液力变扭器(最佳工况点的转速比一般并不相同)或液力耦合器(图1),利用充油和排油换档,在各种机车速度下都使当时效率最佳的那一液力循环元件充油工作。换档时,前一元件排油和后一元件充油有一段重叠时间,所以换档过程中的机车牵引力只是稍有起伏而不中断。和其他类型相比,福伊特型液力传动装置的重量较大,但有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的优点。到60年代,经验证明:对于1500千瓦以上的液力传动装置,福伊特型较为适用。中国机车所用的液力传动装置都是这一类型的。
大功率增压柴油机车的液力传动装置都不用液力耦合器,但燃气轮机车的液力传动装置则用一个启动变扭器,并在高速时用一个液力耦合器。
液力循环元件传递功率P的能力也像其他液力机械一样,与工作液体重度r的一次方、泵轮转速n的三次方和元件尺寸D的五次方成正比,即P∝rnD。在柴油机车上,为了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柴油机都不直接驱动液力循环元件的泵轮,而是通过一对增速齿轮,在轴承和其他旋转件容许线速度的限制范围内,尽可能提高泵轮转速。燃气轮机车由于转速很高,所以用一级甚至两级减速齿轮来驱动泵轮。同一种传动装置,只要改变这种齿轮的增速比或减速比,即可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应用于不同功率的机车。
液力传动装置通常包括一组使输出轴能改变转向的换向齿轮和离合器机构。输出轴通过适当的机械部件(万向轴和车轴齿轮箱,或曲拐和连杆等)驱动机车车轮。液力传动系统还可包括一组工况机构,使机车具有两种最高速度,在高速档有较高的行车速度,在低速档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起动牵引力和加速能力。因此同一机车既可用于客运,也可用于货运,或者既可用于调车,也可用作小运转机车。而当调车工况的最高速度定得较低时,机车在起动和低速运行时的牵引力可以超过同功率的电力传动柴油调车机车。
1965年出现的液力换向柴油调车机车,传动装置有两组液力变扭器,每个行车方向各用一组,换向动作也用充油排油的方式来完成。当机车正在某一方向行驶时改用另一方向的液力变扭器充油工作,由于变扭器的涡轮转向与泵轮相反,对机车即起制动作用。机车换向不必先停车。只要司机改换行车方向手把的位置,机车即可自动地完成从牵引状态经过制动、停车,又立即改换行车方向的全部过程。
液力传动装置不用铜,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维修量少,并具有隔振、无级调速和恒功率特性好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采用。联邦德国和日本的柴油机车全部采用液力传动。 把机车原动机的动力变换成电能,再变换成机械能以驱动车轮而实现传递动力的装置。电力传动装置按发展的顺序有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交-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四种。它们所用的牵引发电机、变换器(指整流器、逆变器、循环变频器等)和牵引电动机类型各不相同。
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
1906年美国制造的150千瓦汽油动车最先采用了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1965年以前,世界各国单机功率75~2200千瓦的电传动机车都采用这种电力传动装置。这是因为同步牵引发电机无法高效变流,异步牵引电动机难于变频调速,只能采用直流电机。直-直流电力传动原理是基于直流电机是一种电能和机械能的可逆换能器,其原理见图 2。原动机G为柴油机,通过联轴器驱动直流牵引发电机ZF,后者把柴油机轴上的机械能变换成可控的直流电能,通过电线传送给1台或多台串并联或全并联接线的直流牵引电动机ZD,直流牵引电动机将电能变换成转速和转矩都可调节的机械能,经减速齿轮驱动机车动轮,实现牵引。此外设有自控装置。自控装置由既对柴油机调速又对牵引发电机调磁的联合调节器、牵引发电机磁场和牵引电动机磁场控制装置等组成,用来保证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
直流牵引发电机受整流子限制,不能制造出大功率电力传动装置。60年代前期,美国发明大功率硅二极管和可控硅,为制造大功率的电力传动装置准备了条件。1965年法国研制成 1765千瓦交-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它是世界各国单机功率 700~4400千瓦机车普遍采用的电力传动装置。
交-直流和直-直流电力传动原理相似。由图3可以看出两者差异在于柴油机 G驱动同步牵引发电机TF,经硅二极管整流桥ZL,把增频三相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事实上TF和ZL组成等效无整流子直流电机。其余部分和自控装置主要工作原理与直-直流电力传动装置相同。
交-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
异步牵引电动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可靠,在变频调压电源控制下,能提供优良调速性能。联邦德国于 1971年研制成实用的交-直-交流电力传动装置,如图4所示。
交-直-交流电力传动原理如下:柴油机 G驱动同步牵引发电机TF,产生恒频可调压三相交流电(柴油机恒速时),经硅整流桥ZL变换成直流电,再经过可控硅逆变器 N(具有分谐波调制功能)再将直流电逆变成三相变频调压交流电,通过三根电线传输给多台全并联接线的异步牵引电动机AD。AD将交流电能变换成转速和转矩可调的机械能,驱动机车动轴,实现牵引。它的自控装置由联合调节器以及对同步牵引发电机磁场、变换器、异步牵引电动机作脉冲、数模或逻辑控制的装置组成,从而提供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
