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唯一性检测装置科研项目

唯一性检测装置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2022-01-02 05:03:09

㈠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主要从事特种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理论、应用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包括直驱电机技术,高效节能电机开发,多相电机设计及先进驱动技术等。侧重于永磁直线电机(PMLSM)电磁场理论、电磁参数及以永磁直线电机为动力源的机电一体化新型直线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运行特性、控制策略、优化设计、最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油田、矿山、建筑等领域。
研究所成立于八十年代中期,是国内最早开展直线电机专题研究的单位之一。从九十年代开始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在国家、省部基金、攻关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完成“直线电机提升系统理论与控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4部、教材11部。培养博士6名,硕士生80余名。研究组在长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了研究团队,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在直线电机垂直提升系统的理论及控制、直线驱动系统设计与分析、高效节能电机等方面做了创新性工作。
荣誉所长:袁世鹰 所 长:汪旭东 副所长:上官璇峰
历史沿革 1986年,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成立了矿用电机及应用研究所,开始矿用电机和直线感应电动机理论和应用研究。 1987年袁世鹰、焦留成教授与陕西直线电机设备公司和铜川矿务局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矿用直线感应电动机研究,开发了矿用推车器等煤矿产品,被列为煤炭部“100推项目”之一。 1988年,获《中小型矿井10KV直接下井供电》国家“七五”攻关重大项目资助,团队创始人袁世鹰课题组与煤科总院上海分院、焦作矿务局合作开展矿井10KV供电技术、10KV防爆电机、电器研究(该项目1990年完成,1992年和1993年分别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9年获煤炭部煤炭科学基金“提高矿用直线感应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研究(9010809)”资助,以该项目为题,袁世鹰、焦留成合作培养了全国较早、河南省第一个直线电机硕士(1991年获硕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提出了“直线同步电机驱动垂直运输系统”的构想。但是,面临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的挑战,成为直线电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如果理论上和技术上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则传统的提升系统将会发生巨大变革。无绳提升机将是直线电机和运输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突破,成为21世纪可与磁悬浮列车媲美的一种理想运输工具。国外主要研究的重点放在高层建筑的电梯方面。 1992年,研究所正式将直线电机驱动的矿井提升系统立项研究。 1993年获得煤炭部攻关项目“矿井直线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编号:9410817)”。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直线同步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控制研究(编号:69674021)和河南省攻关项目等多项资助,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展此项专题研究的单位。 1998年建成了3m高、载荷50kg“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矿井提升试验系统装置”。实现了“五无”新型提升模式,“在永磁直线电机提升系统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引自1998年全国直线电机年会纪要)。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中国矿业大学培养了第一名博士—焦留成(1998年获博士学位)。 2002年和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编号:60374034)”、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PMLSM无绳电梯工业应用试验研究(编号:0223025300)”等多项国家、省部项目,依托这些项目,建成了PMLSM驱动的水平运输实验系统和三层楼高、载荷1300kg、接近工业实际的PMLSM驱动的第二代直线电机矿井提升试验装置,促进了大型提升系统从有绳到无绳的重大变革。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西安交通大学培养了第二名博士—汪旭东(2002年获博士学位)。 2003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直线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编号:412002200)”资助,开展直线电机1D-3D电磁场统一解析理论研究。 2003年,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机及驱动研究所开展永磁电机合作研究。 2004年,团队与南非斯特兰堡大学合作,开展特种电机气隙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上。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编号:60474043)”。 2005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大项目:“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与应用研究。 2006年与ASM国际一流芯片装备自动化公司开展合作研究,设计开发了多种直线(旋转)侍服电机。 2008年,获得“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称号。 2008年,获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新型电磁泵电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节能电机的研究开发。 2009年,获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92102210359)”,开始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开发。 2009年,获河南省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重大项目“无绳提升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始开发PMLSM驱动的第三代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开发出了高效异步电机、自起动永磁电机、永磁发电机等20个系列的高效节能电机产品。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MLSM驱动的额定载荷150kg国内首台家用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PMLSM驱动的五层楼高、载荷3000kg第三代直线电机高速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永磁直线电机多轿厢无绳提升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及其控制(61074095)” 资助,开始多轿厢垂直运输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2010年,获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基础理论研究”资助,开始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理论与试验研究。 研究队伍:
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导2人,博士11人。
汪旭东 博士、教授、博导
袁世鹰 教授、博导
上官璇峰 博士、教授、硕导
许宝玉 博士
王福忠 博士、教授、硕导
艾永乐 博士、教授、硕导
付子义 教授、硕导
康润生 教授、硕导
荆双喜 教授、硕导
吴尧辉 高工、硕导
王海星 博士、副教授、硕导
司纪凯 博士、副教授、硕导
许孝卓 硕士、讲师
封海潮 硕士、讲师
张宏伟 硕士、讲师
朱军 博士、副教授
朱艺峰 博士、讲师
王少华 副教授
李 辉 副教授
王素玲 博士、副教授
王国东 博士、副教授
高彩霞 硕士、讲师
