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传热综合实验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实验装置

传热综合实验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01-02 12:24:59

1. 用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和力传感器以及计算机设计一个超重失重的创新实验怎么设计好

当前位置:
>>
>>
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
发布日期:2009-07-17
11:42:58大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你提问的用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和力传感器以及计算机设计一个超重失重的创新实验怎么设计好这个问答我只能这样回答你了

2. 高温内压疲劳爆破实验装置是台什么样的设备,参数是多少

高温内压疲劳爆破实验装置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与板卡数据采集系统相融合,全自动控制的液压系统,专门针对承压管路或者其他承压部件来设计制造的高温内压疲劳爆破实验装置。
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实验工况具有高温、高压、高精度、压力疲劳、应变疲劳等特点,系统一共分为铅铋合金介质大管件疲劳试验模块,铅铋合金介质小管件爆破和疲劳试验模块,铅铋合金介质大管件爆破试验模块,水介质大管件疲劳试验模块,水介质小管件爆破和疲劳试验模块,水介质大管件爆破试验模块,水介质常温高压外压坍塌试验模块、水介质高温低压外压坍塌试验模块共八大模块。
主要技术参数(此参数是根据某企业的技术规格试验得技术参数):
电源:AC380V±10%,50Hz±2%,总功率320Kw
气源: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4~7bar
冷却水源:水温低于25℃,水压大于2bar,冷却水流量15m³/h
液压油源系统
功率:压动力站的主功率约250KW(以实际设计为准)
系统额定流量:480L/min(以实际设计为准)
系统额定压力:28MPa(以实际设计为准)
电压及电流:AC380V±10%, 50Hz±2%
冷却方式:水冷
铅铋合金介质试验系统
试验介质
介质:铅铋合金液态金属
液化温度:70~80℃
液化方式:
1、 介质箱干化加热方式;
2、 管道外壁缠绕伴热带加热防固化方式。
介质箱大小:60L
介质箱材质:不锈钢材质
介质箱辅助配套:液位检测、便利开启加油盖,排液,擦净清洗,温度测量等等
供液方式:溶体式齿轮泵输送
输送方式特点:高粘度,大密度高温液体介质的强力输送
大管件疲劳系统
管件规格:0.5L≤管件容腔大小≤70L,如长1200mm,φ328mm不锈钢管等大直径管材
疲劳管件芯轴:根据相应规格提供管件内芯轴,减少管件内液体容腔。
管件连接方式:
1、 输入连接方式:特殊耐疲劳焊接,再转为高压锥面密封锁紧连接方式;
2、 输出连接方式:特殊耐疲劳焊接堵头。
最大疲劳压力值:100Mpa
疲劳频率:0~1Hz(频率越大,膨胀量越小)
脉冲压力发生器:伺服增压缸
增压缸规格:活塞/活塞杆-行程:152/80-300
增压缸增压比:3.61:1
增压缸增压腔容积:1.51L
脉冲压力实现原理: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实现
压力检测方式:压力传感器检测
压力传感器量程:0~120Mpa
压力传感器精度:±0.125%FS
增压缸位移检测方式:磁滞伸缩位移传感器检测
位移控制精度:0.1mm
位移传感器量程:350mm
位移传感器精度:±0.05%FS
应变检测方式:高温点焊型应变片检测
应变片工作温度范围:800℃
应变片连接方式:点焊连接
应变片规格:3mmx10mm方形
应变片数量:2件(一件用于做管件轴向应变测量和控制,一件用于管件径向应变测量和控制)
应变片位置:800℃高温炉内管件表面
试件膨胀量:膨胀量≤1L(频率越大,膨胀量要求越小)
脉冲控制方式:
1、 压力闭环控制方式;
2、 位移闭环控制方式;
3、应变轴向/径向闭环控制方式。
贯穿补液功能:具有试验时管件贯穿继续补液继续进行疲劳试验功能
贯穿补液方式:高温介质从环境箱出来经过冷却系统冷却至一定低温后再经过溶体式齿轮泵灌入供液系统,并经过管道快速加热系统将铅铋合金加热到与环境温度一致。此过程维持脉冲压力峰值和谷值不变化,形成一个开式的循环系统。
小管件疲劳/爆破系统
管件规格:管件容腔大小≤0.5L,如长150mm,外径9.5mm锆管或小直径管材
