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漂粉精实验装置图

漂粉精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1-12-01 14:56:14

1.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

(1)漂白精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主要成分为Ca(ClO)2,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故答案为:d;
(4)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此现象不能说明溴的氧化性大于碘,因为过量的氯气也会也会碘离子为碘单质;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2. 氯气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原料,但是一种有毒气体.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获得干燥的氯气(发生装置已略

(1)实验室制备氯气,因氯气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丁应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图为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加入适量的1mol/L盐酸溶解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1)若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则假设一成立
(2)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假设二或三成立 ② 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 (1)若品红褪色,固体中存在 Ca(ClO)2,假设三成立;(2)若品红不褪色,则固体中不存在 Ca(ClO)2,假设二成立; ③

3. 在实验室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漂白粉,并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1)装置④中的x试剂为_____

(1)氯气有毒,所以不能直接排空;氯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水,所以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物质,所以x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
(2)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较高时有副反应发生.改进该实验装置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将装置③置于冷水浴中进行实验.
(3)3ClO-+I-=3Cl-+IO3-①;IO3-+5I-+3H2O=6OH-+3I2
将方程式①+②得:ClO-+2I-+H2O=Cl-+2OH-+I2
KI溶液的总体积=(19.98+20.02+20.00)mL=60.00mL.
设次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
ClO-+2I-+H2O=Cl-+2OH-+I2
1mol 2mol
x0.1000mol?L-1×0.060L
所以x=0.003mol
次氯酸钙的质量为:143g×0.003mol=0.429g
所以质量分数为:

0.429g
1.000g
×100%=42.9%;
若滴定过程中未充分振荡溶液局部变浅蓝色时就停止滴定,导致碘化钾的物质的量偏少,所以测定结果将 偏低.
故答案为:21.45%;偏低.
(4)根据图象分析得,pH越小,漂白粉有效氯衰减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pH越小,漂白粉有效氯衰减速率越快.
(5)设计实验时,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只有温度不同,根据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找出其关系.
故答案为:在浓度、pH均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时间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4.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部分固体

(1)氯气和碱反应,利用氢氧化钙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溶液呈碱性,后褪色溶液具有漂白性,所以说明溶液呈碱性,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碱性、漂白性;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
①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为了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氯气,因为含有氯气在检验氯化氢存在时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②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若含有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被硝酸氧化为硫酸,硫酸和硝酸银反应也可以生成硫酸银沉淀,所以通过实验不能证明一定含有氯化氢,
故答案为: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漂白精中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氯离子为氯气,
故答案为: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
(5))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42-,故沉淀X为CaSO4,故答案为:CaSO4

5.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lO) 2 +4HCl(浓)=CaCl 2 +2Cl 2 ↑+2H 2 O,
故答案为:Ca(ClO) 2 +4HCl(浓)=CaCl 2 +2Cl 2 ↑+2H 2 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 2 中的HCl;
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除去Cl 2 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故答案为:d;
(4)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发生反应Cl 2 +2NaBr=Br 2 +2NaCl,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溴使氧化产物,故氧化性Br 2 <Cl 2 ,故答案为:弱;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 3 2- 氧化SO 4 2- 同时生成Cl - 、H +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 3 2- +Cl 2 +H 2 O=SO 4 2- +2Cl - +2H +
若改用NaHSO 3 ,会发生反应4HSO 3 - +Cl 2 =SO 4 2- +2Cl - +3SO 2 ↑+2H 2 O,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为:SO 3 2- +Cl 2 +H 2 O=SO 4 2- +2Cl - +2H + ;否.

6.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故答案为:d;
(4)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
故答案是:黄;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32-氧化SO42-同时生成Cl-、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H2O=SO42-+2Cl-+2H+
若改用NaHSO3,会发生反应4HSO3-+Cl2=SO42-+2Cl-+3SO2↑+2H2O,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为:SO32-+Cl2+H2O=SO42-+2Cl-+2H+;否.