张 展 硕士、讲师 过程控制研究室建设与发展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过程控制研究室成立于1993年。主要针对复杂工业过程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优化工艺过程,研发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过程控制研究室,是河南省“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室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工业锅炉集散控制、玻璃配料生产线、黄磷配料生产线、水泥配料生产线、智能执行装置、电力系统监测监控等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解决了多项控制难题和关键技术,为工业过程自动化、矿山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作出了较大贡献。形成了和凝聚了一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团队。每年在工业过程控制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115人。
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被控对象特性分析;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系统与装置等。
科研环境及试验平台
拥有过程控制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试验系统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可满足日常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
自成立以来,研究室成员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攻关等项目15项,企业委托项目50项,教改项目20多项。完成项目成果鉴定30项,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术论文与专著
研究室成员在《中国系统仿真学报》、《煤炭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煤矿电工手册》、《实用电工材料手册》、《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等国家规划教材和专著8部。 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是在原有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建设,2007年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本实验室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与电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瞄准控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前沿,开展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前沿的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努力推广控制理论和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获取控制工程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河南省和煤炭行业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实验室始终坚持以“瞄准基础研究前沿方向,突出原创性研究;面向工程,实现技术和集成创新”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已形成控制理论、工业过程控制、直线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特色和较大的影响力。
目实验室总面积2000㎡,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拥有DCS集散控制系统、直线电机无绳提升系统、自主移动机器人、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平面三级倒立摆控制系统、PXI虚拟仪器、记录示波器、DL7480/TDS7254B高精度数字存储示波器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7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后3名,博士13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11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层次的纵向研究课题26项,企业工程项目25项,科研经费累计2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200余篇。
实验室实行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设立负责学术指导的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吴澄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确定实验室年度开放资助项目,研究开放实验室的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研究与开发计划等重大事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机制,设立开放基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研究院所和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和交流,开展控制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研究。
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获奖情况:
近三年代表成果
项 目 名 称 鉴定及获奖 主持人 时间 WJPL微机配料控制系统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8年 矿区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福忠 2006年 煤矿供电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研究 中国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三电”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PMLSM无绳电梯的工业应用试验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汪旭东 2009年 基于小波理论的农网TBL_0TBL_0KV线路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福忠 2008年 总线型智能电动执行器的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袁世鹰 2008年 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王福忠 2006年 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 省科技厅鉴定,获国际先进评价 汪旭东 2007年 近三年专利成果 专 利 名 称 专利类型 设计人 专利号或申请号 交流电压表测量单相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发 明 董爱华 2007TBL_00054TBL_007.4 一种磁阻式磁力悬浮装置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2.X 一种带有磁力平衡机构的无绳电梯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0.0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38.3 带增力机构的钳式制动器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203TBL_077.0 一种磁悬浮车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TBL_0.5 一种直驱式刮板输送装置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39.8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类辉光放电反应器 发 明 孙岩洲 2008TBL_00TBL_04TBL_0588.7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仿真教学系统 实用新型 雷乃清 有轨电动伸缩门用弧形直线电机驱动机构 实用新型 汪旭东 200920088TBL_090.TBL_0 一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连锁保护智能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 王福忠 直驱式多罐车斜井运输装置 实用新型 汪旭东 遥控调度指挥装置 实用新型 雷乃清 同轴线管结构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反应器 实用新型 孙岩洲 200720089995. 一种道路减速带发电储能装置 实用新型 许孝卓 200920090082.8