管件连接方式:输入/输出连接方式,双卡套连接
最大疲劳/爆破压力:224Mpa
疲劳频率:0~5Hz(频率越大,膨胀量越小),最大频率可到10Hz(峰值和谷值不同时实现)
爆破升压速率:0~500Mpa/min任意可设定
脉冲/爆破压力发生器:伺服增压缸
增压缸规格:活塞/活塞杆-行程:54/18-400
增压缸增压比:8:1
增压缸增压腔容积:101.736mL
脉冲/爆破压力实现原理: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实现
保压时间:可任意设定
压力传感器量程:0~250Mpa
压力传感器精度:±0.25%FS
位移传感器量程:550mm
试件膨胀量:膨胀量≤100mL(频率越大,膨胀量要求越小)
脉冲控制方式
1、等升压速率增压和等体积增压控制方式;
2、位移闭环控制方式;
大管件爆破系统(膨胀量及容腔无限制)
管件连接方式
1、输入连接方式:特殊耐疲劳焊接,再转为高压锥面密封锁紧连接方式;
2、输出连接方式:特殊耐疲劳焊接堵头。
增压原理:先导气驱增压泵增压
增压原理特点:气动泵增压不需要考虑管件内容腔过大供压问题,可以无限内容腔供压实现爆破。
先导气控制方式:电气比例控制技术
最大爆破压力:310Mpa
升压速率控制方式:电气比例控制技术
压力传感器量程:0~350Mpa
气氛高温实验舱
工作温度:RT~600℃(最大极限温度800℃)
气氛保护:防止高温下管件氧化
炉膛尺寸:1000X1000X1800mm(宽*高*深),共1.8m³
加热元件:310S电热管(Cr20Ni80)
升温速率:10~20℃/Min(推荐10℃/Min以内)
温区个数:3温区独立控温
温场均匀性:≤±5℃(600度测温)
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
开门方式:侧开门结构
控温方式:采用PID方式调节,可以设置30段升降温程序
风机个数:4个
电机功率:1.5KW
总计功率:60KW(以实际设计为准)
配置:带照明、门限位,超温报警等等
水介质试验系统
试验介质:水
使用温度:常温
供液方式:气驱增压泵输送
应变检测方式:常温黏贴型应变片检测
应变片工作温度范围:常温
应变片连接方式:胶水黏贴连接
应变片数量:1件双轴型应变片(一轴用于做管件轴向应变测量和控制,一轴用于管件径向应变测量和控制)
应变片位置:常温炉内管件表面
贯穿补液功能:具有试验时管件贯穿继续补液做脉冲功能
贯穿补液方式:常温介质从环境箱出来经过回液泵回收液体,在气驱增压泵的作用下再次打入压力交变系统中。此过程维持脉冲压力峰值和谷值不变化,形成一个开式的循环系统。
增压缸规格:活塞/活塞杆-行程:54/18-500
压力控制精度:±1%
大管件爆破系统
常温实验舱
工作温度:RT
炉膛尺寸:1000X1000X1500mm(宽*高*深),共1.8m³
固定台架:铝型材框架
常温高压坍塌装置
最大坍塌压力:200Mpa
坍塌供压升压速率:0~300Mpa/min任意可设定
反应釜承压能力:最大200Mpa
反应釜温度:常温
反应釜内胆规格:φ80mm,深度500mm有效空间
釜体材质:耐高压腐蚀合金
辅助机构:电动升降,便于管件放入和取出
配置性:带限位报警、超温报警等
高温低压坍塌装置系统
压力传感器量程:0~50Mpa
反应釜承压能力:最大35Mpa
反应釜温度:MAX600℃
加热方式:外部加热丝导热
温度精度:±3℃
加热功率:6KW
控温模式:2测2控
反应釜内胆规格:φ200mm,深度300mm有效空间
空压机系统
外形尺寸:LxWxH=670mmx450x500mm
模块化方式:一体式结构
安装位置:设备内置安放
工作原理方式:活塞式
排气压力:1.0Mpa
排气流量:0.8m³/min
电机功率:5.5KW
接口尺寸:G3/4寸内牙规格
噪音水平:65dB
设备重量:265kg
计算机控制系统
波形控制:采用智能电液伺服控制技术,疲劳次数在可控范围内任意设定。
试验波形:正弦波、梯形波、三角波等
伺服控制系统:
1.闭环控制周期:1s
2.采样精度:16位
3.反馈采样通道:12模拟量输入
4.伺服控制轴:2轴输入
5.控制信号:压力、应变、位移
应变采集系统:
1.采集精度:16位
2.采集通道数:32模拟量通道
3.采用西门子LMS(指定型号及指定相关参数)
液位报警、泄漏报警、异常报警过载保护、超温报警、和安全停机等功能,并设有报警界面,可实时监控系统报警。
实时显示温度、压力、应变上下限,试验次数,压力-时间曲线等信息,自动生成试验数据报告。
系统设有基本设置界面,对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变片、伺服阀等元件参数设置,更换元器件时,输入更新元器件参数即可完全替代。
PC机
下位机:美国高速控制器
上位机:联想塔式服务器计算机
软件
控制软件:高温内压疲劳爆破实验装置控制软件
报告格式:Word、Excel、TXT等其他格式

