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备气体的探究.(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该操作不能达到检验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与乙装置相比较,丙装置的显著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若用丁装置收集气体应从左端进入.
故填:能够控制反应速率;Zn+H2SO4═ZnSO4+H2↑;左.
(3)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x,
x×30%=100g×6%,
x=20g,
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回收二氧化锰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故填:20;催化;溶解、过滤、蒸发.
Ⅱ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实验:(1)甲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
(1)将收集满的CO2气体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时,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内生成碳酸,碳容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随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试管中的液体上升,形成一段液柱.
(2)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烧瓶中时,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随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中,气球膨胀.
故答案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CO2+H2O═H2CO3
(2)溶液变浑浊、气球胀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气体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Ca(OH)2+CO2═CaCO3↓+H2O
Ⅲ (2014平房区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首先在C中加入少量
白磷浸没在热水中,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发现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所需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需与氧气接触;
A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和B中的二氧化锰混合后,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进入C中时,产生气泡,并且和白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导管口处出现气泡,白磷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
C装置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使B装置中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进入C装置中,氧气不易溶于水,C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起来.
故填:可燃物需与氧气接触;导管口处出现气泡,白磷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使B装置中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进入C装置中,氧气不易溶于水,C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起来.
Ⅳ (2014南海区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
(1)仅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回发生了反应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上述现象;
(2)根据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时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断在该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存在的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注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3)在上述装置中,烧瓶上导管a的作用是起到连通器的作用,使液体更好的流下.
故答案为:(1)否
(2)NaOH、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及结论 |
I.Na2CO3溶液 | I.白色沉淀 |
II.Ca(OH)2溶液 | II.白色沉淀 |
(3)使液体更好的流下.
Ⅳ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
(1)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让氧气充分反应,故答案为:使空气中的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
(2)现象是红色变黑色,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故答案为:红色变黑色;铜+氧气
加热 |
Ⅵ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利
(1)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药品一般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能反应,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锌难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当将装置中的导气管关闭后,生成的H2使装置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所以能用图中的装置制取氢气;金属铜能稀硝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能用图中的装置制备, 故答案为:H2、NO; (2)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品红溶液不反应,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氯气滴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实验Ⅰ结论合理;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气和水反应也生成盐酸,所以实验Ⅱ无法判断是哪部分的盐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为: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不能说明酸性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造成的; (3)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则烧杯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溶液会倒流于试管丁,所以先关闭止水夹 ab,再打开止水夹 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 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中.
Ⅶ (2012烟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二氧化碳中,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小,从而使试管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锥形瓶中的溶液要变浑浊; (2)仅凭(1)中的现象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1)中现象; (3)根据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时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断在该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存在的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注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故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烧瓶,烧瓶中溶液变浑浊; (2)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及结论 |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或液体)两份,一份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另一份加入碳酸钠溶液 | 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氢氧化钠. |
Ⅷ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 (1)
(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产生的明显现象来判断,所以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品红溶液不反应,但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气和水反应也生成盐酸,所以实验Ⅱ无法判断是哪部分的盐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为: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②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分液漏斗只能盛装液体,所以甲装浓盐酸,乙盛装二氧化锰;丙是用来检验氯气的性质,所以盛装溴化钠溶液;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气,所以会看到烧瓶中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氯气和溴属于同一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氯气能置换出溴化钠中的溴,试管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由此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证明Br - 的还原性强于Cl - . 故答案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证明Br - 的还原性强于Cl - . (3)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故答案为: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若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则烧杯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溶液会倒流于试管丁,所以先关闭止水夹 ab再打开止水夹 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 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于试管丁. ③设容器的体积为VL,所以二氧化氮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溶质是硝酸. 设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 4NO 2 +O 2 +2H 2 O=4HNO 3 4mol 4mol xmol x=
C= = =0.045mol/L 故答案为:0.045mol/L. |
Ⅸ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①是酒精灯,②是试管,③是铁架台,④是量筒, 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量筒; (2)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是3Fe+2O2 点燃 | .
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来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相关的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