7. 实验室制备环己酮的反应原理为:其反应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夹持装置、加热装置略去):环己醇、环己酮、

(1)①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蒸馏操作时,一段时间后发现未通冷凝水,不能立即接通冷凝水,防止骤冷将冷凝管炸裂,应该等到装置冷却后再通冷凝水,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冷却后通自来水;
③环己酮和水能形成具有固定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固定的沸点,蒸馏时能被一起蒸出,所以蒸馏难以分离环己酮和水的混合物.环己酮和水能够产生共沸,采取蒸馏是不可取的,建议采用精馏,故答案为:环已酮和水形成具有固定组成的恒沸物一起蒸出;
(2)漂粉精和冰醋酸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使用漂粉精和冰醋酸来代替,这样避免使用有毒的Na2Cr2O7,故答案为:避免使用有毒的Na2Cr2O7;(3)①联系制取肥皂的盐析原理,即增加水层的密度,有利于分层,环己酮的提纯时应首先加入NaCl固体,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将水与有机物更容易分离开来,然后向有机层中加入无水MgSO4,出去有机物中少量的水,然后过滤,除去硫酸镁晶体,再进行蒸馏即可,故答案为:cdba;
②加入NaCl固体,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将水与有机物更容易分离开来,故答案为:增加水层的密度,有利于分层,减小产物的损失;
(4)由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可知,调节溶液PH在3.0~3.5之间,可使Mn2+完全沉淀,并防止Co2+转化为Co(OH)2沉淀,故答案为:b.

8. 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3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

(1)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该反应为Ca(ClO)u+4HCl(浓)═CaClu+uClu↑+uHuO,
故答案为:Ca(ClO)u+4HCl(浓)═CaClu+uClu↑+uHuO;
(u)氯气中混有HCl,B中饱和食盐水可吸收HCl,则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氯气中的HCl;C中若发生堵塞,生成的氯气使B中压强增大,则B中长颈漏斗下端导管中液面会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下端导管中液面会上升,形成水柱;
(0)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通过人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到褪色,再利用人人中固体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后,在Ⅲ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观察到颜色不褪,则验证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只有d符合,故答案为:d;
(4)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D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反应生成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5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氯气、溴均可与K人反应生成碘,则E中碘易溶于苯,出现分层后上层为紫红色的苯层,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应排除氯气的干扰,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
(5)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4O0溶液吸收余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H4O0-+Clu+HuO═4O4u-+uCl-+0H+(或4H4O0-+Clu═4O4u-+uCl-+04Ou↑+uHuO),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则不能用NaH4O0溶液吸收尾气,
故答案为:H4O0-+Clu+HuO═4O4u-+uCl-+0H+(或4H4O0-+Clu═4O4u-+uCl-+04Ou↑+uHuO);否.

9. 已知漂白粉有效成分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和一种固体时能作干燥剂的物质等.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4HCl═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CaCl2+2Cl2↑+2H2O;
(2)实验生成氯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测定生成氯气的体积,可确定次氯酸钙的含量,连接顺序为a接e,d接f,
故答案为:a接e,d接f;
(3)读数时,为避免误差,首先应使C、D两仪器内的压强相等,则液面应齐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应齐平,且在室温下读数,
故答案为:①C、D两仪器内的液面应齐平;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应齐平;③装置内气体应恢复至室温;
(4)氯气排除空气,残留氯气和排除的体积相等,不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不影响;同温同压下,同量的Cl2和空气所排出的液体体积相等;
(5)如没有收集到氯气,可能是漂白粉变质或装置漏气、装置连接错误等,如为稀盐酸,与次氯酸钙也不反应,①②④⑤符合,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10. 某学生对SO 2 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 部分固体

(1)2Cl 2 +2Ca(OH) 2 =CaCl 2 +Ca(ClO) 2 +2H 2 O
(2)碱性、漂白性(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 2 ,排除Cl 2 干扰②白雾中混有SO 2 ,SO 2 可与酸化的AgNO 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
(5)①CaSO 4 ②SO 2 +Cl 2 +2H 2 O=SO 4 2- +2Cl +4H

与漂粉精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换右后轴承多少钱 浏览:289
以太网接入设备叫什么 浏览:797
深圳拓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851
燕秀工具箱如何安装到cad中 浏览:601
阀门泄漏量怎么计算 浏览:869
61O8轴承外圆直径多少 浏览:668
博正阀门厂 浏览:59
防盗门轴承松了怎么办 浏览:262
简易感应装置设计 浏览:933
博越仪表盘模糊怎么办 浏览:540
vgod机械杆配什么电池 浏览:881
湿度自动控制装置 浏览:895
工程机械底盘主要由什么组成 浏览:59
如何看轴承极限转速最高 浏览:393
船用消防设备有哪些 浏览:845
快速制冷应该是什么循环 浏览:895
起车排气阀门制作 浏览:161
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 浏览:203
大众仪表全红报警是什么意思 浏览:294
如何根据承重重量选择合适的轴承 浏览:86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