3. 海水淡化系统高压泵反复启动关闭会引起ro膜中心管断裂吗

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多项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从大的分类来看,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术。一般而言,低多效具有节能、海水预处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质高等优点;反渗透膜法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等优点,但海水预处理要求高;多级闪蒸法具有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装置产量大等优点,但能耗偏高。一般认为,低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是未来方向。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将达到150万-200万吨/日,是现有产能的三、四倍,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冷冻海水淡化法原理:海水三相点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的一个特殊点。若压力或温度偏离该三相点,平衡被破坏,三相会自动趋于一相或两相。真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水自身为制冷剂,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冰晶再经分离、洗涤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种低成本的淡化方法。与蒸馏法、膜海水淡化法相比,冷冻海水淡化法能耗低,腐蚀、结垢轻,预处理简单,设备投资小,并可处理高含盐量的海水,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冷冻法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海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冷冻法与蒸馏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而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难以使用。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预冷海水脱气后可与蒸发结晶器内排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产生热交换,预冷至海水的冰点附近。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脱气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蒸馏法淡化法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海水淡化法工艺之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普通的分离方法均可使冰—盐水得到分离,但分离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比常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低得多。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蒸汽冷凝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很快,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廉价高效预处理技术,增强系统抗污染能力等。太阳能法人类早期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蒸馏,所以早期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称为太阳能蒸馏器。蒸馏系统被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的例子就是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人们对它的应用有了近150年的历史。由于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对盘式太阳能蒸馏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材料的选取、各种热性能的改善以及将它与各类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上。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由于不消耗常规能源、无污染、所得淡水纯度高等优点而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太阳能蒸馏法就是采用简单的太阳能蒸馏器。该蒸馏器由一个水槽组成,水槽内有一个黑色多孔的毡心浮洞,槽顶上盖有一块透明、边缘封闭的玻璃覆盖层。太阳光穿过透明的覆盖层投射到黑色绝热的槽底,转换为热能。因此,塑料芯中的水面温度总是高于透明覆盖层底的温度,水从毡芯蒸发,蒸汽扩散到覆盖层上冷却为液体,排入不透明的蒸馏槽中.低温蒸馏低温多效蒸馏淡化技术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是指盐水的最高蒸发温度低于70℃的蒸馏淡化技术,其特征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串联起来,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首效,后面一效的蒸发温度均低于前面一效,然后通过多次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得到多倍于蒸汽量的蒸馏水的淡化过程。多效蒸发是让加热后的海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并冷凝成为淡水。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低温多效蒸馏技术由于节能的因素,发展迅速,装置的规模日益扩大,成本日益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首效温度,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采用廉价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操作温度,提高传热效率等。一种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设备,包括供汽系统、布水系统、蒸发器、淡水箱及浓水箱,供汽系统的生蒸汽入口置于中间效蒸发器上。工作方法为:(1)布水系统对海水进行喷淋;(2)输入生蒸汽到中间效蒸发器的蒸发管内部;(3)蒸汽在蒸发管内冷凝传出热量,蒸发管外吸收热量产生蒸发;(4)新蒸汽输送至其两侧的蒸发管内.管外吸收热量、产生蒸发;(6)各效蒸发器重复蒸发和冷凝过程;(7)蒸馏水进入淡水箱;(8)浓盐水进入浓水箱。