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⑷ 实验室用足量MnO 2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装置如图1所示: ...
(1)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防止液体暴沸
(2)MnO
2
+4H
+
+2Cl
-
Mn
2+
+2H
2
O+Cl
2
↑
(3)A、C、B
(4)锌粒转移至残留溶液中;
恢复至室温;
乙
试题分析:图1装置有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组装而成,加入碎瓷片防止爆沸,检验气密性后,先加入固体,再加液体,最后加热,自下而上,MnO
2
+4H
+
+2Cl
-
Mn
2+
+2H
2
O+Cl
2
↑,盐酸表现还原性和酸性,甲同学检验的是氯离子的量,包括的除了剩余的盐酸,还有表现酸性的盐酸,也就是氯化锰的氯离子。乙同学把锌粒转入盐酸中,保证盐酸完全反应,准确测定盐酸的量,量气管读数时注意:1、回复至室温,2、调节液面相平,3、视线与凹液面相切。
⑸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并验证氯气的部分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G装置名称______.A装置的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是在烧瓶中进行的,此处用的是蒸馏烧瓶,浓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加热反应时为了防止液体的暴沸,需要加入碎石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防止液体暴沸
(2)实验室制取氯气是利用二氧化锰将浓盐酸中的hcl氧化得到的,故反应的离子方式为:mno2+4h++2cl-
△
.
mn2++2h2o+cl2↑,
故答案为:mno2+4h++2cl-
△
.
mn2++2h2o+cl2↑.
(3)因为氯化氢气体有毒,如果先加入浓盐酸再加入二氧化锰,会有气体挥发出来污染大气,因此先加二氧化锰,再加浓盐酸,然后加热.
故答案为:a、c、b
(4)为了使测得的盐酸浓度,需要准确的测出氢气的量,如果先加锌粒再加盐酸,则马上有气体产生,从而是产生的气体有损失,使测得的气体的量不准确,测得的盐酸的浓度不准,因此应将锌粒转移至残留溶液中;压强对气体的体积有影响该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如果不回复到原温度,相当于将气体压缩了,使得测出的气体的体积减小.故温度要恢复到原温度时,同时上下移动右端的漏斗,使两端的液面的高度相同,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切,读取测量气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恢复至室温; 乙
⑹ 实验室制氯气装置图

⑺ 实验室可以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得氯气,反应原理4HCl+MnO2△MnCl2+Cl2↑+2H2O①写出上述装置图中仪器
①A是长颈漏斗;B是烧瓶;
②实验室可以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得氯气,故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液加热型的丙装置;检查该装置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右端,通过分液漏斗加水,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持续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在反应中二氧化锰提供的氧,是氧化剂,HCl得到氧是还原剂;
④根据针筒先吸取30mL氯气,再吸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还剩10ml气体,说明在10ml的水中溶解了20ml的氯气.所以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2体积的氯气,根据氯气没有完全被溶解的现象,可以判断该水溶液为氯气饱和溶液;若将针筒活塞从20mL处拉至30mL处,会使部分氯气从溶液中溢出一部分,所以溶液颜色应比前面实验的颜色变浅.
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烧瓶;②丙;不会;③HCl;④2;饱和;浅.
⑻ 实验室制氯气装置原理——
因为氯气能溶于水,但难溶于饱和食盐水,HCL大量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用饱和食盐水除HCL
⑼ 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并用所制氯气制备少量氯水的装置图如下,回答有关问题.(1)从仪器A向
(1)根据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取下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旋动活塞,即可放下液体,为了控制液体的流速,可以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旋塞来控制浓盐酸的加入速度来控制氯气的产生速率,故答案为:取下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旋动活塞,即可放下液体;通过控制浓盐酸的加入速度来控制氯气的产生速率;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可以用饱和食盐水,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即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4)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其中的盐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以及二氧化碳,根据对比试验,氯化钙不能使品红退色来证明使品红退色的是次氯酸,
故答案为: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至溶液无色;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3滴品红溶液,振荡;品红溶液褪色;
(5)设计步骤一:取5mL0.5mol.L-1CaCl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3滴品红溶液,振荡,溶液不褪色,说明氯化钙不会使品红退色,这样氯水与碳酸钙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溶液,为的是证明品红溶液褪色是次氯酸的作用,故答案为:氯水与碳酸钙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溶液,为证明品红溶液褪色是次氯酸的作用,须实验证明氯化钙溶液不具漂白性(或“排除氯化钙溶液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