交-直-交变频调压电能经二次变换,降低了传动装置的效率,而且逆变器用可控硅需要强迫关断,对主电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为提高效率,在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中采用了自然关断可控硅相控循环变频器(图5)。60~70年代,美国在重型汽车上,苏联在电力机车上都采用了交-交流电力传动装置。不过美国用的是异步牵引电动机牵引,苏联用的是同步牵引电动机牵引。
交-交流电力传动原理如图5所示。柴油机G驱动同步牵引发电机TF,发出增频可调压交流电,经相控循环变频器FB变换成可变频调压的三相交流电(降频),输给多台全并联接线的异步牵引电动机AD。AD将交流电能变换成转速和转矩可调的机械能,驱动动轮实现牵引。它的自控装置也是由联合调节器、脉冲、数模、逻辑电路等装置构成(但对可控硅导通程序要求严格),同样能保证优良的工作特性。
❼ 为什么内燃机车要使用传动装置
因为柴油机的功率特性
曲轴无法反转导致直接驱动机车时无回法换向
机车启动时需要极答大的牵引力来提供负载
而柴油机的特性决定了柴油机启动时需要的是0负载
所以用传动装置来作为中间环节
给机车提供适合机车牵引特性曲线图的动力
❽ 铁路机车的传动 动力 轴式原理
内燃机车 国内内燃机车是按传动装置来命名的 传动装置有三种
1、电传动 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直交(简称交流)电传动。东风、东风2和东风3型机车,为直流电传动机车 东风4型以后研制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均为交直流电传动机车 1999年以后 陆续出现了一些交流传动机车 比较成功的有大连厂的东风4DJ型 和戚墅堰厂的东风8CJ型 国产电传动机车都命名为东风*型 进口的则是ND*型 电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是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G型和东风8B型
2、液力传动 一般(机械换向)液力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另有一种为液力一机械传动。北京型和东方红系列机车均为液力传动机车;多数GK系列工矿机车为液力换向机车。国产的液力传动一般是东方红*型和北京*型 还有工矿机车GK系列 进口的则是NY*型 液力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 就属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的ND5型了
3、机械传动 这个国内应该很少见 只在小功率的地方铁路和工矿机车上少有运用 我国干线内燃机车以电传动东风型为主 液力传动的现在比较少了 不过以前的首长专列都是用联邦德国汉寿尔工厂NY6、NY7牵引的电传动内燃机车 只有一台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Z型 用来牵引专列 顺便说一下内燃机车传动装置的作用 每循环供油量一定时,柴油机的扭矩随转速的变化不大;柴油机的功率与转速近似正比变化,只有在标定转速下才可能达到标定功率。为了使柴油机的功率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实现机车牵引特性的要求,内燃机车必须设传动装置,作为柴油机曲轴和机车动轴的中间环节,将柴油机的扭矩、功率——转速特性转换为内燃机车的牵引特性:即机车起动和低速牵引时有较大的牵引力;列车起动后,当机车主控制器手柄处于给定位置,柴油机转速、功率一定,列车运行阻力小于机车牵引力时(加速力为正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提高(牵引力随之减小);当列车阻力大于机车牵引力时 (加速力为负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下降(牵引力随之增大);同时,通过传动装置实现机车换向、动力制动等工况转换功能,满足列车牵引的要求。 内燃机车的分类 (1)按用途分:干线内燃机车,包括货运内燃机车和客运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和调车小运转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地方铁路内燃机车。 (2)按传动方式分:电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普通液力传动、液力一机械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后者简称为液力换向内燃机车。 (3)按铁路轨距分:标准轨、宽轨和窄轨内燃机车。标准轨轨距为1435mm;宽轨轨距有 1520mmn、1600mmm、1665mm和1676mm、4种;窄轨轨距在597mm 至1219mm之间,共有19种,典型的轨距有600mm、762mm、900mn、lOOOmm、和1067mm。后两种轨距的机车,一般称为米轨机车。 (4)按机车装用主柴油机台数分:单机组内燃机车和双机组内燃机车。 (5)按能否实行重联牵引分:非重联内燃机车和重联内燃机车。 (6)按走行部结构分:车架式内燃机车和转向架式内燃机车。 (7)按机车轴数分:二轴、三轴、四轴、五轴、六轴和八轴内燃机车。 (8)按机车轴式分:A-A、A0-A0、B-B、B0-B0、B-B-B、B0-B0-B0、C-C、C0-C0、D-D、D0-D0 A01A0-A01A0、AAA-B轴式内燃机车。 (9)按司机室数量分:单司机室和双司机室内燃机车,还有无司机室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的组成 内燃机车,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机车。注:铁道机车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 内燃机车由下列部分组成:柴油机、主传动装置、辅助传动装置、车体(包括司机室)、走行部及各辅助系统。 机车辅助系统包括:燃油系统、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预热系统、空气制动系统及其他用风系统、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充电系统、检测系统、诊断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等。 简单说一下应用最广的交直流电传动机车动作原理 机车蓄电池供96V启动 80KW启动发电机 启动发电机发动机车柴油机 柴油机运转带动同步主发电机运行 45KW的感应子励磁机通过整流输出直流电给同步主发电机转子励磁 主发电机正常发电 (当柴油机运转后 启动发电机转成他励发电机运行 发出110V恒定直流电,供给空压机以及一些机车辅助设备,另外再给机车蓄电池充电 ) 同步主发电机发出三相交流电 经过主整流柜 供给六台直流牵引电机 最后,机车启动
❾ 火车原理
蒸汽机车 就不说了 蒸气机原理中学学过物理的都知道
1988年大同机车厂生产了最后一台 前进型机车7207号后
国内正规企业应该没有再新制过干线内燃机车
2004年底 铁道部已经强制将内燃机车退出干线运营了
内燃机车
国内内燃机车是按传动装置来命名的
传动装置有三种
1、电传动
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直交(简称交流)电传动。东风、东风2和东风3型机车,为直流电传动机车;东风4型以后研制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均为交直流电传动机车
1999年以后 陆续出现了一些交流传动机车
比较成功的有大连厂的东风4DJ型 和戚墅堰厂的东风8CJ型
国产电传动机车都命名为东风*型 进口的则是ND*型
电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是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G型和东风8B型
2、液力传动
一般(机械换向)液力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另有一种为液力一机械传动。北京型和东方红系列机车均为液力传动机车;多数GK系列工矿机车为液力换向机车。
国产的液力传动一般是东方红*型和北京*型 还有工矿机车GK系列 进口的则是NY*型
液力传动机车在国内最知名的 就属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的ND5型了
3、机械传动
这个国内应该很少见
只在小功率的地方铁路和工矿机车上少有运用
我国干线内燃机车以电传动东风型为主
液力传动的现在比较少了 不过以前的首长专列都是用联邦德国汉寿尔工厂NY6、NY7牵引的
电传动内燃机车 只有一台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东风11Z型 用来牵引专列
顺便说一下内燃机车传动装置的作用
每循环供油量一定时,柴油机的扭矩随转速的变化不大;柴油机的功率与转速近似正比变化,只有在标定转速下才可能达到标定功率。为了使柴油机的功率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实现机车牵引特性的要求,内燃机车必须设传动装置,作为柴油机曲轴和机车动轴的中间环节,将柴油机的扭矩、功率——转速特性转换为内燃机车的牵引特性:即机车起动和低速牵引时有较大的牵引力;列车起动后,当机车主控制器手柄处于给定位置,柴油机转速、功率一定,列车运行阻力小于机车牵引力时(加速力为正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提高(牵引力随之减小);当列车阻力大于机车牵引力时 (加速力为负值),机车速度沿牵引特性曲线下降(牵引力随之增大);同时,通过传动装置实现机车换向、动力制动等工况转换功能,满足列车牵引的要求。
内燃机车的分类
(1)按用途分:干线内燃机车,包括货运内燃机车和客运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和调车小运转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地方铁路内燃机车。
(2)按传动方式分:电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直流电传动、交直流电传动和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可分为普通液力传动、液力一机械传动和液力换向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后者简称为液力换向内燃机车。
(3)按铁路轨距分:标准轨、宽轨和窄轨内燃机车。标准轨轨距为1435mm;宽轨轨距有 1520mmn、1600mmm、1665mm和1676mm、4种;窄轨轨距在597mm 至1219mm之间,共有19种,典型的轨距有600mm、762mm、900mn、lOOOmm、和1067mm。后两种轨距的机车,一般称为米轨机车。