多级闪蒸所谓闪蒸,是指一定温度的海水在压力突然降低的条件下,部分海水急骤蒸发的现象。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是将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在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中进行蒸发,将蒸汽冷凝而得到淡水。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装置仍以多级闪蒸方法产量最大,技术最成熟,运行安全性高弹性大,主要与火电站联合建设,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装置,主要在海湾国家采用。多级闪蒸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降低单位电力消耗,提高传热效率等。电渗析法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压汽蒸馏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之沸腾汽化,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方法。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是最早投人工业化应用的淡化技术,特点是即使在污染严重、高生物活性的海水环境中也适用,产水纯度高。与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相比,蒸馏法具有可利用电厂和其他工厂的低品位热、对原料海水水质要求低、装置的生产能力大,是当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之一。露点蒸发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一种新的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方法。它基于载气增湿和去湿的原理,同时回收冷凝去湿的热量,传热效率受混合气侧的传热控制。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以空气为载体,通过用海水或苦咸水对其增湿和去湿来制得淡水,并通过热传递将去湿过程与增湿过程耦合,使冷凝潜热直接传递到蒸发室,为蒸发盐水提供汽化潜热,以提高过程的热效率。建立了有效传热面积分别为9.6m~2和2.75m~2的两台增湿/去湿耦合的露点蒸发淡化设备。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分别成功地完成了露点蒸发淡化基本流程与参数相关性实验以及强化传热/传质淡化实验。真空冷冻真空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包括脱气、预冷、蒸发结晶、冰晶洗涤、蒸汽冷凝等步骤,海水淡化水产品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脱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预冷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温度和压力它们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蒸汽冷凝新吸附法非加压渗透吸附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或称为“正向渗透法”,让水通过多孔膜进入一种超强吸水的吸附剂的盐浓度甚至超过海水的溶液或固态物,但溶液里的特殊盐分很容易蒸发。分固态盐、液态盐方向。固态盐解吸附耗能更小。另外两种方法都在薄膜结构上有了创新和改进碳纳米管薄膜,是一种用碳纳米管来做薄膜的小孔,另一种渗透用的薄膜。蛋白质膜,是薄膜的孔用引导水分子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的蛋白质来构成。

4. 如图1所示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

(1)研究加速度和力与质量的关系,需先控制一个物理量不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①由图线OA段可知,a与F的图线是倾斜的直线,可知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②因为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质量,AB段明显偏离直线,此时小车的质量不再远大于钩码的质量,斜率为钩码和小车总质量的倒数.
(3)研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若作出a-M图线,图线是曲线,无法得出a与M的定量关系,应该作a-

1
M
图线,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a与M成反比.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①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②没有使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
(3)a-
1
M

5. 什么叫淡水用什么化学或物理方法制得淡水

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5 g/L的水。
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海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冷冻法与蒸馏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而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难以使用。
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预冷 海水脱气后可与蒸发结晶器内排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产生热交换,预冷至海水的冰点附近。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脱气 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

蒸馏法
淡化法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 普通的分离方法均可使冰—盐水得到分离,但分离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比常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低得多。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蒸汽冷凝 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

反渗透法
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很快,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廉价高效预处理技术,增强系统抗污染能力等。