㈡ 曝中科院干部拿科研成果供儿子获奖,这么做是否涉嫌违法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的干部刘建国拿科研成果供儿子刘某阳获得全国类型的大奖,这么做肯定涉嫌违法,但至于说是否涉及犯罪就得看该干部的具体行为。实话实说,这种子承父业的做法还真的是令人反胃,毕竟拿国家的科研项目去让一个与国家不沾边的私人享受,这本身就是挑战人民的情感的。

总结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气愤就气愤在某些科研干部把自己科研所的研究成果提供给私人使用而已,把国家的财产挪为私用这本身就是一种盗窃。不管最后定性是否违法犯罪,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这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这是不可辩解的;而且小孩子那么小就开始撒谎说是自己用多久的时间做出来,这简直更能彰显家庭教育的崩坏。

㈢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的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广西特检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正处级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广西唯一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省级特种设备法定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全区重大项目和南宁市、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贵港市、百色市、南宁铁路局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以及全区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许可鉴定评审、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科研等工作。

㈣ 王黎的科技成果

在电气化铁路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①“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它采用光电反射式传感器检测接触导线拉出值,空气隔离的光电信号传输系统实现高低电压隔离的信号传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装置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00年发明专利,200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铁道部机务系统重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已在全国10个电气化铁路局、50多个机务段推广应用200台次,运行线路覆盖全国电气化里程98%以上,安装车型包括国内运营的各类电力机车,四川电视台“科海星空”栏目和中央二台做了专题报道。
②“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可在电气化铁路发生恶性弓网故障时实现快速自动降弓,最大程度地保护接触网和受电弓,鉴定意见“……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作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根据铁道部要求2001年起在全部新造机车和既有机车上加装,目前已在全路8个电气化铁路局和7个电力机车工厂安装运用2048套,其中,既有机车(郑州、北京、成都、昆明、柳州、上海铁路局、广铁集团等)共1466套,新造机车(株洲、大同、大连、资阳)556套,大修机车26套,为保障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③“内燃、电力机车通用电线路检测仪”,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1年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川科鉴[2001]第327号,排名第一,2002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号:2002ED810019)。目前已在全路8个铁路局、40多个机务段运用120台,为机车状态修提供了技术参数。
④“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装置”,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0J49),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光位置传感器检测滑板磨耗、光反射式传感器检测受电弓升降弓时间等,在电力机车入库,接触网不断电条件下自动检测受电弓及车顶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代替目前断电、登车顶、目测等人工检测方法。已列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评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目前在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福州、柳州、广铁等铁路局等安装运用。
⑤“机车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是2002年铁道部项目,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一),已在兰州铁路局投入运用,是国内唯一进入日常运用阶段的轮对动态检测装置,列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㈤ 太阳能光伏产业如何加强自身能力

1. 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打破技术壁垒
2. 建立行业同盟,打破贸易壁垒
3. 培育国内市场,做好内销,两条腿走路
4. 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破坏国内和国外市场
5. 推进标准化进程,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水平
6. ...

前面走的太快,现在需要补的和需要做的太多了

㈥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如何实现精确定位

恒高(EHIGH)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采用UWB室内定位技术,通过在矿井内部署一定数量的定位基站,以及人员佩戴标签卡的形式,来实时获取人员精确位置,精度高达10cm。
1、实时定位与人员分布
随时了解员工在井下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实时跟踪监控,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及设备的分布情况,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2、智能考勤和唯一性检测
可以实现考勤管理功能,如查询某人在任一时间段的活动轨迹,查询一人或多人入井次数及在井下的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巡查人员是否按时进行各项数据测试和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另外,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结合井口唯一性检测装置, 可有效的解决员工在不带卡、多带卡、替带卡等情况下进入矿井的问题,可提高矿井人员的管理效率,有效防范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隐患。
3、系统下发寻呼与撤离
管理人员可通过定位系统对某个/某些员工下发寻呼指令,实现井下人员合理调度;当井下有危险情况(冒顶、渗水、气体突出等)发生时,管理人员可按区域对井下人员下发撤离命令,提高事故响应能力。
4、主、被动SOS报警
当井下人员发现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定位标签按键向系统发送SOS报警信息,实时告警,提醒管理人员注意,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井下人员出现异常情况,如昏迷,标签卡会自动向系统发送报警信息,确保昏迷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救援。
5、电子围栏
矿企可在井下一些重要硐室、危险场合(盲巷等)设定电子围栏,并且可对电子围栏的形状、报警规则以及员工进出权限进行灵活设置。无当权限人员进出该区域,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会进行报警提醒,该功能可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活动范围,防止员工误入危险区而发生意外。

6、智能巡检
传统的井下瓦斯、设备等巡检工作,因为缺乏有效监督,难免出现“守而不巡,巡而不检”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巡检员不去巡检现场检测而进行编造记录的现象,造成异常情况的发现不及时,从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智能巡检功能可有效解决以上难题。企业可针对巡检要求,自定义规划巡检点和巡检路线,设置巡检人员及周期,制定巡检任务,全方位满足煤矿矿井定时巡检的需求。定位系统还可结合视频跟踪技术,记录现场巡检的画面,进一步规范巡检过程。

阅读全文

与唯一性检测装置科研项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喷灌设备在什么地方卖 浏览:396
外置轮胎检测装置 浏览:828
电动工具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浏览:487
机械键盘键位不灵怎么解决 浏览:820
学机械类用什么文具 浏览:337
大棚自动喷水手机控制装置 浏览:142
制冷专业工资低什么原因 浏览:60
为什么机械表掉螺丝 浏览:791
轴承与轴距间隙多少合适 浏览:683
暖气片冷怎么调阀门 浏览:732
求自动吸自动放装置 浏览:609
丘型阀门怎么开 浏览:274
浙江医疗设备吸塑外壳哪里有销售 浏览:297
贱人工具箱cad2008加载 浏览:329
dn50水铜阀门厂 浏览:460
牛身上哪个部位绑定设备 浏览:636
加气阀门紧 浏览:660
移动通讯器材包括哪些 浏览:157
地暖气片5阀门 浏览:211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装置能做什么实验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