(4)按机车装用主柴油机台数分:单机组内燃机车和双机组内燃机车。
(5)按能否实行重联牵引分:非重联内燃机车和重联内燃机车。
(6)按走行部结构分:车架式内燃机车和转向架式内燃机车。
(7)按机车轴数分:二轴、三轴、四轴、五轴、六轴和八轴内燃机车。
(8)按机车轴式分:A-A、A0-A0、B-B、B0-B0、B-B-B、B0-B0-B0、C-C、C0-C0、D-D、D0-D0、A01A0-A01A0、AAA-B轴式内燃机车。
(9)按司机室数量分:单司机室和双司机室内燃机车,还有无司机室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的组成
内燃机车,是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机车。注:铁道机车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
内燃机车由下列部分组成:柴油机、主传动装置、辅助传动装置、车体(包括司机室)、走行部及各辅助系统。
机车辅助系统包括:燃油系统、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预热系统、空气制动系统及其他用风系统、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充电系统、检测系统、诊断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等。
简单说一下应用最广的交直流电传动机车动作原理
机车蓄电池供96V启动 80KW启动发电机
启动发电机发动机车柴油机 柴油机运转带动同步主发电机运行 45KW的感应子励磁机通过整流输出直流电给同步主发电机转子励磁 主发电机正常发电
(当柴油机运转后 启动发电机转成他励发电机运行 发出110V恒定直流电,供给空压机以及一些机车辅助设备,另外再给机车蓄电池充电 )
同步主发电机发出三相交流电 经过主整流柜 供给六台直流牵引电机
最后,机车启动
电力机车结构原理教内燃机车简单的多
随便介绍一下 太多了 打起来实在吃不消
电力机车是从接触网获取电能,再利用牵引电机驱动的机车,是非自带能源式的机车。
电力机车种类
1、直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在国内应用最广 城市电车、地铁、铁道运输等方面都有应用 但受接触网电压的影响,机车功率受到一定限制
2、单相低频交流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采用单相整流子牵引电机(现在也有用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主要问题是整流
要求采用较低的供电频率比如16又三分之二赫兹或者25赫兹
这种机车在欧美有应用,需要设立专门的发电厂和变频装置。
3、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整流器式电力机车)
这种机车是国内普遍采用的 像韶山1型、韶山3型等等
4、(1)、采用直流他励牵引电机的机车
像韶山2型
(2)、采用交流无换向器牵引电机的机车
交-直-交制 交-交制的机车已经在这种系统中应用
像德国的ICE型高速电动车组 株洲厂的DJ2型等等
电力机车由机械、电气、空气管路三大系统组成
下面简要说一下 整流器式和交直交电力机车原理
整流器式电力机车:
接触网供单相交流电-机车内牵引变压器降压-整流后变成直流电-供给直流牵引电机-牵引电机旋转带动机车运行
交直交电力机车:
单相交流接触网-机车内牵引变压器降压-经电源变流器变直流-中间储能环节(平衡、隔离电源和负载之间的过渡装置)-经逆变器将中间环节的直流电源转变成可平滑调整其频率、电压的三相交流电-三相交流异步牵引电机-三相异步电机转动牵引机车
就说到这里吧 打的乱了点 其实还不够全面
实在吃不消了 问题实在太大 机车那么多种 工作方式都不一样的
对了,看了上面的机车轴式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 我再解释一下
机车轴式,是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来反映机车走行部车轴排列的结构和特点的表达式。
轴式的表示使用下列数字、字母和符号:
1、2、3 表示走行部(转向架)随动轴数目
A、B、C、D 表示走行部(转向架)动轴数目(相应动轴数目为1、2、3、4)
下脚"0" 表示转向架轮对单轴驱动,一般为电传动;
无下脚"0" 表示转向架轮对成组驱动,一般为液力传动;
— 一字线表示二转向架间无活节联结;
+ 表示二转向架间有活节联结。
内燃机车轴式系列主要有下列几种:
A-A和A-A-A 表示为车架式机车,有2组和3组独立的动轮对,液力传动。
B-B和B0-B0 表示转向架式机车,有 2台二轴转向架,每台转向架有2组动轮对;前者为成组驱动,液力传动;后者为单轴驱动,电传动。
C一C和C0-C0 表示转向架式机车,有 2台三轴转向架,每台转向架有3组动轮对;前者为成组驱动,液力传动;后者为单轴驱动,电传动。
2(B-B)和2(B0-B0) 表示2节B-B机车重联、2节B0-B0机车重联。
2(C-C)和2(C0-C0) 表示2节C-C机车重联、2节C0-C0机车重联。
B0-B0-B0 表示机车具有3台二轴转向架,单轴驱动,电传动。
B0+B0-B0+B0 表示八轴机车,有4台二轴转向架,每端2台转向架间各有活节相连,轮对单轴驱动,电传动。
B0-2 表示前面一台转向架为2组动轮对,单轴驱动,电力传动;后面一台转向架为2组随动轮对。前者称为动力转向架,后者称为随动转向架。
A01A0-A01A0 表示六轴机车,有2台三轴转向架。每台转向架前后2组轮对为动力轮对,中间为随动轮对,单轴驱动,电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