太阳能法
人类早期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

蒸馏,所以早期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称为太阳能蒸馏器。蒸馏系统被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的例子就是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人们对它的应用有了近150年的历史。由于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对盘式太阳能蒸馏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材料的选取、各种热性能的改善以及将它与各类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上。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由于不消耗常规能源、无污染、所得淡水纯度高等优点而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太阳能蒸馏法就是采用简单的太阳能蒸馏器。该蒸馏器由一个水槽组成,水槽内有一个黑色多孔的毡心浮洞,槽顶上盖有一块透明、边缘封闭的玻璃覆盖层。太阳光穿过透明的覆盖层投射到黑色绝热的槽底,转换为热能。因此,塑料芯中的水面温度总是高于透明覆盖层底的温度,水从毡芯蒸发,蒸汽扩散到覆盖层上冷却为液体,排入不透明的蒸馏槽中.

低温蒸馏
低温多效蒸馏淡化技术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是指盐水的最高蒸发温度低于70℃的蒸馏淡化技术,其特征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串联起来,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首效,后面一效的蒸发温度均低于前面一效,然后通过多次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得到多倍于蒸汽量的蒸馏水的淡化过程。
多效蒸发是让加热后的海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并冷凝成为淡水。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低温多效蒸馏技术由于节能的因素,发展迅速,装置的规模日益扩大,成本日益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首效温度,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采用廉价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操作温度,提高传热效率等。一种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设备,包括供汽系统、布水系统、蒸发器、淡水箱及浓水箱,供汽系统的生蒸汽入口置于中间效蒸发器上。工作方法为:(1)布水系统对海水进行喷淋;(2)输入生蒸汽到中间效蒸发器的蒸发管内部;(3)蒸汽在蒸发管内冷凝传出热量,蒸发管外吸收热量产生蒸发;(4)新蒸汽输送至其两侧的蒸发管内.管外吸收热量、产生蒸发;(6)各效蒸发器重复蒸发和冷凝过程;(7)蒸馏水进入淡水箱;(8)浓盐水进入浓水箱。

多级闪蒸
所谓闪蒸,是指一定温度的海水在压力突然降低的条件下,部分海水急骤蒸发的现象。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是将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在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中进行蒸发,将蒸汽冷凝而得到淡水。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装置仍以多级闪蒸方法产量最大,技术最成熟,运行安全性高弹性大,主要与火电站联合建设,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装置,主要在海湾国家采用。多级闪蒸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降低单位电力消耗,提高传热效率等。

电渗析法
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压汽蒸馏
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之沸腾汽化,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方法。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是最早投人工业化应用的淡化技术,特点是即使在污染严重、高生物活性的海水环境中也适用,产水纯度高。与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相比,蒸馏法具有可利用电厂和其他工厂的低品位热、对原料海水水质要求低、装置的生产能力大,是当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之一。

露点蒸发
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一种新的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方法。它基于载气增湿和去湿的原理,同时回收冷凝去湿的热量,传热效率受混合气侧的传热控制。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以空气为载体,通过用海水或苦咸水对其增湿和去湿来制得淡水,并通过热传递将去湿过程与增湿过程耦合,使冷凝潜热直接传递到蒸发室,为蒸发盐水提供汽化潜热,以提高过程的热效率。建立了有效传热面积分别为9.6 m~2和2.75 m~2的两台增湿/去湿耦合的露点蒸发淡化设备。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分别成功地完成了露点蒸发淡化基本流程与参数相关性实验以及强化传热/传质淡化实验。

真空冷冻
真空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包括脱气、预冷、蒸发结晶、冰晶洗涤、蒸汽冷凝等步骤,海水淡化水产品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

