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㈥ 某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要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根据下图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知,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橡皮塞;导管;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进行选择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液体与固体,不需加热,故选甲;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以是排水法和向上排气法;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MnO 2 水+氧气;
故答案为:甲;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过氧化氢 MnO 2 水+氧气;
(3)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知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文字表达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答案为: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6)化学下图根据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遇还原剂时,表现为氧化性。如将二氧化锰放到氢气流中加热至1400K得到一氧化锰;将二氧化锰放在氨气流中加热,得到棕黑色的三氧化二锰;将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则得到二氯化锰和氯气。
遇强氧化剂时,还表现为还原性。如将二氧化锰,碳酸钾和硝酸钾或氯酸钾混合熔融,可得到暗绿色熔体,将熔体溶于水冷却可得六价锰的化合物锰酸钾。在酸件介质中是一种强氧化剂。
㈦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装置并完成相关问题.(三)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1)5用于固定装置的铁架台;b用作固体与液体反应的锥形反应容器,称为锥形瓶.
故答:铁架台;锥形瓶;
(v)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块状固体石灰石与无色液体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的,所以发生装置就应选择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应选择C;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就需要把气体通过浓硫酸,因此在B和C装置之间应加入盛有浓硫酸的G装置;
故选BCG;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D,应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题中在确定了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依然观察无明显现象,这就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盐酸易挥发,使产生的气体混有HCl气体,HCl气体遇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又形成盐酸,使得不能出现浑浊.
故选Cvv中混有了HCl气体,有HCl存在不能产生C5Cv0沉淀;
(0)①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反应为对固体混合物加热,发生装置必然选择5;收集装置G为向四排气法、H为排水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又不溶于水,所以通常两种方法都可以选用,但现在需要测定收集满一瓶气体的时间,装置G不便于观察是否收集满,所以装置H的优势凸显出来--便于观察.
故选5;H;便于观察;
②实验所得数据存在“二氧化锰的量越多氯酸钾分解速率越大”这种趋势,但是并没有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该观点的成立,只能是一种推测,作为结论是不科学的.
故答:不科学,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在0:1~0:0的范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氯酸钾分解的速度越大.
㈧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1)a、试管 b、长颈漏斗 (2) 2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3)b
㈨ 请根据下图A、B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B铁架台已略去),回答以下问题。 A &nb...
(1) 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加热和隔绝氧气 (2) CaCO3+2HCl==CaCl2+H2O+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由紫变红 操作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第一朵小花由紫变红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 第四朵小花由紫变红
|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酸(或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
与化学下图根据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