6.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常压流化床联合循环(AFBC)的技术研究

燃煤常压流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具有能源转换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能燃用劣质煤且环境污染小的优点,是一种可行的洁净煤发电方式。
常压流化床空气热交换技术是发展燃煤常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为此国家科委1981年组织“常压流化床空气换热试验研究”单项关键技术研究。我所承担了建立单一学科研究的常压流化床空气传热试验台和单管及管束常压沸腾炉传热试验台,进行试验台的调试工作并完成初步机理性试验,提出单管传热试验报告,常压流化床联合循环热力系统分析报告和调节与控制系统分析报告。研究工作于1984年底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
3.1 0.5m2常压流化床空气热交换试验台
国内在燃煤常压流化床技术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研究与发展均集中于燃煤常压流化床蒸汽锅炉技术。燃煤常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中使用的燃煤常压流化床空气锅炉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而其中的“空气埋管热交换技术”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为此我所建立了一台床面积为0.5m2的常压流化床试验装置。试验台除了可供空气埋管的热交换试验研究外,还可供流化床燃烧、流化、阻力、空气埋管材料、结构,运行特性等多种试验研究使用。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燃煤常压流化床试验装置。
沸腾床断面为矩形风帽式布风结构,正压螺旋给煤,水平空气埋管,炉膛四周无冷却管布置,主要参数下:
布风板面积 0.5m 2
床宽度 560mm
床深度 900mm
风帽纵向节距S1 122.6mm
风帽横向节距S2 37mm
下溢流口下沿距风帽顶 1060mm
上溢流口下沿距风帽顶 1960mm
空气埋管为并联布置的U形管,错列布置。
为了适应多种试验项目的要求共布置了温度测点40个、压力测点27个,流量测点14个,共81个测点。
试验台设备齐全,系统完善,配置了大型热力参数数字显示模拟屏,工业电视监察装置、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等设施。
0.1m2常压流化床单管及管束传热试验研究
为了进行更多的机理性研究,建立了一个单管及管束传热试验台,对空气埋管流化侧换热系数α、主要影响因素及流化床中的辐身换热问题进行试验研究。
试验台炉高3.5m,床面积0.4×0.25m2,床温在常温至900℃范围内可调,用电、油联合加热流化空气和流化床料,进行埋管的传热试验研究。
试验台由炉本体,流化空气供气系统,测试管压力空气供气系统,供油系统、排气系统、测试系统及试验控制台组成。
热态传热试验前进行空床试验,确定无料层时进气室和布风板的阻力随风速的变化情况;进行冷态试验,试验炉料使用上海吴淞化肥厂流化床锅炉的灰渣,去除8mm以上的粒子,选用0-8mm直径的“宽带分”颗粒,观察炉料流化的均匀性,冷态流化空气压降与流化速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测试管位于炉子的旺盛流化区中、进行热态传热试验。首批试验参数范围为:
粒子:种类吴淞化肥厂炉渣
粒子直径分布:0-8mm
床温:523-804℃
床压:环境压力
流化速度:2.86-4.86m/s
测试管直径:32mm
测试管空气压力:314kPa
测试管空气进口温度:110-154℃
通过试验得到换热系数α、传热系数K随床温的变化关系;试验段各截面床温、壁温和流化空气温度间的关系,试验结果与国内外的一些常压流化床埋管传热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比较。表明所选用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数据是可信的。
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测试管内侧的换热系数小于外侧的换热系统,流化床空气埋管传热的热阻主要在内侧流道。增强内侧流道换热强度或增大内侧流道的换热面积是流化床换热的关键问题之一。

阅读全文

与传热综合实验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置轮胎检测装置 浏览:828
电动工具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浏览:487
机械键盘键位不灵怎么解决 浏览:820
学机械类用什么文具 浏览:337
大棚自动喷水手机控制装置 浏览:142
制冷专业工资低什么原因 浏览:60
为什么机械表掉螺丝 浏览:791
轴承与轴距间隙多少合适 浏览:683
暖气片冷怎么调阀门 浏览:732
求自动吸自动放装置 浏览:609
丘型阀门怎么开 浏览:274
浙江医疗设备吸塑外壳哪里有销售 浏览:297
贱人工具箱cad2008加载 浏览:329
dn50水铜阀门厂 浏览:460
牛身上哪个部位绑定设备 浏览:636
加气阀门紧 浏览:660
移动通讯器材包括哪些 浏览:157
地暖气片5阀门 浏览:211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装置能做什么实验 浏览:886
水电自动装置检修工txt下载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